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王朝并不鲜见,前有秦朝后有隋朝,但是秦末与隋末的乱世全都适可而止,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这段卵石就像社会动了一场大手术,血流遍地。然而伤口愈合之后,崛起了[汉]与[唐]两位巨人。西晋则不然,它亡得不仅快,还亡得很彻底;不仅亡了国,还亡了天下。胡人从极北苦寒之地一路向南,两汉以来的赫赫武功扫地无遗。[犯我强汉者,虽然必诛!]成为笑谈痴语。残存的晋室宗族龟缩到江南一隅,依仗长江天险偏安苟活这个残局,后人拾掇了三百多年才重新拾掇出一个完整的王朝。其间有多少人受戮于战场,有多少人枉死于暴政,又有多少人瘐毙于颠簸流离?
晋朝由治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八王之乱]。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惨烈的乱世——[五胡乱华]。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这是一个残酷而神秘的朝代,这是一个英雄比狗还多的朝代。这里不仅有史上*丑皇后的奋斗史,有被夷了三族的绝代美男潘安,有“不食粥,何不食肉糜”,还有阴谋与权术、政略与厚黑,以及悲壮与豪情……“不食粥,何不食肉糜?”自古以来当权者说蠢话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未必无知,而是无耻。《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属于草根叙史,却迥异于当下风行一时的“明月体”。历史应该写得更好看,但不能歪曲事实忽悠读者,天大地大,真柑*大!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内容简介: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王朝并不鲜见,前有秦朝后有隋朝,但是秦末与隋末的乱世全都适可而止,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这段卵石就像社会动了一场大手术,血流遍地。然而伤口愈合之后,崛起了[汉]与[唐]两位巨人。西晋则不然,它亡得不仅快,还亡得很彻底;不仅亡了国,还亡了天下。胡人从极北苦寒之地一路向南,两汉以来的赫赫武功扫地无遗。[犯我强汉者,虽然必诛!]成为笑谈痴语。残存的晋室宗族龟缩到江南一隅,依仗长江天险偏安苟活这个残局,后人拾掇了三百多年才重新拾掇出一个完整的王朝。其间有多少人受戮于战场,有多少人枉死于暴政,又有多少人瘐毙于颠簸流离?晋朝由治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八王之乱]。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惨烈的乱世——[五胡乱华]。
插图:司马炎一生儿子众多,有二十六个,夭折过半,活到成年的只有九个。这九个皇子后来全部被卷入“八王之乱”,七人死亡。唯有先天残疾的司马晏与幼子司马邺侥幸活了下来。这些儿子大多是在晋朝成立后出生的,在做皇帝之前,司马炎只有四个儿子:正室杨艳生长子司马轨、次子司马衷、三子司马柬,侧室生司马景。嫡长子司马轨活到两岁就夭折了,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年初,司马炎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这时司马衷才九岁。时光荏苒,太子一天天长大。宫中传出这么一个流言:太子是个痴呆。有这么一个笑话作为佐证,说有一次太子在皇宫华林园游赏,有蛤蟆在叫,太子静静听了半晌,问左右随从:“此鸣者为官乎,私乎?”随从哭笑不得,只好蒙他说:“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太子听了这个答案,相当满意。消息传了出去,百官哗然,司马炎也大吃一惊,觉得难以置信。皇帝与太子的相处方式不同于寻常百姓家的父子。寻常父子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对彼此的性情、能力了如指掌,皇帝与太子则不同,皇帝、皇后、太子分别居住于不同的宫殿,彼此相隔甚远,按规定太子定时都要向父母请安,但那是例行公事,过程充满繁文缛节,未必对亲情有益,而且像司马炎这样的风流皇帝,一退朝就坐着羊车到处猎艳,国事都可以荒废,当然更顾不上对太子的教育培养,即使当时太子想与皇帝亲近加深了解,恐怕也找不到父亲在哪里。太子成年之后都要搬出宫城,单独居住于东宫,每隔五日回宫朝觐请安。朝觐有现成的规矩可按部就班,请安时该说什么该做什么都会有东宫官僚事先叮嘱指点,所以这种觐见形式重于实质,目的是向天下人展示父慈子孝的姿态,实际上并不能增进父子间的了解与感情。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被自己的儿子蒙蔽欺骗,甚至死于儿子之手,这种扭曲亲情的父子相处方式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司马炎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太子是个痴呆,这一点都不奇怪。震撼之余,司马炎不敢轻易相信这个传言,因为宫闱深处自古都是盛产谣言阴谋的地方,宫内嫔妃们钩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其惨烈不亚于战场,而目的不外乎争宠夺嗣。司马炎潜心观察,他发现自己好似雾里看花,一方面有人不停地提出种种证据,来说明太子是痴呆。另一方面又有人不停地把太子粉饰成圣子贤君。司马炎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终于确认传言是残酷的事实,这时候太子十岁刚出头,现在撤换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君王家天下,撤换太子是国事,但首先是家事,司马炎先向太子的生母皇后杨艳征询意见。杨艳在司马炎还是曹魏臣子的时候就已经嫁入司马家,算是糟糠妻,她出身弘农杨氏,那是汉末以来资格最老、声誉最隆的名门望族,若不是司马炎做了皇帝,他绝对是高攀。史称杨艳“聪慧,善书,姿质美丽,娴于女工”,与司马炎成亲后“甚被宠遇”,生有司马轨、司马衷、司马束三个皇子与平阳、新丰、阳平三位公主。司马炎称帝之后纳了一个又一个的嫔妃,后宫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但他还是十分尊重这个皇后。司马炎对杨艳表示,司马衷也许不堪社稷重任,为了江山永固,应该另选佳儿做皇嗣。比如说,可以另立杨艳的幼子司马束。司马炎未必有什么深刻用心,但是杨艳显然十分敏感。她出身书香门第,应该听说过汉武帝那有名的李夫人说过的一句有名的话,“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当时她已年过三十,自谓年老色衰,皇帝已经很少在她那儿过夜,而且皇帝三天两头的纳妃,生出了一个又~个的皇子,令她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司马衷的皇嗣地位现在是她唯一的保障,也是弘农杨氏未来的唯一指望。