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作者:田正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1-01-01

评分:4.6分

ISBN:7561726503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内容简介

本卷研究与论述了近代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全书以论统史,寓论于史,逻辑严密,分析适度,观点鲜明,论述简洁,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近代教育发展演变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水平。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本书特色

全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近80年的中国教育发展情况。内容包括: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进与西方教育理论的传播;中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研究等。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目录

前言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
**编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章近代新教育的萌芽
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下传统教育的困惑
(一)盛世之后的衰败
(二)两种冲击
(三)药方只贩古时丹
二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一)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及增设天文算学馆所引起的争论
(二)福建船政学堂:从“西语”到“西艺”的转变
(三)求新知于世界:留学生派遣——变革传统教育重要途径的开通
(四)传统教育体制变革中所体现的近代因素
三成就、特点与问题
(一)主要成就
(二)特点与问题
第二章传统教育的转型
一从“兵战”到“学战”——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变革速率的加快
(二)百日维新期间的除旧布新举措与京师大学堂
二教育近代化一大步
(一)传统教育体制变革的深入
(二)留学潮流的勃兴
(三)新式学堂的迅猛发展
第三章新教育的勃发
一民初教育新气象
(一)采取紧急措施,稳定全国教育秩序
(二)颁布民国教育宗旨,培养共和国新国民
(三)经纬万端,必先以规定学校系统为入手之方法
(四)遴选人材,“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
(五)民初教育改革简评
二沉渣的泛起
(一)尊孔与读经
(二)对民初教育改革的反动
三20世纪20年代教育改革面面观
(一)兴起原因及改革之动力
(二)改革的主要成果
(三)改革的显著特点
第二编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进与西方教育理论的传播
第四章近代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近代教育制度的**块基石
(一)《癸卯学制》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二)“学生”与“先生”的比较
二近代教育制度本质意义的体现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二)理想与现实
三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新努力
(一)《壬戌学制》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二)多元取向中的主旋律
(三)结合国情的不懈探索
(四)制度层面变革的历史反思
第五章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一西方教育理论传入的前奏
(一)西士东来
(二)国门内外的求索
二西方教育理论的传播历程
(一)传播的主要阶段、实际影响及特点
(二)传播的主要媒介及途径
(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
第三编中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研究
第六章时代的造就与选择
一地域结构:沿海、沿江口岸地区的特殊经历
(一)教育近代化早期重要人物经历分析
(二)维新运动至辛亥革命期间重要人物经历分析
(三)民国前期重要人物经历分析
二科层结构:思想倡导与付诸实施的不同角色
(一)三个个案
(二)历史与现实的制约
三知识结构:“通才——专才——国民——公民”,传统人才观的演变
(一)知识结构改变的原因
(二)从知识结构的改变到人才观的转变
第七章顺应时变各领风骚(上)
一先觉者的启迪:冯桂芬、王韬的思想贡献
(一)晚清人才观的转变
(二)从“师夷长技”到“博采西学”
(三)近代学制思想的萌芽
二出入于“商战”、“学战”之间:郑观应与盛宣怀
(一)“实业与人才相表里”:求富致强的新思路
(二)培养“专才”的办学思想及模式
三晚清“**通晓学务之人”:张之洞
(一)儒臣治学的风范
(二)《劝学篇》及张之洞的思想归宿
(三)从“江楚三折”到《癸卯学制》
四“万木森森散万花”:康有为与梁启超
(一)“托古”与“维新”的结合
(二)推动人才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转换
(三)师生之间:传承与发展
第八章顺应时变各领风骚(下)
五异源同流:严复与王国维
(一)突破“中体西用论”的思想框架
(二)从不同源头引入西方近代哲学的“活水”
(三)教育宗旨的着眼点:群体与个体
六“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与黄炎培
(一)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
(二)近代中国倡导职业教育的先驱
(三)两代教育家的差异
七民国教育的奠基者:蔡元培
(一)民国教育方针的总设计师
(二)从民国教育总长到北大校长
(三)蔡元培与张之洞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