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作者:让·贝西埃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04-01

评分:4.8分

ISBN:9787564901592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目录

泛对话原则与诗歌及文学批评中的对话现象(代译序一)文学、摄影等艺术活动之本质的再思考(代译序二)关于文学艺术性质的新思考(代译序三)导言**部分 古代诗学*初的定义与疑问哲学、诡辩论和修辞学的介入;延伸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修辞学与崇高结论参考书目第二部分 中世纪诗学1 中世纪拉丁语的文学理论一种理性的智慧语言中世纪诗学的源泉文学艺术在七种自由艺术中的地位古代遗产的分量注释习惯:意义的探索交际这种诗学的内容参考书目2 南派与北派行吟诗人诗、诗学(Trobar)分寸、节奏(mesura)知识(Saber)北派行吟诗人的继承与革新参考书目3 从但丁到梅迪契:“俗语”诗的尊严但丁:追求“俗语之辉煌“桂冠诗人”彼特拉克“注重文采”的薄伽丘参考书目4 从纪尧姆·德·马绍到修辞学家:探索法语的高雅诗纪尧姆·德·马绍:音乐与诗雅克·勒格朗:服务于贵夫人索菲人文主义与诗:法国和意大利参考书目5 中世纪的西班牙诗学僧侣职业宫廷诗1.加利西亚语一葡萄牙语抒情诗(约1200~1350)2.14世纪的卡塔卢尼亚语论著3.卡斯蒂利亚行吟歌手的诗(14世纪末至15世纪末)参考书目第三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学导论雅努斯诗学典范的地位修辞学的面貌批评与评论16 世纪的诗学史I-诗学与修辞学:概论1.修辞学与“诗艺”2.言语的构成部分3.诗与言语类型Ⅱ-诗学的其他界限1.拉丁语与俗语2.天赋与人为3.灵感与模仿Ⅲ-言语的效果1.乐趣与功利2.诗句的愉悦3.传奇故事的乐趣:从“掩盖真实”到追求逼真Ⅳ-文学体裁理论1.戏剧体裁2.史诗3.讽喻体裁4.抒情体裁5.“新”体裁:小说与短篇小说参考书目第四部分 17世纪的诗学17世纪的诗学皮埃尔·洛朗斯弗洛朗斯·维约米耶1 天才与规则1.洛佩的西班牙:“喜剧创作的新艺术2.达尼埃尔·海因西乌斯:《论悲剧之构成》(1611)和《论普劳图斯和泰伦提乌斯》(1618)3.法国古典戏剧理论的建立参考书目2 欧洲的巴罗克文学,法国的古典主义1.世纪初的风格之争2.警句主义的主要诗学流派3.法国的反应:古典主义的确立参考书目3 旧与新1.小说和歌剧2.异教传奇与基督教传奇之争3.古今之争参考书目第五部分 18世纪的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诗学导语罗·莫尔捷1 18世纪法国的诗学思考阿妮·贝克诗艺的地位及发展。从诗学到艺术哲学和文学哲学灵感、天才、判断。古典主义的先贤与18世纪的争论激情与想象,天才与理性感知、客体、形式。创作源泉,表达规则、自然、美、真实与创作个性现实、模仿、矫揉造作。模仿的乐趣诗、表现、虚构。文学体裁、文学体裁的体系参考书目2 18世纪的德国与诗学法国范式,戈特谢德(GOttsched)英国范式,瑞士批评家启蒙范式,莱辛(Lessing)神学范式,克洛普施托克(Klopstock)古代范式,歌德(Goethe)德意志范式,赫尔德(Herder)综合范式?席勒(Schiller)参考书目3 18世纪英国的美学与诗学弗朗戈·雷斯泰诺(内瓦·博杜自意大利文译成法文)……第六部分 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第七部分 20世纪索引跋

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本书特色

《诗学史(套装上下册)(修订版)》: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文学领域的预言家,文学挑战任何预言。不过我们至少可以断言,当前,诗学比任何时候都更活跃。20世纪在探索和建立真正的文学科学方面取得了毋庸置疑的进步,它善于想象并界定极其丰富的概念,从多方面观照文学,试图*终把它们融为一个整体。自结构主义潮流以及与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概念胜利时起,任何理论迟早都会考虑到多种文学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作者、文本和读者的相互作用,还要加上文学系列和其他文化系列(如艺术系列、哲学系列等)和社会系列,简言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继俄罗斯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的先驱者之后,我们看到起先潜藏在反历史主义的孤立作品里的结构概念开放并发展为已成燎原之势的文本问性概念。任何文本皆与其他文本相关联,昔日孤立的结构概念*终还开放并发展为愈来愈广泛的经受过时间考验的种种整体概念。文学构成多元体系,各种体系之问互相关联,互相交叉,互相跨越。

