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俄罗斯》这本书是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二〇〇二年应俄罗斯作协邀,访问俄罗斯后,所写的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本人的感受。按照作家本人的话说“是一份随感式的档案”。全书约九万字,一百二十多幅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书中内容以散文式的叙述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也包含着很强知识性的好书。
这个产生过普希金、列夫·托尔期泰、柴可夫斯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列宾和列维坦的俄罗斯,在经历了翻天航的革命和覆地般的解体之后,今天到底怎样?
他们彻底扔掉了“前苏联”吗?他们也在激烈地“反传统”吗?他们正被美国人“美国化”吗?
冯骥才这本书这样告诉你——“俄罗斯在变与不变之间。变的是社会与政治;不变的是历史的精神与文化的情怀”……
这《倾听俄罗斯》是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二〇〇二年应俄罗斯作协邀,访问俄罗斯后,所写的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本人的感受。按照作家本人的话说“是一份随感式的档案”。全书约九万字,一百二十多幅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书中内容以散文式的叙述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也包含着很强知识性的好书。
插图:冷美人现在,我把我的答案跳到我们回国时经过机场海关的经历上。海关的公职人员是位女性。她瘦高,手指细长,皮肤很白,眼睛是蓝色的,栗色的卷发从帽檐下冒出来。如果她唱歌、跳舞、微笑,一定挺好看。但是此时此地,她却摆出一副绝情的样子。一张挺不错的小脸像紧锁的门,一切温情的东西都锁在里面了。她决不抬眼瞧你,分明表示她不屑瞧你一眼。她根本不说话,只是打着否定的手势,或摇头。她很高傲吗?当然不止于此。我发现她验关时,任何一个细节都故意拖长时间。她审阅乘客的申报单时,好像每个字都是生僻字。有时,她会忽然扭过头去怔一会儿神,完全无视排着长队的乘客们,对乘客们讨好她的表情根本不领情。我的一位同胞——一位在武汉大学的教授,被邀请来莫斯科开会。他在街头买了两幅纯商品性的油画,硬被她扣住,说是艺术品,不能带走。这位教授找来他的俄方邀请者说情也没用。她反而摇头摇得愈来愈坚决,直到那位武汉的教授放弃了油画,怏怏地上了飞机。在这一瞬间,叫我感受到权力的至高无上。这种感觉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实在太熟悉了。计划经济是权力至上的时代。计划的体现者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大大小小的公职人员都是权力的化身。权力好像魔鬼,一旦附体,那是很难办的。我想好,我要拿出自己的经验来对付她——逢到我报关时,我便把申报单、没有花掉的美金、护照、相机,一样样全摆在桌上,再把背包的拉链拉开,任凭她使用权力。她抬头看我一眼。我这才发现这位俄罗斯的冷美人的一双眼睛,像双筒猎枪的两个枪孔,其实并不好看。她的眉毛僵直,鼻骨过高,嘴唇很硬,好像鱼嘴。唇上似乎还有一些软髭?怎么,她不是挺好看的么?美与不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对它的感觉。我的经验告诉我:当权者更需要的是你认可他说了算。于是我的表情不卑不亢。因为我知道,“亢”的结果必定招致她的对立与刁难,“卑”的结果只能唤起她捉弄你的欲望。我让我的表情平静和麻木,一句话——一切由你决定。她似乎很认真又很挑剔地审阅了我的申报单,抬起头再看我一眼。我的表情依然是——由你决定。她这才举起图章啪地盖下来。谢天谢地,我心里想。于是,我明白这一切便是俄罗斯人当今“慢”的本质了。还是体制的和人为的原因。尽管旧体制已经瓦解,习惯却是一种顽疾。此外,还有人文的原因,这我要放在后边说。我的邀请者俄罗斯作家协会负责外联的阿列克说,我下榻的旅合是莫斯科大学的招待所,这使我兴趣盎然。莫斯科大学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它的招待所也一定充溢着学府的气息。然而,当我走进这个好似废仓库一般的水泥盒子里,我恍惚觉得接机人员把我们送错了地方。大厅服务处发黏的柜台、坐垫内的弹簧坏得一塌糊涂的沙发、拴在一个大铁疙瘩上的房间钥匙、运行起来哐当乱响的电梯,再有便是房间里变黄变黯的粉墙、老式的洁具、比窗子小的窗帘、坏电视、蟑螂;一台冰箱只要插上电门便会发生可怕的轰鸣,好像马上就要爆炸。只有墙角的一幅印在木版上的圣像是新的。这种近些年风行起来的代替了原先领袖像的圣像,大都习惯地斜挂在墙角。这是东正教徒的习惯,为了在室内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待我确认所面临的一切正确无误。我立刻判断出我的邀请者手头的拮据。尽管当前俄罗斯的经济生活比中国差上一截,但一路而来时,我已经看到了形形色色、蛮不错的商店和旅店。我知道,我的邀请者已经倾尽其力,但只能把我们送进这种旅店。我们当然不能埋怨热情的邀请者,任何人都不能对朋友嫌贫爱富,轻视穷朋友是可耻的。而且我认为这样却很好,正好!我可以亲身体验到当今俄罗斯作家与文学到底是怎样的处境。这正是我要知道的!一个完全断绝了国家支持的作家组织怎么生存,为什么而生存?它们和西方作家的行业工会的组织一样吗?只为了作家的福利与版权而斗争吗?而我那些俄国的同行作家们呢?他们已经由前苏联时代那种国家“一揽子全包”的方式,变成现在的撒手不管,任由市场的优胜劣汰了吗?那么,他们的文学艰辛吗?饥饿吗?乞讨吗?挺得住吗?浮躁吗?闹着下海吗?改写畅销书和电视连续剧或者按照电视连续剧的规律写小说吗?搞笑、作秀或吊人胃口吗?还是给媒体送私生活的“猛料”来提高自己的商品性吗?他们和列夫·托尔斯泰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吧?
