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访谈录是作者的三个博士研究生采访并整理出来的。王宇英2004年至2007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文革”时期家庭政治化问题研究》,她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社会采访的。王胜2006年至200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集体化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以河北省深泽县为个案》,她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在河北深泽县进行采访的。王俊斌也是2006年至200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改造农民: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以山西省保德县为中心》,他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在山西保德县进行采访的。采访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劳作,他们都是在克服了很多困难之后完成了这项工作。采访不仅对他们个人的学业有帮助,对他们认识社会和个人的成长也有意义。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1辑)》: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办。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1辑)》内容简介:近年来,口述史越来越被大陆史学界所重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地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获取**手的口述资料,然后再经过筛选和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口述史学对史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本文是对口述史的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实践体验。一、关手口述史的回望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方法,口述史的方法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其二,史学家利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的方法。人类历史上,在撰写史书之前,就有从事过运用访谈和调查进行搜集史料的工作,在中国三千多年前,周朝就设有专门为史官搜集人们言谈内容的书记,所谓“动则左使书之,言则右使书之”。这些书记主要是记载君王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普通社会的历史,但到汉代,确实已运用访谈、口述的方法来搜集史料。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依据大量的实地考察得到的口述访谈资料与丰富的文献记载相互引证而撰写的。在西方,如早期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使用口述证据的。在古代希腊,“历史”一词的含义就是“根据事件的目击者所做的证词去推究事实的真相”①。这里的证词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口述证据。实际上,历史学家所使用的史料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口述。例如;社会史广泛使用的官方调查委员会的社会调查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口述,其中有很多证据都是经过对目击者的访问而获得的。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史学方法,具有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学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产生,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利用。
答:一般是缺乏,因为保德在土改时一个人平均四垧地,一般的劳力情况就是一个半劳力一个家庭,经营的十六垧地,以一个四口之家算,再加上你没有牛具,就很困难。喂牛又不是家家都可以喂起的。问:喂牛是不是就缺乏草料的问题?答:不是草料缺乏,是没钱买不起牛。一种是买不起,再一个是占不住,用不着。问:用不起时草料不存在问题,放着就放着。答:白养活了。一天得吃五斤料、二十斤草。一般养一头牛大概得四十垧地左右正合适,二三十垧地,甚至十来垧地就浪费了。问:那时候喂牛的饲料地里就生产,也用出钱买吧?答:不用买也是钱,还要喂料了吧,通年喂料,苦重时多吃,苦轻时少吃。问:咱们县是喂牛多,还是驴多,还是骡子多?答:牛多。问:养殖成本是哪个高?牛吗?答:骡子高,从使役的角度上讲牛具有普遍性。骡子在过去主要是运输。问:效率上来讲呢,肯定骡子高些?答:过去驴骡不耕地,过去有句俗话“婆姨帮牛,驴耕地,发了也是灰心情”。问:为什么有这种说法?答:过去都是坡地,骡子在坡地不如牛,另外买骡子用的钱多,它是一种比较贵气的东西,吃、住、.买价都高。不是一般人家能养起的。问:你能不能举某一年的具体价格是多少?答:具体多少不好说,总印象骡子是牛的两倍多。问:骡子就是比牛值钱。答:过去养骡子大体就富农成分的人家。问:养上骡子也没有,即使他会耕地也不用,就搞运输。答:有骡子也不敢用,怕悬崖上摔死了。咱们这儿地形不好,过去都是六七十度的坡地。问:用驴耕地吗?
梁景和(1956~),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先后师从龚书铎先生、李侃先生、林增平先生、耿云志先生。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性文化》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瓶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并主张用多学科的角度看待社会文化的演化,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文化问题。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等科研项目,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中国陋俗批判》、《日本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主编有《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论丛第一辑:社会生活探索》等。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文津演讲录之七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讲稿,主讲人多为年近古稀的学界名流、文坛泰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近年来发现的重要西周有铭青铜器、古代印度教杂谈、胡适思想的现代...
《权力的艺术:托马斯·杰斐逊传》内容简介:很少的一些人因为明白权力是用来做什么的,而被历史铭记。托马斯·杰斐逊正是其中之一
付马,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博雅博士后。学术专长为中亚史、古代中外关系史、丝绸之路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内容简介:本书根据设计传统理论与时代特色,对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和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为室内设计的发展提
《风雅大宋(一):天下归一》内容简介:本书是对北宋开国时期的历史进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对比了正史和古代笔记的内容,详细解
彼得•贝格尔(Peter L. Berger),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宗教学家,先后任教于纽约社会科学新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多所大学,曾任美国波士顿大学文化、宗...
新闻评论案例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案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担的“十五”期间“211工程”和“十一五”期间“985项目”新闻传播学...
新时期人与文化的反思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
新闻训练要义 本书特色本书旨在通过实践训练,帮助新闻传播类学生真正掌握新闻采写技能,提高新闻业务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书每章内容均包含“理论提示”、“训练项目...
宋集传播考论 目录 综论篇论宋人别集的编纂、刊刻与流传一、宋人别集编纂的概况二、宋人别集的类型和编纂体例三、宋人别集的保存、刊刻与流传四、关于宋集宋注论明人整理...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 本书特色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 内容简介 基于现实观察和理论思考,本书提出...
普通社会学纲要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的代表作,着重论述了他的三大理论:行为理论——主要涉及人的非逻辑行为;精英理论——主要...
《谁住进了养老院》内容简介: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养老成为当下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须应对的一大难
工作.消费.新穷人 本书特色 贫穷问题,对中国而言更确切的是贫富分化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困扰社会和影响和谐的尖锐矛盾,如何看待此一种新兴社会现象,如何处理这一社会问...
传播 目录 导言Ⅰ.传播的传统管理Ⅱ.说明性理论Ⅲ.三个隐喻,三种世界面孔**章再现式传播Ⅰ.弹子游戏Ⅱ.人工智能Ⅲ.自动精神病分析Ⅳ.大众传媒的机械论概念Ⅴ....
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在论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高等教育*权威的社会科学教材之一;中国10余所*高学府知名学者联合推荐。社会科学—超越建构论和实...
精彩摘录(十二三岁以后)此时所开之“花”,并非真正的“花”,只是“一时之花”而已。(二十四五岁时期)此并非真正的“花”,
B通向公民社会的梯子 本书特色 《通向公民社会的梯子:准公民社会我们的人文思考》以深刻的思考,为走向公民社会而呐喊,于建嵘,鄢烈山,笑蜀,信力建联袂推荐。B通向...
《玩转WiFi》内容简介:本书将全面揭秘WiFi平台构建、营销定位、生活服务、社区服务、餐饮服务、风险管理和未来应用,特别是对团购
丛林.性别与澳大利亚历史的重构 本书特色 《丛林性别与澳大利亚历史的重构》是澳大利亚女性主义学者凯萨琳?谢菲近几年的重要论文集:前五篇论文研究的是澳大利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