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史(上下)

中国文明史(上下)

作者:启良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2001-01-01

评分:4.8分

ISBN:753603332X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中国文明史(上下) 内容简介

写中国古代历史,不再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分期,而是将五千年文明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段,而且这四个时段之间的分界亦背于常理。对一部中国历史的理解,理论之源既不在以往学界所奉行的“经济决定论”,也不是韦伯的“意识决定论”,而是二者兼而有之。但对二者又是有所侧重的,即盾重的是后者而非前者。厚古而薄今,而非你以往史家通常所做的那样-厚今而薄古。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大量的篇幅花在经济关系及农民战争方面。本书对此虽有涉及,但却不是充分的,而且立场和讲法亦大为不同。不是以中国论中国,而是将一部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因而常常说到别的民族的历史上去。

中国文明史(上下) 本书特色

厚古而薄今,而非你以往史家通常所做的那样-厚今而薄古。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大量的篇幅花在经济关系及农民战争方面。本书对此虽有涉及,但却不是充分的,而且立场和讲法亦大为不同。不是以中国论中国,而是将一部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因而常常说到别的民族的历史上去。

中国文明史(上下)中国文明史(上下)前言

代序
我为什么这样写中国历史
凡是读过本书的读者,不难发现拙著颇为特殊。这就是:
一,写中国古代的历史,不再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分期,而是将五千年文明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段,而且这四个时段之间的分界亦背于常理。
二,对一部中国历史的理解,理论之源既不在以往学界所奉行的“经济决定论”,也不是韦伯的“意识决定论”,而是二者兼而有之。但对二者又是有所侧重的,即看重的是后者而非前者。
三,厚古而薄今,而非像以往史家通常所做的那样——厚今而薄古。
四,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大量的篇幅花在经济关系及农民战争方面。本书对此虽有涉及,但却不是充分的,而且立场和讲法亦大为不同。
五,不是以中国论中国,而是将一部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因而常常说到别的民族的历史上去。
六,写通史性的著作,本应少议(或不议)而多叙。本书则是夹叙夹议,甚或议多而叙少,很不像人们观念中的中国通史。
我这样写中国历史,实在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至少主观上是如此),而是觉得如此写法,既能充分表达自己对一部中国历史的理解,亦可助于读者诸君从较为深入的层次认识中国文明的特性。为方便阅读,或曰为了不使各位读者对此种写法有某种排拒心理,兹就本书的“特殊”之处,谈谈自己的具体想法。
中国人写历史多以朝代分段。二十五史绝大多数都是这样写下来的。本世纪20年代以后,虽然以朝代断限的传统依在,但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历史著作从根本上有了一种新的写法,即将从夏代(或商代)到鸦片战争的历史分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阶段。
从思想来源看,此种历史分期法出自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特别是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那段著名的话,基本上铸成了以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社会形态理论框架。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的《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更是明确指出:“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也好,斯大林也好,如果将他们对历史的看法仅仅视为一家之言,倒也没有什么不好。何况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确有许多精彩的地方。然而在本世纪特殊的“东方时空”里,所谓“经典作家的语录”被看作比《圣经》还要神圣的词句。于是,“五种生产方式”说被钦定为正统的史学理论,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要按照这一钦定的理论模式而拼贴而附会。
很长时间里,中国是苏联“老大哥”的忠产追随者,一部中国现代史也基本上是按照马克思所设想的蓝图改写的,因而对于“五种生产方式”说,也就只能信从,不能有丝毫的怀疑。80年代以来,学术界稍有松动,学者们终于敢越此雷池,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虽然许多人仍在原有的意识形态里说话,但毕竟有了不同的声音。但是,争论中在史学理论这一领域进行,新的看示很少落实于历史著作的撰写。尤为不可的是,从中学到大学,历史教科书还是原来的老框框老调调,讲中国历史,还是讲奴隶社会,讲封建社会。

中国文明史(上下) 目录

我为什么这样写中国历史(代序)远古卷(从传说时代到商代)**章 远古历史的理解问题第二章 文明起源的几个理论问题……上古卷(从西周到汉武帝时代)**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第二章 周公与中国文明的转向……中古卷(从汉武帝时代到盛唐时期)**章 汉王朝由盛而衰第二章 四百年的动荡与分裂……近古卷(从安史之乱到鸦片战争)**章 唐王朝由盛而衰第二章 柔弱的宋王朝……

中国文明史(上下) 作者简介

启良,湖南衡阳人,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为湘杨尚昆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长,教授,湖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客座的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哲学、历史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烈军属作面宽,思想敏锐,著述丰富,已在上海三联等出版机构出版了《新儒学批判》、《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神论》、《东方文明畅想录》、《西方文化概论》等著作,在学术理论界和青年学生中饶有影响,被誉为才子型学者。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