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玄学是那样高深奇妙,神秘莫测,不由望而却步,不敢问津。“玄学”之意,是从《老子》、《庄子》和《周易》身上吸取来的。古人认为《老子》、《庄子》和《周易》是三部深奥奇妙的书,其内容之奥妙,真可以说玄之又玄,所以称之为“三玄”,而把研究和发挥“三玄”的学问称为玄学。“玄”,即是深奥奇妙的意思。人生在世,抬头所见,浩瀚浑朦、幽深洞远,低头所见,苍苍茫茫、敦厚坦荡,这就是天地。日月轮回天地之间,周而复始,明晦更替,永无止息,这便是寰宇。好奇求知的人类立于天地之间,不禁要问:天地由何而来,寰宇有无边际,日月何人所推,星辰何物所系,万物何以繁衍,物灭何处所归,生死何所主宰,人生何所遵循,“三玄”即是从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出发,探寻并解答着这些问题,其微言妙理撼人之心。
以解说、阐述、发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主要内容的玄学,主要产生于公元三、四世纪左右,即三国之后的魏晋时代,所以人们又称之为“魏晋玄学”。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就实而论,它确有深奥微妙之处,不然的话,何以称之为“玄学”?然而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要知道,正F茁学之巅的风流才子王弼仅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才俊,而不少玄学名士,如裴颁、欧阳建等。离世之时也不过三十出头。玄学奥妙,正因为其奥妙,所以才涵有无穷韵昧,使人为之倾倒。玄学可探,正因为其可探,所以勇者先登,得以领略其中的无限风光。
《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讲述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崇尚高谈阔论的时期,通过辩驳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玄妙的思想又都是阐发和辩论老子、庄子和列子的玄学思想为主。《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通过白话故事的方式介绍魏晋时期的名家学说,其中有崇尚有的,也有崇尚无的还有主张非无非有的,亦有辩论名和心、言与意的,等等。《魏晋玄学:高蹈飘逸的闲适人生》是一本关于魏晋玄学的通俗读物。
玄风是从评论人物刮起的。汉代有评论人物的制度及风气。开始是由乡里推荐贤士,层层上举,列举其优秀品德,以供皇帝选拔任用,之后渐渐形成对一般人物的评论、褒贬。在儒家学说处于独尊的时代,衡量人主要从道德品行高低来看。而道德品行之中,以孝顺父母的行为最为高尚。儒家认为“孝”是最根本的德行,因为人都是由父母生养出来的。父母赋予了子女生命,又育养子女长大成人,父母便是子女的天地和根本。因此,子女不但应当敬爱父母,尊重父母,而且应当遵从父母之命,继承父母之志,这样才可以配得上人的称号。按照这种观念行事,便称之为“孝”,背逆这种观念行事,便称之为“孽”。儒家的祖师孔子崇尚“仁”,但把“孝”看作是仁的根本,认为人如果行孝,便不好犯上作乱。战国末期秦国国相吕不韦的门客作《吕氏春秋》,认为刑罚类型大约有三百之多,其中最重的是用来惩治不孝的。到汉代乡里推举贤士,以孝为最优秀的品德,因此推举上来的贤士被称为“孝廉”,推举贤士的制度被称为“举孝廉”。汉代末年,孝廉徒有其名而无其实,成了一些豪门大族子弟欺世盗名、升官求仕的一条途径,世有“举孝廉,父别居”的诗句,讽刺孝廉的虚伪。因此,尚孝的观念开始削弱,出现了做人以“仁”为先还是以“孝”为先的辩论。这一辩论表面上是儒家学说内部关于评论人物的着重点的歧议,实际上反映了对汉代儒家学说的怀疑,由此引发了非儒家的各种学说,特别是道家学说的振兴。当时有一位学者,名为延笃,曾做过议郎侍中、左冯翊、京兆尹等京中之官,很受皇帝赏识,后告病退休,在家教书。他认为“仁”和“孝”都是人应当具备的品德,不好分主次、先后。如果非要分的话,可以说“仁”的品德更为高远。因为“仁”的主旨在于施爱于万物,而“孝”的主旨在于尽心于亲人。施爱于万物则有助于周济、资助事物的成功;尽心于亲人则有助于培育、存养自身的道德。周济、资助事物的成功则功绩弘大,培育、存养自身的道德则事小功少。因此,虽然按照古人的说法,“孝”是“仁”的根本,“仁”是“孝”的枝叶,根本先生而枝叶后萌,但是枝叶庞大而根本却无法包容它。
王德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编审。1944年生。196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多年来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着力于道家及老庄。 主编《中国文化百科》、《中国哲学小百科全书》。个人专著主要有:《道旨论》,获中国第三届“全国优秀图书”奖;《老子演义》,有中、日、韩三种文本;《庄子神游》;《列子御风》;《玄学漫话》;《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以道观之——庄子哲学的视角》;《老子指归译注》;《严君平评传》;《智慧论》。 社会职务主要有: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兼编辑委员会主任、全国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从1 992年开始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赔。
《中国佛教史(第2卷)》内容简介:本卷介绍了包括西晋、十六国、东晋的汉族及北方其他各族的佛教。第一章介绍西晋佛教;第二章介绍
国学今读—传习录全鉴 本书特色 综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了中国历史 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中国著...
