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玄学是那样高深奇妙,神秘莫测,不由望而却步,不敢问津。“玄学”之意,是从《老子》、《庄子》和《周易》身上吸取来的。古人认为《老子》、《庄子》和《周易》是三部深奥奇妙的书,其内容之奥妙,真可以说玄之又玄,所以称之为“三玄”,而把研究和发挥“三玄”的学问称为玄学。“玄”,即是深奥奇妙的意思。人生在世,抬头所见,浩瀚浑朦、幽深洞远,低头所见,苍苍茫茫、敦厚坦荡,这就是天地。日月轮回天地之间,周而复始,明晦更替,永无止息,这便是寰宇。好奇求知的人类立于天地之间,不禁要问:天地由何而来,寰宇有无边际,日月何人所推,星辰何物所系,万物何以繁衍,物灭何处所归,生死何所主宰,人生何所遵循,“三玄”即是从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出发,探寻并解答着这些问题,其微言妙理撼人之心。
以解说、阐述、发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主要内容的玄学,主要产生于公元三、四世纪左右,即三国之后的魏晋时代,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就实而论,它确有深奥微妙之处,不然的话,何以称之为“玄学”?然而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要知道,正F茁学之巅的风流才子王弼仅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才俊,而不少玄学名士,如裴颁、欧阳建等。离世之时也不过三十出头。玄学奥妙,正因为其奥妙,所以才涵有无穷韵昧,使人为之倾倒。玄学可探,正因为其可探,所以勇者先登,得以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讲述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崇尚高谈阔论的时期,通过辩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玄妙的思想又都是阐发和辩论老子、庄子和列子的玄学思想为主。《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通过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魏晋时期的名家学说,其中有崇尚有的,也有崇尚无的还有主张非无非有的,亦有辩论名和心、言与意的,等等。《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是一本关于魏晋玄学的通俗读物。
玄风是从评论人物刮起的。汉代有评论人物的制度及风气。开始是由乡里推荐贤士,层层上举,列举其优秀品德,以供皇帝选拔任用,之后渐渐形成对一般人物的评论、褒贬。在儒家学说处于独尊的时代,衡量人主要从道德品行高低来看。而道德品行之中,以孝顺父母的行为最为高尚。儒家认为“孝”是最根本的德行,因为人都是由父母生养出来的。父母赋予了子女生命,又育养子女长大成人,父母便是子女的天地和根本。因此,子女不但应当敬爱父母,尊重父母,而且应当遵从父母之命,继承父母之志,这样才可以配得上人的称号。按照这种观念行事,便称之为“孝”,背逆这种观念行事,便称之为“孽”。儒家的祖师孔子崇尚“仁”,但把“孝”看作是仁的根本,认为人如果行孝,便不好犯上作乱。战国末期秦国国相吕不韦的门客作《吕氏春秋》,认为刑罚类型大约有三百之多,其中最重的是用来惩治不孝的。到汉代乡里推举贤士,以孝为最优秀的品德,因此推举上来的贤士被称为“孝廉”,推举贤士的制度被称为“举孝廉”。汉代末年,孝廉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成了一些豪门大族子弟欺世盗名、升官求仕的一条途径,世有“举孝廉,父别居”的诗句,讽刺孝廉的虚伪。因此,尚孝的观念开始削弱,出现了做人以“仁”为先还是以“孝”为先的辩论。这一辩论表面上是儒家学说内部关于评论人物的着重点的歧议,实际上反映了对汉代儒家学说的怀疑,由此引发了非儒家的各种学说,特别是道家学说的振兴。当时有一位学者,名为延笃,曾做过议郎侍中、左冯翊、京兆尹等京中之官,很受皇帝赏识,后告病退休,在家教书。他认为“仁”和“孝”都是人应当具备的品德,不好分主次、先后。如果非要分的话,可以说“仁”的品德更为高远。因为“仁”的主旨在于施爱于万物,而“孝”的主旨在于尽心于亲人。施爱于万物则有助于周济、资助事物的成功;尽心于亲人则有助于培育、存养自身的道德。周济、资助事物的成功则功绩弘大,培育、存养自身的道德则事小功少。因此,虽然按照古人的说法,“孝”是“仁”的根本,“仁”是“孝”的枝叶,根本先生而枝叶后萌,但是枝叶庞大而根本却无法包容它。
王德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编审。1944年生。196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多年来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着力于道家及老庄。 主编《中国文化百科》、《中国哲学小百科全书》。个人专著主要有:《道旨论》,获中国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老子演义》,有中、日、韩三种文本;《庄子神游》;《列子御风》;《玄学漫话》;《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视角》;《老子指归译注》;《严君平评传》;《智慧论》。 社会职务主要有: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兼编辑委员会主任、全国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从1 992年开始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赔。
这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
张居正讲解《孟子》 本书特色 《孟子》,儒家的基本经典。欲读圣贤书,求真实理者,不可不读。明代内阁首辅、两朝帝师张居正讲解的《孟子》皇家读本,更值得今日国人品读...
