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作者:张璟琳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0-04-01

评分:4.9分

ISBN:9787539935270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王朝并不鲜见,前有秦朝后有隋朝,但是秦末与隋末的乱世全都适可而止,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这段卵石就像社会动了一场大手术,血流遍地。然而伤口愈合之后,崛起了[汉]与[唐]两位巨人。西晋则不然,它亡得不仅快,还亡得很彻底;不仅亡了国,还亡了天下。胡人从极北苦寒之地一路向南,两汉以来的赫赫武功扫地无遗。[犯我强汉者,虽然必诛!]成为笑谈痴语。残存的晋室宗族龟缩到江南一隅,依仗长江天险偏安苟活这个残局,后人拾掇了三百多年才重新拾掇出一个完整的王朝。其间有多少人受戮于战场,有多少人枉死于暴政,又有多少人瘐毙于颠簸流离?
晋朝由治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八王之乱]。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惨烈的乱世——[五胡乱华]。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本书特色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这是一个残酷而神秘的朝代,这是一个英雄比狗还多的朝代。这里不仅有史上*丑皇后的奋斗史,有被夷了三族的绝代美男潘安,有“不食粥,何不食肉糜”,还有阴谋与权术、政略与厚黑,以及悲壮与豪情……“不食粥,何不食肉糜?”自古以来当权者说蠢话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未必无知,而是无耻。《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属于草根叙史,却迥异于当下风行一时的“明月体”。历史应该写得更好看,但不能歪曲事实忽悠读者,天大地大,真柑*大!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目录

**章悲剧的前奏
一、临终的皇帝
二、痴呆的太子
三、兄弟怡怡
四、政变伤了皇帝的心
五、亲兄弟明算账
六、画皮的人撕开伪装
第二章杨骏
一、面容模糊的晋惠帝
二、无法肩负的重任
三、两位受惊的祖父
四、乱弹琴
五、盟友倒戈
六、张开的罗网
七、喋血的暗夜
八、哀哉秋兰
九、洛阳三月血满街
第三章汝南王与楚下
一、凶狠的诏书
二、飞来横福
三、洛阳六月又飘血
四、过河卒子
五、从此公卿皆姓贾
第四章愍怀太子
一、杜锡坐针毡
二、洛阳街头的艳遇
三、晋世宁
四、诡异的母子情
五、生机如昙花
六、小人乱国
七、南风烈烈吹黄沙
八、式乾殿上
第五章贾皇后
一、舆棺上奏
二、黄雀在后
三、哀王孙
四、夜半刀出鞘
五、杀人活人
六、他乡遇仇敌
七、白虎幡
八、着火的羊皇后
第六章赵王
一、狗尾续貂
二、勤王!勤王!
三、叵测的观望者
四、洛南洛北皆成战场
五、金屑酒
第七章齐王
一、深沉的心机
二、三个军政府
三、成都王退出弈局
四、国事艰难
五、三谏不从
六、颦鼓动地
七、逃生的名十
八、激战洛阳
第八章长沙王
一、天下未乱蜀先乱
二、秦兵复东来
三、荆扬有寇
四、张昌建国
五、靖尘沙
六、煮豆燃豆萁
七、十年羁宦
八、华亭鹤唳讵可闻
九、草木萌芽杀长沙
第九章成都王
一、二入洛阳
二、御驾亲征
三、荡阴之役
四、潜龙惊
五、黄头鲜卑入邺都
第十章河间王
一、邺都满城血
二、匈奴建国
三、劫乘舆
四、关外羽檄飞
五、烟消云散
六、获胜者东海王
尾声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节选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内容简介:中国历史上二世而亡的王朝并不鲜见,前有秦朝后有隋朝,但是秦末与隋末的乱世全都适可而止,时间跨度在十年左右,这段卵石就像社会动了一场大手术,血流遍地。然而伤口愈合之后,崛起了[汉]与[唐]两位巨人。西晋则不然,它亡得不仅快,还亡得很彻底;不仅亡了国,还亡了天下。胡人从极北苦寒之地一路向南,两汉以来的赫赫武功扫地无遗。[犯我强汉者,虽然必诛!]成为笑谈痴语。残存的晋室宗族龟缩到江南一隅,依仗长江天险偏安苟活这个残局,后人拾掇了三百多年才重新拾掇出一个完整的王朝。其间有多少人受戮于战场,有多少人枉死于暴政,又有多少人瘐毙于颠簸流离?晋朝由治转衰的转折点就是[八王之乱]。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惨烈的乱世——[五胡乱华]。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相关资料

