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亲信

省长亲信

作者:闻雨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0-06-01

评分:5分

ISBN:9787807429340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省长亲信 内容简介

北方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若愚的仕途生涯面临重大转折——中央考核组即将开始考核,准备提拔他担任省长。张若愚从政经验丰富,精于谋略,为政之道炉火纯青。在这事关仕途兴衰成败的紧要关头,权衡研判局势后,他认识到有可能影响他升迁的唯一障碍是翠湖市五龙金矿尾矿污染引起老百姓上访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巧妙化解。
因此,他决定孤注一掷,派出自己亲信,也就是他的秘书及准姑爷李清泉,回翠湖市委担任市委副书记,力挽狂澜。
李清泉明白,张若愚如果度过这次政治危机,水涨船高的他自然会被提拔担任市委书记甚至更高职务,不由分说,他紧急赴任。
不同的政治胸怀、从政理念、人生态度,演绎为一幕幕复杂激烈、波诡云谲的官场搏杀。看高官亲信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步步为营,逐步瓦解盘根错节的帮派体系。

省长亲信 本书特色

官场上,每一个权势背后都有一个生物圈。
以人为线,亲疏远近,形成独特而隐秘的圈子。圈中*中心的人,就是亲信。
数万名各级官员,数千起官场风波,数百个党政部门,数十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都不过由一个个官员亲信串联交织。本书对省、市、县各级官场层层透视,还原出官场权势背后的真实政治生物圈。
读完本书,您会对官场*隐秘*独特的圈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官从政者,既要保护自身生存环境,又要借机成势,其中天然的纽带就是亲信。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亲信?
怎么做亲信?
本书为您一一道来。
如果您没有亲信,必看此书!
如果您是亲信,此书非看不可!

省长亲信 目录

**章不寻常的故乡情结
第二章 “忧”归故里
第三章意外的意外
第四章夜深人不静
第五章逃离精神病院
第六章耳提面命
第七章古县衙,新主人
第八章右岸咖啡的味道
第九章夜半有访客
第十章危机加剧
第十一章险象环生
第十二章虎口脱险
第十三章雪上加霜
第十四章卧底
第十五章基层官场生态
第十六章官场圈子
第十七章可怕的“悬壶”
第十八章官场也是江湖
第十九章战略转移
第二十章激情燃烧的日子
第二十一章忍耐,政治人物的基本功
第二十二章大义如天
第二十三章调兵遣将
第二十四章启运殿
第二十五章政治交接

省长亲信 节选

《省长亲信》讲述北方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若愚的仕途生涯面临重大转折——中央考核组即将开始考核,准备提拔他担任省长。张若愚从政经验丰富,精于谋略,为政之道炉火纯青。在这事关仕途兴衰成败的紧要关头,权衡研判局势后,他认识到有可能影响他升迁的唯一障碍是翠湖市五龙金矿尾矿污染引起老百姓上访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巧妙化解。因此,他决定孤注一掷,派出自己亲信,也就是他的秘书及准姑爷李清泉,回翠湖市委担任市委副书记,力挽狂澜。李清泉明白,张若愚如果度过这次政治危机,水涨船高的他自然会被提拔担任市委书记甚至更高职务,不由分说,他紧急赴任。不同的政治胸怀、从政理念、人生态度,演绎为一幕幕复杂激烈、波诡云谲的官场搏杀。看高官亲信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步步为营,逐步瓦解盘根错节的帮派体系。《省长亲信》读者对象: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年龄段从18-38岁的工薪阶层、白领、公务员、喜欢官场权谋的读者。

