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中国与宗教、宗教社会学与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宗教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宗教;中国的宗教——儒释道“三教”;中国的民间宗教——存续与发展等。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中美学者合力打造宗教学新教程。《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宗教历史于一身,共同努力成就这一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著作。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努力为中国高等学校的学术性宗教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们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为宗教社会学的学术研究提供基本的知识;探讨有关中国宗教的过去与未来。
插图:(一)共有的精神遗产。古代中国文明中的精神取向和道德信念并没有完成融合进制度性宗教中去。制度性宗教一般的结构在中国社会没有明显的地位:组织性的教会、规范的教条以及僧侣集团似乎对于其传承与保持生命力不那么紧迫。相反,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宗教参与的头等标准不一定是相信,而是归属一个社区,例如:村庄寺庙组织、家族或者香会组织……”“不是信仰,而是归属”——在各种各样的民间仪式与活动中,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信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民间组织活动形成了带有宗教实践的精神取向——祈祷、仪式以及道德表现。在本书中,我们将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取向确定为中国人“共有的精神遗产”。我们使用“共有”这个词,来肯定在中国文化中所获得的共识,正如欧大年(Ovemyer)已经指出的那样,这种精神传统已经成为“被最广泛民众所接收的基本价值和象征符号”。这种共识常常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人们根据本地世代相传的记忆和仪式在村子里以及地方社区进行活动。这种较大规模的文化体系(包括祖先崇拜、对“天”和“气”的信仰、以及善恶报应的实践),不仅是在中国本土为民众共有,而且还超越中国本土在有华人的地方传播。关于“精神”,我们倾向于超越西方“宗教”概念所涉及的范畴——即“宗教”要具有制度性结构和正统教义等,来关注那些分散于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中的道德取向和民众共有的世界观。中文“遗产”一词,表述的是传统以及传承的东西:通过代际传递来完成。在我们的使用中,“遗产”意指这一具有悠久传统的信仰和仪式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枝繁叶茂。这份遗产,是道德观念和精神愿景的宝藏,当中国人面对世纪性全球化挑战时,足以从中汲取营养从容应对。下面所附表综合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本书中我们将通过这些方法来讨论中国人核心的宗教关怀。这种多方面思考的目的是出自对居于中国文化精神主体的丰富性和深厚性的尊重。
范丽珠,宗教社会学家,哲学(社会学)博士(CUHK),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美国旧金山大学(USF)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RicciInstitute)EDS-Stewart Chair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旧金山大学、波士顿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加拿大女王大学等访问学者,在美困芝加哥大学、瑞士佛莱堡大学等讲授中国宗教课程。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与民族志的研究,并涉足于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出版了《当代世界宗教学》、《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变迁》等专著,翻译杨庆垫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在China Quanteny Joanlal of Chinese Religion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三十余篇,近年来更多地主持或参与有关中国宗教研究的国际合作项目,并承担国际课程的教学。James D.Whitehead,宗教历史学家、基督教理论家,哈佛大学博士。在哈佛期间,他的研究主要关注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宗教在晚期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宗教跨文化对话的可能。James D.Whitehead博士是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杰出学者EDS-Stewart讲座教授。从1998年开始,他每年都与Evelyn Eaton Whitehead一道来中国,他们在上海、杭州、南京、香港等地的多所大学,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举办系列讲座、开设学期课程。Evelyn Eaton Wtlitehead,社会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博士。在芝加哥大学期间,她壬要关注人类发展的比较研究。她目前的研究兴趣在于宗教意识中文化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她与James D.Whitehead一起合作出版了大量著作,内容涉及当代宗教生活和精神实践,他们的大部分著作都已有中文译本。Evelyn Eaton Whitehead博士是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杰出学者EDS-Stewart讲座教授。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三辑:经典诠释之定向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主题特稿、专论、观潮屿、学思录、新叶林、会议录、回音谷等栏目探讨了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中国哲学与文化第...
《仓央嘉措》讲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
中国哲学十讲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十讲》这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在福建教育厅暑期讲学会的讲演稿,承林声甫、黄君扬两君为我当场速记,后又经过一番整理,邮寄上...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本书特色 本书是韦伯*具影响力的著作,是他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的**部。韦伯力图使用分析统计数字确立一个事实,即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和成...
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地契、产权与传统城镇的活力、传统城镇的土地产权状态、房产、地产、房地产市场等诸方面,研究了江南城镇的产权...
记忆的伦理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一个看似简单却易忽视的问题——“人为什么记忆”出发,运用社会学、语言学和道德哲学等方法,讨论了“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问题以及“记忆和...
本书是由英国学术院院长、牛津大学前校长安东尼·肯尼撰写的四卷本有关西方哲学史的新著。它们分别是《古代哲学》(第一卷)、《
李零-花间一壶酒(精装48.00) 本书特色 李零先生近年来闲笔为文的结集,早些年还有一本《放虎归山》。李零先生学问好,文章好,他的存在,对李敖自我吹擂的“白话...
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 内容简介 《新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从宏观视野分析了近代儒学的裂变和转型,对新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所面临的独特境遇做了深刻的阐释。认...
托马斯·里德的常识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维真基督教文化丛书》之一,主要是对托马斯·里德的“常识哲学”较全面的研究,重点是对常识哲学的形而上学原理进行深入探...
英国复兴领袖传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基督教世界有过一场伟大的属灵复兴,而在那场运动中产生的如怀特菲尔德、约翰·卫斯理等领袖人物已经成为教会历史上的中流砥柱。 《...
评《矛盾基础论》 内容简介 《基础论》一书中讲的“基础”是指生成矛盾的基础。当两个事物共同作用于第三个事物时,由于两个事物性质、机理和作用力度的不同就产生了矛盾...
经史百家思辨小品感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者们对古代文史名著中珍贵的文化、艺术、哲理内涵长期思考、认真体悟的结晶,它以华美、简洁的形似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感知和体悟...
奇门探索录 本书特色 《奇门探索录》八卷,原是民国李盛铎先生辑录《秘传奇门十种》而成,本次出版,郑同先生重加校订,新增《奇门先天要论》、《奇门大成心传》、《奇门...
净土四经 内容简介 《净土四经》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四部经的合集,自清咸丰年间魏源将此四经刊刻流通以来,此四部经在净...
张之洞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吴剑杰编著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张之洞卷)》以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2008年武汉出版社出版)为底本,精选张之洞所...
宗努洛登,天资聪颖,秉性良善,幼年时父母双亡,没有人给他良好的忠告,因而误入歧途,结交损友,从事偷盗、欺瞒等粗鲁的行径。
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 本书特色 本书以“年表”的方式进行撰述,重点在于揭示讲学运动的组织形式及展开形式,着重考察了讲学活动的思想背景及其思想...
王蒙老庄系列全5册(老子十八讲+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贾平凹盛赞并推荐★ 五册包括《老子十八讲》《老子的帮...
《论语》问答 内容简介 全书153个问题,分成20篇,介绍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孔子在做人、为政等方面的思想,孔子和《论语》,孔子和他的22个弟子等内容。《论语》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