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年羹尧

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年羹尧

作者:李强 编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年:2010-06-01

评分:4.7分

ISBN:9787534750670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年羹尧 目录

奏为川省除贪虐革积弊敬陈
管见事(原件影印)
奏为川省除贪虐革积弊敬陈
管见事(文)
年羹尧其人其事
奏折内外

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年羹尧 内容简介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名虎将,他的一生轰轰烈烈。至于这部小说的真实性,萧伯纳曾经说过一句话:“历史除了人名以外,都是假的;小说除了人名以外都是真的。”这是一部历史小说,所以文中的一切都是假的,但文中的一切又都是真的。

清代名人奏折书系:年羹尧 节选

从年羹尧的奏折可以看出,此时的四川经济已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清政府的赋税收入并没有相应增加。究其原因,颇有可能在于地方官员的瞒报。这对清政府来说,无疑非常被动。因此,年羹尧奏折中要求根据地方官吏招募百姓、开垦荒田、缴纳赋税的成绩作为政绩考量。这是从政府角度思考问题,符合清政府的利益诉求,但却是一种“藏富于国”的非理性思维。所谓藏富于国,即国家本位的观念体现。国家自产生之日起,为维持其运转,必然需要掌握一定财富,但国家及其机构不能自行产生财富。因此,国家必须通过国家机器来强制筹集资金。虽然在征收之时常常挂以“国家”的名义,但实质不过是统治阶层为了满足自私欲望而挂起的遮羞布而已。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富总量是一定的,这些财富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从而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天然的合理”。国家强制收取财富必然会打破这种天然的合理。毫无疑问,以征收粮食数量作为政绩考量标准,属于以“非自然入本位”为指导的政绩观。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官员们定然会想方设法从百姓手中尽量地多“剥削”财富,以提升自己的政绩,获取升迂机会,其结果则必然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景象。因为在专制政治制度下,所谓的国只不过是一姓君王而已。以其为核心的统治阶层将自己当成独立的利益主体,站在普通百姓的对立面,征集的财富不再用于提供公共产品,而是成为奢侈腐化的“温床”。因此“以四海为筐箧,藏富于民”方是正道,只是又有哪个曾经做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