省长亲信 相关资料

第一章不寻常的故乡情结批阅完办公桌上的一大摞公文后,张若愚开始处理私人信件。按照他进入政界高处后定下来的规矩,凡是信封上注明“张若愚副省长亲启”字样的来信,秘书及其他工作人员都不得代为处理,一律交由他本人亲自拆阅。而他每天晚上离开办公室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阅处当天收到的这些私人信件。今天收到的“亲启”信件不多,总共只有九封。一如既往,有多年没有谋面的老同志的亲切问候,有远亲故旧亲友就业、孩子求学困难的委婉相求,还有反映工厂欠薪、种粮补贴被克扣等一般群众信访。张若愚对这些来信从来都认真对待,尽管有相当一些来信是他并不认识的人写的。虽然作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他的工作可以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但是,这些来信既然要求他“亲启”,如果置之不理,或者草率应付,都可能会直接伤害写信者的感情,也容易因此埋下隐患,酿成祸端。当然,他从不无原则地有求必应,也不会不负责任地推诿扯皮。他始终遵循的宗旨是“妥善”二字,该批转相关地区、有关部门处理的立即批转,该复函的马上亲笔回复。即使是亲戚朋友提出的一些过分要求,他也从来不正面拒绝,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对方体谅他的难处、理解他的苦衷。第九封来信,写在一张不怎么整洁的小学生作业本纸上面,字迹潦草模糊。仔细辨认,原来是封血书:省长大人:金矿污染,百姓受难,昧心做官,必遭天谴!步云山小老百姓群众来信,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有时也有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的。对于这样的来信,张若愚同样不会弃之不顾,不理不睬,而是批示给省信访部门,让他们调查处理。面对这封血书,张若愚仔细掂量了半天。似有所悟地把血书认真收好,轻轻放进公文包里。午夜,省政府大院省长办公楼最后一个亮着灯光的窗户暗了下来。张若愚步出办公室,顺着楼梯下楼。办公室在三楼,他一般不乘电梯。步行上下楼,既锻炼身体,又可以思考问题。秘书李清泉如影相随,默默地紧跟在他的后面。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中度过的张若愚,常常在夜半时分结束一天的工作,最后一个离开这栋小楼。张若愚的专车,那辆挂着“北V00006”号牌奥迪A6轿车静静地等候在门口。李清泉习惯地趋前几步,拉开车门,准备送张若愚回家休息。“清泉,明天我的工作日程是什么?”张若愚似乎并不急于回家,望着浓浓的夜色问。“省长,明天是星期天,上午十时您去参加一个企业开工典礼,下午四时主持全省经济工作座谈会。”李清泉立在车门边,报告张若愚第二天的工作日程安排。“明天早上,不,应该是今天早上,你通知一下,企业的开工典礼我不参加了,就说我临时有其他工作,请分管工业的刘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去。过些天,我再抽时间去他们那里看看。”“好的,天亮后我就打电话通知。”张若愚坐进车内。李清泉习惯地告诉司机开车,从省长办公楼到张若愚家,路上需要十五六分钟的时间。“清泉,”张若愚轻轻拍了拍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李清泉的肩膀,“我们去翠湖市。”“去翠湖市?现在?”李清泉以为自己听错了,情不自禁地回头问。“对,马上去翠湖市。”张若愚回答着,又拍了拍李清泉的肩膀。这是他对部下亲近的习惯动作。“好的,马上去翠湖市。”李清泉赶忙回答,要司机启动车子出发去翠湖市。奥迪A6轿车缓缓驶出省政府大院,迅速穿过寂静的省城大街,很快便驶上了通往翠湖市的山间公路。翠湖市是座山城,坐落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从省城去翠湖的道路全程都是山路,三百多公里的距离即使白天行驶,也需要大约五个小时。司机全神贯注地驾驶着车辆,李清泉也瞪大了眼睛,紧盯着前方的路面。漆黑的夜色,翻山越岭的道路,李清泉不能不绷紧神经。作为秘书,他深知张若愚的安全是他此时的首要责任。张若愚的家乡在翠湖市。夜半深更,他执意急匆匆地往家乡赶,一定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即将发生,或许是他的命运又一次面临着重大转折。在张若愚身边工作了六年的李清泉发现了一个秘密,每当发生重大变故前,张若愚总是要抽时间返回家乡。六年前,由翠湖市委书记调任省政府秘书长的张若愚,很快被提拔到副省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位置上。每次面临升迁之际,他一定要回家乡;每当遇到重大挫折和烦恼时,他同样要回到家乡。每次回去,张若愚都不惊动地方领导,更不和任何人打招呼。从省城悄然返回翠湖市后,便径直登上步云山主峰云顶,独自一人前往坐落在云顶上的启运殿。似乎,家乡是他的保护神,有一种神奇的功力,能够给他超乎寻常的力量。在他的心里,故乡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是他身处逆境时消除烦恼、医治伤痛的灵丹妙药,在他需要鼎力相助时可以给予他护佑支撑。当然,这是张若愚密不示人的秘密,知情者寥寥无几。作为秘书,李清泉慢慢察觉到了;但是,他不敢,也不能探究其中的奥秘。有时候他也品味琢磨,凡不同凡响、非同寻常的人物,或性格,或嗜好,也许都有着别于普通人的奇特之处。就在昨天,李清泉的哥们儿,省委书记王大法的秘书钟大木喜形于色地向李清泉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省长高东泽即将调任国家某部任部长,省长一职将由张若愚接任。近期,中央考察组将前来北方省,对张若愚进行考核。由常务副省长升任省长,终于将实现主政一方的夙愿。五十五岁的张若愚,人生又到了一个十分紧要的关头。李清泉终于明白了张若愚深夜急切赶回家乡的原因。李清泉心里也很兴奋,张若愚的仕途又一次面临大机遇。张若愚从翠湖来到省城,担任省政府秘书长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刚从北京大学读完博士的李清泉,当时他在团省委办公室任副主任,他的家乡也在翠湖市农村。