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画传

艾芜画传

作者:王毅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4-01

评分:4.7分

ISBN:9787220081033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艾芜画传 内容简介

艾芜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川籍作家。《艾芜画传》将艾芜的生平和创作分为“故事里的童年”、“无法完成的学业:在纸上和现实之间”、“一生的寻梦:走过彩云之南”、“笔下的世界”、“颠簸与凝滞:多难的岁月”、“*后的了望:雾里的春天”六个部分,以清新的笔调,讲述作家艾芜行走和写作的一生。书中还收录了艾芜生平活动和作品著述图片100余幅。

艾芜画传 本书特色

《艾芜画传》:如今一提到漂泊,却依旧心神向往,觉得那是人生*销魂的事啊。展现南行者神奇的笔下世界,讲述作家艾芜行走和写作的一生。

艾芜画传 目录

**章 故事里的童年/001第二章 无法完成的学业:在纸上和现实之间/024第三章 一生的寻梦:走过彩云之南/041第四章 笔下的世界/076第五章 颠簸与凝滞:多难的岁月/100第六章 *后的了望:“雾”里的“春天”/122附录一 芜生平大事记/149附录二 关背景资料/158后记/162

艾芜画传 节选

艾芜是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川籍作家。《艾芜画传》将艾芜的生平和创作分为“故事里的童年”、“无法完成的学业:在纸上和现实之间”、“一生的寻梦:走过彩云之南”、“笔下的世界”、“颠簸与凝滞:多难的岁月”、“*后的了望:雾里的春天”六个部分,以清新的笔调,讲述作家艾芜行走和写作的一生。书中还收录了艾芜生平活动和作品著述图片100余幅。

艾芜画传 相关资料

插图:勇敢、坚毅、智慧和勤劳终于结束了风餐露宿、朝不保夕的漂泊,换来了可以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家园。这个家族发展到入川后的第五代“德”字辈,共有兄弟七人,其中汤德润——也就是汤道耕的高祖——迁居到新繁县水村三甲曹家碾(现新都区清流镇翠云村境内)。据族谱记载,汤德润在这里分得“欠水瘠田,颓蔽宅舍”,于是又开始了一番新的胼手胝足、力耕勤凿的劳作,“不数年间,硗确化膏腴,堂室渐修葺,种植佳木,绕以周垣,浓荫青翠”。欠水瘠田、颓蔽宅舍变成了良田300亩,以及一座阔朗的可容几代人同堂居住的四合院——汤道耕即出生在这个名为曹家碾张家院子的院落里面。到了汤道耕的曾祖父、祖父辈,这个乡下农家院落已经被修葺得十分清幽雅致,带有些许书香气息:这是一座回字形的大院子,四周都是房子,中间是个花园式的天井。明媚的阳光从天井上方倾泻下来,反射在刷着上好石灰的雪白墙壁上,照亮所有的房屋。壁上挂着各式翎毛花草人物山水的字画:其中有几幅画着色彩斑斓的雄鸡,和地上走的雄鸡一样大,一样活跃;还有一幅是一个红头发红胡子、头上长着棵树、背上背着吕洞宾的柳树精。天井里有一个方形的大石缸,装满清水,水中耸起一座大小与石缸相仿的假山,假山上零星装点着细小的树木和玲珑的亭子,石身上满缀青绿的苔藓。石缸旁边,又放着盆栽的牡丹、秋海棠和兰草。天井上空的屋顶上,掩映着青枝绿叶的竹子。在通向门口的矮矮的花台里长满了芍药、剪绒黄杨木茧壳花,热热闹闹开得到处都是;每年阳春三月时,墙外还有柔媚的桃花枝子伸过来,酽粉的花瓣像喝醉酒一般东一瓣、西一瓣散落在草丛中。这大概是汤家在曹家碾张家院子里最繁盛时期的场景了。可惜汤道耕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与这样的盛景缘分无多:高祖父汤德润时期的300亩良田在曾祖父时期一分为二,又在汤道耕10岁的时候,在祖父五兄弟手中分成五份,到了汤道耕祖父汤乾围手里,便只有30亩田了。汤家的田产在数十年的岁月里没有一点增加,而是在逐代递减。在汤道耕幼年的时候,由于人口众多,祖父一家暂时从老院子里搬出,另居一处简陋得多的院落,大约离老院子有一里半的光景。

艾芜画传 作者简介

王毅,男,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1925-1949)》、《艾芜传》、《文本的秘密》等著作。王书婷,女,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专业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有《新诗节奏和意象的理论与实践(1917-1937)》等著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