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世界大转折”概述了日本曾享受泡沫繁荣,又陷入泡沫破裂后经济大萧条导致的悲观主义和自闭情绪蔓延的90年代危机,以及被卷入全球性体制变革浪潮的日本所面临的世界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生态变化,力求说明,正视这一世界性的结构变革是探讨日本下一轮发展模式必不可少的、对当今日本的定位。
第2章“活力转向‘东洋”’中,笔者以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划时代的崛起(或称重新崛起)为背景,分析了世界经济的重心自西向东转移的现状,试图提出日本不应拘泥于“亚洲与日本”定式,应该立足“亚洲的日本”,支持全亚洲的发展,并将亚洲的活力转化为日本自身的发展动力。
第3章“成熟社会日本的视野与盲区”中的文章,罗列了日本未能适从世界大潮流而丧失了宝贵发展机会的领域,以及有可能催生出新枝芽的领域。日本需要调整的、已经落伍的机制有雇用制度、政府主导制等,而孕育着新机会的领域则是贸易顺差显示出的所得收支(海外经营收益、投资收益、利息所得构成的网络及收获)及旅游业等。
第4章“日本的选择——‘适者’模式探索”论述了本书的中心思想,笔者回顾了日本的历史,直面各个历史阶段的日本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说明只要我们积极顺应国内外环境就会为日本带来成功,强调日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以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这正是“适者”模式。反之,懈怠学习、妄自尊大之时便是招致重大失败之际。
卷尾的附录收录了1997年笔者对彼得·德鲁克先生的专访。其时德鲁克先生87岁高龄,他于2005年11月享95岁高龄过世,而一周后便是他的第96个诞辰。老先生直到人生的*后时刻仍然执教讲坛、执笔论文。尽管我的专访在10年以前,但他的观点至今令人震撼,新鲜依旧。
德鲁克先生是笔者的恩师。我的恩师德鲁克先生自称观察员(ob.server),他曾教导我,为客观地观察时代和社会,“不要登上舞台,与观众保持距离的态度至关重要”。
《日本的选择》内容简介:第1章“世界大转折”概述了日本曾享受泡沫繁荣,又陷入泡沫破裂后经济大萧条导致的悲观主义和自闭情绪蔓延的90年代危机,以及被卷入全球性体制变革浪潮的日本所面临的世界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生态变化,力求说明,正视这一世界性的结构变革是探讨日本下一轮发展模式必不可少的、对当今日本的定位。第2章“活力转向‘东洋”’中,笔者以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划时代的崛起(或称重新崛起)为背景,分析了世界经济的重心自西向东转移的现状,试图提出日本不应拘泥于“亚洲与日本”定式,应该立足“亚洲的日本”,支持全亚洲的发展,并将亚洲的活力转化为日本自身的发展动力。第3章“成熟社会日本的视野与盲区”中的文章,罗列了日本未能适从世界大潮流而丧失了宝贵发展机会的领域,以及有可能催生出新枝芽的领域。日本需要调整的、已经落伍的机制有雇用制度、政府主导制等,而孕育着新机会的领域则是贸易顺差显示出的所得收支(海外经营收益、投资收益、利息所得构成的网络及收获)及旅游业等。第4章“日本的选择——‘适者’模式探索”论述了《日本的选择》的中心思想,笔者回顾了日本的历史,直面各个历史阶段的日本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说明只要我们积极顺应国内外环境就会为日本带来成功,强调日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改革以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这正是“适者”模式。反之,懈怠学习、妄自尊大之时便是招致重大失败之际。 卷尾的附录收录了1997年笔者对彼得·德鲁克先生的专访。其时德鲁克先生87岁高龄,他于2005年11月享95岁高龄过世,而一周后便是他的第96个诞辰。老先生直到人生的*后时刻仍然执教讲坛、执笔论文。尽管我的专访在10年以前,但他的观点至今令人震撼,新鲜依旧。德鲁克先生是笔者的恩师。我的恩师德鲁克先生自称观察员(ob.server),他曾教导我,为客观地观察时代和社会,“不要登上舞台,与观众保持距离的态度至关重要”。
插图:在日本,关于少子高龄,特别是最近人口负增长环境下的经济形态的议论沸沸扬扬,方向性的结论是“所以日本的经济日渐缩小”。但是,这一结论中似乎存在着几处短路。首先,将上述65岁人口界定为“从属人口”的政策、制度、习惯取向是时代的错误。社会养老制度既是宏观经济问题,也是微观经济问题,当人们认定老龄人口比例上升因此社会养老制度入不敷出时,我希望大家首先认真讨论一下,“从属人口”和“生产年龄人口”的比例怎样才能扭转。全社会都会追求男女平等,但是建立没有年龄差别的雇用社会,为有能力与意愿的人开拓符合他们能力的雇用机会,同样是日本重要的课题。企业经营者一定会担忧,取消了退休制度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人事负担。但是无男女差别、无年龄差别雇用,或是无退休社会,并非高龄者无止境地在岗。目前,在发达国家,人的平均“劳动寿命”大都比公司等的机构寿命要长,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说明,平均而言即便是希望在同一工作岗位干满劳动寿命,都是不可能的。例如,根据生命阶段,或在企业工作,或在大学、培训学校学习,或参与志愿者活动,或者通过企业工作接触各种领域并得到现在的位置,这样的社会是2l世纪无差别雇用社会的蓝图之一。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清家篱指出,“在老龄人口激增,年轻人口锐减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一成不变。对策之一是使具有工作意愿和能力的能够继续工作,由老龄人口自己维持老龄社会,这就是延长同一岗位的工作年限、推迟退休年龄,强调应关注日本老龄人口自身的就业愿望,力陈促进老龄人口就业政策的重要性。这才是根本改变“从属人口”与“生产年龄人口”比例的方案。
作者:(日本)小岛明 译者:孙晓燕 丛书主编:门洪华
国家机关与协商民主 本书特色 多元社会的政治治理不能够规避权势,但却对权势的行为理念和行为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越来越要求国家政权机关这一权势主体具有开...