那一次,张若愚主持一个调研课题,是时任省长的王大法交办的。主政一方,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社情民意、民心民气怎能不了然在胸?课题的题目是“关于全省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调研组从省直相关部门抽调了十一位笔杆子,李清泉是其中成员之一。在情况汇总时,有的调查组成员因为调查工作不够深入细致,所谈的情况不深不透;有的调查组成员心有余悸,不敢道实情、说真话,轻描淡写,顾左右而言他。刚刚走马上任的省政府秘书长张若愚对这次调研课题非常重视,因为这是省长王大法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自然,他对调查组汇总的情况很不满意。张若愚见坐在会议室角落里的李清泉一言不发,感觉到这个小伙子似乎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会议即将结束时,张若愚点名要李清泉谈谈。有点儿腼腆的李清泉迟疑了一会儿,站起身来说:“我年纪轻,阅历有限,谈的意见可能不成熟。”“大胆些,实话实说。”张若愚鼓励道。受到鼓励的李清泉没有了心理负担,说道:“我的理解是,省政府确定的这个课题十分重要。作为决策者,只有对社会层面的真实现状有真切的了解,对黎民苍生所盼所求所需了如指掌,才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拥戴。”李清泉把自己在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梳理成九个专题,既观点鲜明,又有理有据。听完了他的发言后,张若愚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提议,调查报告由李清泉执笔。几天后,李清泉把调查报告交到了张若愚的手上。张若愚略做修改后,呈送王大法省长阅示。王大法省长对调查报告评价很高,批示省政府组成人员认真阅读,结合具体工作制定政策措施。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张若愚亲自打电话给李清泉,约他到省政府来坐坐。见面后,张若愚亲热地称李清泉“小老乡”,说:“那天调查组情况汇总会上,你一开口,我就听出你是翠湖市步云山山里的口音。”家长里短地谈了一会儿后,张若愚说:“我身边缺个秘书,调你来担任我的秘书吧。”秘书职业历来是具有极强诱惑力的,李清泉就这样成了张若愚的秘书。奥迪A6轿车行驶了五个半小时后,进入了翠湖市区内。李清泉要司机穿城而过,直奔市郊三十六里外的步云山。之所以在未得到张若愚的命令,敢于擅自做主决定目的地,是基于李清泉对张若愚的了解。他相信此次张若愚匆匆返回家乡,一定要去登步云山主峰云顶启运殿,那里是张若愚心中的圣地。果然,张若愚对李清泉极少有的“超常”行为未加阻拦。在张若愚身边工作这些年,李清泉经历了由初时手足无措地敬畏到五体投地崇拜的过程。张若愚对李清泉,也由欣赏到视其为己出。他们二人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质的改变,由领导和秘书的关系,渐渐演变为父子亲情关系。特别是在爱女张蒂囡与李清泉确立恋爱关系后,张若愚更是视其为家中一员。秘书职业神圣而又神秘。它居于权力边缘,有其独特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绝非诸如“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知道的不知道,不该说的不说”这般肤浅简单。李清泉很珍惜人生的这一机遇,耳濡目染间,张若愚游刃有余运用权力的艺术,运筹帷幄驾驭大局的娴熟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成长。黎明时分,车子到达步云山脚下。也真是奇怪,一路颠簸疲劳的张若愚下车后,竟然精神焕发,不显丝毫倦意。他马不停蹄地踏上了通往山顶的崎岖小路,悄无声息地朝云顶登去。李清泉紧随其后,一步不落地紧跟着。半路上,气喘吁吁的李清泉又一次自作主张,给翠湖市委书记姜小鸾发了条手机短信:姜书记,张省长已到达翠湖,正在攀登步云山,特此禀报。很快,姜小鸾回复的短信到了:泉秘,我是被院中枝头喜鹊的叫声吵醒的。张大官人鸿运当头,跃上高位势在必得。你的出头之日指日可待,封妻荫子之时,可别忘了我这个深山冤女。姜小鸾和李清泉是北京大学的同班同学。当年,姜小鸾是班花,李清泉是班草。背井离乡,同为天涯沦落人,单调寂寞的校园生活,使他们两个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对恋人。大学毕业后,姜小鸾不想继续深造,她渴望早日登台亮相,展示自己的才华。她在翠湖市担任市长的父亲,已经为她准备好了舞台,设计好了仕途路线图。而李清泉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他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渴望那顶梦寐以求的硕士帽。人各有志,两个人就这样各奔东西;分别时自然恋恋不舍,海誓山盟。可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不知道为什么,二人间的感情渐渐变淡了。让李清泉没有想到的是,姜小鸾竟奇迹般过关斩将,一路击败如林对手,十几年间化茧成蝶,出落成执掌一方的市委书记。二人关系虽然不曾旧梦重圆,但心底那缕说不清的情丝始终依稀尚存。担任秘书以后,聪明的李清泉渐渐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感觉到了张若愚与姜小鸾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他感到心里隐隐作痛,一种说不清的哀愁久久在心头徘徊。或许,正是这一复杂情绪的诱因,促使他下决心和张若愚的女儿张蒂囡携手恋情。步云山主峰云顶上,有一座规模不是很大、香火不是很盛的庙宇,名为上清宫,宫内有一座启运殿。张若愚来到殿门前,头也不回地踏入启运殿,进入启运门。启运门为三间通道门,单檐歇山式建筑,顶铺黄琉璃瓦,正脊上饰六条赶珠行龙,惟妙惟肖,四条垂脊上各饰有兽头及仙人走兽。每间皆有对开的门两扇,每扇门上都钉有八十一颗鎏金铜钉和一副兽首衔环门铺。左、中、右三扇门也分别称为君门、神门、臣门。