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唯一的西塞罗文集的古希腊文译本。西塞罗被称为古希腊罗马文化之父,美国研究古代史的权威摩塞司•哈达斯博士在《罗马帝国》一书中把西塞罗列为“永垂不朽的罗马人”之一。西塞罗凭着他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广泛了解和深入领会,为拉丁语确立了一套与古希腊哲学相对应的术语概念,成为他对古罗马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西塞罗作为一位拉丁语大师,语言词汇丰富,句式严谨,结构复杂,讲究修辞,同时又具有文学散文式流畅的特点。
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中收录的《论共和国》、《论法律》、《论老年》和《论友谊》的拉丁文本采用的是勒伯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西塞罗《论共和国》(de re publica)、《论法律》(de legibus)、《论老年》(de senectute)和《论友谊》(de amicicia)拉丁文本,其中《论共和国》对照杜伊布纳希腊罗马作家丛书(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c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中西塞罗《论共和国》1960年版,对残损部分作了补充。《论义务》是根据意大利里佐利综合文库古典丛书(i classicai della biblioteca rizzoli)中西塞罗《论义务》(cicero:de officiis)1987年版拉丁文本译出的。译文中的注释为译者所加,参考了上述各种版本和其他有关译本的注释。
序言
西塞罗的全名是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他是古罗马著名演说家、国务活动家、哲学家、拉丁语大师,一位多产的拉丁散文作家,是古代希腊罗马传世作品较多的作家之一。
西塞罗于公元前106年出生在拉丁地区东南部小镇阿尔皮努姆(arpinum,今arpino)附近他父亲的一座庄园里。“图利乌斯”原是一个贵族姓氏。在罗马王政*后一位国王“傲王” 塔克文统治时期,族中曾经有人被国王处死。塔克文统治被推翻后,族中有人出任过公元前500年的执政官,在粉碎塔克文的复辟阴谋中立有功劳,后来该氏族显然中落了。阿尔皮努姆原属奥斯基人的居住地域,公元前303年才获得罗马市民权,公元前188年在西塞罗的祖父时代才获得选举权。西塞罗一家长期居住在那里,较为富有,且受人尊敬。“图利乌斯”氏族的“西塞罗”(cicero)分支可能源自西塞罗的祖父辈,“西塞罗”(cicero)原意为“豆子”(cicer),由外号而成为家姓,与先前的图利乌斯贵族世系没有关系,只是由于西塞罗的父亲获得骑士称号,才进入骑士等级。西塞罗本人是该家庭中**个担任高级官职的人,因而他一再声称自己属于“新人”(homo novus)。西塞罗的父亲一直生活在乡间,一生未从政,但他很看重文化修养,喜欢学术,关心儿子的成长,从而使西塞罗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后来西塞罗在父亲的带领下,与弟弟昆图斯 (比西塞罗小6岁)一起来到罗马,投拜于当时在罗马执教的希腊教师门下,继续求学。
西塞罗具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写诗,其中包括长诗《马略》参阅西塞罗:《论法律》,ⅰ,1—5。,还翻译过希腊诗歌。不过他对演说术却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那是当时年轻人步入政坛的**条件,从政的必要手段。西塞罗的青少年时期正是罗马著名统帅马略(marius,公元前156—前86)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时期。马略与西塞罗同乡,也是西塞罗的长辈亲属。此人虽然出身于社会下层,却颇有才能,以杰出的军事功绩跻身于社会上层,从而在家乡享有盛誉,受人崇敬,这对西塞罗树立人生志向显然不会没有影响。与此同时,罗马广场是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中心,那里浓烈的政治气氛和频繁的政治活动对年轻的西塞罗也是很好的熏陶。西塞罗在罗马学习期间师从名门,例如曾随著名的法学家斯凯沃拉(scaevola)学习法学,随费德鲁斯(phaedrus)学习伊壁鸠鲁派哲学,随菲隆(philon)学习学园派哲学,随狄奥多托斯(diodotus)学习斯多葛派哲学,从而使他在原有的文学素养基础上,又获得了广泛的法学和哲学知识。
西塞罗约在公元前1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步入社会生活,从事诉讼。他本人发表的**篇演说辞是公元前81年的《为昆克提乌斯辩护》(pro quinctio)。公元前80年,他发表了《为罗斯基乌斯辩护》(pro roscio)。这篇演说辞为他赢得了很好的政治声誉,因为他在该案中竟然胆敢把抨击的矛头指向独裁者苏拉(sulla)的宠人。公元前79年,西塞罗前往希腊,自称是由于健康原因,同时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说技巧和其他学业西塞罗:《布鲁图斯》,303—314。。他在雅典逗留了约六个月,主要研究哲学,结识了后来与他成为终身挚友的提图斯•蓬波尼乌斯•阿提库斯(atticus)。然后他去到小亚细亚,*后去到罗得斯岛,在那里随著名修辞学家阿波罗尼奥斯•摩隆(apollonius molon)进一步研究演说技巧。他在罗马时便曾经听过摩隆的讲学。西塞罗这次学有成就,吸收当时的阿提卡风格和亚细亚风格的长处,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演说风格。他的演说才能和技巧使摩隆称赞不已,慨叹道:“西塞罗啊,我称赞你,称赞你的技艺,但我也为希腊而痛心,因为我看到,我们唯一的优势和*后的骄傲——科学和演说由于你而去到罗马。”参阅普卢塔克:《西塞罗传》,4。
两年后,西塞罗回到罗马,开始从事类似后代律师的职业。他成功地为一系列重要案件进行辩护,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年仅三十岁的他于公元前76年被选为下一年度的财政官。他的财政官任职是在西西里履行的,为自己留下了好名声。盖尤斯•维勒斯(verres)于公元前73年—前71年任西西里总督,任职期间滥用权力,残酷地掠夺当地的财富。西西里人在维勒斯卸任后依法对他进行控告,委托西塞罗为他们辩护。西塞罗认真接受了西西里人的委托,其对手是比他年长、在当时很有名气的演说家昆图斯•霍尔腾西乌斯(hortensius)。西塞罗的有力辩护使西西里人的控告获得胜利,维勒斯本人未待宣判便自动流亡,霍尔腾西乌斯也宣布放弃为维勒斯辩护。维勒斯案为西塞罗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西塞罗的威望剧增,成为罗马**演说家和诉讼辩护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任。上述这些业绩为西塞罗在政坛进一步发迹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在竞选官职时一路顺利。他于公元前69年出任市政官,公元前66年出任裁判官,*后在贵族的支持下,成功地竞选了公元前63年的执政官,达到罗马国家官职的*高点,他自己从此也完全站到保守的贵族元老派一边,维护罗马贵族共和制。西塞罗任执政官期间,成功地揭露和粉碎了以破落贵族卡提利纳为首的企图篡夺国家权力的阴谋,使他的政治声誉达到*高峰,被视为共和国的拯救者,被称为“国父”。
西塞罗生活的时期正是罗马社会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的时期。他在揭露和粉碎卡提利纳阴谋过程中只凭元老院的一般决议,未经正常的法律程序处死阴谋分子的做法成为反对派攻击他的口实,使得他在达到政坛的*高点之后,他的政治生涯很快便出现了急促的波折。当时罗马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站在民众派一边的凯撒和庞培迅速崛起。虽然凯撒与庞培的个人利益不一致,但他们在反对保守的贵族元老派这一共同的目标下联合了起来,与代表骑士等级利益的巨富克拉苏斯于公元前60年夏结成联盟,通称“前三巨头”同盟,手握重兵相挟,瓜分国家权力。凯撒和庞培曾经想利用西塞罗的演说才能,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但“三巨头”的独裁倾向令西塞罗反感,使得西塞罗既与他们接近,同时又力图与他们保持一定的政治距离。在凯撒的支持下,西塞罗的政坛劲敌克洛狄乌斯(clodius)被选举为公元前58年的保民官。克洛狄乌斯任职后,立即针对西塞罗处死卡提利纳阴谋分子的非正常合法行为,提出了放逐法案。西塞罗多方求助无效,感到空前的失望,不得不未待法案正式通过,便自动放逐,离开了罗马,去到希腊,然后流亡马其顿。
