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1982年起,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百余万字,著有《光荣与颓唐》、《国民性的缔造者——鲁迅》、《中国文学理论学术史》(第二卷)。其中《中国文学理论学术史》曾获国家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本书为其随笔作品集,共收作品49篇。
这本集子里所收的文章,一部分是随笔,少数可以称为“掌故”。掌故的价值,是可以将历史具体化,使人通过关键性的小事进入掌故的背后时代。所以一件史料的价值,一篇掌故的意义,往往可以超过几十万字的长篇大论。但是要写好掌故,首先应该是个“学者”,不仅要知道故事,还要了解那段历史,了解掌故背后的东西。这本集子里的文章,有一部分曾在报纸专栏上发表过,大部分是近来新作。至于文章的内容则相当贫乏,大部分都是已经有人写过的,称不上“历史的空白处”。但在这些内容上,或发现了一点新材料,或有了一点新见解,甚至在有些重大的问题上,“思出其位”,借着说掌故的机会说了一些话。
《前人后事》内容包括:胡适在抗战初期的和战立场、胡适的名气和地位、胡适与梁启超、胡适到底是“诤友”还是“诤臣”、叶公超的后半生、说说顾颉刚、顾颉刚与傅斯年、鲁迅与顾颉刚、闻一多与朱自清、章太炎与刘师培、南北二陈、说“桌子的故事”、郁达夫与徐志摩、“才人佳人”的悲剧、滕固的《九日日记》、卢葆华其人其事、周作人与丰子恺等。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北大名教授。用鲁迅的话说,在五四时代“很打了几场大仗”。我们现在最常用的“她”字,就是刘半农一手创造的。但因为他不是留学生,经常被洋教授冷嘲热讽,说“你懂些什么,也有资格来提倡新文化?”让他受了很大的刺激。据周作人说,五四运动后,他下决心去法国留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就是“为了出心头的一股闷气”。他得了博士学位后,衣锦还乡地再回北大,地位果然大为改观。除了担任国文系教授,还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国文系为满足他的需要,还专门成立了语音实验室,由他负责领导。胡适任文学院长后,他又当选为研究教授兼研究院文史部主任,成了名符其实的名教授。只是他有点小心眼,对当年的恩怨始终不能释怀。据赵元任夫妇说,刘半农在法国时生活困顿到了极点,他为了节省开销,“从来不出门和人往来”,更不敢在家里招待客人。刘半农告诉赵元任,他们一家在此苦捱,“就是因为要得这个臭博士”。他这个“臭博士”得的也真不容易,博士答辩进行了六个小时,据说答辩结束后,他整个人都是被架出去的。因此他回国后,立刻对那些洋教授还以颜色,宣称他的博士学位是法国国家授予的“国家博士”,不是私立大学的“私相授受”,言外之意是,只有他是真博士,其他都是假博士,结果又被传为笑谈,再一次证实了他的“肤浅”。他在与正人君子论战时,也表现出这种小气,抓住陈源的英文比“Dickens还好”一句,没完没了地加以讽刺。这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当然不限于大学。或者说,从大学又传染到了其他行业,使那些离时代风气越近的行业,越深受其害。说到这里,就回到了“桌子的故事”。这段故事虽然很短,却是这段历史最生动的记录。陶希圣“桌子的故事”说的是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出版机构,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甚至不下于北京大学。陶希圣初进商务印书馆时,大约是1924年,已经是王云五任编译所所长时期。
李村,本名辛晓征,1958年生,原籍沈阳,现居北京。50年经历乏善可陈。1982年起,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百余万字,著有《光荣与颓唐》、《国民性的缔造者——鲁迅》、《中国文学理论学术史》(第二卷)。其中《中国文学理论学术史》获国家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后辍笔十年,舍本逐末,一事无成。
结束或开始-宋耀珍诗选(1993-2013) 本书特色 《结束或开始》是诗人二十年诗歌创作的结集,分为《疼痛与和解》《虚无与存在》《叙述与抒情》《散步或沉思》《...
培根散文 内容简介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集》(Essays)。这本书一五九七年初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
梁启超法学文集 内容简介 一、国家有机体说伯伦知理曰,十八世纪以来之学者,以国民为社会,以国家为积人而成,如集阿屯以成物质,似矣,而未得其真也。夫徒抹五彩,不得...
思维的乐趣-高中部分 本书特色 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自身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杂文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
王小波精选珍藏集-(全六册)-精装修订版 本书特色 ★ 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
B俄国五大家文选-屠格涅夫 戴灰眼睛的人 内容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10月28日生于奥廖尔城。父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屠格涅夫,母...
倒读与反写 本书特色 所谓“倒读”,其实是“乱翻书”的另外一种说法。这样的阅读自然不可能系统而富有条理,但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常规逻辑难以发现的奇妙之处,其阅读引起...
精彩摘录休将世态苦研求,大界悲欢静里收。——引自第1页
山本周五郎 1903—1967与太宰治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本名清水三十六。山本周五郎38岁时凭借《日本妇道记》获得了日本文学最高奖“直木奖”,他却拒不领奖,因此成...
唐诗杂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重要代表作,内容包括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初唐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金融时报》《白评论》2018年年度图书,作家萨利·鲁尼力荐「社会总是让女人觉得自己像一个罪犯,无论她做出什么决定,无论她有多努力。做母亲的...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靳以·代表作圣型 本书特色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潮流急变,白话叙事替代文言咏叹,社会文化批判与精神生活重建由自发步入自觉,蔚为一股启蒙新风。然...
《日日物事》内容简介:什么是简约但不简单的基本款? 什么是能走入日常、丰富生活,真正需要的好器物? 想要的东西这么多,究竟该
浮生三记 本书特色 这本动人的散文集里,从人文、科学到棋、桥,亲人、师友,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真挚感人,科普散文则是深入浅出。全书展现人文与科学对弈,情采斐然,并...
本书原名《唐宋诗论稿》,在2001年由辽海出版社出版。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只印了六百册,故见者甚少。近年来常有同行索观,身为著
塞上行 本书特色 本书报道了百灵庙战役、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前后西北地区的政治、民族动向,批评了封建王朝及民国政府“传统狭义的消极的民族政策”,提出了解决...
陈忠实-原下的日子 本书特色 陈忠实,一个厚积薄发的作者,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该作品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
驴皮记-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本书特色 《驴皮记》是巴尔扎克发表的**部长篇哲理小说。本书别出心裁地用一张驴皮来象征人的欲望和生命的矛盾,并借此概括...
华盖集续编 内容简介 《华盖集续编》作者杂文三十三篇。前二十六篇于一九二六年作于北京,后六篇作于厦门;另有《海上通信》一篇。鲁迅自己说,这书里所写的文字“如悲喜...
《自控:“看不见”的冲突适应效应》内容简介:冲突适应效应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被用来研究精神病人特定的认知与神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