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作者:梁坤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04-01

评分:5分

ISBN:9787301162828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改变“通史”式叙述方式的通病,突破对文学史的封闭的线性描述,从作家作品出发,以研究综述(或曰学术史)的形式编纂一部“立体评析”式的欧美文学史,尽量全方位地展示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展示各种方法和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使之兼具“客观化教材”、”开放性索引”和“研究性资料”的性质。使读者在多维视野中立体地领略外国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审美鉴别力和判断力,并为延伸研究提供可能。本教材由国内资深学者编写。 适用范围:既可用作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和文学批评方法课程的案例教学,同时亦可作为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案头常备的工具书。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本书特色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是21世纪外国文学系列教材之一。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目录

**章 荷马史诗:跨越时空的经典
第二章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永远的神话
第三章 但丁的《神曲》:“喜剧”的浮沉
第四章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闪耀着理想光芒的疯癫骑士
第五章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诠释和想象的空间
第六章 弥尔顿的《失乐园》:经典的确立与阐释的歧义
第七章 卢梭的《忏悔录》: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第八章 歌德的《浮士德》:德意志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试金石
第九章 华兹华斯的诗歌:灵视与悲曲
第十章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一个时代的梦想与遗憾
第十一章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对艺术的艰辛追求
第十二章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螺旋式的猜谜与破解
第十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批评的复调
第十四章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精神世界的艺术探索
第十五章 艾略特的《荒原》:“雷声究竟说明了什么”
第十六章 卡夫卡的《审判》:存在与现实
第十七章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从天书难解到批评界巨子
第十八章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对秩序和意义的希冀
第十九章 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文本与阐释的多重空间
第二十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美洲的魔幻与真实
附录 关键词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节选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力求改变“通史”式叙述方式的通病,突破对文学史的封闭的线性描述,从作家作品出发,以研究综述(或曰学术史)的形式编纂一部“立体评析”式的欧美文学史,尽量全方位地展示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展示各种方法和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使之兼具“客观化教材”、“开放性索引”和“研究性资料”的性质。使读者在多维视野中立体地领略外国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审美鉴别力和判断力,并为延伸研究提供可能。本教材由国内资深学者编写。 适用范围:既可用作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名著赏析和文学批评方法课程的案例教学,同时亦可作为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案头常备的工具书。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相关资料

历史经常是不明晰的。英国诗人兼文论家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0old)曾用不多的词汇概括过荷马的诗风,其中之一便是“简约”(simplicity)。然而,这位文风庄重、快捷和直朴的希腊史诗诗人却有着不明朗的身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团。首先是他的名字,Homeros不是个普通的希腊人名。至少在希腊化时期以前,史料中没有出现过第二个以此为名的人物。Homeros被认为是homera(中性复数形式)的同根词,可作“人质”(亦即“抵押”)解。然而,以诗唱换取客地居民招待以解决生计,是古代游吟诗人的常规做法,并非荷马一人为之,荷马显然不是古希腊最早的唱诗者。既如此,何故由他一人独得此名?此外,即使有人愿意用“诨名”相称,荷马也不会乐意接受,日后会予以改变。Homeios亦可拆解作home(h)oron,意为“看不见(事物)的人”,亦即“盲人”,这一解析同样显得牵强,许是根据《奥德赛》里的盲诗人德摩道科斯所作的反推,把荷马想当然地同比为古代唱诗者中不乏其人的瞽者。细读史诗,我们会发现荷马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对色彩和光亮的分辨尤为细腻。荷马的名字还被解作短诗的合成者。有学者试图从Hom-eridai(荷马的儿子们,荷马的弟子们)倒推homeros的成因,所作的努力值得嘉许。然而,此类研究也可能走得过远。比如,历史上曾有某位英国学者,此君突发奇想,竟将Homeros倒读为Soremo,而后者是Soiomon(所罗门)的另一种叫法,由此将荷马史诗归属到了一位希伯来国王的名下。应该指出的是,从字面推导含义是西方学者惯用的符合语文学(philology)旨趣的常规做法,即便尝试倒读人名,也算不得十分荒唐,只是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与事实不符乃至南辕北辙,这是我们应该予以注意的。荷马若隐若现,他的生活年代充满变数,让人难以准确定位。学者们所能做的,只是依据民间传说,提供并满足于自以为能够自圆其说的设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评估。从特洛伊战争时期(约公元前13-前11世纪)到战争结束以后不久,从伊奥尼亚人的大迁徙到公元前9世纪中叶或特洛伊战争之后五百年,都被古人设想为荷马生活和从艺的年代。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认为,荷马的在世时间“距今不超过四百年”(《历史》2.53,比较2.142),换言之,大约在公元前850年左右,而他的同行修昔底德(Thucydides)则倾向于前推荷马的创作时间,将其定位于特洛伊战争之后,“其间不会有太远的年隙”(《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3)。荷马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氏?我们所能找到的“外部”文献资料似乎

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作者简介

梁坤,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1987、2006年分别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2002,2005—2006年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和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历史语文系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俄罗斯文学与宗教.文本批评方法。近年来独自承担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神话诗学研究”等多项课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