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作者:尚季芳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3-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087207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优秀学术著作创造条件。《高校杜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做出积极贡献。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民国时期西部毒品大省甘肃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斯时该省鸦片烟毒的种植面积、种植地域、吸食人数、吸食阶层、贩运群体、贩运路线以及社会影响,旨在进行基本的史实重建。在此基础上,通过鸦片这一节点透视了民国甘肃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诸如鸦片与甘肃军政格局、鸦片与甘肃财政、鸦片与甘肃农村经济、鸦片与甘肃社会次生群体、鸦片与甘肃地方基层政权、历届政府禁绝鸦片烟毒的政策等。本书力图对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史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考量,从而为西北社会史和全国毒品史的研究作出贡献。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目录

序一(杨天宏)
序二(谢俊美)
绪论
**章国民政府建立之前的甘肃毒品问题
**节鸦片人甘及清代的禁烟
第二节北洋政府时期的甘肃毒品问题
第二章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甘肃毒品问题
**节鸦片种植状况考察
第二节毒品吸食情况考察
第三节毒品贩运群体及路线考察
第三章毒品对民国时期甘肃社会的影响
**节毒品经济与畸形社会繁荣
第二节毒品与农村经济之衰落
第三节烟亩罚款与农民离村
第四节吸食、自杀及其他
第四章国民政府时期的甘肃禁政——以“六年禁烟计划”为中心
**节分期禁绝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对吸食者的登记管理
第三节具体戒毒手段概述
第四节对烟土的统一管理
第五章“六年禁烟计划”时期甘肃禁政考量
**节禁烟检查团眼中的六年甘肃禁政成效
第二节分期禁绝政策的种种弊端
第三节禁烟经费剖析
第四节禁烟法令评析
第六章社会失范与民国时期甘肃禁政
**节民国时期甘肃政治格局透视
第二节马家军阀与甘肃毒品
第三节土匪与毒品
第四节地方基层政权与毒品
第五节甘南藏区与毒品种植
第七章禁政与财政:民国时期甘肃禁毒再诠释
**节田赋及其征收
第二节插花地、飞地与鸦片种植
第三节军费与烟亩罚款
第四节从民众上书看政府的禁毒态度
余论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禁毒政策相比较
**节新中国成立之初甘肃烟毒泛滥情况概述
第二节土改的彻底实施与禁毒运动的深入开展
第三节群众性禁毒运动的广泛开展
第四节标本兼治的禁毒举措
参考文献
后记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节选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以民国时期西部毒品大省甘肃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斯时该省鸦片烟毒的种植面积、种植地域、吸食人数、吸食阶层、贩运群体、贩运路线以及社会影响,旨在进行基本的史实重建。在此基础上,通过鸦片这一节点透视了民国甘肃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诸如鸦片与甘肃军政格局、鸦片与甘肃财政、鸦片与甘肃农村经济、鸦片与甘肃社会次生群体、鸦片与甘肃地方基层政权、历届政府禁绝鸦片烟毒的政策等。《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力图对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史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考量,从而为西北社会史和全国毒品史的研究作出贡献。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萧金镇商民脱恒财与宁县新生昶号经理王子和带烟土十七件,准备赴宁县,次日雇马姓民夫挑烟土与本地送粮草人一同前往县城,脱、王两商民留后徐行,行至三里沟圈地方,有土匪一名,从高粱地蹿出,手执短枪,向脱商直射,脱脑后中弹,血流满地而死,又有一匪从水漩涡出,执马刀一把,将王子和大腿戳伤,抢去财物数件,幸鸦片已被马姓民夫挑往城中,未受损失。①1936年农历11月14日,华亭县第一区第二联保,晚十二时有土匪六人,持快枪二支,将豹子沟商民高生连用刀戳死,抢去烟土一百一十余两,纸烟两条,票洋二十余元。②从上述事例看出商号之所以被土匪看中,就是他们或多或少的有存土或票洋,每一次被劫都能发现若干存土,可见商号是收购或贩卖存土的一个主要群体。马帮、马客或脚户是第二大贩运群体,主要以河州(今临夏)回族为主。据张思温先生估计,临夏的脚户最盛时,约有上万头牲畜,骡、马和驴都有。“专跑外脚的牲畜约四千头以上,赶脚的约二千人以上(最低数字)。”这些脚户的主要贩运路线有河州一阿坝一成都线,河州一汉中线;河州一三原线;河州一西宁线;河州一河西线;河州一武都线;河州一夏河线;河州一循化、保安、巴彦戎格线等。他们的贩运路线基本上覆盖了甘肃全省,省外抵达四川、陕西、新疆和青海等地。贩运的主要货物,从河州出发时带去本地土产,回来时带回日常用品,如茶叶、铁器、纸张、布匹、棉花和烟糖等物品。③脚户在沟通地方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拿河州一阿坝~成都线来说,此线的回商把大量日用品运进阿坝地区的黑水、理县和马尔康等藏民聚居区,影响当地民众生活甚大。藏学家于式玉在考察了四川黑水之后,认为此地虽隶属四川,但在宗教上和文化上受甘肃的影响颇多,经济方面受回商的影响很大,“看他们家中日用的器具,身上带的饰品,凡是值钱的东西。后记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小本,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2004年,我有幸考入四川大学,跟随杨天宏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先生在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史以及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等重要学术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在读硕士期间,我就闻知大名,能够忝列门墙,亲承先生教诲,实属我人生之大幸。先生既是严师,也是恩师。他经常告诫我,要高水平要求自己。我生性愚笨,才识肤浅,天赋不高,要达到先生的要求自是难上加难。为了“不辱师门”,我努力阅读理论书籍,搜集资料,孜孜砣砣。在我撰写博士论文之时,无论从最初的定题、取材、敲定框架结构,抑或到最后成文,先生都倾注了心血和汗水。先生修改我的论文,从逻辑、结构和语法,甚至标点符号都一一改过。看着先生密密麻麻的修改标记,我惭愧至极。自己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的严重不足,给先生增加了不少辛劳。若没有先生花大力气的修正,就不会有我博士论文的问世,也不会有本书的出版。我远从黄河之滨来到天府之国,先生对我关怀备至。记得第一堂课下来后,先生问:“能听懂四川话吗?”我急忙回答:“能听懂。”先生满意地笑了。其实,先生的普通话说得很棒。每次一起吃饭的时候,先生总要点一些辣子少的菜,以满足我的口味。他说:“你是北方人,不习惯吃辣味。”先生真是细心人。记得2005年“五一”放假期间,我正在图书馆读书,先生将车子开到图书馆门前,说要专门请我吃饭。我诚惶诚恐,原来他说因我离家最远,为我打牙祭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作者简介

尚季芳,1976年生,甘肃张家川人。在西北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区域经济与社会和西北开发史的研究。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历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编《西北开发思想史》《西北开发史研究》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著作3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