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俄罗斯

倾听俄罗斯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0-04-01

评分:5分

ISBN:9787544711845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倾听俄罗斯 内容简介

《倾听俄罗斯》这本书是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二〇〇二年应俄罗斯作协邀,访问俄罗斯后,所写的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本人的感受。按照作家本人的话说“是一份随感式的档案”。全书约九万字,一百二十多幅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书中内容以散文式的叙述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也包含着很强知识性的好书。

倾听俄罗斯 本书特色

这个产生过普希金、列夫·托尔期泰、柴可夫斯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列宾和列维坦的俄罗斯,在经历了翻天航的革命和覆地般的解体之后,今天到底怎样?
他们彻底扔掉了“前苏联”吗?他们也在激烈地“反传统”吗?他们正被美国人“美国化”吗?
冯骥才这本书这样告诉你——“俄罗斯在变与不变之间。变的是社会与政治;不变的是历史的精神与文化的情怀”……

倾听俄罗斯 目录

时空交错的旅行(分卷序)
文学在乞讨吗?
可能是错觉
冷美人
诗人照耀着我们
费特节没有主席台
诗人们的晚宴全是诗
作家的博物馆
列宁在哪里?
红场上的列宁墓
阿尔巴特街上的“列宁同志”
永明之火
阿列克和他的乡村别墅
在路上
白桦木屋的蒸气浴
“阿列克,我爱你”
在俄罗斯,谁更接近大自然的灵魂?
希什金:在我们眼睛后装一台相机
萨弗拉索夫:把大自然的情感交给我们
列维坦:叫我们触到了大自然的灵魂
绿色的手杖
斯巴斯科耶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向契诃夫献花
文学大师门的另一支笔
普希金
莱蒙托夫
茹科夫斯基
果戈理
屠格涅夫
列夫·托尔斯泰
陀斯妥耶夫斯基
马雅科夫斯基
普希金为什么决斗?
黑河的决斗之地
折断翅膀的飞鸟
波尔金诺的秋天
“够了,够了,我亲爱的!”
为了心灵的自由
看望老柴
从圣彼重堡到杨柳青
年画狂人阿列克谢耶夫
1896年和1897年的中国年画
金子做的桥
深秋花开应未迟

倾听俄罗斯 节选

这《倾听俄罗斯》是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二〇〇二年应俄罗斯作协邀,访问俄罗斯后,所写的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本人的感受。按照作家本人的话说“是一份随感式的档案”。全书约九万字,一百二十多幅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书中内容以散文式的叙述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也包含着很强知识性的好书。

倾听俄罗斯 相关资料

插图:冷美人现在,我把我的答案跳到我们回国时经过机场海关的经历上。海关的公职人员是位女性。她瘦高,手指细长,皮肤很白,眼睛是蓝色的,栗色的卷发从帽檐下冒出来。如果她唱歌、跳舞、微笑,一定挺好看。但是此时此地,她却摆出一副绝情的样子。一张挺不错的小脸像紧锁的门,一切温情的东西都锁在里面了。她决不抬眼瞧你,分明表示她不屑瞧你一眼。她根本不说话,只是打着否定的手势,或摇头。她很高傲吗?当然不止于此。我发现她验关时,任何一个细节都故意拖长时间。她审阅乘客的申报单时,好像每个字都是生僻字。有时,她会忽然扭过头去怔一会儿神,完全无视排着长队的乘客们,对乘客们讨好她的表情根本不领情。我的一位同胞——一位在武汉大学的教授,被邀请来莫斯科开会。他在街头买了两幅纯商品性的油画,硬被她扣住,说是艺术品,不能带走。这位教授找来他的俄方邀请者说情也没用。她反而摇头摇得愈来愈坚决,直到那位武汉的教授放弃了油画,怏怏地上了飞机。在这一瞬间,叫我感受到权力的至高无上。这种感觉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实在太熟悉了。计划经济是权力至上的时代。计划的体现者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大大小小的公职人员都是权力的化身。权力好像魔鬼,一旦附体,那是很难办的。我想好,我要拿出自己的经验来对付她——逢到我报关时,我便把申报单、没有花掉的美金、护照、相机,一样样全摆在桌上,再把背包的拉链拉开,任凭她使用权力。她抬头看我一眼。我这才发现这位俄罗斯的冷美人的一双眼睛,像双筒猎枪的两个枪孔,其实并不好看。她的眉毛僵直,鼻骨过高,嘴唇很硬,好像鱼嘴。唇上似乎还有一些软髭?怎么,她不是挺好看的么?美与不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对它的感觉。我的经验告诉我:当权者更需要的是你认可他说了算。于是我的表情不卑不亢。因为我知道,“亢”的结果必定招致她的对立与刁难,“卑”的结果只能唤起她捉弄你的欲望。我让我的表情平静和麻木,一句话——一切由你决定。她似乎很认真又很挑剔地审阅了我的申报单,抬起头再看我一眼。我的表情依然是——由你决定。她这才举起图章啪地盖下来。谢天谢地,我心里想。于是,我明白这一切便是俄罗斯人当今“慢”的本质了。还是体制的和人为的原因。尽管旧体制已经瓦解,习惯却是一种顽疾。此外,还有人文的原因,这我要放在后边说。我的邀请者俄罗斯作家协会负责外联的阿列克说,我下榻的旅合是莫斯科大学的招待所,这使我兴趣盎然。莫斯科大学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它的招待所也一定充溢着学府的气息。然而,当我走进这个好似废仓库一般的水泥盒子里,我恍惚觉得接机人员把我们送错了地方。大厅服务处发黏的柜台、坐垫内的弹簧坏得一塌糊涂的沙发、拴在一个大铁疙瘩上的房间钥匙、运行起来哐当乱响的电梯,再有便是房间里变黄变黯的粉墙、老式的洁具、比窗子小的窗帘、坏电视、蟑螂;一台冰箱只要插上电门便会发生可怕的轰鸣,好像马上就要爆炸。只有墙角的一幅印在木版上的圣像是新的。这种近些年风行起来的代替了原先领袖像的圣像,大都习惯地斜挂在墙角。这是东正教徒的习惯,为了在室内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待我确认所面临的一切正确无误。我立刻判断出我的邀请者手头的拮据。尽管当前俄罗斯的经济生活比中国差上一截,但一路而来时,我已经看到了形形色色、蛮不错的商店和旅店。我知道,我的邀请者已经倾尽其力,但只能把我们送进这种旅店。我们当然不能埋怨热情的邀请者,任何人都不能对朋友嫌贫爱富,轻视穷朋友是可耻的。而且我认为这样却很好,正好!我可以亲身体验到当今俄罗斯作家与文学到底是怎样的处境。这正是我要知道的!一个完全断绝了国家支持的作家组织怎么生存,为什么而生存?它们和西方作家的行业工会的组织一样吗?只为了作家的福利与版权而斗争吗?而我那些俄国的同行作家们呢?他们已经由前苏联时代那种国家“一揽子全包”的方式,变成现在的撒手不管,任由市场的优胜劣汰了吗?那么,他们的文学艰辛吗?饥饿吗?乞讨吗?挺得住吗?浮躁吗?闹着下海吗?改写畅销书和电视连续剧或者按照电视连续剧的规律写小说吗?搞笑、作秀或吊人胃口吗?还是给媒体送私生活的“猛料”来提高自己的商品性吗?他们和列夫·托尔斯泰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吧?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