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评传》内容简介: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又名祖诒,广东南海人,思想家、教育家、杰出学者。《康有为评传》是一部从思想学术角度描述康有为一生的传记。作者将传主放在风雷激荡的时代思潮交汇点上,从旧学与新学、中学与西学的冲突融合中把握康有为一生思想、学术主张的演变与建树,从而给读者勾画出康有为不同以往的新形象--一个悲剧工的启蒙思想家。
《康有为评传》结构严谨、行文凝重,不重复前人。不作无据之推测,实为康有为研究的脱俗之作。
《康有为评传》: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卒年七十。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
1902年,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对他初识其师康有为有过一段生动的描写:“其年秋,始交陈通甫。通甫时亦肄业学海堂,以高材生闻。既而通甫相语日:‘吾闻南海康先生上书请变法,不达,新从京师归,吾往谒焉,其学乃为吾与子所未梦及,吾与子今得师矣。’于是乃因通甫修弟子礼事南海先生。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廊清之。自辰人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竞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①
梁启超与陈千秋其时为粤中颇有才名的士子。梁少年聪颖,“六岁后,就父读,受中国略史,五经卒业。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员。”②17岁中举,主考官李端橥爱其才,特许配堂妹于他。梁见康有为时,正可谓春风得意。而陈千秋在广州学海堂“以高材生闻”,后入万木草堂,为康氏**门徒,被同学称为“颜回”,26岁不幸夭折,康有为万分悲痛,挥泪执祭。事后忆及此事,仍十分动情:“礼吉聪明绝人,而气魄刚毅,大道完成,为负荷**人。竟天年,仅二十六,痛哉!”①以上可见梁启超与陈千秋才学之一斑。
从传统科第角度看,梁启超、陈千秋少年得志,且有功名,本不应也不会拜年已31岁的布衣康有为为师。是什么原因使得二人一睹康容便为之倾倒,仿佛脱胎换骨般地“决然舍去旧学”,投之门下呢?让我们放开眼界,从传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坎坷历程和康有为对传统的突破与创新中去寻找答案。
后记
三年前钱宏兄来京访我,谈及酝酿中的“国学大师丛书”编写计划,我不禁为其有见地的识思怦然心动。是日谈至午夜始散。及至日后钱宏兄约我写作《康有为评传》,虽自忖才学未逮,仍慨然应允。不料东瀛一行,匆匆两年间未能动笔。去年三月归国后,乃下定决心,知难而进。写作中,原来的预料果然应验,康氏学问的博大与思想的深邃,时时令我感到无能与乏力,诸位大方之家康有为研究的大作更使我自愧弗如。幸好师友在旁,不时切磋。今日束稿,心情却未敢轻松。
我研究康有为始于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准备硕士论文之日。导师刘桂生教授常以清华学术传统教导我辈,数年荏苒,其教诲不曾须臾忘怀,著书行文思有新见始敢捉笔。检点下来,几年间康有为研究方面的心得,不过寥寥数篇,敷衍成书,自然缺憾非小。时近“年关”,钱宏兄讨债上门,方狠狠心,勉强杀青。通读一年间拉拉杂杂写下的稿子,虽略有心得,但拘泥于思想学术和不重复前人话语,生平叙述过简,思想分析嫌多,恐难符合钱宏兄兼备文学性与学术性的撰稿要求。然时间关系,修改补充已不现实。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本书收集资料与写作过程中,日本东京大学丸山松幸、近藤邦康、佐藤慎一、村田雄二郎,冈山大学石田米子和名古屋学院大学竹内弘行诸位先生多有指教,特别是村田雄二郎先生和竹内弘行先生以珍贵资料见赠尤令我感动。本书原应完成于东京大学访问研究期间,后因工作需要提前归国。丸山松幸教授允我回国继续写作,并于百忙中写来了热情鼓励的序言。我愿以此书献给丸山松幸先生及在日期间给我以帮助的各位师友们。刘桂生师虽调至北京大学工作,耳提面命,一如既往,序言中不乏对我辈后学的期望之情。三联书店潘振平兄于全书结构、行文方面亦有示教。此外,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程钢兄助我译校了英文提要。借此一并致谢!