即使皇帝答应立司马束为皇嗣,她也无法感到安全,因为司马束不是嫡长子,废长立幼这种铁的法则不能破了口子,如果发生了第一次,谁能保证不发生第二次?所以杨艳坚决反对换嗣,她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立嫡以长不以贤”不是一句普通的话语,它出自《春秋·公羊传》,是被奉为圭臬的法则。司马炎没想到妻子的态度这么坚决,竟然搬出儒家经典来对付他。司马炎脾气超好,史书上称他一生“未尝失色于人”,也许他不想太拂了妻子的心意,也许他想太子还小,长大了就会慢慢变聪明。反正换嗣的事情就搁下来了。到了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杨皇后病逝,那时候皇太子十六岁,已经加冠礼并与大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成亲。杨皇后临死,担心别的嫔妃做了皇后,太子的嗣位不安稳,于是推荐自己的从妹(注:堂房亲属为从)杨芷接替她做皇后,司马炎是重情义之人,他当时就“流涕许之”,并且果真在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册立杨芷为皇后。从此,司马炎每次动起换嗣的念头时又多了一个心理障碍,总觉得冥冥天际,杨皇后那对妙目正盯着他质问。但是,虽说君王家天下,毕竟这天下是天下人居住的天下,君王的贤与不才,关系到悠悠苍生的福祉。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有相当一部分臣子对太子感到失望与否定,时不时地来劝谏一番。有一次皇帝召集百官在凌云台宴饮,司空、太子少傅卫罐假装喝醉,走到皇帝御座前,抚摸着御座连连叹息,说:“此座可惜!”司马炎当然明白他想说什么,卫璀是太子少傅,最清楚太子的情况,他说可惜,是觉得太子配不上这个御座。可是司马炎实在狠不下心来废太子,他只好装糊涂,说:“公真大醉邪!”——你看来真是喝醉了啊,一边凉快去吧,这事不是你该操心的!
江苏南通人,毕业于南京某财经院校,获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万科地产、中远集团等大陆知名企业。
金伯兴题记汉灶二百品 本书特色 顶级大师金伯兴亲自题记,并鼎力推荐的汉灶二百品。《金伯兴题记汉灶二百品》这本经典的汉灶专著,收录数量之大,品种之精,地区之广,可...
图解三国志 本书特色 特色一:精筛版本、扩充品种。选读者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品种,选市场热销、畅销的经典品种,选适应时代需求,能为读者提升修养,消除困惑、开启智慧...
中国人自画像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在近代“中学西渐”史上,有三个 中国人的著作可以说真正在西方畅销过: ...
(精装)中华通史大历典(上中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繁体横排,印数2000册,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始于公元前2674年,迄于公元2000年,跨度在40...
《重症康复临床工作手册》内容简介:本书以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为主线,系统阐述了重症康复的相关内容,把相关学术领域的知识体系和
北京先秦考古 本书特色 虽然大致建立了北京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对北京地区人地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各个时段...
彩绘本美国历史(精) 本书特色 《彩绘本美国历史(精)》由九本独立成篇的系列丛书组合而成,每篇均围绕美国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展开,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
古文观止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清初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选编,吴兴祚审定,中国历代散文精华选集,重要文言启蒙读物,与《唐诗三百首》并称为中国古诗文选本的“双...
盛世囚徒李世民 本书特色 ★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做过怎样的安排?他为什么敢于下手去除掉自己兄长?★ 初掌大权,登上宝座的李世民如何面对派系纷繁的朝堂局面?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50年卷 本书特色 “纲文”力求简明、准确,经得起查对核实。“目文”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力求完整和客观,一律不作与记事无关的描写和评论。...
世界上最受人追捧的花朵及其掀起的非凡热潮的故事在17世纪30年代,成千上万的荷兰人被卷入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交易热潮中。他们之中
《人生哲学导论》内容简介:本书稿由人生经验和常识出发,力求从哲学角度启迪思辨,尝试回答“人生是什么?”(真)、“人生应当是
《李清照词选》内容简介:李清照是家喻户晓的宋代女词人,她的作品脍炙人口,在其生前既已流传。其词集《易安词》散佚,经后人整理
《埃森哲展望:智运营》内容简介:当前商业环境日趋复杂,变革往往来得猝不及防,让企业应对不及。市场上,实力强劲的竞争者不断涌
顾维钧在九一八 本书特色 外交官是一份神秘的职业,也是一份危险的职业。越是民众情绪过激而政府又软弱的地方,越需要外交官走出围墙,走出神秘,和人们进行互动。抗日不...
中国历史评论:第十三辑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评论(第十三辑)》是为筹备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而编辑的史学文论集。此前已出版十二辑,社会反响良好。内容偏重学术研...
《读懂财务报表看透企业经营》内容简介: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论”和“辩证法”,指出财务分析既要从企业内部层
20世纪初,夏曾佑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开创了以新的章节体载撰
1934-西藏-黄慕松奉使西藏实录 本书特色 本书以1934年黄慕松代表国民政府出使西藏的历史事件为轴心,讲述了西藏自辛亥革命爆发后的1912年,在与中央政策失...
《资治通鉴》文白对照·精注精译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为著名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总计1362年的历史。它和《史记》被并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