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分册-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

儿科分册-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

作者:何清湖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0-05-01

评分:5分

ISBN:978753576016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儿科分册-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 目录

**章 营养障碍性疾病**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疖第二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第三节 小儿单纯性肥胖第二章 新生儿疾病**节 新生儿黄疸第二节 新生儿败血症第三节 新生儿肺炎第四节 新生儿硬肿症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第六节 新生儿脐炎第七节 新生儿破伤风第三章 免疫性疾病**节 风湿热第二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第四节 川崎病第四章 感染性疾病**节 麻疹第二节 风疹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第四节 水痘第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第六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第七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第八节 病毒性肝炎第九节 手足口病第十节 败血症第十一节 细菌性痢疾第十二节 百日咳第十三节 肺结核第十四节 蛔虫病第十五节 蛲虫病第十六节 绦虫病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节 鹅口疮第二节 疱疹性口腔炎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第四节 厌食症第五节 小儿腹泻病第六节 便秘第七节 再发性腹痛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第三节 急性支气管炎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第五节 小儿肺炎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节 病毒性心肌炎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第三节 急性肾衰竭第四节 血尿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第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节 营养性贫血第二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三节 急性白血病第十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节 癫痫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第四节 脑性瘫痪第五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第七节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节 性早熟第二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第三节 糖尿病第十二章 小儿急救**节 惊厥第二节 感染性休克第三节 颅内压增高征第十三章 其他疾病**节 遗尿症第二节 多汗症第三节 夏季热第四节 夜啼第五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第六节 湿疹附录 儿科常用中草药简介一、解表药二、泻下药三、清热药四、化湿药五、利水渗湿药六、祛风湿药七、温里药八、化痰止咳平喘药九、理气药十、活血化瘀药十一、止血药十二、补益药十三、开窍药十四、安神药十五、平肝熄风药十六、消食药十七、收涩药十八、驱虫药

儿科分册-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 本书特色

《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儿科分册》是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儿科分册-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 节选

《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儿科分册》介绍了中药是在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包括三个方面:①传统中药药性理论标识药性。②中医药学功效主治术语标识药物的功效主治。③药物配合使用时,按照中药七情和合、方剂君臣佐使关系进行调剂,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符合这三点基本内容的药物称为中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用单味中药(又称单方)治病的占少数,大部分是用两味以上的中药组成复方治病。因此,从药物组成上可将中药学体系分为单方和复方两个部分,后者又称为方剂学,而实际上中药是方剂的组成单元,方剂是中药的组合应用,两者密不可分。西药是在现代医药学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其特征包括三个方面:①以药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表述药物性能。②以医学功效主治术语表述药物功效与适应证。③药物配合使用时,根据药物同用是否产生物理、化学变化,或药物之间是否产生拮抗和协同作用而定。具有以上三点基本内容的药物称为西药。从本质上说,中西药作用于人体,皆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及病理等环节发挥效应,治愈疾病,因而构建中西药结合学术体系是可行的。但是,要将通过两种不同发展途径、发展模式、发展背景下形成的学术体系有机结合,其过程相当艰巨。目前的难点有二:一是传统中药学理论的现代化,由于传统中药学理论并不是在现代科学背景下产生的,要阐明其科学内涵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二是中药学体系的复杂性,中药的主要资源是天然产品,结构复杂,再加之配伍成复方,其成分更为复杂,要找到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逐步解决这个关键课题。

儿科分册-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 相关资料

1.治疗脑水肿对有明显颅高压脑水肿的患儿,应及时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1~2g/kg,在3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射.依病情变化可每4~6小时重复使用。呋塞米每次1~2mg/kg,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白蛋白联合使用可增加脱水效果。同时进行静脉输液,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热量的供应,保持轻度脱水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减轻炎症、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对脑水肿也有作用,但现在认为疗效不显著,因其有抑制免疫、促发胃肠道出血等作用,应当慎用或不用。2.防治中枢性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勤翻身、拍背、吸痰。同时积极进行脱水疗法,以治疗颅高压,鼻导管给氧,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改善微循环和减轻脑血流障碍。对已经发生呼吸衰竭者,需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1.卫气同病多见于乙脑早期。【主症】发热或微恶风寒,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口渴面红,颈项微强,舌红,苜白或黄、或腻,脉浮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表。【方药】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芦根、淡竹叶、板蓝根、大青叶、葛根、藿香。加减:热重加石膏、知母;湿重加佩兰、六一散;呕吐加姜半夏、姜竹茹;便结加生大黄;嗜睡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颈项强急者,加葛根、钩藤、僵蚕。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