理想国-(最新修订.第三版) 本书特色 《理想国》以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作品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
西方学者卷 补卷-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特色 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孟子·仁者思辨 内容简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新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世纪回眸:20世纪学术思潮丛书—哲海探航:20世纪中国哲学的艰辛开拓(单色) 本书特色 逝者如水,一往不返,生命个体和民族都被抛在时闻的隧道中。生命可以毁灭,但...
中英佛教词典 本书特色 《中英佛教词典》是一本中英对照另加中文解释的词典。本词典共收词目一万六千余条,内容包括大乘(含藏传佛教及日本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各种专门名...
严复:天演论-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附:论自由) 本书特色 国学泰斗季羡林多次向学生推荐的书目,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严复:天演论-民国时期影响国...
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论语》的一种试探性的理解,它的论述方式以及阅读方式,是让我们切身的生存经验与孔子的生命、思想发生本源的互动,在这种...
论语通释-(二) 本书特色 1. 名家执笔,精心编著; 2. 文本厚重,阅读性强;3。寓理于事,深入浅出。 论语通释-(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已经出版的《论语通...
天理暨人欲 内容简介 俗语曰:天上星多月亮少,地上人多君子稀。由于人欲的驱使,世间“小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当个真正的“君子”难之又难。《天理暨人欲》向人们讲...
问道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本书特色 《问道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由九州出版社出版。问道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内容...
历史思维对科学思维的解蔽 内容简介 科学思维表明了传统存在论哲学与科学的内在一致性,即设定性。这种设定性或假定性自身就造成了遮蔽。历史思维则代表了生存论哲学向历...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 周易 内容简介 本套诸子经典全文注释本具有三大特色:权威专家博采众长,精心注释;开本新颖,国际流行口袋书,便览便携;注释全面通俗,凭籍准确...
孔孟名篇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本书为原《论语鉴赏辞典》和《孟子鉴赏辞典》两书中文本篇重新整合而成,书名为《孔孟名篇鉴赏辞典》。包括《论语》20篇,《孟子》14篇。...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感悟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 《于丹感悟》是《于丹心得》的续篇。《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会指出...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本书特色 立意新颖、剑走偏锋,一语点中时下处世中的要害,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再加上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市场前景比较乐观。实话如...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蔡尚思著作集 本书特色 收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蔡尚思著作集)》的十大“思想体系”,即孔子、墨子、老庄、韩非、《礼记》、慧能、...
印光思想.净土信仰与终极关怀 本书特色 以佛修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佛道儒三教是构成中国传统信仰、思想与文明大厦的三根主要支柱。净土信仰作为中国化佛教的核心信...
理想主义的困惑 内容简介 日本著名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践行者,作者对之充满敬意;却也困惑于他的理想主义群体在维持八年后为何突然溃散,这两种情感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