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浓烈人文历史色彩的图书;以同名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为蓝本,用绚丽多彩的图文形式,生动直观地再现以河南为主体的华夏中原地区的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
从夏至清的漫长历史中的三千多年,河南一直居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心脏地带,二十多个朝代、二百多位帝王建都或迂都于此。洛阳、开封等古都见证了传统中古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安阳殷墟等历史遗迹,记录着华夏先民筚路蓝缕的文明创造及其薪火相传。儒、道、佛三家的会聚,影响并建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老子、庄子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令后人追怀瞻仰的足迹。
阅读此书,不仅是一次寻索华夏文明的朝圣之旅,还将获得历史反思之理性的珍贵启迪。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浓烈人文历史色彩的图书;以同名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为蓝本,用绚丽多彩的图文形式,生动直观地再现以河南为主体的华夏中原地区的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
《河之南》用大历史的视角,通过对中原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追述,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塑造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并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入手,探究了数千年来中原文化的演变历程,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文历史长卷。
《河之南》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浓烈人文历史色彩的图书;以同名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为蓝本,用绚丽多彩的图文形式,生动直观地再现以河南为主体的华夏中原地区的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从夏至清的漫长历史中的三千多年,河南一直居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心脏地带,二十多个朝代、二百多位帝王建都或迂都于此。洛阳、开封等古都见证了传统中古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安阳殷墟等历史遗迹,记录着华夏先民筚路蓝缕的文明创造及其薪火相传。儒、道、佛三家的会聚,影响并建构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老子、庄子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令后人追怀瞻仰的足迹。阅读此书,不仅是一次寻索华夏文明的朝圣之旅,还将获得历史反思之理性的珍贵启迪。
陆大河之歌一场雨水不期而至,贾湖的夏天愈加美丽。1986年6月,舞阳县贾湖,同样一个美丽的季节,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八千年前的骨笛出土了。在随后的测音实验中,专家们选用其中的一支骨笛吹奏我国传统名曲,悠扬的旋律,清亮的笛音,让我们和远古祖先们的心瞬间接通了。八千年前的笛子依然能吹出如此动听的曲子,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专家们发现,贾湖出土的这批骨笛,采用猛禽的腿骨或翅骨制作而成,形状固定,多为七孔,更令人惊异的是,靠近第七孔的地方还穿有一个小圆孔,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小孔都是有目的地用来调整音高的。可见,八千年前的骨笛制造者不但心中有“数”,而且是匠心独具。复活了的骨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今天,尽管我们难以知道,这八千年前的骨笛,当时吹出的是什么曲子,但是我们不难想象,要有多么丰富的情感、多么精细的乐感、多么敏锐的美感才需要如此精准的乐器来传达!学者戴念祖说:“现在音乐文化史上讲到最早应用的乐器,是管乐器,弦乐器,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一些壁画中发现的,大约是公元前2700年。相对于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时间相差四千多年,所以舞阳贾湖骨笛,在那么远古的时候,奏出来的音节与近代相似,这是令人惊讶的事情!从原始人的吹哨子、喊叫,一直到有乐器,而且用鸟的骨头做乐器,这是古代音乐文化的一场革命。”从先后出土的音乐文物,特别是上古时代的乐器,可以看出在中原大地上,生动热烈的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几千年间未曾间断。在史书中,不乏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葛天氏之乐,大禹治水之歌的《大夏》之乐,商人“恒舞于宫,酣歌于室”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声,更是作为一代新音乐的代表,使听者“乐此不倦”。沿着音乐的河流,我们寻找诗歌的故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的开篇之词,属于《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住东都洛邑,即今天的洛阳,统治东方诸侯,“周南”即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发祥于中原的《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关切现实的传统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垂范后世。《诗经》收录了三百零五篇诗歌,其中“国风”一百六十篇,有九十五篇出自中原河南一带。如《周南·关雎》、《庸风·载驰》、《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至今仍然光彩照人、卓然绝立。氓或许是一个英
杨晓民.1966年生,河南省固始县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学士,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硕士,一级文学编辑,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集《羞涩》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学术专著《中国单位制度》(合著)获全国第三届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为《人在单位》、《江南》、《徽州》、《嵩山》、《徽商》等大型电视系列片总策划,总撰稿。《江南》获第十七届(2002年)“星光奖”一等奖、优秀撰稿奖、《徽州》获第十八届(2003年)“星尤奖”一等奖、优秀撰稿奖。策划央视2005、2006年“新年新诗会”。出版散文集《江南》、《徽州》等。
李劼本名陸偉民,獨樹一幟的思想文化學者,深邃敏銳的前衛作家,華文世界首屈一指的文藝評論家。上海市人,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系,並在該系執教十多年。1998年赴美,現...