启运门平时紧闭,只在特殊时开启。开启时的规矩与大红门相同,即为左君、右臣、中间走神。启运门两侧顺山红墙正中,分别建五彩照壁。五彩照壁为悬山式,上顶中央高浮雕有蟠龙、行云及海水江涯等图案,四角雕饰祥云和缠枝莲。照壁为青砖瓦脊的细泥雕塑后彩绘,远看如琉璃般色彩艳丽,蟠龙意态生动、栩栩如生。进入启运门,高矗坐台之上的大殿即是启运殿,也称享殿,是祭祀的主要场所。启运殿建在高一米、周长一百余米的台基之上,面阔三间,殿高十三点五米;歇山式殿顶上满铺黄琉璃瓦,前面两侧有廊,殿内外朱漆彩画,绚丽夺目。殿前设屏风门四扇、窗子八扇。这是此地最高的建筑,也是规模最大的建筑,是建筑群的中心,它气势宏伟,居高临下,睥睨来者。启运,取“开启宏图,肇兴伟兴,开先裕后”之意。启运殿虽然距李清泉出生的山村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儿时也有耳闻,但是在他给张若愚当秘书前,却始终没有机会到这里祭拜。因为,在山民们的眼里,这座庙宇居于偏远之处,道路崎岖难行;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认为这座启运殿是座“官庙”,传说,元末明初时朝中一重臣在一次宫廷较量中险胜,后在梦中经仙人指点,远涉千山万水,来到大山深处的步云山云顶,出巨资修建了这座启运殿。清朝末年,庙中住持为一武林高僧,身怀绝技,在总结南拳北腿之长的基础上,创立了小有名气的步云拳。高僧大德纳徒授艺,普度众生,济世救难,名播远近。后有十年浩劫,启运殿未能逃脱厄运,部分建筑受到了破坏。因其坐落在深山峰顶,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平民百姓便少有前来祭拜。于是,启运殿便默默地孤立在这人迹罕至的云顶。李清泉第一次来到云顶启运殿时,是随同张若愚专程从省城赶来的。那时候,李清泉担任张若愚秘书刚刚半年时间。省政府要增补一位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省长,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张若愚是三位候选人之一。在竞争最为激烈之际,张若愚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天时间,悄然回到故乡,登上云顶,经启运门,入启运殿,神色庄重地默立许久。一个小时后,张若愚终于从启运殿内走了出来,他默默地来到一座无字碑前。李清泉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听说过,这座无字碑是建国前一位落难高官竖立的。落难高官在启运殿前观日落日出,品味人生起起伏伏、仕途潮起潮落,感慨万千,于是,立无字碑以明志。张若愚神色庄重地默立在那里。李清泉静悄悄地躲在一边,生怕弄出什么声响,打扰了这里的宁静,影响了张若愚的思绪。李清泉被眼前的景色深深感染。云顶是长白山余脉的最高峰。仲夏时节的云顶,白云层生,缭绕缠绵。极目远眺,波浪般起伏的山峦,绿翡翠般的翠湖尽入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情不自禁间,李清泉顿生雄阔高昂的豪迈气概。他想,此时的张若愚,一定在心里抒发着自己昂然向上的远大抱负,默默为自己命运面临的巨大转折祈祷。“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无界。”李清泉感慨不已。远山深处,一轮旭日冉冉升起。不知过了多久,张若愚转过身来。李清泉发现,张若愚果然像换了个人似的,容光焕发,目光中透出坚定的自信。李清泉感觉到,张若愚的心态已经调整到最佳状态。江山已定,胜势在握!下山时,张若愚依旧步履从容,不慌不忙。李清泉一如既往,按捺住内心的不平静,不动声色地跟在后面。因为秘书职业的原因,李清泉这些年来接触到了许多高官大员,举凡能够进入这个层次的,无一等闲之辈、池中之物。李清泉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大人物虽然给人的感觉似乎没有多大差别,却各有各的为官之道。而他最为敬佩的,还是张若愚。张若愚是典型的草根,既无显赫的身世背景,又无金字学历招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深处,最后学历是省委党校本科毕业。就是这样一位貌不惊人、学无五斗的平常农家子弟,却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一步步跃上官场高位。既然将张若愚视为人生榜样,李清泉便将他作为一个“现象”,加以认真观察、分析。他发现,张若愚为人极为随和,与其他同样位高权重的高官看似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是,他每临大事的超凡静气,他指挥若定的轻松自如,他驾驭局势的果断刚毅,都让李清泉感受到了一个优秀政治人物不同寻常的品质技艺。李清泉暗自感叹:仕途人生目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各有独具特色的为官之道啊!随着两个人关系的不断加深,张若愚私下里似乎也在有意识地言传身教,不动声色地将自已的仕途感悟点滴相授。有对失败经验的总结剖析,也有对斩获的冷静反思;既有理论上的研讨评判,又有实践历练的实证探究。当然,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在与李清泉谈论官场时,张若愚所坚持的原则是谈古不论今,又往往以汲取教训为主。一次在家中,张若愚望着李清泉渴求的眼神,哲人般说道:“权力是官场动作的核心,同时,权力也是以官职为寄存方式。我国古代复杂激烈、波诡云谲的官场争逐,无不围绕权力进行。但是,权力既能给人带来荣华富贵,也能使人身败名裂。‘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祸权相随。”言毕,张若愚便起身到卧室休息,置愣在客厅里的李清泉于不顾。张若愚是有意让他体味。这番话,让李清泉咀嚼了许久。李清泉觉得,这似乎是自己仕途人生第一课。下山途中,李清泉又给姜小鸾发了一条短信:姜书记,我们从另外一条路下山,是那条老路。特此禀报。姜小鸾很快回复道:走老路,正如我所料。我已在山下恭候,接头暗号照旧。通往步云山主峰云顶共有两条路:东路通往翠湖市区,西路通往滴水县境内的翠湖经济开发区。