插图:司马炎一生儿子众多,有二十六个,夭折过半,活到成年的只有九个。这九个皇子后来全部被卷入“八王之乱”,七人死亡。唯有先天残疾的司马晏与幼子司马邺侥幸活了下来。这些儿子大多是在晋朝成立后出生的,在做皇帝之前,司马炎只有四个儿子:正室杨艳生长子司马轨、次子司马衷、三子司马柬,侧室生司马景。嫡长子司马轨活到两岁就夭折了,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年初,司马炎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这时司马衷才九岁。时光荏苒,太子一天天长大。宫中传出这么一个流言:太子是个痴呆。有这么一个笑话作为佐证,说有一次太子在皇宫华林园游赏,有蛤蟆在叫,太子静静听了半晌,问左右随从:“此鸣者为官乎,私乎?”随从哭笑不得,只好蒙他说:“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太子听了这个答案,相当满意。消息传了出去,百官哗然,司马炎也大吃一惊,觉得难以置信。皇帝与太子的相处方式不同于寻常百姓家的父子。寻常父子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对彼此的性情、能力了如指掌,皇帝与太子则不同,皇帝、皇后、太子分别居住于不同的宫殿,彼此相隔甚远,按规定太子定时都要向父母请安,但那是例行公事,过程充满繁文缛节,未必对亲情有益,而且像司马炎这样的风流皇帝,一退朝就坐着羊车到处猎艳,国事都可以荒废,当然更顾不上对太子的教育培养,即使当时太子想与皇帝亲近加深了解,恐怕也找不到父亲在哪里。太子成年之后都要搬出宫城,单独居住于东宫,每隔五日回宫朝觐请安。朝觐有现成的规矩可按部就班,请安时该说什么该做什么都会有东宫官僚事先叮嘱指点,所以这种觐见形式重于实质,目的是向天下人展示父慈子孝的姿态,实际上并不能增进父子间的了解与感情。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被自己的儿子蒙蔽欺骗,甚至死于儿子之手,这种扭曲亲情的父子相处方式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司马炎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太子是个痴呆,这一点都不奇怪。震撼之余,司马炎不敢轻易相信这个传言,因为宫闱深处自古都是盛产谣言阴谋的地方,宫内嫔妃们钩心斗角,无所不用其极,其惨烈不亚于战场,而目的不外乎争宠夺嗣。司马炎潜心观察,他发现自己好似雾里看花,一方面有人不停地提出种种证据,来说明太子是痴呆。另一方面又有人不停地把太子粉饰成圣子贤君。司马炎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终于确认传言是残酷的事实,这时候太子十岁刚出头,现在撤换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君王家天下,撤换太子是国事,但首先是家事,司马炎先向太子的生母皇后杨艳征询意见。杨艳在司马炎还是曹魏臣子的时候就已经嫁入司马家,算是糟糠妻,她出身弘农杨氏,那是汉末以来资格最老、声誉最隆的名门望族,若不是司马炎做了皇帝,他绝对是高攀。史称杨艳“聪慧,善书,姿质美丽,娴于女工”,与司马炎成亲后“甚被宠遇”,生有司马轨、司马衷、司马束三个皇子与平阳、新丰、阳平三位公主。司马炎称帝之后纳了一个又一个的嫔妃,后宫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但他还是十分尊重这个皇后。司马炎对杨艳表示,司马衷也许不堪社稷重任,为了江山永固,应该另选佳儿做皇嗣。比如说,可以另立杨艳的幼子司马束。司马炎未必有什么深刻用心,但是杨艳显然十分敏感。她出身书香门第,应该听说过汉武帝那有名的李夫人说过的一句有名的话,“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当时她已年过三十,自谓年老色衰,皇帝已经很少在她那儿过夜,而且皇帝三天两头的纳妃,生出了一个又~个的皇子,令她产生严重的危机感。司马衷的皇嗣地位现在是她唯一的保障,也是弘农杨氏未来的唯一指望。即使皇帝答应立司马束为皇嗣,她也无法感到安全,因为司马束不是嫡长子,废长立幼这种铁的法则不能破了口子,如果发生了第一次,谁能保证不发生第二次?所以杨艳坚决反对换嗣,她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立嫡以长不以贤”不是一句普通的话语,它出自《春秋·公羊传》,是被奉为圭臬的法则。司马炎没想到妻子的态度这么坚决,竟然搬出儒家经典来对付他。司马炎脾气超好,史书上称他一生“未尝失色于人”,也许他不想太拂了妻子的心意,也许他想太子还小,长大了就会慢慢变聪明。反正换嗣的事情就搁下来了。到了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杨皇后病逝,那时候皇太子十六岁,已经加冠礼并与大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成亲。杨皇后临死,担心别的嫔妃做了皇后,太子的嗣位不安稳,于是推荐自己的从妹(注:堂房亲属为从)杨芷接替她做皇后,司马炎是重情义之人,他当时就“流涕许之”,并且果真在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册立杨芷为皇后。从此,司马炎每次动起换嗣的念头时又多了一个心理障碍,总觉得冥冥天际,杨皇后那对妙目正盯着他质问。但是,虽说君王家天下,毕竟这天下是天下人居住的天下,君王的贤与不才,关系到悠悠苍生的福祉。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有相当一部分臣子对太子感到失望与否定,时不时地来劝谏一番。有一次皇帝召集百官在凌云台宴饮,司空、太子少傅卫罐假装喝醉,走到皇帝御座前,抚摸着御座连连叹息,说:“此座可惜!”司马炎当然明白他想说什么,卫璀是太子少傅,最清楚太子的情况,他说可惜,是觉得太子配不上这个御座。可是司马炎实在狠不下心来废太子,他只好装糊涂,说:“公真大醉邪!”——你看来真是喝醉了啊,一边凉快去吧,这事不是你该操心的!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作者简介

江苏南通人,毕业于南京某财经院校,获管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万科地产、中远集团等大陆知名企业。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