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中印文化交流的“梵典华章篇”已翻过两千多页。从大史诗《罗摩衍那》中异想天开的“极东支那”到崇拜“道奥义书”的中国智慧亲和力,从尼赫鲁在惨淡的殖民时代亲切地“发现中国”再到“印度中国是兄弟”(hindi—cheeni bhai bhai)的蜜月口号,从1962年中印间兄弟反目成仇再到构建地缘文明新范式的“中印大同”(chindia),印度眼中的中国形象斑斓多彩,意味无穷,引人遐想。2010年正值中国和印度建交五十周年之际,愿这本小书把吉祥福音带给“龙象共舞”的中印两国!
《印度的中国形象》内容简介:蓦然回首,中印文化交流的“梵典华章篇”已翻过两千多页。从大史诗《罗摩衍那》中异想天开的“极东支那”到崇拜“道奥义书”的中国智慧亲和力,从尼赫鲁在惨淡的殖民时代亲切地“发现中国”再到“印度中国是兄弟”(Hindi-Cheeni Bhai Bhai)的蜜月口号,从1962年中印间兄弟反目成仇再到构建地缘文明新范式的“中印大同”(Chindia),印度眼中的中国形象斑斓多彩,意味无穷,引人遐想。2010年正值中国和印度建交五十周年之际,愿这本小书把吉祥福音带给“龙象共舞”的中印两国!
印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多种译名,如身毒、贤豆、天竺、忻都、婆罗门国、欣都思、印毒、印都、印特伽、盈丢等。《后汉书·西域传》日:“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这是中国古籍中最早记载南亚次大陆名义与地望的史料。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这样记载道:“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①自玄奘为印度正名后,后人沿用,流传至今。正如玄奘所言,印度古代小国林立,随地称国,印度的确乃其总名而已。因此,古人又称印度为“五印度”、“五天竺”,或简称“五印”、“五天”,即东西南北中印度的总称。但如果从学理上考究,玄奘的记载有些失误,他误把“印度”一名解释为与之读音相同的梵语名词indu的音译,并提出所以称之为“月”(indu)的原因。在玄奘之后去印度的义净在其《南海寄归内法传》里曾经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或有传云,印度译之为月,虽有斯理,未是通称。且如西国名大周为支那者,直是其名,更无别义。”②印度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与中国一同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印度文明在众多领域里的辉煌成就,以及它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使它在整个世界文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印度文明又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几千年来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印度的邻居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文明古国。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其他任何两个国家,有着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相近或相似的经历与境况:同为文明古国,同样历史悠久,文化传承至今不断;都在亚洲,是亚洲和世界的大国;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两国之间有着至少两千年以上友好交往的历史。中印两大东方文明,既然地理位置紧邻,又有着各自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就应该有多种多样的文化互动交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尹锡南,男,土家族,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南亚与中国藏区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副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比较文学、印度文学及国际关系。2004至2005年留学印度。先后出版专著《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2003)、《发现泰戈尔》(2005)、《英国文学中的印度》(2008)和《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10),并。参加撰写《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2004:)。论文先后发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和《南亚研究》等杂志上。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文论史》(20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印度比较文学发展史》(2010)和一般项目《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09)的研究。
医疗保障卷-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十位从事医疗保障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结晶...
昆廷·斯金纳生于1940年,剑桥大学现代史专业教授,政治思想史“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对文艺复兴时代的共和主义思潮及其对英国和美国革命的影响作出了开创性的分析...
本书聚焦两个世纪里的拉丁美洲发展,极为大胆地对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思潮做了总结,浓缩了拉丁美洲在地理、历史、思想、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前世今生”,全景式地展现...
《简氏枪械识别指南》的目的是给枪械专家、军人、警察、海关人员以及兵器爱好者,提供基本的、比较准确的辩认武器的帮助。提到“
管理市民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研究国家权力的理论著作,作者通过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国家权力的重要性,通过管理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揭示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
帝王治国策-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 本书特色 本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再现了一代圣君的理政风范,大唐盛世的创建之路,全面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从政治,经济...
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目录 序 言**章 国防转型:面向21世纪战略转型的驱动器**节 克林顿政府时期的接触战略第二节 重新界定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战...
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马克林,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著作等身,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少数民族问题,...
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本书特色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
《孙子兵法》鉴赏 本书特色 本书以《孙子兵法》十三篇为主线,在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领域,系统介绍了《孙子兵法》研究和应用的成果,尤其是探索了《孙子兵法》的时...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美国的反智主义》内容简介:本书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它出版于1963年
迷失的兵城 本书特色 《迷失的兵城》是著名作家师永刚推出的一部长篇新军事探险小说,该书以西北戍边军人的战斗生活为场景展开,年轻的中尉单一海和学者子老,凭《汉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德文) 本书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导论和三篇,导论评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的主要论域和论题,**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基础》,第二篇《思想政...
民国时期中国海军论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近代海军资料论集的整理、汇编。其文字原散见于自民国以来的各种报纸、杂志、会议记录等各类刊物或文件。作者加以整理、编校、...
冷战国际史研究II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索、专题研究、中国和东欧外交官论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欧关系,以及新...
中国家族制度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专门史文库之一。本书共七章节,内容包括绪论、我国*早的父家长制家族——原始社会末期家族组织的雏形、夏商周时期的宗族组织和宗法...
第五次变革-第四权力的中美较量 本书特色 作为“第四权力”,媒体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入信息时代后,新媒体迅速发展,改变了传播方式。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大国...
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I 内容简介 本刊是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考虑到古代中外关系极少单纯的双边关系,往往是多边的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