在西塞罗流亡后,罗马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庞培开始与元老院接近,提图斯•安尼乌斯•弥洛(milo)在元老阶层的支持下,出任公元前57年的保民官。由于庞培的支持,弥洛的大力鼓动,元老院通过了召回西塞罗的法案。西塞罗于是年9月返回罗马,受到凯旋式的欢迎。政局的转变使西塞罗受到鼓舞,他热望能重新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生活。然而形势的转变只是暂时的。公元前56年,“三巨头”在埃特鲁里亚(etrulia)的卢卡会晤,重新确认他们的同盟关系和利益划分。公元前53年,克拉苏斯在西亚同帕提亚人(中国古代史书称为安息)的战争中被帕提亚人杀死,使凯撒和庞培之间失去了平衡因素。凯撒与庞培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罗马街头不断发生派别冲突,官员无法如期正常选举,罗马陷入无政府状态。公元前52年,克洛狄乌斯被弥洛的支持者杀死,情况变得更为混乱,元老院无能为力,罗马共和国的命运已经危在旦夕。
在这一斗争过程中,西塞罗的处境十分为难。他的共和政治信仰使他站在保守的贵族元老派一边,但庞培在他返回罗马的事情中有恩于他,同时他也想得到凯撒的支持,从而使他不得不周旋于其间。他希望恢复传统的共和制度,希望自己能在政治舞台上东山再起,然而元老院的无能为力、凯撒和庞培之间矛盾的激化又使他处于非常软弱的地位。他基本被排除在国家事务之外,颇有怀才不遇、无以效力之感。正是这种混乱的政治形势、共和制度的岌岌可危和他自己不得意的个人处境,促使西塞罗在公元前1世纪50年代后半期除了受托做一些辩护演说外,主要便是在自己的庄园里就演说术和国家问题进行思考,总结自己的演说实践和从政经验,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写出了修辞学著作《论演说家》,然后又写出了《论共和国》和《论法律》这两部政治学著作。
公元前51年,西塞罗出任小亚细亚的基里基亚(cilicia)总督,勤廉的政绩颇受人们赞赏。公元前49年春,凯撒与庞培之间的内战爆发。内战期间,双方都想利用西塞罗的演说才能和影响。西塞罗起初支持比较接近元老院的庞培,次年庞培失败后,他与凯撒和解。在凯撒专权的情况下,西塞罗在政治上已无所作为。他避居图斯库卢姆庄园,再次从事写作。他这一时期的写作继续以演说术和政治伦理问题为主,在后者方面写成了如《卡托论老年》(公元前45年—前44年,通常简称《论老年》)、《莱利乌斯论友谊》(公元前44年,通常简称《论友谊》)、《论义务》(公元前44年)等。
公元前44年3月凯撒被刺后,西塞罗再次萌发了恢复共和制的愿望。他站在元老派一边,积极投身于政治斗争,支持以凯撒的义子身份出现于政坛的年轻的屋大维,反对凯撒派的安东尼。不久屋大维与安东尼和解,与雷必达一起结成“后三巨头”同盟,西塞罗被列入不受保护的公敌名单。他得知消息后逃出了罗马,但在前往希腊途中产生犹豫,延迟了行程,于公元前43年12月7日被追兵所杀。共和主义者西塞罗就这样与罗马共和制一起殒没了!
西塞罗留下的文学遗产非常丰富,包括大量的演说辞、各种题材的散文体哲学著作和书信等。
二
西塞罗的《论共和国》发表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塞罗的朋友马尔库斯•凯利乌斯(caelius)在公元前51年致西塞罗的信中说:“你的《论共和国》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西塞罗:《致亲友》,ⅷ,1,4。《论共和国》在中世纪初期也曾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基督教教父拉克坦提乌斯(lactantius)、安布罗西乌斯(ambrosius)、奥古斯丁(augustinus)等都曾经认真阅读和研究过这部著作,做过许多称引和诠释,但是后来它却一直杳无踪影,以至于人们认为它已经失佚了。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作家曾经多方寻找这部著作,也毫无结果。这使得在很长的时间里,以至于直到19世纪,人们只是根据公元5世纪罗马作家马克罗比乌斯(macrobius)称引于《论共和国》的《斯基皮奥之梦》和其他一些非常零散的称引,知道《论共和国》这部著作。19世纪初,时任梵蒂冈图书馆馆长的红衣主教安吉洛•梅(angelo mai) 于1820年幸运地偶然发现了《论共和国》的抄本。安吉洛•梅是一位博学之人,对古代抄本很有研究。有一部公元8世纪的抄本是奥古斯丁对旧约《诗篇》119—140的注释,抄本用的是经过清洗的羊皮纸。安杰洛•梅对这部抄本认真进行研究,意外地发现羊皮纸上原先抄录的竟是西塞罗的《论共和国》的文字,抄录时间为公元4世纪。安杰洛•梅仔细地对发现的文字进行恢复,读出了《论共和国》的**卷及第二卷的大部分,第三、四、五卷的一些片断,第六卷则完全失佚了。安吉洛•梅于1822年发表了抄本文字,并收集了其他古代作家的称引,做了一些注释。该版本后来曾经修订再版。在《论共和国》的传世版本中,保存较好的是斯基皮奥的谈话和莱利乌斯等人的一些插话,其他几位年轻人的谈话基本失佚了,并且即使在保存较好的**、二卷里,斯基皮奥的谈话也有许多重要段落遭损坏,无法恢复,如他对王政的评价、关于*好的国家体制问题的论述等,影响了对西塞罗的国家论的全面理解。
《论共和国》采用的是对话体。虚拟的谈话时间为公元前129年1月末2月初的拉丁节期间,谈话地点在小斯基皮奥位于罗马郊外的一座庄园里。斯基皮奥家族是古代罗马的名门望族之一,在罗马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老斯基皮奥曾经统帅罗马军队登陆北非,打败迦太基著名统帅汉尼拔,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小斯基皮奥生于约公元前185年,本是名门艾弥利乌斯•鲍鲁斯之子,后来过继给老斯基皮奥之子,改姓斯基皮奥。他十七岁时便在生父鲍鲁斯的统帅下参加了对马其顿的战争和皮得纳战役(公元前168年),出征过西班牙,后来参加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 147年担任执政官后统帅罗马在北非的军队,于公元前146年摧毁迦太基,结束了第三次布匿战争。此后他又任监察官(公元前142年)、执政官(公元前134年),远征西班牙,享有很高的威望。小斯基皮奥崇尚希腊文化,维护罗马古代传统,在自己周围团结了一批作家、诗人,对当时的罗马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西塞罗把小斯基皮奥视为公正、仁爱的罗马国家领导者的化身,不过小斯基皮奥对格拉古兄弟领导的民主运动持反对态度。参加《论共和国》谈话的除小斯基皮奥外还有八人,其中四位年长者是斯基皮奥的亲密朋友,另外四人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一代。
西塞罗安排的关于共和国的谈话持续三天,每天谈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分为两次谈话,占两卷。**天谈*好的国家体制问题(optimus status civitatis),第二天谈国家概念的哲学基础问题,主要是正义(或译公正)问题(aequabilitas),第三天谈*优秀的国家管理者问题(optimus civis)。整个著作以斯基皮奥之梦结束,说明忠实地服务于国家的人死后会得到永生。
西塞罗在《论预言》中列举自己的哲学著作后曾经说:“属于这类著作的还有《论共和国》六卷,它们写于我仍然掌握着管理国家的舵柄的时候,书中研究的问题很重要,与哲学有直接关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特奥弗拉斯托斯和所有逍遥派哲学家都曾经研究过它。”西塞罗:《论预言》,ⅰ,3。 西塞罗在这里指出了自己的国家理论与希腊哲学家的国家理论之间的渊源关系。西塞罗是位折中主义者。他自称是柏拉图派,但实际上对他影响*大的是斯多葛派哲学,特别是在伦理学方面,斯多葛派的自然论(自然神性)是他的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西塞罗与柏拉图的国家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以社会现实,特别是以罗马国家现实为基础,从而使自己的国家理论摆脱了柏拉图唯心论的乌托邦色彩。