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节选

《诗学史(套装上下册)(修订版)》是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酝酿讨论、西方近30所院校的36位著名学者撰写而成的总结性西方诗学史著。上自前柏拉图时代起,下讫20世纪末。按年代分期并围绕专题展开讨论。涉及文论作者近2000人,文论作品1500余部(篇)。内容充实,史料丰富,结构恢宏,汇集了20世纪90年代的*新研究成果。本著作适合理论研究人员、文艺批评工作者、高校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文论教学和研究使用。这次再版前,译者对全部译文进行了校对和修订。

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相关资料

1.直接引用他人言语或诗句。短诗、长诗皆可为之,史诗等叙事长诗运用起来更自如一些,如胡适《尝试集》中的《乐观》、波德莱尔《恶之花》里的《祝福》和《酒魂》、歌德的《浮士德》等诗作。诗歌中的对话形式虽然比长篇小说逊色得多,但也可以达到多姿多彩的程度。1495年法国音乐家奥克海姆逝世,诗人纪尧姆·克雷坦曾作《哀歌》一首悼念奥克海姆。为了真诚地歌颂逝者,克雷坦首先让音乐和诗的神话始祖图巴尔、俄耳斐乌斯和达维德发言,然后引入古代的大音乐家、大演说家和桂冠诗人,最后又让一系列当代著名诗人依次走进缅怀者的行列。2.用典。使用典故是中国古体诗作的一大传统。宋代的江西诗派推崇杜甫,以为杜诗之所以“绝妙古今者”,在于“何曾有一字无出处”,虽然并未理解到杜诗的真正价值,但反映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喜欢用典的事实。追求字字有出处、无一字无来历是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之一。用典意味着此与彼、今与古、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对话。西方诗作中的用典现象不如中国古诗那么传统,那么密集,但也不乏奇妙之作。世纪的法国在建立高雅诗的过程中,曾经流行过博学诗弥尔顿、让一保尔、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等许多西方诗人也都热衷于引用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中的典故。3.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即一些诗人对另一些诗人产生过影响,后辈诗人刻意模仿前辈诗人的诗作,这种影响与模仿在被影响者或后辈诗人的诗作中即表现为创新与继承、现在与过去、我与他之间的对话。例如,西方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引起全欧洲竞相模仿的三位诗人,他们是荷马、彼特拉克和波德莱尔。模仿者的诗作中充满着与三位杰出诗人的对话。另外,我们从波德莱尔的诗作中可以看出爱伦·坡的影子,从郭沫若的诗作中可以读出歌德、海涅和惠特曼之精粹,等等。对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克里斯特瓦“互文性”概念的主要内涵之一。4.最地道的抒情诗或内心独白常常是诗人与“自我”或与自己灵魂的对话。如贺敬之《回延安》的前两句,波德莱尔的《高翔远举》等诗。第二,倘若我们置身交际理论的视角,那么诗作是诗人(信息发出者)传达给读者(信息接受者)的信息,蕴涵着两者之间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以种种形式呈现或潜伏在诗作中。

诗学史-上下册-修订版 作者简介

译者:史忠义 编者:(法国)让·贝西埃 (加拿大)伊·库什纳 (比利时)罗·莫尔捷 等让·贝西埃,法国巴黎新索邦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在欧美多所大学任教,近期主要著作有《文学及其修辞学》(PUF,1999),《文学有何地位?》(PUF,2001)和《文学理论的原则》(PUF,2005)。伊·库什纳,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在文学理论,文学人类学、美学、加拿大英法文学关系、欧洲语言文学关系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均有建树,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渥太华大学校长等职。罗·莫尔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比利时皇家法语语言和文学学院院士,皇家道德和政治科学学院院士。让·韦斯格尔伯,比利时大学教授,比利时著名学者和出版家,个人著述数十部。史忠义(195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6年西安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1992年获瑞士洛桑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获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中西比较诗学新探》(2008)、《20世纪法国小说诗学》(获社科院外文所2002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的西方浪漫主义倾向研究》(法文,瑞士伯尔尼PeterLang出版社,1993),《中西方梦的文学功能的比较研究》(法文,法国里尔国家论文制作中心微缩版,1996)、《比较文学与诗学文选》(2008)。主要译著有;《20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著,1998)、《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与田庆生合译,获2002年外语类国家图书奖二等奖)、《热奈特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诗学史》(上下册,获2003年外语类国家图书奖三等奖)、《言语行为哲学,语言的精神衬托及日常性》(2003)。合作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诗学新探》(2004)、《社会·艺术·对话》(2004)、《理解与阐释》(2005)、《国际翻译学新探》(2006)、《国际文学人类学研究》(2006)等书。主持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新世纪人文译丛”(西方20世纪经典文论)10种,华夏出版社的“新人间喜剧”4种,“法国当代桂冠小说”6种,东方出版社的《尤瑟纳尔文集》7册(2002)。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法兰西学术丛书”6种等译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