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鉴》校注

《蜀鉴》校注

作者:郭允蹈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年:2010-05-01

评分:4.7分

ISBN:9787501343515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蜀鉴》校注 目录

前言
《蜀鉴》序
《蜀鉴》序
《蜀鉴》卷**
秦人取南郑
秦人取蜀
秦人取汉中
秦人自蜀伐楚
汉高帝由蜀汉定三秦
公孙述尽有蜀地
光武得陇望蜀
岑彭、吴汉由江道取蜀
《蜀鉴》卷第二
曹操平张鲁取汉中
昭烈君臣由江道人蜀
吴蜀分荆州
昭烈取汉中
关羽失荆州
蜀失汉中三郡
昭烈攻荆州不利
《蜀鉴》卷第三
汉诸葛忠武侯北伐
蜀汉蒋琬、费樟保蜀
姜维出师陇右
邓艾、锺会取蜀
《蜀鉴》卷第四
晋王浚自蜀平吴
李特人蜀
罗尚讨李特
李雄人成都
罗尚抗李雄
李雄伪定蜀地
蜀人杜搜等流徙荆湘
元温讨李势
李寿纵獠于蜀
《蜀鉴》卷第五
江左不用蜀
苻坚取蜀
晋复取蜀
刘裕讨谯纵
《蜀鉴》卷第六
氐羌杨氏据武都
蜀刺史始不专用武人
魏邢峦谋伐蜀
梁魏争汉中
西魏尉迟迪取蜀
《蜀鉴》卷第七
唐明皇幸蜀
高崇文讨刘辟
唐僖宗幸蜀
王建据蜀
岐蜀交争
高季昌攻蜀夔州
后唐取蜀
《蜀鉴》卷第八
孟知祥、董璋连兵拒命
孟知祥图蜀
孟知祥击东川全有蜀地
孟昶得阶成秦凤四州
周世宗伐蜀取四州
本朝王全斌下蜀
《蜀鉴》卷第九
西南夷本末上
《蜀鉴》卷第十
西南夷本末下
李文子跋
别口跋
附录一:《蜀鉴》题跋集录
附录二:《蜀鉴》著录情况表
附录三:《蜀鉴》版本傅承系统示意图
附录四:参考文献
附录五:《蜀鉴》地名族名索引
后记

《蜀鉴》校注 内容简介

南宋郭允蹈的《蜀鉴》是一部西南地区的通史著作。它记载了四川及其周边地区在宋代以前的历史发展变化,史料价值极高。在历史编纂学上,《蜀鉴》熔纪事本末体和网目体为一炉,提供了新的历史表述方法。《蜀鉴》具有明确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总结了历代经略蜀地的得失,探讨了各关隘要地在攻守中的战略地位,为南宋政权抵御蒙古保有蜀地提供资鉴。因此,《蜀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述。

《蜀鉴》校注 相关资料

晋康帝建元元年(343),蜀李寿从烊舸引獠人蜀。李雄时,尝遣李寿攻朱提,遂有南中真之地。寿既篡位,以郊甸未实,都邑空虚,乃徙旁郡户三丁已上,以实成都。又从胖舸引獠人蜀境,自象山以北,尽为獠居。蜀本无獠,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落。时蜀人东下者,十余万家。獠遂挟山傍谷,与夏,人参居。参居者颇输租赋,在深山者不为编户。种类滋蔓,保据岩壑,依林履险,若履平地,性又无知,殆同禽兽。诸夷之中,难以道义招怀也。《北史》不载李寿纵獠,而言獠自出,未知首祸知因,桢李膺《益州记》详着其始。惜司马公之不及此也。象山,未知何地。论曰:蜀之衣冠,流徙荆湘,而名郡乐郊,皆为獠居矣,至唐末而患犹未已也。文物之不逮于两京,几数百年,职此之由。自蜀通中国以来,得祸未有如是之酷且久也,可不鉴哉。[一],[晋康帝]即司马岳,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在位两年。年号建元(343-344)。[烊舸]郡名。西汉元鼎六年置,治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辖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蜀汉时辖境略小,治所也有迁移。萧齐改为南蛘舸郡。萧梁大宝后废。[獠]即僚。我国古代分布在岭南和云贵川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的泛称,漠至唐分布在桂、贵、云、川部分地区。郭氏有民族偏见,故称“獠”。[二],[朱提]郡名。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改犍为属国置,治朱提(今云南昭通市),辖今云南会泽东北及贵州威宁、四川高县一带。晋以后辖境缩小。萧齐改名南朱提郡。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