西塞罗在谈论国家问题时,首先给国家这一概念下了一个定义,称国家乃是人民的事业,是人们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这里也包含了对人民这一概念的界定,强调他所指的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西塞罗的国家和人民概念后来经常被欧洲政治理论家称引。关于国家的产生,西塞罗从自然论出发,认为人们联合起来或形成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具有某种天生的聚合性,而国家体制的产生则在于任何一种联合起来的居民体为了能长久地存在下去,都需要某种机构进行管理,这种管理职能或者授予一个人,或者授予选举出来的一些人,或者由许多人,即由所有的人来承担。由此便产生了三种基本的国家管理形式,即政体,其中**种为王政 (君主制),第二种为贵族政体,第三种为人民政体或民主政体。西塞罗借斯基皮奥之口,对这三种基本的简单国家政体的优劣进行评述,认为每一种政体既有优越之处,同时本身又都包含固有的弱点。在王政下,其他人被排除在公共立法和协议之外;在贵族统治下,民众并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在民主政体下,一切由人民管理,但由于不存在任何地位等级,因而公平本身仍然是不公平的。雅典城邦式的民主政体被视为“*不值得称赞”的一种政体《论共和国》,ⅰ,42;ⅲ,47等。。西塞罗认为,这三种政体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很容易向较坏的方向下滑,从而形成这三种政体的循环更替,不公正的王政、贵族宗派集团和民众放肆的暴政是这三种体制的病态变形,形成个人专制、寡头集团统治和民众的自由放纵。在西塞罗看来,三种政体中以王政*优越,不过还有一种政体比王政更优越,那就是混合政体,即由三种良好的简单国家政体均衡地混合而成的政体。西塞罗认为,混合政体的优点在于它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因为它既包含三种基本国家政体的积极方面,即王政的智慧、贵族的权威和民众参与协商的可能,同时又不存在任何引起变更的始因,因为在这里每种因素都稳定地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论共和国》,ⅰ,69。以上是西塞罗对国家政体问题的基本看法。
混合政体论起初是由希腊政治哲学理论提出来的,后来传入罗马,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polybius,约公元前204—前122)首先把这种理论应用于罗马共和政体。他对罗马强大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结论是这种强大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国家政体的优越。这一种政体成功地把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众政体这几种基本的国家政体形式的特点结合了起来,具体通过执政官、元老院和市民大会这些国家机构来体现,使它们互相制约,互为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难看出,波利比奥斯的观点无疑是西塞罗的混合政体论的主要来源,但西塞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政体的道德性。西塞罗把古代罗马国家政体与希腊各城邦的政体进行比较,认为即使是传说中*繁盛的克里特、斯巴达和雅典,那些国家可以说是由一些人各自以自己的立法和规章建立的,而罗马则不一样,它“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靠许多人的智慧,不是由一代人,而是经过数个世纪,由数代人建立的”。同上,ⅱ,2。西塞罗在第二卷中对古代罗马的发展作了相当详细的叙述和称赞。自罗马王政时期开始,正是在数个世纪的一代代人的交替中,罗马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国家政体。在西塞罗看来,这种完善的国家政体在小斯基皮奥时代遭到破坏,也就是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运动动摇了罗马传统的国家基础,元老院被分裂,人民被分裂。由此可见,西塞罗认为*好的混合型国家政体的具体体现是在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运动之前,在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基础上使国家内部关系得到调整而迅速强盛起来的罗马贵族共和制。
第二天谈国家概念的哲学基础问题,主要是国家管理中的正义观,并且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西塞罗在第三卷中安排菲卢斯持非正义说,即没有非正义便不可能管理国家,让莱利乌斯持正义说,驳斥菲卢斯的观点,说明正义如何有利于国家管理,*后由小斯基皮奥表示支持正义说,认为没有正义,便不存在国家。第四卷仅存很少的残段。从那些残段看,在这一卷里显然谈到社会等级、道德标准、市民教育以及文学艺术的作用等问题。
西塞罗在第五、六卷中集中谈优秀的国家管理者(rector)问题。由于这两卷残损太严重,除《斯基皮奥之梦》之外,只传下来一些非常零散的片段和后代作家的转述,因而人们只能根据这些材料对西塞罗的观点进行一些联想和推测。西塞罗认为,管理国家靠公正,公正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只有公正地统治,国家才能存在。统治者行为不公,国家即被破坏。西塞罗认为,优秀的国家管理者应该明智、公正、克已、富有口才、通晓法律,知道希腊作家《论共和国》,ⅴ,2。。优秀的国家管理者应该关心人民,人民利益至上同上,ⅴ,8。。西塞罗在此前谈到国家管理时实际上已经谈到这个问题,认为应该由一些能主持公道的人来管理国家同上,ⅰ,61;ⅲ,51等。。归结起来,优秀的国家管理者*本质的方面是智慧和德性,丰富的智慧使他能对国事进行明智的决策,良好的德性使他能公正地行使权力,管理国家。
三
《论法律》是《论共和国》的续篇。《论法律》也是用对话体写成的。与《论共和国》不同的是,《论法律》以西塞罗生活的时代为背景,谈话就发生在不久前,西塞罗本人就是主讲人。这部著作的传世抄本为三卷,抄录时间为公元9—10世纪。马克罗比乌斯在《萨图尔努斯节会饮》中有语称“西塞罗的《论法律》第五卷”马克罗比乌斯:《萨图尔努斯节会饮》,ⅴ1,4,8。,因此有些研究者推测,《论法律》作为《论共和国》的姊妹篇,也应该由六卷组成。在传世的三卷中,**卷谈法的本质,即其自然性;第二卷谈宗教法;第三卷谈官职。其中**卷写作*为完整,加工*为精细,传世抄本也*为齐整,残损的地方不多,第二、三卷的文字则显得比较粗糙。许多迹象表明,西塞罗可能未能*后完成这部著作。在凯撒专政期间,西塞罗的政治信仰和个人理想深受压抑。他在公元前46年4月中旬或稍后一些时候致好友瓦罗的信中再次谈到“研究习俗和法律”西塞罗:《致亲友》,ⅳ,2,5。,有些研究者认为,西塞罗在这里提出重新研究法律问题,可能是由于他原先未能把《论法律》一书*终完成。
序言?西塞罗认为,国家是靠法律管理的,良好的国家需要有良好的法律才能维系,古代罗马的发展和强大就是一例。与此同时,罗马法律也像罗马国家一样,是在许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自然形成的,这就提出了法的自然本性问题。