张若愚每次独自回乡登步云山,总是从东路登上云顶,然后从西路下山,途经翠湖经济开发区直接返回省城,从未改变过行程,也从不在翠湖市停留。其中的原因,李清泉始终没有搞明白。但是,有一点李清泉心里清楚:翠湖经济开发区里的一个项目是张若愚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病。张若愚担任翠湖市委书记时,提出了“打开山门,招商引资,构建翠湖对外开放大格局”的口号。之所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张若愚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及翠湖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判后,选择的一条出奇制胜的路径。从国际层面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地球村正在悄然形成中;从国内层面上看,各地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争先恐后局面席卷东南西北。作为市委书记,他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翠湖市是座山城,所辖区县均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论工业,城区内的企业大多是从建国初期的铁匠炉、马车铺之类的小作坊发展起来的,规模不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自然低下。论农业,种植业品种单一,祖祖辈辈只会种玉米、播高粱。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政府的国库里更是空空如也,捉襟见肘。翠湖这个拥有三百六十万城乡人口的城市,被世人遗忘在大山深处。张若愚要带领翠湖突围,他选择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力图通过招商引资,使翠湖直接与国外大企业对接,使翠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过好日子”成了张若愚的施政方向。张若愚的“肚子”、“日子”施政目标,立刻被媒体炒热起来。“肚子”、“日子”震撼了北方省官场,产生出巨大的轰动效应。其他市的市委书记暗地里不得不佩服张若愚,他的“肚子”、“日子”口号一出,既引来老百姓发自肺腑的拥戴,又成为不需支付费用的特殊招商广告。也就是说,既得了民心,又得了天下。真是看不出来,其貌不扬的张若愚确实有两把刷子,高人一筹。更让大家叹为观止的是,张若愚起用了团市委书记姜小鸾,提拔她担任分管对外招商工作的副市长。姜小鸾青春靓丽,精通对外事务,外语又呱呱叫。她果然不负众望,几年下来,引进外资几十亿美元,一百八十个外商投资项目在翠湖市辖区内开工建设。这些项目,有的是开发山上的资源,山民们房前屋后的大山上的绿色植物,被加工成绿色食品,远销到国外;有的是开发矿产资源的,那些埋藏在大山下的金、银、铜矿被挖掘出来,提炼后销往国外。张若愚被人们赞誉为“肚子书记”、“日子书记”,声名鹊起,为升任省级领导职务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政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李清泉到张若愚身边工作后,慢慢认识到,张若愚的成功,得益于政绩,并且,有别于执政者们普遍追逐的政绩工程。政绩是什么?是为官从政的成绩。领导干部主政一方,留下的成绩单,是要由老百姓和上一级领导来判卷打分的。上下两方缺一不可,唯有取得这极难统一的双方认可,才能取得高分,赢得一份完美的答卷。而许多执政者在追求政绩时,却忽略了老百姓的意愿,简单化地搞起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适得其反。其目的是通过上级这个“曲线”,捞取“升官资本”和晋升的“含金量”,却终因民心相背,效果和作用大打了折扣。张若愚总结经验教训,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完美地实现了不同于政绩工程的政绩。但是,李清泉还是发现,时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张若愚,内心深处总是隐藏着些许不为人知的缺憾。主政翠湖五年,以“肚子”、“日子”为主题的极尽辉煌的施政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张若愚似乎总是诚惶诚恐,留有不便示人的难言之痛。时间久了,李清泉察觉到,被称为“招商书记”的张若愚,在主政翠湖、全民招商的岁月中,还是留有让他深感不尽如人意之处。终于,李清泉对张若愚的心事有所了解。市委书记张若愚曾经亲自带队出马,引进了一个投资金额高达几亿美元的外资项目:五龙金矿。香港一家公司斥巨资在翠湖开发区五龙山上,建设了一个大型金矿。这个金矿开采后,效益很好,也给当地交纳了巨额税收。但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却逐渐显现了出来,青山绿水慢慢被吞食,老百姓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从步云山下来后,张若愚的奥迪A6轿车驶过一个山头,停在了路边一家名叫“听泉”的农家饭店前。每次登步云山启运殿下山后,张若愚都要找一处安静的地方稍作休息。这家听泉饭店,他还是头一次来。因是清晨,店内没有顾客,只有老板夫妇。见有客人到来,夫妇二人便忙着打招呼。“玉米粥,玉米饼,各种咸菜。”李清泉知道张若愚的口味,向老板夫妇交待“上五份”。明明只有张若愚、李清泉和司机,为什么点了五份早餐?张若愚也不去问,望着面前的林海出神。就在这时,姜小鸾的车子到了。姜小鸾照例没带秘书,和她那位年龄可称为父亲的老司机走了进来。对于姜小鸾的到来,张若愚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姜小鸾坐到自己对面。李清泉赶忙引导张若愚和姜小鸾的司机,把两辆车子开到不远处的另一个废弃的院落。他之所以要把这两辆车藏起来,是因为这两辆车子都是小牌号车,太显眼。现在的老百姓变得比以前聪明多了,知道车牌号数字越小,坐在里面的官级别越高。