《世界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内容简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力图从国家、研究机构、企业以及研究成果等维度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看
辞海-第六版 缩印本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自1936年出版发行至今已有70余年。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
中国文化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人种之起原;洪水以前之制作;家族及私产制度之起原;政法之萌芽;文字之兴;洪水以后之中国等。中国文化史 目录 绪论**...
全方位图解白话版---图解山海经 本书特色 《山海经》是我国一部稀世珍贵而充满玄奇幻想、备载丰赡的百科全书式不朽奇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史学、民族、天文、...
叶姓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姓古今史事。内容包括叶姓的寻根、源起、流布、盛事、文化、名人和胜迹。叶姓受姓两千多年来,演绎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兴衰事,涌...
夏商周文明研究 本书特色《夏商周文明研究》是《通向文明之路》的续编,是当代史学北斗李学勤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二部文集。这本集子分成上下两编。上编是李先生20...
《人龙文虎:陈亮传》内容简介:本书系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书写的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及爱国主义社会活动家陈亮。陈
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历史上看,中国...
中国陋俗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国粹”众多。多少愚昧、丑陋、黑暗的恶习,崭人不仅安然对之,熟视无睹,甚至以欣赏、把玩态度,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裹脚、长辫,赌...
中国民俗艺术品鉴赏器用卷 内容简介 在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材质不一、造型各异、功能完备的生活用品,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满足着人们多样性的需求,给人...
汉语避讳研究 本书特色 该书是作者几十年专题研究的结晶。全书从避讳概况、避讳改姓、避讳省称、避讳称字、避讳改字和改谥号、避讳改地名等十二个方面对汉语避讳进行了研...
实用殡葬礼仪及哀祭文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讲述了传统殡葬礼仪的一些知识供读者了解,而且详细介绍了现代殡葬礼仪的程序和相关知识,同时介绍了各种殡葬文书的书写...
图说字源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红旗出版社出版★ 唐汉被誉为“古文字学界挑战许慎、郭沫若的第壹人”,他对汉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作品在古文字学界引起了巨...
(精)胭脂与焉支-钤印版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4月1版1印★ 郑张尚芳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方言研究名宿,上古音构拟的世界三大家...
[丑陋的中国人]三部曲: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 《酱缸震荡》是日本作家黄文雄和柏杨共同完成的,起因是《丑陋的中国人》一书问世后争论不休,译成日语后...
名為遊廓的人間煉獄遊女的冤魂為何不散──名偵探刀城言耶挺身挑戰,貫穿戰前、戰中、戰後,遊女墜樓之謎。【故事大綱】年僅十三歲的少女,為了家計被賣入遊廓。不知人事的...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著名作家叶圣陶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
中国当代英文报话语分析 本书特色 针对非英语国家英文对外传播媒体的话语分析,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本研究建立了多层次的话语分析体...
东居闲话 本书特色 沈昌文、止庵撰序推荐——旅日学者李长声的且饮且歌,且行且书。川端康成于一九六八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今年正好四十年,重读《雪国》,刚读了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