西塞罗的法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念。西塞罗首先指出,论述法的问题必须从法的本质(natura iuris)开始,然后再论述法(lex)本身。这就为他阐述自然法观念提供了理论前提。从自然法观念出发,西塞罗的基本观点是:法律乃自然中固有的*高理性,乃自然之力量,它允许做应该做的事情,禁止行不应该的行为。在西塞罗看来,法律分两种:一种是自然法,或称神法;另一种是人法,即人们通常理解的法律,成文法。西塞罗在《论共和国》里便曾从自然观念出发,强调真正的法律乃正确的规则,应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时代、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是稳定的、恒常的,不可能被人为地取消和限制。《论共和国》,ⅲ,33。西塞罗认为,法不是以人们的意见为基础,而是以自然为基础。一切正确的成文法源于自然,在*好的国家体制里,理应有与其相适应的符合*高的自然理性的法律。西塞罗从斯多葛派哲学的人天生平等的观念出发断言: “人类不存在任何差异。”《论法律》,ⅰ,29。理性和智慧人人共有,每个人都有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只是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西塞罗传达的斯多葛派的这一理论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但它反映了一种进步的观念。西塞罗认为,人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生活法则,人们共同具有一种天生的仁慈和善意感。同上,ⅰ,35。与此相联系的是正义问题。西塞罗认为,正义以自然为根据,没有自然,便不可能有任何正义。仁慈、爱国、虔敬和为他人服务或感激他人,这一切的产生都是由于我们按本性乐于敬爱他人,而这正是法的基础。同上,ⅰ,42—43。由此而涉及人的德性问题,西塞罗认为,自然是区分好坏、美丑的标准和根据。人们应把正义、德性等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不应作为获利的手段。如果追求它们是为了获利,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正义、德性可言。同上,ⅰ,48—49。道德是正确执行法律和行使权力的基础。关于权力和法的关系,西塞罗强调说,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并且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及权力与法和自然那样相一致。西塞罗的至理名言是:“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同上,ⅲ,3。当然西塞罗所说的法律是指符合自然理性的真正公正的法律,所指的官员是符合自然理性的真正公正的、依法办事的官员。以上是西塞罗的自然法的基本观点。
《论法律》第二卷谈宗教法,涉及宗教的各个方面。西塞罗所理解的宗教,即对神灵的信仰,是同政治和哲学相联系的。它以理性为基础,同时植根于人们的传统信念。《论法律》第三卷谈官职,文字在谈官员履职时中断。西塞罗在这一卷里对罗马官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弊端,特别是由于设立平民保民官而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尽管书中对平民保民官职务的抨击出自昆图斯之口,西塞罗对昆图斯的看法甚至进行了批驳,但西塞罗对保民官职务的不赞赏是一目了然的,这是与他的贵族共和制理想相一致的。
西塞罗承认,他的《论法律》在许多方面模仿了柏拉图的《法律篇》。不过他又强调,他模仿柏拉图的主要是风格,而不是思想。应该说,西塞罗的这一自我评价是恰当的。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涉及的法律是真正的罗马法律,他对法的哲学理解主要不是源于柏拉图,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是源于斯多葛派的学说,特别是帕奈提奥斯的学说,后者的法学理论实际上是在罗马现实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总的说来,西塞罗的政治理论总的出发点是斯多葛派哲学的自然论,他的政治理论的现实基础是罗马共和国历史,他的政治理论追求的目标是通过从政治哲学角度颂扬罗马古代传统,以恢复理想的古罗马共和体制。西塞罗的理想未能实现,但他却通过《论共和国》和《论法律》这两部著作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人们主要是通过这两部著作了解古希腊晚期政治哲学思想,通过它们了解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思想理论。西塞罗的思想无疑具有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四
《论老年》和《论友谊》从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角度出发,谈如何看待老年和人们之间友谊的实质。
《论老年》写于公元前44年。谈话假设发生在公元前150年,参加者卡托(公元前234—前149)是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历史学家,首创拉丁散文,一生著述丰富。他崇尚罗马古代传统,对希腊文化抱有偏见。在这一点上,书中卡托的形象与历史真实不完全相符。小斯基皮奥(公元前185—前129)是位风华正茂的青年,莱利乌斯是小斯基皮奥的挚友,学识渊博,二人都崇尚希腊文化。虽然《论老年》属哲学著作,但书中主要不是谈抽象的哲理问题,而是从斯多葛哲学的恬淡寡欲的伦理观点出发,以如何安度老年为题进行道德劝说,风格轻松愉快,与作者的其他哲学著作相比更具有文学趣味。书中由致阿提库斯开始,然后由业已八十四岁、德高望重的老卡托主讲,向年轻的小斯基皮奥及其朋友莱利乌斯讲述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安度晚年。老年有自己的弱点,但也有年龄积累的长处,并且仍有许多事情可做,其中*重要的就是继续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当然不是直接担任官职或率领军队作战,而是凭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当咨询或顾问。卡托老人思想豁达,侃侃而谈,强调人要顺应自然规律地安度晚年。书中强调农业的乐趣,因农业乃古罗马国家立国之本。篇末论灵魂不死,反映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的唯心理论,但从对灵魂问题的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在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下对这一问题的大胆探索。
西塞罗文集西塞罗在写完《论老年》之后,有几个月时间停止了写作。他在凯撒被刺之后为《论预言》第二卷写的引言中说:“现在既然人们开始请我去讨论国事,我便应该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或者更确切地说,把我的全部思想和关心放在国家身上,至于从事哲学研究,那是在从事国务活动和尽了自己的职责之后的事情。”西塞罗:《论预言》,ⅱ,8。西塞罗在公元前45年12月末回到罗马,参加元老院会议,目睹了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共和派密谋者刺杀凯撒的场面。凯撒的被刺使他高兴,他期望共和国能够回到原先的轨道,但密谋者的缺乏政治远见和国家权力落到安东尼的手里又使他失望。不久他离开了罗马,去到罗马之外的庄园。在那里,他一面不断地与政要们接触、交谈,力图影响政局的发展,同时继续从事写作,其中包括《论友谊》。
《论友谊》可能完成于公元前44年夏。《论友谊》采用的是西塞罗本人对他青年时期在罗马求学期间听到的一次谈话的回忆方式,由他当时的老师、占卜官昆图斯•穆基乌斯•斯凯沃拉回忆昔日他听到他的岳父莱利乌斯的一次关于友谊的谈话,时间在公元前129年小斯基皮奥死后不久,谈话由原谈话人直接进行。西塞罗在《论友谊》中强调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友谊的核心是真诚。西塞罗认为,人们追求友谊是由于人的天性,交友要求真诚,而不是为了利益,利益是交友的自然结果。盖尤斯•马提乌斯是凯撒的朋友,也是西塞罗的朋友。在凯撒被刺后,他不愿割断与凯撒的友谊之情而受到指责,因此他在公元前44年8月末致西塞罗的信中表示,他不同意把国家置于友谊之上的观点。从《论友谊》涉及的一些观点来看,特别是从谈及关于友谊的限度问题来看,西塞罗写作这部著作似乎与这一争论有关。由此应该认为,这一著作仍然同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密切相关,并且似乎是西塞罗精神振奋地同安东尼斗争的前奏。