近几年,发生过多起老百姓拦截小牌号轿车的上访事件。去年,一个市的副市长下乡,路过一个偏远小山村,副市长被山清水秀的景色所吸引,一时诗性大发,叫司机停下车来,要融入那如画梦境中去。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村头眼尖的放牛小伙子最先发现一辆瓦亮的小轿车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个胖乎乎、白净净当官模样的男子。再细看车牌号,是6号车。6号车,肯定是市里的大官。小伙子为村干部私分镇上下拨的种粮补助款的事儿,多次到县里、市里上访过,知道只有见到管事儿的大官,才能把“状子”递上去,才有希望把腐败分子拉下马。可是,每次上访,遇见的都是推三抯四的小官儿,端着架子板着脸,就是不办实事儿,从来没见过像模像样的大官儿。没想到,今天这大官儿从天掉下来似的,送上门来了,哪能放过?于是,小伙子一阵吆喝,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人山人海围了过来,要向眼前的大官儿讨个公道。副市长是位大学教授出身的学者,又刚上任不久,从没见过这样的阵仗,一紧张,便急着命令司机冲出重围。年轻司机得到命令后,心里想的只是赶快离开人群,保护领导安全。车子拉响了警报,左冲右突,总算摆脱了围上来的老百姓。可是,让副市长没有想到的是,慌忙中,车子撞伤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大爷。为此,省委专门发了通报,对副市长在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中的过错,给予了严肃批评和纪律处分。李清泉和两位司机坐到饭店屋子角落的另一张饭桌边,距离不远不近,既在张若愚的视线内,可以保证随叫随到,又听不到张若愚和姜小鸾的谈话内容。适当的回避,是领导身边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张若愚朝李清泉点了点头,示意他过到自己这边的饭桌来。李清泉赶忙站起身来,一声不响地走了过来。他心里清楚,张若愚已经不把他当外人了,他的身份已经不单纯是跑前跑后的秘书了。五大三粗的胖老板满脸堆笑,端着早餐来到张若愚的饭桌前:“领导,俗话说得好,一日三餐要吃饱,吃好早饭最重要。”怎么,难道胖老板认出张若愚来了?知道面前的是常务副省长和市委书记?李清泉顿时紧张起来,用警惕的目光扫视着正在忙碌的老板。很快,他心中绷紧的弦放松了下来。来的都是客,胖老板只是职业的热情和习惯的应酬而已。领导这个称呼,在服务业已经有了特殊的含义。眼下,服务业精明的从业者,待客大多称其为领导,领导长领导短的,让客人听了心里舒坦,既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又能够满足一些客人的虚荣心。和气生财嘛!李清泉发现,张若愚喝了一口玉米粥后,眉头略微皱了皱,似乎难以下咽的样子。他赶忙也喝了一口,想知道玉米粥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山里的玉米粥是老玉米磨的,黏乎乎、香喷喷的,口感好极了,是经过杂交的高产新品种玉米不能比的。可是,李清泉一口粥含在嘴里,吐出来不是,咽下去困难,这哪里是什么老玉米粥,更不是什么新品种玉米粥,清汤寡水,苦涩难咽。“老板,我们要的是老玉米粥。”李清泉对胖老板说。“这就是老玉米粥啊。”胖老板回答,依旧是满脸的笑。“可是,你这玉米粥的味道不对劲儿……是不是火候不到,或者是……是几年前的陈玉米面熬的?”李清泉若有所思地问。“领导啊!我们平头老百姓,开个小门小店小买卖,哪能用旧玉米糊弄客人呢?粥熬的火候也准保是时候,不迟不早。”胖老板信誓旦旦。“算了算了,”姜小鸾出来解围,挥挥手让胖老板退下,“清泉,你这些年秘书当的,陪着省长山珍海味吃得把味觉神经吃娇贵了吧?”李清泉苦笑了笑,看了一眼张若愚,喃喃自语:“不会呀,这玉米粥怎么变味了呢?这么多年,我还真馋家乡的老玉米粥呢!”“清泉,你是喝老玉米粥长大的,玉米粥肚子。”姜小鸾笑了,漂亮的脸蛋更动人。“山还是那座座山,水还是那道道水,老玉米还是老玉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难道,真的是我的口味变了?”李清泉说着,望了一眼张若愚。张若愚望着窗外,若有所思,神色冷峻。姜小鸾注视着张若愚,意有所指地说:“其实,山已经不是那座座山,水也已经不是那道道水,老玉米怎么还会是那原来的老玉米?”张若愚终于开口说话,心情很沉重的样子:“世间的事情,真的是有一利便有一弊。真没想到,得到了金子,生态环境却被破坏了。水变质了,农作物变味了。自食其果啊!小鸾,难道这就是祖祖辈辈念叨的报应?长此下去,怕是真的会万劫不复啊!”“若愚省长,”姜小鸾不再调侃,认真起来,“五龙金矿可真是一块臭肉烂了满锅的汤,真没想到,会留下这么大的隐患。”“说说看,小鸾,现在周边的老百姓,对五龙金矿污染环境问题的反映还很强烈吗?上访情况怎么样?态势会怎么发展?”张若愚直视着姜小鸾的眼睛问。姜小鸾说:“世事难测!五龙金矿项目,是你当年领着我们累断了腿,磨破了嘴才引进的外资项目,也是咱们翠湖开发区最大的、效益最好的外资项目。我始终认为,这个项目是你赫赫政绩簿上,最闪亮的一颗金星。没想到,事隔多年后,现在这个矿的尾矿却开始产生污染了。别的不讲,这老玉米都变味道了……怎么说呢?搞得不好,说不定它会变成为你光闪闪、亮晶晶历史上的一个暗疮呢。”“也许是一颗定时炸弹。”张若愚苦笑着,又把目光转向窗外,神色有些凄然。李清泉心里一震,但表情依旧木然,一言不发。他知道,一位是常务副省长,一位是市委书记,二人都是北方省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张若愚只差临门一脚,就将成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姜小鸾的仕途也被普遍看好,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升迁到更高职位上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自己呢?仅仅是一个秘书而已,在这样的场合,是根本没有话语权的。“小鸾,你把情况介绍给我们听听。”张若愚有意提到“我们”,意思很明白,是他这个常务副省长和秘书李清泉,要一起听汇报,“清泉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了解,你介绍得详细些。”