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

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

作者:王宁宇 主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5-01

评分:5分

ISBN:7507735192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 目录

木匠当代诸生相——周至、户县木作行业调查
叮叮当当打铁匠
合阳县夏收机具考察
黄河岸边的制秤世家——韩城传统制秤工艺及其生存状态
白杨林后的“簸箕村”——合阳县和阳村考察记
扎笤帚小手工业的三种类型——凤翔、千阳、陇县考察记
编在凤翔
终南山下的手工纺织机——周至、户县几个乡村的调查
关中的饴铬机
合阳农村家常饭食录
西府豆腐制作:从老到嫩的三部曲——以凤翔、陇县为考察范围
凤翔、千阳、陇县乡村民居——小地域演变的样态及原因研究
寺坡、庞留村民居近百年问的历史变相
渭北农家的仓储
在没有电的日子里——凤翔县、麟游县几个乡村的灯具考察

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 作者简介

王宁宇,1945年9月出生于西安,笔名人予,汉族,河南省孟漳县人。196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毕业后先后任陕西省轻纺工业局二轻处、工艺美术处(公司)艺术指导、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术辅导、陕西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美术专职干部、陕西省雕塑院研究员、院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1996年底调入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授,先后担任美术史论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2004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项日《20世纪中国动画史及中国动画发展战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陕西传统民间美术及现代民问绘画、中国西部文化生态与人文资源、当代中国画创作及西北画家状况、中国古代绘画。有图志型专著《母亲的花儿——陕西乡俗刺绣艺术的历史追寻》(与人合作,三秦出版社.2002年)、专著《中国西部民闻美术论——根性文化与文化生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等多部著作出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