五
如果说《论老年》和《论友谊》是两个短篇的话,《论义务》则是西塞罗继《论共和国》、《论法律》之后写的另一部重要的长篇政治哲学著作。这部著作继《论共和国》和《论法律》之后,主要在伦理学的义务观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政治遗愿。鉴于它与《论共和国》、《论法律》在内容和风格上的接近,因而人们通常把这三部著作归为一组。
《论义务》的确切写作时间难以断定。西塞罗作为古罗马贵族共和制的拥护者,在公元前44年3月独裁者凯撒被以布卢图斯和卡西乌斯为首的共和派刺死后,曾经产生了恢复共和制的希望,然而政局的逆转很快又使他感到失望。共和派密谋刺杀了独裁者,但并无进一步明确的政治纲领;民众对这一突然事变感到的主要是震惊和茫然,并未对共和派的行动表现出积极的支持;凯撒派虽然受到这一意外的严重打击,但很快又恢复了过来,特别是在担任当年执政官的安东尼这样一位富有活力的人物的领导之下,在经过了一段不长时间的与共和派的力量对峙之后,又逐渐占了上风。西塞罗洞察局势的变化,于4月初便离开了罗马 。他在4月17日从距那不勒斯不远的普特奥利(puteoli)庄园给自己的挚友阿提库斯的信中写道:“啊,善良的神明,暴君倒下了,但暴政还活着。”西塞罗:《致阿提库斯》,?ⅴ,9,2。他在5月24日从位于罗马东南、距罗马不远的阿尔皮努姆庄园给阿提库斯的信中写道:“你写信说,你不知道我们的人应该做什么;那种无望的事态早已使我感到不安。为3月15日事件而感到欣慰是愚蠢的,因为我们表现出了男子的勇气,然而请相信我,却是孩童的智慧。要知道,虽然树干被砍掉了,但是没有刨根,因此你看到,它又如何长出了新枝。”西塞罗:《致阿提库斯》,ⅹⅴ,4,2。西塞罗在自己的庄园里度过了公元前44年的夏天,以哲学著述驱除心灵的忧伤。《论义务》,ⅱ,4。在这期间,西塞罗曾经打算前往希腊雅典看望在那里学习的儿子,但时局的变化和一些其他因素使他改变了主意,回到罗马,于9月2日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抨击安东尼。安东尼在9月19日的元老会议上发表演说,回击他,对他的一些政绩进行种种恶意诋毁。西塞罗在9月2日发表演说后又去到普特奥利庄园。ⅹⅵ西塞罗文集他是什么时候去那里的,说法不一,有说是在9月2日发表演说之后,有说是在安东尼9月19日发表演说之后。约至10月末,西塞罗在普特奥利庄园写出第二篇抨击安东尼的演说辞。西塞罗在11月26—29日致阿提库斯的信中写道:“我在这里从事哲学写作(实际上还能做什么呢?),很出色地撰写《论义务》,把它献给西塞罗。”西塞罗:《致阿提库斯》,ⅹⅴ,13,6。“西塞罗”指其同名儿子。他在11月5日致阿提库斯的信中说:“如帕奈提奥斯论述的那样,我写成《论义务》两卷。他写了三卷。”同上,ⅹⅵ,11,4。尽管我们不知道西塞罗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撰写这部著作的,但由此可以断定,西塞罗正是在这期间撰写了《论义务》前两卷。关于《论义务》第三卷的写作,西塞罗在上述11月5日致阿提库斯的信中说,帕奈提奥斯除了上述三卷书外,还想继续阐述关于高尚和有利之间的冲突问题,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写,波西多尼奥斯论述了这个问题。西塞罗希望得到这部著作,正托波西多尼奥斯的一个门生把书的主要内容抄录给他。西塞罗在11月中旬从阿尔皮努姆庄园致阿提库斯的信中说,他已经收到波西多尼奥斯的那位门生为他作的很好的抄录。西塞罗:《致阿提库斯》,ⅹⅵ,14,3。由此可以设想,西塞罗可能是在公元前44年底之前写完《论义务》全书的。也有研究者认为,西塞罗的《论义务》写作可能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3年,或者甚至到该年较晚的时候。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这时西塞罗已不再处于“闲暇”,而是投入了与安东尼的紧张的斗争之中,一场殊死的斗争。以上是关于《论义务》一书的写作时间的推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时的心态。
古希腊罗马哲学自从把研究对象由客体转向研究者主体以后,社会伦理问题便成为哲学家们注意的中心,其中之一便是义务(officium)问题。正如西塞罗在《论义务》一开始时就指出的,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无论是法庭事务还是私人事务,无论是对自己提出什么要求还是与他人订立什么协约,都不可能不涉及义务。《论义务》,ⅰ,4。义务的普遍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它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古代希腊曾经存在过许多哲学派别,有柏拉图派、逍遥派、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等。他们都曾经谈论过义务问题。在西塞罗看来,研究义务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义务的实质。西塞罗对伊壁鸠鲁派的快乐论持强烈的批评态度,批评这一学派在谈论善的问题时把善与道德分开,以自己的利益(安乐,commoda),而不是以道德标准(honestas)来衡量至善。在西塞罗看来,这些人不可能真正理解义务的道德内涵,更不可能履行应尽的义务。西塞罗的义务观的基本出发点是:善即道德的高尚,生活的全部道德意义在于对义务的履行。西塞罗由此认为,只有认为道德高尚是唯一值得追求的,或者认为道德高尚是*值得追求的人才能正确理解义务的实质。西塞罗在这里指的是斯多葛派(持前一种观点)和学园派、逍遥派(持后一种观点)。这也表明了西塞罗的基本哲学倾向。
上面提到,西塞罗的哲学倾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人们对此作过不少研究。关于这个问题,西塞罗在《论义务》中有两段自白。其一是在第二卷开始部分。同上,ⅱ,7—8。西塞罗在那里强调自己属于学园派,并就提供一定的义务规则与新学园派主张的怀疑论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这一诘难进行解释,强调自己虽然主张学园派的怀疑论,但不等于否弃一切规则研究和生活准则,并且怀疑论本身也主张对所有问题都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其二涉及西塞罗在《论义务》中的基本观点来源。西塞罗在《论义务》**卷开始时批评了伊壁鸠鲁派等哲学派别对义务的错误观点以后说,他在这个问题上“主要”(potissimum)遵循的是斯多葛派,但他接着强调说:“不过不是作为翻译者,而是像我们通常那样,根据我们的考虑和判断,决定从他们的泉源中怎样汲取和汲取多少我们需要的东西。”《论义务》,ⅰ,6。西塞罗在这里强调了他的哲学论述的一贯特点,即折中主义。
西塞罗非常熟悉古希腊哲学。按照西塞罗自己的说明,《论义务》**、二卷的材料主要源自斯多葛派哲学家帕奈提奥斯的同名著作,第三卷主要源自帕奈提奥斯的门生、斯多葛派哲学家波西多尼奥斯的著作。帕奈提奥斯(约公元前180—前105)是罗得斯岛人,斯多葛派哲学家,师承继芝诺之后成为斯多葛派首领的巴比伦的狄奥革涅斯(一译狄欧根尼)及其门生安提帕特罗斯。帕奈提奥斯于公元前155年曾与学园派哲学家卡尔涅阿得斯、逍遥派哲学家克里托拉奥斯一起组成三人代表团,出使罗马,成为古希腊哲学思想传播罗马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帕奈提奥斯来到罗马后,成为崇尚希腊文化的小斯基皮奥的朋友,拥有许多门生,促进了斯多葛派哲学在罗马的传播。他返回希腊后,继安提帕特罗斯成为斯多葛派的首领。帕奈提奥斯的著述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论义务》(该著作失传),成为西塞罗的这部著作前两卷的主要材料来源。西塞罗认为此人对义务问题做过*详尽的研究。波西多尼奥斯(约公元前135—约前51)是帕奈提奥斯的门生,出生于叙利亚,因长期居住于罗得斯岛,因而又称“罗得斯岛的”。他在帕奈提奥斯去世后到过意大利,返回罗得斯岛后领导帕奈提奥斯承继的斯多葛学派。西塞罗青年时期曾在那里听过他讲学,西塞罗:《图斯库罗姆谈话录》,ⅰ,50。后来他们也有交往。西塞罗:《致阿提库斯》,ⅱ,1,2。波西多尼奥斯写过哲学、历史、数学、文法学等方面的著作,但都失传了。波西多尼奥斯对帕奈提奥斯提出而未作阐述的第三个问题,即关于高尚和利益之间可能发生所谓冲突的问题进行过阐述。西塞罗:《致阿提库斯》,ⅹⅵ,11,4。上面曾提到西塞罗让波西多尼奥斯的一位门生向他提供波西多尼奥斯的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此人为西塞罗作过“很好的抄录”,不过从西塞罗的《论义务》第三卷的内容看,西塞罗在利用波西多尼奥斯的材料的同时,还特别以罗马历史事件为例,作了许多阐释和发挥。