德军战列舰1939-1945 本书特色 本书为五册同系列书籍中的**本,书中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的主力战舰。格登·威廉生描述了帝国海军中战列舰的设计...
该书是自1890年马汉的经典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问世以来,重新详尽地思考英国海权历史的首次尝试。不同于马汉主要从军事角度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本书特色 经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牵头、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共同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一书,近日将由人民出版...
作者简介大卫·科泽,美国著名人类学家、人口学家、历史学家、意大利研究专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社会科学历史学会主席,布朗大学教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仪式...
中国话语-中国社会科学报-对话(2009-2010) 内容简介 为迎接《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暨《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周年,特推出《中国话语——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女性主义:6 本书特色 本卷《中国女性主义》的“女性主义在行动”为您呈现的是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下,中国女性主义正在进行的行动和发挥的作用。并延续了原中国女性...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 本书特色 慈善事业的新生与逐渐发展,既是改革开放产出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然而,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形却并不令人乐观...
霍华德•J.威亚尔达(Howard J. Wiarda),美国比较政治和外交政策研究领域顶级学者,美国佐治亚大学国际关系系创始人,华盛顿特区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高...
中日安全与防务交流:历史.现状与展望 内容简介 《中日安全与防务交流:历史、现状与展望》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和讨论了安全与防务交流的理论及其对安全环境...
干部选学大讲堂-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课程选编-第4辑 本书特色《干部选学大讲堂: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课程选编(第4辑)》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社会保...
乔治·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一个暴戾的军神,一个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一个为战争而生,又为战争结束而死的战争
山东移民史 本书特色 自考古发现的后李文化迄今,山东移民有七八千年的历史;移民史不仅是“人口迁移”这个动态的客观过程,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山东移...
柏拉图的"克里特远征":《法篇》与希腊帝国问题 内容简介 帝国政治是西方政治哲学的*高主题。本书以柏拉图的《法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柏拉图对希腊帝国问题的理解...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失败是成功之母”,之后又多次说过同样的话,令人印象深刻。24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本书特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下令美国军队入朝作战,并促成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介入...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本书特色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主要内容包括: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主展馆、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军将帅厅...
保安局在行动:二十世纪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本书特色 现代情报机构的鼻祖,*莫测高深的情报机构,从祖师爷到小兄弟,从日不落到如敌国残阳,英国情报机构——英国国际...
北朝后期军阀政治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分析北朝后期建立的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两个独立的军阀政权的政治形态。作者试图借用西方政治学中的“军人政治”这一概念作为切入视角...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内容简介: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通往奴隶制、君主制和帝国之路》一书中,作者表明不平等并非仅仅由人口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