其实,这一两年来,李清泉对翠湖开发区五龙金矿尾矿污染问题,多多少少也听到过一些反映。他也感觉到,这件事情始终挂在张若愚的心上,挥之不去,隐隐作痛。但是,太深层次的情况,他确实知之不多。姜小鸾把目光转向李清泉,说:“清泉,当年若愚书记发起绝地突围战役,打开山门,向世界展示翠湖,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时,你还在京城里优哉游哉地背课文,一心只读圣贤书呢!对,那时候你正在读研究生,读完了硕士读博士。”姜小鸾回忆起十几年前的创业,一段让人振奋而又伤感的岁月。要发展经济,就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投资饥渴问题,却是普遍存在的。全国各地、各级领导干部都在招商,都想招来境外企业投资办厂,引进外资开发本地资源。你有优惠政策,我有保姆式服务,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但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世间是不存在的。每一笔外资的到位,每一个项目的落地生根,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曲折故事、看不见的辛苦汗水。市委书记张若愚御驾亲征,挂帅出马,带领姜小鸾一行大队人马到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开招商会,一路风尘仆仆,却发现效果并不明显,鲜花、笑脸、客气地寒喧后,只签了几个并没有多少操作性的意向合同。回翠湖后,张若愚虽然气势如虹,背地里情绪却有些低落。这可是张若愚破釜沉舟的背水一战啊!由于着急上火,张若愚牙疼得滴水不进。看透张若愚心思的姜小鸾,在一天夜里独自来到张若愚的宿舍,默默地陪着张若愚坐了一会儿之后,姜小鸾说,张书记,我们翠湖对外招商,没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翠湖坐落在千山万水之中,交通不方便,产业基础又薄弱,谁愿结我们这样的穷亲戚?我看,我们这样跑下去不行,不仅花不起路费钱,时间长了,老百姓也不干,会说我们满世界看风景,游山玩水闲逛悠。张若愚说,我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你有什么高见?姜小鸾说,张书记,我想好了,我们不学其他地方打呼噜招商,雷声大雨点小,我们实行市级领导招商项目责任制,让每个领导肩上都压上担子。这样做,既逼着大家上路干活,又堵住他们的嘴,让他们知道招商引资的艰难,少说风凉话。县处级、科股级干部,人人都给他们摊上招商引资指标。张若愚同意,认为姜小鸾的“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单位有任务”的办法可行。姜小鸾说,在招商方式上,我们也应该有所改进,可以采取诸如投亲靠友等一些办法。我们手里没有更优惠的政策,减免税收的权力不在市里,不能瞎承诺乱许愿,但是,我们可以用资源与外商合资,在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出让或者折价作股时,多让利给外商。这方面,我们比其他市有优势,国家政策又没有限制性规定。张若愚心里一亮,似有绝处逢生的感觉。第二天,姜小鸾就把调整后的招商引资方案放到了张若愚的案头。同时,她又提供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线索:香港有几家公司老板对开采金矿很感兴趣。我们市的五龙金矿,前些年挖了个洞,就因为没有资金撂下了,可以以这个项目为突破口,促使五龙金矿与外商合资开发,拉抬起全市招商引资的情势。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张若愚实行了“登门招商”,亲自出马去香港五次。姜小鸾调整了战略,故意把声势造得轰轰烈烈。果然,效果出人意料,港商纷沓而至,争先恐后地和招商团洽谈合作事宜。也就是在那一次,招商团和一位名叫张嘉瑞的老板签订了合同,五龙金矿项目落地上马了。回来后,为了给张若愚树立高大形象,姜小鸾有意识地散布消息,声情并茂地传播张若愚在香港不辞劳苦的招商引资经历。她说,那家上市公司的老板张嘉瑞很忙,架子也很大,张若愚吃了几次闭门羹。有时候,老板在会议室开会,张若愚不去会客室,低三下四地候在走廊里几个小时,连她都看不下去了,一个堂堂的市委书记,一个呼风唤雨、前呼后拥的高官,为了见得上境外的老板,促成一个项目,竟然把固有的尊严和脸面都舍弃了……终于和人家见面了,约人家吃饭,硬说是到鲤鱼门吃饭热闹,其实是囊中羞涩,花不起到大饭店吃饭的钱。他的诚意终于打动了那个老板,谈成了合作项目。口耳相传间,张若愚被神化了,类似“布衣书记五顾茅庐,请香港财神入翠湖”、“富民书记凭人格魅力引来巨商”的传奇故事风靡四面八方。张若愚的形象顿时高大了起来,威望如日中天。也许真的是无人能够逾越“物极必反”、“荣极而衰”的命运法则,随着五龙金矿尾矿污染问题的加剧,曾经的丰功伟绩渐渐失去了光泽。近年来,要“吃没有毒的饭,喝干净的水”,成为了翠湖开发区方圆几十里老百姓的口头禅。在数度围攻市委市政府无果后,他们又推选出一批代表,常年赴省进市上访。“当年,为了‘肚子’、‘日子’,我们在指导思想上确实犯了饥不择食的错误。”张若愚在姜小鸾介绍完背景情况后有感而发,“现在看,自食其果啊!发展观缺少科学性,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考。”“若愚省长,其实,你也没有必要过于自责。那时候,为了摆脱贫困,填饱肚子,哪个地区不这样?有奶就是娘嘛,真理照样需要生存的土壤。先发展后治理,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应该客观地、历史地去检验过去。再说,当年你亲历亲为,领导我们实施的‘肚子’、‘日子’工程,确实发展了翠湖的经济,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翠湖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巨大改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姜小鸾有些激动,颇有为张若愚抱不平、为自己辩解的意味。