如上所述,西塞罗的义务观念的出发点是至善,亦即道德的高尚—— honestum。honestum 这一拉丁术语由西塞罗译自古希腊文的(道德美)。对于道德来说,美即高尚。罗马的道德高尚概念是同理想的市民(vir bonus)的概念紧密联系的。理想的市民的品格包括家庭方面的和社会方面的。古代罗马素有一种市民应该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的传统,并把它视为理想的市民**的特点。罗马社会对市民的这种活动的承认和赞同构成一种市民荣誉(honor)。由此,西塞罗从罗马现实的伦理观念出发,用罗马的道德高尚概念 honestum 来转译希腊哲学体系中的道德美。
术语“义务”的希腊原文是,意为“应该完成的”,“应该做到的”,即应尽的义务。斯多葛派的伦理学核心是顺应自然地生活,即每个人都应该顺从自己个人的特性和宇宙本性生活,使得个人生活与宇宙精神相一致。这是*富德性的生活。概念的流行标志着早期斯多葛派严格的道德观念的弱化。早期斯多葛派(至公元前2世纪中期)认为,只有道德美及与其相对应的行为才是善,只有道德丑及与其相对应的行为才是恶。各种德性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共同的原则,拥有其中的一种德性即等于拥有全部。同样,恶和丑也是同等的,正如一个真实的东西并不比另一个真实的东西更真实一样,一个恶或丑的东西也并不比另一个恶或丑的东西更恶更丑。因此,善恶、美丑是一种无程度差别的品质,无居间之物,人们只能或者具有它们,或者不具有,因而只能或者是有德性之人,或者是卑劣之人。伦理概念的运用标志着在美好和卑劣之间出现了“应尽的”行为或义务,或称中等的、普遍的行为或义务,亦即在富有德性的智慧之人与丑恶的卑劣之人之间出现了一种富有进取精神的人。这一概念在中期斯多葛派(或称罗马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可能在中期斯多葛派的代表帕奈提奥斯的《论义务》中就是这样。西塞罗对义务问题的阐述可以说明这一点。义务概念的变化还表现在义务内涵由抽象向具体的变化。西塞罗把拉丁文术语 officium 与相对应。他在致阿提库斯的信中说:“无疑,即 officium,除非你提出什么其他的译法。”西塞罗:《致阿提库斯》,ⅹⅵ,11,4。拉丁术语 officium 是一个实践性的概念,西塞罗正是本着这种理解去采用它的。虽然他从斯多葛派的自然论出发,时时处处强调事物和人的天性,也不时地泛论人类社会问题,但他在《论义务》中,并不是把 officium 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义务进行抽象性的论述,而是主要谈论当代人——罗马市民应有的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应尽的日常生活义务。西塞罗在致阿提库斯的信中解释 officium 的含义时举例说,例如 “执政官义务”、 “元老院义务”、“独裁官义务”等。同上,ⅹⅵ,14,3。由此可见,正如他对—— honestum 的理解一样,对 officium 的理解更令他感兴趣的仍然是一个好的罗马市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国家义务。
在西塞罗看来,存在可以形成道德高尚的四个源泉,或四种德性,四个方面,这就是:对真理的探索和领悟(perspicientia veri sollertiaque);对人类社会的维护——公正和善行(hominum societas tuenda——iustitia et beneficentia);心灵的伟大和坚强(magnitudo et robus animi);行为的合适(decorum——ordo et modum)。由上述这四种德性(virtus)产生相应的实践义务,亦即通过追求而达至善的义务。对这四个源泉的论述见《论义务》**卷,这是全书的主要部分。
西塞罗认为,认识真理乃人之天性。但他同时强调,认识真理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是要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其二是要注意从事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并且要求付诸行动。西塞罗认为,可以形成高尚德性的第二个源泉涉及*广泛。他在论述这一德性时始终强调这一德性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义务的社会性。他援引柏拉图的话为证:我们出生不只是为了自己,祖国对我们的出生有所期求,朋友们对我们的出生也有所期求。又援引斯多葛派的话说:人类是为了人类而出生,由此人们应该互相帮助,为公共利益服务。《论义务》,ⅰ,22。并且认为,源自这一德性的义务甚至比源自认识真理的义务更符合自然,更符合人的本性。同上,ⅱ,153。西塞罗提出了保持公正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任何人都不要在自己未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伤害他人,作出不公正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贪婪;其次是为了公共利益使用公共所有,为了个人利益使用个人所有。西塞罗在这里主张维护罗马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个人所有制和特有的公共所有制,同时要求每个人都能努力地为公共利益服务。西塞罗强调,公正的基础是诚信,但同时强调有时义务会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认为,报复和处罚不可超过限度。至于战争,要严格遵守战争法,对被战胜者要仁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西塞罗的战争义务观在某些方面反映了罗马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战争观念。此外,西塞罗还强调,甚至对*下层的人即奴隶也要保持公正,提出要“像使用雇工那样使用奴隶,即让他们劳动,同时提供应提供的东西”。同上,ⅰ,41。西塞罗非常详细地谈到善行和慷慨问题,这类社会义务在罗马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西塞罗强调,受人善行后的首要义务是回报,“因为没有什么义务比对人表示感激更重要”。同上,ⅰ,47。并且认为,回报时要模仿肥沃土地,“土地提供的要远远多于它所接受的”。同上,ⅰ,48。西塞罗强调人的社会性,并由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描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是一种自然属性,人类社会的纽带是理性(ratio)和语言(oratio),这是人和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这里,西塞罗重复了古希腊政治学说中关于国家的形成的典型看法,即国家起源于家庭(参阅亚里士多德)。家庭关系、亲属关系的扩展和后代的绵延成为国家的开始。西塞罗认为,在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没有什么比习性相似的高尚的人们之间以亲密的友谊建立起来的联系更美好,更牢固;在人们的所有社会关系中,没有哪一种比我们每个人同国家的关系更重要,更亲切。他说:“父母亲切,儿女亲切,亲人亲切,朋友亲切,然而一个祖国便囊括了所有这些亲切感。”《论义务》,ⅰ,57。由此,如果需要对义务进行等级划分,那么首要的便是对祖国的义务。任何缺乏公正,不是为了谋求公共幸福,而是为了谋求个人私利的行为都是不值得称赞的。