董士伟,1957年生于北京,历史学硕士(清华大学,1989),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1991-1993年)。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
主要著作:
《康有为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康有为评传》(白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传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苏门答腊的郁达夫 本书特色 一个自小就很喜欢读郁达夫作品的日本学者根据二十多年来的调查写成本书,详尽叙述了郁达夫由新加坡避难到苏门答腊,以及在那里的隐匿生活,直...
季羡林-季羡林自传 本书特色 我现在一闭眼就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夏天里浑身上下一丝不挂,滚在黄土地里,然后跳入浑浊的小里去冲洗。再滚,再冲;再冲,再滚。难道这就是...
合肥四姊妹 内容简介 耶鲁大学历史学家金安平女士凭借其专业背景和渊博学识,讲述了张隶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让我们有幸与中国历史进行近...
正义的天使张纯如 本书特色 梁伯华所著的《正义的天使张纯如》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本传记。故事中的主角,就是举世知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本书作者全面收集张纯如生...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IKnowFor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
丁玲与文学研究所的兴衰 本书特色 丁玲在1949年前后的创作与作为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她在解放后主持的文学研究所,其兴衰沉浮,不仅影响到她自己,甚而影响了一代作家...
罗素自传 第三卷-罗素文集-第15卷 本书特色 《罗素文集·第15卷:罗素自传(第3卷)》记叙了罗素在1944至1967年间的生活,其中介绍了他反对核武器试验、...
韩信-我心中的战神-青少插图版 本书特色 他幼年孤贫,衣食无着,惨遭胯下之辱;及至成年,恰逢秦末乱世,他如寒剑出鞘,刺破长空,光芒势不可挡。他历尽坎坷,投到刘邦...
勒夫-美学家 战略家 世界冠军 本书特色 揭示一代德国足球技术转型的力作,解构冠军教练勒夫足球美学的密码!2014年7月,德国国家队终于时隔24年后再次夺得世界...
《左宗棠传》是国内首次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左宗棠传记。《左宗棠传》的作者采取了通常的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
莎士比亚传 本书特色 《莎士比亚传》是*率真和充满想象力的莎士比亚传记,生动呈现了莎士比亚的艺术人生,再现16世纪的伦敦百态,真实有趣。作者彼得?艾克洛德,曾获...
蒋介石侍卫长回忆录 本书特色蒋介石先生是打天下的人,不是治天下的人,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靠道德。他有大起大落,有大功大过,两岸的中国人都很清楚,是家喻户晓的大人...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内容简介:“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当我们回首共和国六十年历史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沧
陶行知最后的圣人 本书特色 《陶行知*后的圣人》:毛泽东: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万世师表。董必武:当今一圣人。郭沫若: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梁...
独狼-桥牌独行侠鲍比.沃尔夫自传 本书特色 无论是披露我们这个游戏的内幕,还是号召牌手与管理者们共同纠正错误并把这项极好的运动弄干净,有谁能比鲍比·沃尔夫——十...
传奇黄永玉 本书特色 在凤凰的日子;小学,小学,你是如此灿烂;江湖行;这一双漂泊的脚;黑白之美一九四八,上海的亮相与批判;拼贴风中碎片中国画落叶飘零;追寻[墨画...
远去的王者 本书特色 世界上曾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刚烈坚韧,勇敢果断,锐意进取,渴望荣耀,崇尚光荣,一个人凭借自信与勇气,凭借激情与梦想,凭借勤奋与意志所能得到...
《春秋大义》内容简介:《春秋》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尊为政治哲学的至高圣典,并被认为是唯一由孔子亲手编撰的儒家经典。但《春秋》以
查尔斯•汉迪(CharlesHandy,台湾称为韩第),1932年出生于爱尔兰,是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
中国范仲淹研究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范仲淹研究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范仲淹夫人张氏墓志考》、《论范仲淹与范朱两个家庭的关系》、《范仲淹重商的认知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