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民国时期的档案出发,重点研究了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台湾籍民的聚居缘由,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心态变化。本研究认为,“亚细亚孤儿”意识确实是存在的,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就是主要的历史原型,但他们多数人*终克服了迷惘、失落的“孤儿”心态,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活动,并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本书分为九章,**章绪论部分解释了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了概括性的回顾,阐述了心态史学的概念、理论及方法,提出了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介绍了本著述的史料特点,并对本研究的突破和不足作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系统考察了1895年至1937年这四十二年间福建地区台湾籍民的基本状况。文章从厦门、福州等地警务部门的案例记载出发,详细叙述了福建省台湾浪人违法犯罪的情况及其恶劣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少数台湾浪人制造事端,以达到“以华制华”和离间两岸民众情感的罪恶目的。
第三、四章介绍了抗战爆发后福建省台湾籍民的基本动向,分析了非沦陷区台湾籍民被集中迁移崇安县的原因及其心态变化。文章认为,台籍浪人在福建胡作非为所积累的民怨,加上金门、厦门沦陷中台籍浪人的助纣为虐,引起福建民众的愤慨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迫使国民政府将福建省内台湾籍民集中迁移至崇安县。福建省政府的不信任对多数饱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籍民而言,无形中造成了心理伤害,成为“亚细亚孤儿”意识形成的肇始。
第五章至第七章详细论述了1938年至1947年间崇安县台湾籍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心理情绪。文章从崇安县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台湾籍民的自身情况展开分析,认为他们的生活较为困苦。虽然国民政府对崇安县的台湾籍民进行了系列安置和赈济,例如阶段性生活费补助、安排垦荒和独立谋生、对老弱妇孺进行救济等,但受限于抗战时期的紧张局势、经济动荡以及崇安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台湾籍民的生活难有根本的起色。生活的困顿,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当局严密的监管举措,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原有的失落感和苦闷心理,这是此阶段台湾籍民的主要心态。
第八章阐述了崇安县台湾籍民参加台湾义勇队的基本情况,分析多数台湾籍民克服“亚细亚孤儿”意识,投身抗战的原因。文章叙述了台湾义勇队的组建经过和大致活动,指出崇安县台湾籍民*终克服“亚细亚孤儿”意识的消极影响,在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肯定了多数台湾籍民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不屈外侮的民族“气节”,赞扬了他们不畏艰苦挫折、勇于追求“自我实现”和民族解放的精神。
*后一章再次揭示了福建台湾籍民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以崇安县台湾籍民为中心,对“亚细亚孤儿”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升华进行简要的回顾。笔者强调“以史为鉴”,吸取“亚细亚孤儿”意识产生的历史教训,主张客观理性地看待这段特殊的历史,为化解两岸同胞问的历史“心结”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心态史视域下的考察》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
《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心态史视域下的考察》有关内容简介:有关台湾籍民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尤为热络,成果也极为丰硕。开启研究行河的首推日本学者中村孝志,中村先生充分利用了日本外务省、台湾总督府以及日本驻华领事馆等机构的档案、文书和内部报告,初步介绍了华南地区台湾籍民的基本情况、台湾总督府在中国华南地区兴起办学校、医疗机构的报纸事业的三大政策,对台湾籍民与台湾总督府“南进政策”之间的关系有比较细致的阐述。
根据省政府的训令,“除一部分由垦务所接管从事垦荒外,其余准从事独立自由职业,惟工作地点以本县境内为限等因奉此。查际此非常时期,该项台民虽准独立自由,但仍须严密注意,切实防范,以杜意外”①,县政府向有关的区长、主任以及各保甲长做了相关指示,台湾籍民的工作、生活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限定于崇安县,防备“轨外行动”,而管理员作为台民的直接监督人,更是肩负重大的监管责任。实际上,除了不能离开崇安县外,台湾籍民并没有其他的行动限制,当然赴郊外或其他区、镇时,需要打笺条给管理员,以便领取外出证明。②如果台民外出打工或者临时离开,而没有事先向管理员报告的话,就会被当成潜逃,一旦被管理员、宪兵或警察追回的话,台民一般要被拘禁。翁秀煌在1939年12月24日,“承赤石茶叶改良场工头吴国准佣雇,前往为工人,开垦茶园”,这属台民自谋工作,原本是崇安县政府允许及鼓励的,但由于翁秀煌“未曾向管理员声情许可,然后前往”,结果被当成潜逃,“致取罪戾,追回拘禁”,其妻陈日请茶叶改良场的吴姓工头出示证明书,希望县政府能够释放翁秀煌。③类似的情况还有陈东崎,他曾在崇安县城区警察所充当伙役,后来“因病收差”,继而“暂代电报局分送电报或干劳工”,但可能更换工作后没有及时向管理员汇报,后被当成潜逃而“羁押狱中”。④对于外逃的台湾籍民,如想申请保释,一般要“觅具连环妥保”,才可获得释放。当然,如果台湾籍民真的失踪或者外逃成功,管理员算是严重失职,要受到相应的处罚。1941年5月,台民王亦嫩、吴乃珪,临时被电厂雇佣装置电话杆,结果“去后据报行踪不明,潜逃无踪”,县政府“查该管理员吴口管理疏忽”,“由本府予以撤职”⑤,显然台民如失踪或外逃,管理员是要被追究责任,甚至被撤职处分。