西塞罗在谈到可以形成道德高尚的第三个方面——崇高的心灵时,着重谈到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的人应具有的义务感。西塞罗认为,领导国家的人在行为方面应遵循柏拉图的两点教导:**,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使之符合市民的利益,忘记个人的利益;第二,他们应该维护国家整体,而不要为维护某个部分,忽略其他的部分(参阅柏拉图《理想国》)。西塞罗赞赏温和和仁慈,强调谴责和惩罚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要不带侮辱,不可过分,不可动怒,因为“引导法律进行惩罚的不是愤怒,而是公正”同上,ⅰ,89。。关于可以形成道德高尚的第四个源泉合适,西塞罗认为,它存在于所有的德性之中。合适的精髓在于与自然相符合。要做到合适,便要正确地处理理性和欲望的关系,这就是理性应处于主导地位,欲望应处于服从地位。他说:“自然生育我们,显然不是为了让我们追求娱乐、戏谑,而是要我们保持严肃性,去从事更为重要、更为伟大的事业。当然也可以享受那些娱乐和戏谑,不过应该是像享受睡眠和其他休息那样,是在我们很好地完成了重要的、严肃的事情之后。游戏之类本身不应过分而无节制,而要高尚、机智。正如我们并不允许儿童任意玩耍,而只玩耍那些不违背高尚行为的游戏一样,在我们的戏谑本身,也应该闪烁良好天性的光辉。”《论义务》,ⅰ,103。西塞罗认为,人具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这就是理性和使他们超越于野兽的优势,但人同时又存在心灵方面的差异,这就形成不同的智力特质和性格特征。人不应强求个性的一致,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自然的合适。西塞罗把整个《论义务》的**卷用来论述由四种源泉产生的各种相应的义务,他的结论是:从义务类型看,*重要的义务是能维护人们之间的结合和联系的义务,亦即人应尽的社会义务;从义务类别看,**类义务是对永生的天神的义务,第二类义务应是对国家的义务,第三类义务是对父母的义务,然后是逐步对其他人应尽的义务。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西塞罗的义务观的斯多葛派倾向。
西塞罗在《论义务》第二卷中主要是对**卷中提出的各项准则及与其相应的义务的实践运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拥有的权势、财产和拥有的其他一切东西。由此产生利益(utile)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西塞罗在这一卷里进一步谈到德性的感人力量、权力的维持、荣誉的博得、公正的重要性。西塞罗在这里谈到法律产生的原因:当人们得不到公正时,于是便发明了法律,“让它永远用同一个声音对所有的人说话”同上,ⅱ,42。。他并由此推论说:“那些通常被推举出来掌权的人是那些被人们认为具有高度的公正性的人。”同上,ⅱ,42。西塞罗在这一卷里还进一步谈到如何正确表示善心和慷慨,告诫说:“在履行一切公务和职责时首要的是要避免甚至微小的贪婪之嫌。”同上,ⅱ,75。西塞罗在《论义务》第三卷中讨论高尚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在西塞罗看来,认为高尚和利益会发生冲突是一种谬见。他认为,一切高尚的同时也是有利的,一切不高尚的不可能是有利的。西塞罗列举了许多具体实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其中许多是罗马实例。这说明,西塞罗在撰写这一卷书时,特别结合罗马实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以弥补在他看来希腊哲学家们论述时的不足。
总的说来,《论义务》全书论述的实际上是做一个诚实、高尚的罗马市民应有的行为准则,论述基本上是以斯多葛派哲学阐述的标准为依据。这些行为准则是一些普遍准则,适用于所有希望自己能养成美德的人。《论义务》,ⅲ,15—16。因此,虽然形式上西塞罗写这部著作是为了教诲儿子,但实际上是针对所有的罗马人,特别是那些希望自己能在政坛上有所作为的青年。此外,西塞罗在阐述伦理准则时,时常借题发挥,针对罗马现实进行政治议论,其中特别是对凯撒专制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充分表明了西塞罗维护贵族共和制的政治倾向。西塞罗的义务观虽然在许多方面带有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但是人类思想的发展是累积性的,是对各个时期的思想精华承继和发展的结果,因此,西塞罗的许多真诚思考不只是历史性的或学术性的,它们仍能给后人以启迪,启发后人都能如此地履行作为一个市民应尽的义务。
关于书名翻译,《论义务》的拉丁文书名是 de officiis。在拉丁文中,officium的基本意思是“应该做的”、“应尽的”,具有更多的道德倾向。在汉语中,责任和义务概念尽管有其共同的方面,但又有区别。纵观西塞罗的论述,有时候可以把此词理解为责任,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似乎不能以责任涵盖之,而是以理解为义务更合适。由此译者把本书书名译为《论义务》。
六
众所周知,西塞罗堪称古罗马拉丁著述的泰斗。罗马古代一向轻视文艺和哲学等人文科学,直至西塞罗时代,尚武轻文的倾向仍未完全改变,因此西塞罗从事哲学著述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拉丁哲学术语问题。西塞罗凭着他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广泛了解和深入领会,为拉丁语确立了一套与古希腊哲学相对应的术语概念,成为他对古罗马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由于拉丁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的差异,迻译这些概念包含着不少困难。此外还有对西塞罗的哲学思想理解方面的困难。西塞罗在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史上的贡献主要不在于创新,而在于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丰富多彩的希腊哲学思想介绍给罗马人,其中包括许多后来失传了的著述。西塞罗是一位古希腊文化爱好者,同时又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他利用一切可能,博览古希腊哲学著作,结合罗马历史和现实进行理解。他自称是学园派,赞赏逍遥派,对斯多葛派批评中又多肯定,汲取和融汇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折中主义观点,且带有一定的怀疑论色彩。这些无疑给理解西塞罗的思想带来一定的难度。西塞罗作为一位拉丁语大师,语言词汇丰富,句式严谨,结构复杂,讲究修辞,同时又具有文学散文式流畅的特点。
西塞罗的绝大部分散文著作都是用对话体写成。他模仿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对话风格,但又有区别。一般说来,西塞罗的对话体在结构方面也像他的希腊前辈一样,在每篇开始时介绍对话的背景、论题和参加者等,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一点议论,然后进入对话正题本身。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术的特点是双方确定讨论的题目之后,一方说出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另一方针对对方的判断提问,反复不止,从而揭露对方判断的矛盾和不合理性,否定对方的判断,肯定己方的认识。西塞罗的对话方式则主要由一个人主讲,谈话参加者适当进行争论和插话,由此论述一个问题。西塞罗在具体安排谈话方式时,也多有变化。例如《论共和国》采用的虽然是直接谈话方式,但全书是作者本人对一次谈话介绍的转述。《论法律》采用的则是西塞罗本人与他的弟弟昆图斯和挚友阿提库斯直接谈话的方式。西塞罗通常在交代谈话背景之后说明自己的安排:首先让听讲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由主讲人说出反对意见,并声称“这就是古代苏格拉底式的辩驳对方观点的方法。”由此可见,西塞罗在安排谈话方式方面还是费了不少心力的。不过总的说来,西塞罗*感兴趣的似乎仍然是主讲人宏论滔滔的谈话方式。西塞罗广览典籍,通古博今,使得他的对话体著作思路敏捷,内容丰富,文采飞扬。这也是西塞罗的语言的普遍风格。