西路军-生死档案 本书特色 邓小平:赞成这个说明(《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同意全件存档……”陈云:“西路军过河是党中央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定的,...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经典纪念版) 本书特色 这是畅销书作家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本次作者逐章逐节全新修订,特别增加:《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同名小说)一篇,更加完整呈...
吴师道集 内容简介 吴师道是元代婺州地区的着名学者,在表彰北山朱学和重视史学与乡邦文献两方面继承了金华学术的优秀传统。《吴师道集》汇集吴氏一生创作的诗文,是其人...
《远行译丛:世界最险恶之旅Ⅱ》内容简介:1910年,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率领探极队员乘“新地号”由英国出发前往南极,尝试挑战世
许嘉璐论文化—未惬集 本书特色 本书所收录的是作者近一二年就文化问题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作者深究文化问题,旨在把握住文化作用于人和社会的深层次规律,以期为我国的...
读者参考丛书78:文明的尺度 内容简介 《读者参考丛书》每辑8印张,约28万字。全年共出版6辑,逢双月出版。本书为2007年*后一辑。 本书精选了众多优秀的美文...
梦里潮音:我的八十年代文学记忆 本书特色 如果说中国文学在20世纪拥有两个自己的年代,那么,一个是在“五四”精神感召下产生的“三十年代”,另一个就是“...
《荒野生存》内容简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纽约时报》等一线媒体争相报道,在美国主流社会刮起阅读、讨论旋风。1990年5月12日,
子恺故事 本书特色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本书综合了丰子恺的少年音乐故事和美术故事,故...
我与地坛 本书特色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读书是一辈子事情,我们要在愉快中阅读!针对当今社会节奏快,闲暇少编就的一套精...
山东旅游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山东省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每章均设专节介绍与山东景点有关的佳作。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包括绪论、旅游诗祠、旅游辞赋、旅游楹联和旅游碑...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 本书特色 柳永,一生风流的他,在务本理道的统治者眼里无疑是个异类,御笔挥就“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他的仕途就此画了句号。纵使他穷尽一...
贾平凹语画 本书特色 世上伪造我书法的甚多,只因平日应人所求,内容重复的篇幅也多,使做假有了机会。但绘画于我从来是自悦,数量少而只绘一幅,又几乎没有出售。这几年...
最美动物诗集:汉英对照 本书特色 欣赏,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们镜头下捕捉到的精彩瞬间!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首颇具代表性的与动物有关的童诗!观察,那些蜚声...
《寄语海狸》内容简介:恰如萨特本人所说,书信是他“直接的生活实录”,是他“生活的一种见证”。这些写给其终身伴侣西蒙娜·德·
私藏唐诗 本书特色 以诗证史,轻松有趣,讲唐诗说故事……追寻千年脉搏中的情愫,吟咏缠绵在唐诗中的爱情……私藏唐诗 内容简介 作者以唐代诗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诗作为...
戏剧·诗歌·散文 本书特色 《马基雅维利全集》中文版全面反映了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军事、外交、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整套书综合多种版本的意大利文《全集》、《文集...
《人间食粮》内容简介: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四年间,年轻的纪德与青年画家洛朗前往北非游历,纪德不幸在埃及染上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
昌耀诗歌对主流诗坛的疏离中显示的民间性质,生命感悟之独特的原始本能性质,意象之粗朴、自然性质,语言节奏之凝重、元初性质,
启功赘语 本书特色 启功,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本书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