“这一问题可能在全国带有普遍性,是那时候的指导思想留下的后遗症啊!”张若愚陷入深思,“当年急于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强调的是大干快上,萝卜好卖不洗泥,现在,自食其果啊!”“是啊,那时候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是‘又快又好’,和现在的‘又好又快’有本质上的区别。当年,哪个地区不是强调速度第一?”姜小鸾也在反思,“现在看,过去的发展方式是过于粗放了,只追求速度,忽视了质量和效益,懵懵懂懂地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后患无穷啊!怎么样?如今,当年埋下的隐患都暴露了出来,到还债期了,代价实在太大了。”“小鸾,清泉,”张若愚有些动情,眼眶湿润了,“你们并不了解,这几年,以五龙金矿为重点的一些尾矿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常常寝食难安,痛心自责啊!”李清泉被感动了。此时的张若愚完全是真情释放。他想说几句宽慰的话,可是,又觉得不妥,说到家,自己只是一个听众而已,没有资格对张若愚这样让他敬慕的领导人物进行评判。“若愚,我们都算是政治人物了,执政历程中留下点儿遗憾,出现点儿差错非常正常。只要出发点正确,就问心无愧。我们是为了加快发展翠湖经济,为了老百姓的肚子鼓起来,为了老百姓的日子有起色,没有往自己的腰包里揣一分钱,对得起天地良心!”姜小鸾激动了,嗓门提高了。李清泉担心隔墙有耳,仔细查看后,发现司机早已回到车里坚守岗位去了,胖老板夫妇也在后院洗菜淘米,忙得头不抬眼不睁,根本无暇顾及屋里的客人。“后患无穷啊!”张若愚叹了口气,严肃地说着,看了一眼坐在桌边的李清泉。就在这时,李清泉的手机响了,是省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金方敏打来的。当年,省政府秘书长张若愚牵头搞“关于全省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时,在省委组织部担任副处长的金方敏也是调研组成员之一。也许是因为那次接触,金方敏和张若愚关系很好,他常常找机会到省政府来,和张若愚关起门来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金方敏和李清泉有着调研组共事的历史,后来接触又比较多,所以很熟悉,他开门见山地提出要请张若愚接电话。放下手机,张若愚面无表情地说:“非正式通知,中央考察组很快就要到了……对我进行考核。”“太好了,你终于可以扶正了。若愚,祝贺你。在我们的现行政界架构下,副职的陪衬性质是体制决定的,要想干大事儿,有大的作为,还是要当一把手。这几年副省长干的,你受的委屈太多了。现在好了,终于有了一展雄风的舞台。”姜小鸾喜形于色。张若愚很平静,重复说道:“非正式通知。”“若愚,你的沉稳和谨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你就要担任省长的消息,传的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众望所归嘛!清泉也不是外人。对吧,清泉,来,我们共同敬若愚省长一杯。若愚省长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下一步,很快就会升任省委书记,再高升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姜小鸾提议要共同敬张若愚庆功酒,李清泉赶忙张罗。当然,这山村野店是不会有什么茅台、五粮液的,李清泉找来一个葫芦瓢,跑到店后的泉眼边,舀了一瓢泉水,又找来三只饭碗斟上。一饮而尽后,李清泉觉得原本应该甘甜的泉水,竟然苦涩难咽。姜小鸾深情地望着张若愚,坚定地说道:“若愚省长,我知道,现在是最为关键的时期,翠湖是你的家乡,又是你工作过的地方,后院稳定十分重要,不能起火添乱。稳定老百姓情绪,平息上访潮的力度还要加大,顺利度过这段危险期,是我们市委应尽的职责,也是你老部下们忠诚的表现。你尽管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们立即启动预警机制,确保一方平安。”“谢谢。其实,我个人的进退得失并不重要,稳定工作才是压倒一切的啊!”张若愚避开姜小鸾的目光,“不过,我想好了,一旦组织上让我接任省长,就有弥补自己在翠湖留下遗憾的机会了。我会举全省之力,把包括翠湖开发区在内的全省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好,把青山绿水交还给老百姓。为官一任,不仅要造福一方,还要造福千秋万代啊!”李清泉使劲点了点头。他觉得张若愚的一番肺腑之言感人至深,无不为之所动。“小鸾,清泉,”张若愚站起身来,“我有个建议,当然,还要向王大法省长汇报,与省委组织部沟通。”姜小鸾和李清泉屏息静听。“清泉在我身边已经工作多年,级别已经是副市厅级了,又是正市厅级后备干部。省委组织部早就想外放,派他到市里去任职锻炼。你们不知道,是我挡了下来。一方面是清泉优秀,我不舍得他离开;另一方面,怕派他到哪个市担任副书记、副市长,有人会说闲话,说是借助了我的影响。”张若愚顿了顿,拍了拍李清泉的肩膀,“我不该有这样的私心,这样下去,那可就真的耽误清泉的前途了。”姜小鸾眼珠转了转,脱口而出:“若愚省长,派清泉到翠湖工作吧。翠湖是你的老根据地,他来主政你还不放心?他当市长我支持他工作,当市委书记我让贤。”“这样吧,派清泉到翠湖来,担任市委副书记,兼任翠湖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张若愚打断姜小鸾的话,一锤定音。“若愚省长,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有我和清泉把守翠湖,安抚住上访群众,一定万无一失,你就放心吧!”姜小鸾表态。

省长亲信 作者简介

闻雨,男,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鸭绿江畔、黄海岸边的辽宁人。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在官场高处多年,如今依然身在仕途。出版小说《新省委书记》、《高官》《高处—省委书记秘书日记》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