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作者:麻国钧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0-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03942365

所属分类:艺术音乐

书刊介绍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编者将引入两个概念:“行”的戏剧与“停”的戏剧,编者在这本书中要说的就是它们,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问题。这是两个自造的概念,各位读者对它们一定十分陌生,所以有必要首先对它们有所界定并加以适当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随着论证的展开,读者会逐渐通过编者对一系列例证的剖析而明了本书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目录

绪论
一、破题与旁州例
二、行进戏剧的艺术根源
三、哲学内涵:线性思维
**章行傩与古剧
**节《撵虚耗》纵横谈
第二节《斩旱魃》源流
第三节钟馗戏的流变
第四节日本的钟馗信仰、钟馗艺术与钟馗戏
第二章行进仪礼与古剧
**节迎春仪礼的戏剧化进程
第二节元宵舞队的戏剧化进程:灯戏源流
第三节“游皇城”、《吴社编》与明清“走会”
第四节东方行进仪礼演艺的传播与流变(上)祭神型
第五节东方行进仪礼演艺的传播与流变(中)驱逐型
第六节东方行进仪礼演艺的传播与流变(下)游乐型
第三章队舞与队戏
**节唐宋队舞漫议
第二节元、明杂剧中的队舞与队戏
第三节古典队戏解读
第四章演出艺术中的行进戏剧特征
**节剧场:奉神娱神的场所
第二节漫话“行头”
第三节圆场与龙套
第四节竹竿子考(上)
第五节竹竿子考(下)
第五章古典戏剧结构“行”的特征
**节“行进”的戏剧场面构成
第二节日本、印度古典戏剧“行进”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点与线:古剧结构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节选

在《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中,编者将引入两个概念:“行”的戏剧与“停”的戏剧,编者在这《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中要说的就是它们,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种种问题。这是两个自造的概念,各位读者对它们一定十分陌生,所以有必要首先对它们有所界定并加以适当的解释。在此基础上,随着论证的展开,读者会逐渐通过编者对一系列例证的剖析而明了《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的写作意图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相关资料

第一章 行傩与古剧傩,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礼仪,当其发端之初,即以行进的方式为其最显着的特征;在后世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尽管内容以及驱傩的主神等几经变化,但是“行”这一特征却始终不变。其原因在于,害人的妖魔鬼怪无处不在。人们以为,这些害人精藏匿在家家户户、街街巷巷、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所以驱傩的队伍也必须游行各处,以驱赶之、斩杀之,'惟恐驱赶之不尽,斩杀之不绝。董康在《曲海总目提要·序》中,有一句名言:“戏曲肇自古之乡傩。”尽管董康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证,但是仅此一句,便揭示了中国古典戏剧发生的本源。傩与戏剧最为相通之处,在于人物装扮、矛盾冲突,甚至包括方相氏在行傩中所唱的古老咒歌。现存的傩戏,便是从古老的傩仪中生发而出。这里,我们拈出几例,勾勒出它的发展脉络,以说明问题。

中国古典戏剧流变与形态论 作者简介

麻国钧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现任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刊《戏剧》编委。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中华戏曲》编委、广西戏曲研究所《民族艺术》编委。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法人代表。以中国古典戏剧史论、中国古代文化学、东方戏剧为主要研究方向。1995—1996年,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聘请,出访日本,考察日本的民间祭礼与民俗艺能。多次出访韩国、印度、越南、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主要著作:《“行”与“停”的辨证——古典戏剧的流变与演剧形态》、《日本民俗艺能巡礼》、《中国传统游戏大全》、《中国酒令大观》、《玉簪记评注》、《日本演剧史概说》(译校)、《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主编)、《剧种.剧目。剧人》(合著)等,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