黄俊凌,1977年生,福建漳州人。200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海峡两岸关系史、光复后台湾历史。在《台湾研究集刊》、《社会科学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出版两部编著。
《音乐的故事》内容简介:《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
400张图看世界史400张图看世界史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适读年龄:7-14岁,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历史学博士陈志瑞、书评人蔡朝阳、常青藤爸爸力荐★ 本书...
博古架丛书:遗落秋风的叹息--图说北齐高洋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通俗性考古学读本。它将我们带入北齐皇帝高洋墓的考古发掘现场,让读者走进血火纷飞的南北...
新史学.第五辑(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 目录 卷首语PREFACE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POSTMODERNITY:HISTORY,POLITICSAND...
秦汉史十二讲-中国历史大讲堂 内容简介 本书所融人的学术新成果,大体可分两类,即新的研究论著和新刊布的资料。举例言之,研究论著方面,如阎步克先生的官僚政治研究、...
Americandemocracyisbesetbyasenseofcrisis.Seismicshiftsduringasinglegenerationhav...
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走在乡土上 本书特色 一百多年来,研究中国的人类学家便开始思考乡土中国的诸多问题。在前辈的影响下,在漫无边际的学林里,我对乡土人类学叙述...
古埃及探秘-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发现之旅.历史卷 本书特色 古埃及文明是如何被发现,一步一步展现成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样子?从古至今,来到埃及的旅行者,记录在埃及...
从第一次大阅兵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新中国往事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现在,《**解读》一书的诸多作者...
话说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下)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我所知道的汪伪政权 本书特色 汪伪政权又称汪伪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等投靠日本的国民党要员为首建立的政权,1940年在日本扶持下...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研究近代中国哲学、政治思想史的一部具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的著作。作者以其独具特色的角度和方法,
中东路与中东路事件 内容简介 从中东路修筑到中东路事件发生,再到中东路*终收回,历经半个多世纪,这期间正是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步伐,中国社会发...
秦家骢从他的33世祖、出生在1049年的秦观开始,叙述秦家历代祖先的生平,一直写到1959年他父亲去世。同时,以秦氏先祖的个人命运
明史讲义 本书特色 《明史讲义》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授课程为明清史,分作两年轮授,今年明史,翌年清史。...
先秦年代续探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致力于梳理史书中年代的误漏。作者从史料中搜集年代中的相矛盾处,又从天文学和文字学等角度分析取证,从而厘清了史书中年代的分歧和差异...
目未瞑:光绪猝死之谜 本书特色 深宫幽幽,三十四载皇帝生涯。痛苦伴随着忧伤,平生抱负也受到太多的抑压。 可能是人间密谋,也许是天缘巧合,中年皇帝意外猝死,年迈的...
火烧圆明园 本书特色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
这是一本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优秀教科书,初版于1972年,经过不断修订再版,到2005年,已经是第11版。它哺育了整整一代美国大学
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改革——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来探讨何谓真正的进步的改革、如何改革才能符合历史潮流以及改革者的素质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