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作者:徐荣谦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2010-04-01

评分:5分

ISBN:978780231818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中医儿科学 目录

上篇 中医儿科学基础
**章 概述
**节 中医儿科学的特点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二章 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节 中医儿科学的孕育时期——先秦、汉
第二节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阶段——两晋、隋、唐
第三节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时期——北宋
第四节 中医儿科学的昌盛时期——元、明、清
第五节 中医儿科学的快速发展时期——新中国
第三章 小儿的生长发育
**节 年龄分期
第二节 生长发育规律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体格发育
第四节 智力发育
第五节 变蒸学说
第四章 小儿的喂养与保健
**节 小儿的喂养
第二节 小儿的保健
第五章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节 小儿的生理特点
第二节 小儿的病理特点
第六章 四诊概要
**节 小儿疾病的诊断特点
第二节 望诊
第三节 闻诊、问诊、切诊
第七章 辨证概要
**节 小儿疾病的证候特点
第二节 五脏辨证
第八章 小儿疾病治疗概要
**节 小儿疾病的治疗特点
第二节 小儿用药的特点
第九章 小儿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节 常见病的预防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三节 小儿的康复
下篇 中医儿科临床
第十章 肺系病证
**节 感冒
第二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 咳嗽
第四节 肺炎
第五节 哮喘
附:哮咳
第十一章 脾胃病证
**节 口疮
第二节 鹅口疮
第三节 呕吐
第四节 厌食
第五节 积滞
第六节 疳证
第七节 腹痛
第八节 泄泻
第九节 便秘
第十节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
第十二章 心系病证
**节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第二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十三章 肝系病证
**节 癫痫
第二节 多发性抽动症
第三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第十四章 肾系病证
**节 尿血
第二节 水肿
第三节 尿频
第四节 遗尿
第十五章 时行疾病
**节 时行感冒
第二节 麻疹
第三节 奶麻
第四节 风痧
第五节 丹痧
第六节 水痘
第七节 手足口病
第八节 小儿麻痹症
第九节 痄腮
第十节 顿咳
第十一节 小儿暑温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节 蛔虫病
第二节 蛲虫病
第三节 绦虫病
第十七章 小儿杂证
**节 五迟、五软
第二节 解颅
第三节 紫癜
第四节 贫血
第五节 夜啼
第六节 汗证
第七节 痿证
第八节 儿童类风湿病
第九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节 奶癣(湿疹)
第十八章 小儿急症
**节 惊风
第二节 闭证
第三节 厥证
第四节 疫毒痢
第十九章 新生儿疾病
**节 胎黄
第二节 硬肿症
第三节 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
附录
附录1 儿科古代主要著作简表
附录2 儿科常用方剂名录

中医儿科学 内容简介

本教材在基础理论部分以“少阳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在临床部分以“五脏证治”为核心,结合现代临床常见疾病,“以证为经,以病为纬”,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医儿科体系。
全书分为中医儿科学基础和中医儿科,临床两大部分,临床部分系统地介绍了肺系病证、脾胃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证等小儿临床常见病证。在具体病证的辨证论治中,每个证的选方尽量选用学术界公认的方剂。同时,列出其他教材所选用的方剂,使使用者既了解本教材的选方。也了解其他教材的相关内容,使教材更加贴近临床。

中医儿科学 节选

《中医儿科学》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为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是2006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精品教材——《中医儿科学》的修订版。本次教材的修订重在“打造精品”上下工夫,注重吸取以往各版教材的精华,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全面提升中医儿科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中医儿科学 相关资料

插图:明代儿科名家万全著有《育婴家秘》(1579年)和《幼科发挥》(1579年)等书。刀氏重视小儿的胎养(孕期预养)、蓐养(初生护养)以及鞠养(婴幼儿调养)。他还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观点,并在《黄帝内经》“一水不胜二火”的启示以及丹溪学说的影响下,提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万氏提出的“三有余,四不足”的理论,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儿科五脏证治的理论体系,对于后世探讨d,JL生理、病理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万氏首先将推拿疗法应用于儿科,用药处方亦甚简当。在治疗上首重保护胃气,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赖其滋养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