西塞罗文集本书中《论共和国》、《论法律》、《论老年》和《论友谊》的拉丁文本采用的是勒伯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中西塞罗《论共和国》(de re publica)、《论法律》(de legibus)、《论老年》(de senectute)和《论友谊》(de amicicia)拉丁文本,其中《论共和国》对照杜伊布纳希腊罗马作家丛书(bibliotheca scriptorum graecorum et romanorum teubneriana)中西塞罗《论共和国》1960年版,对残损部分作了补充。《论义务》是根据意大利里佐利综合文库古典丛书(i classicai della biblioteca rizzoli)中西塞罗《论义务》(cicero:de officiis)1987年版拉丁文本译出的。译文中的注释为译者所加,参考了上述各种版本和其他有关译本的注释。
王焕生
2008年春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年),古代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古典共和思想的重要代表,罗马共和国后期杰出的散文大家,其典雅的拉丁文体促进了拉丁文学的发展,影响了后来欧洲的教育。主要著作有《论共和国》、《论法律》、《论演说家》、《论老年》、《论神性》、《图斯库罗姆谈话录》等。西塞罗出身于骑士阶层,家道富有,心性聪慧,先后在著名的修辞学家、法学家和哲学家门下接受教育,热爱罗马国家,通晓希腊文化。他起初从事律师工作,不久后从政,在政坛发迹顺利,成功竞选各种职务,不断升迁,公元前63年担任罗马最高官职执政官。后来,他在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权力角逐中几度沉浮,最终遭政敌杀害。王焕生,1939年生,江苏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9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次年进入苏联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系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古罗马文学史》、《古罗马文艺批评史纲》、《古罗马神话传说》等。主要译作有(包括与他人合作)《伊索寓言》、《希腊罗马散文选》、《古罗马戏剧选》、荷马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普罗佩提乌斯的《哀歌集》、《埃斯库罗斯悲剧》、奥勒利乌斯的《沉思录》,西塞罗的《论共和国》、《论老年》、《论演说家》等。其中《伊利亚特》(与罗念生合译)和《奥德赛》于1999年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奥德赛》于2001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古罗马文学史》被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37平津抗战平津狼烟起影像全纪录 本书特色 土肥原贤二、梅津美治郎等日本人轮番登场,想要洞开中国华北门户。何应钦等中国官员不愿损伤...
中日战争第五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 内容简介 1北洋大臣李鸿章为朝鲜定期开禁允准米粮出口咨光绪二十年二月二十九日(1894年4月4日)2北洋大臣李鸿章为...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 本书特色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全球化时代的意识形态与价值教育》丛书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导论 内容简...
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 本书特色 本书阐述了新中国海洋战略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脉络,本书根据国际国内局势,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海洋战略演变发展的历史划分...
《走向“最后关头”》内容简介: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对当时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应对这一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解密文献选编:1945-1972(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本文件集从浩如烟海的美国已解密的冷战时期对外政策文献中,选
历史这样告诉我们-甲申三百年祭给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昭示 内容简介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历史文献。60年前,它甫一发表就轰动重庆山城,并...
《游戏力养育》内容简介:游戏力养育,不仅仅是一些方法和游戏,更是一种以亲密亲子关系为中心,兼顾科学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养育价值
中国网络社会治理-中国道路-社会建设卷 本书特色 中国网络社会治理简介互联网发展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
勃列旧涅夫时代 本书特色 与列·伊·勃列日涅夫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苏联历史上的整整一个时代。勃氏执掌苏联党和国家*高权力长达18年之久,在苏联领袖中仅次于斯大...
《水中鱼:略萨回忆录》内容简介:199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角逐秘鲁总统大选失利后,“自我放逐”到欧洲,在此期间撰写了一
《区块链与价值革命》内容简介:本书针对从事区块链技术研究、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读者,阐述了相对全面的区块链理论,剖析了区块
中国女性主义:6 本书特色 本卷《中国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在行动”为您呈现的是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下,中国女性主义正在进行的行动和发挥的作用。并延续了原中国女性...
古代科举 本书特色 《古代科举》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古代科举 内容简介 《古代科举》是中国古代社会百态丛书一。...
《先秦政治思想史》内容简介:《先秦政治思想史》原为1922年梁启超先后在北京政法于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这部
佛郎机铳在中国 本书特色 《佛郎机铳在中国/澳门文化丛书》编著者周维强。佛郎机铳的研究,既是本书重新检视欧人东来史不能够忽视的起点课题,也是了解近500年来中国...
龙永图 白岩松-中国.再启动-在大国励志中重建信仰 本书特色这是一本龙永图、白岩松的思想合论。 一位是经济学家,一位是主持人,两人以各自人生经历和改革观察来现身...
人文译丛—和平的保卫者小卷 内容简介 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他的声誉几乎完全仰伏于他作为《和平的保卫者》一书的作者身份。这一著作,从它诞生的那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
中国民约精义 本书特色 一、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作。 二、丛书之收书范围,原则上起于民...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 内容简介 商务印书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