反思科学讲演录 本书特色 关于科学史、科学方法论的扛鼎之作。作者秉持对本质主义的警省,对历史真实的执着,以及为自由而思、为人性而辩的精神,或回溯古希腊,或呼唤博...
基督教的苦难观研究 内容简介 《基督徒的苦难观研究(基于鲁东城市基督徒个案的人类学考察)》通过探讨基督教的苦难观,揭示基督教对苦难的认识以及为人们解脱苦难所提供...
国学典藏馆 本书特色 国学名句信手拈朱,不仅体现了你个人文学修养,更为你的形象添彩,让你在商场、职场、官场元住而不胜。国学典藏馆 内容简介 “国学”——一个既响...
美学原理美学纲要 内容简介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的选题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全国外国文学专家数十人共同研究和制定,所选收的作品,上自...
薪火传承话前贤-中国传统哲学通论 本书特色中国传统哲学是先哲创立的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中华民族爱智慧的独到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现象学。它以自强不息、实事求...
中国华教脉络 本书特色 佛教自从两汉之际,从古印度传人中国,截至21世纪的今天,佛教的发展和演变从没停止过。如禅宗就是完全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显著地表现出中国文...
弗洛姆说爱与自由 本书特色 1. 本系列丛书汇集了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大师的智慧结晶,来自卢梭、黑格尔、弗洛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休谟等多位哲学大师的终ji...
哈罗德•泰特斯(HaroldH.Titus,1896-1984),阿卡迪亚大学文学士,科尔盖特-罗切斯特神学院神学学士和神学硕士,芝加哥大学哲
东方美学 本书特色 在全球文化不断趋向交流融合的今天,东方美学与艺术以它深刻的思想智慧、特殊的理论形态和广泛的审美实践,为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
老子注译及评介 本书特色 《老子注译及评介》吸收了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并加以今译,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介,书后附录...
经典与解释《王制》要义 目录克吕格《王制》要义 一 《王制》所关注的问题/1 二 《王制》的结构和情节线索/5 三 全书主题与结构对观/7 四 ...
信修.悔愿篇-佛教故事大全 本书特色 《佛教故事大全》,史上*全面的佛教故事结集,收录佛教故事近500篇。 台湾佛光山5位佛子倾心编撰。 《信修·悔怨篇》,以近...
药师经的济世观 本书特色 《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大乘经典之一,对于渴望祛病延年的世人来说,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但相关的讲解却并不多见。本书是南怀瑾先生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部以学规形式对年幼学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修养教育的启蒙读物,以儒家的忠孝思想为纲,依次讲解了如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以“理想人格”为核心概念,把柏拉图林林总总的思想,编织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自洽的有机整体,使人可以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柏拉图的思...
康有为:大同书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康有为:大同书》: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构建一个所谓...
逻辑与思维方式 本书特色 《逻辑与思维方式》以讲解传统逻辑之精华、介绍现代逻辑之要旨、阐述逻辑的本质及其方法论意义为主;为使逻辑与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与现实生活、...
柏拉图全集-5-增订版 本书特色 柏拉图的对话无疑是希腊文化留下的瑰宝。它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西方哲学*早的,也是两千多年来影响**的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