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心态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民国时期的档案出发,重点研究了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台湾籍民的聚居缘由,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心态变化。本研究认为,“亚细亚孤儿”意识确实是存在的,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就是主要的历史原型,但他们多数人*终克服了迷惘、失落的“孤儿”心态,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活动,并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本书分为九章,**章绪论部分解释了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了概括性的回顾,阐述了心态史学的概念、理论及方法,提出了研究思路与写作框架,介绍了本著述的史料特点,并对本研究的突破和不足作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系统考察了1895年至1937年这四十二年间福建地区台湾籍民的基本状况。文章从厦门、福州等地警务部门的案例记载出发,详细叙述了福建省台湾浪人违法犯罪的情况及其恶劣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少数台湾浪人制造事端,以达到“以华制华”和离间两岸民众情感的罪恶目的。
第三、四章介绍了抗战爆发后福建省台湾籍民的基本动向,分析了非沦陷区台湾籍民被集中迁移崇安县的原因及其心态变化。文章认为,台籍浪人在福建胡作非为所积累的民怨,加上金门、厦门沦陷中台籍浪人的助纣为虐,引起福建民众的愤慨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迫使国民政府将福建省内台湾籍民集中迁移至崇安县。福建省政府的不信任对多数饱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籍民而言,无形中造成了心理伤害,成为“亚细亚孤儿”意识形成的肇始。
第五章至第七章详细论述了1938年至1947年间崇安县台湾籍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心理情绪。文章从崇安县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台湾籍民的自身情况展开分析,认为他们的生活较为困苦。虽然国民政府对崇安县的台湾籍民进行了系列安置和赈济,例如阶段性生活费补助、安排垦荒和独立谋生、对老弱妇孺进行救济等,但受限于抗战时期的紧张局势、经济动荡以及崇安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台湾籍民的生活难有根本的起色。生活的困顿,使他们产生焦虑情绪;当局严密的监管举措,也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原有的失落感和苦闷心理,这是此阶段台湾籍民的主要心态。
第八章阐述了崇安县台湾籍民参加台湾义勇队的基本情况,分析多数台湾籍民克服“亚细亚孤儿”意识,投身抗战的原因。文章叙述了台湾义勇队的组建经过和大致活动,指出崇安县台湾籍民*终克服“亚细亚孤儿”意识的消极影响,在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肯定了多数台湾籍民身上蕴含着中华民族不屈外侮的民族“气节”,赞扬了他们不畏艰苦挫折、勇于追求“自我实现”和民族解放的精神。
*后一章再次揭示了福建台湾籍民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以崇安县台湾籍民为中心,对“亚细亚孤儿”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升华进行简要的回顾。笔者强调“以史为鉴”,吸取“亚细亚孤儿”意识产生的历史教训,主张客观理性地看待这段特殊的历史,为化解两岸同胞问的历史“心结”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心态史视域下的考察》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
《抗战时期福建崇安县的台湾籍民:心态史视域下的考察》有关内容简介:有关台湾籍民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尤为热络,成果也极为丰硕。开启研究行河的首推日本学者中村孝志,中村先生充分利用了日本外务省、台湾总督府以及日本驻华领事馆等机构的档案、文书和内部报告,初步介绍了华南地区台湾籍民的基本情况、台湾总督府在中国华南地区兴起办学校、医疗机构的报纸事业的三大政策,对台湾籍民与台湾总督府“南进政策”之间的关系有比较细致的阐述。
根据省政府的训令,“除一部分由垦务所接管从事垦荒外,其余准从事独立自由职业,惟工作地点以本县境内为限等因奉此。查际此非常时期,该项台民虽准独立自由,但仍须严密注意,切实防范,以杜意外”①,县政府向有关的区长、主任以及各保甲长做了相关指示,台湾籍民的工作、生活范围在大多数情况下限定于崇安县,防备“轨外行动”,而管理员作为台民的直接监督人,更是肩负重大的监管责任。实际上,除了不能离开崇安县外,台湾籍民并没有其他的行动限制,当然赴郊外或其他区、镇时,需要打笺条给管理员,以便领取外出证明。②如果台民外出打工或者临时离开,而没有事先向管理员报告的话,就会被当成潜逃,一旦被管理员、宪兵或警察追回的话,台民一般要被拘禁。翁秀煌在1939年12月24日,“承赤石茶叶改良场工头吴国准佣雇,前往为工人,开垦茶园”,这属台民自谋工作,原本是崇安县政府允许及鼓励的,但由于翁秀煌“未曾向管理员声情许可,然后前往”,结果被当成潜逃,“致取罪戾,追回拘禁”,其妻陈日请茶叶改良场的吴姓工头出示证明书,希望县政府能够释放翁秀煌。③类似的情况还有陈东崎,他曾在崇安县城区警察所充当伙役,后来“因病收差”,继而“暂代电报局分送电报或干劳工”,但可能更换工作后没有及时向管理员汇报,后被当成潜逃而“羁押狱中”。④对于外逃的台湾籍民,如想申请保释,一般要“觅具连环妥保”,才可获得释放。当然,如果台湾籍民真的失踪或者外逃成功,管理员算是严重失职,要受到相应的处罚。1941年5月,台民王亦嫩、吴乃珪,临时被电厂雇佣装置电话杆,结果“去后据报行踪不明,潜逃无踪”,县政府“查该管理员吴口管理疏忽”,“由本府予以撤职”⑤,显然台民如失踪或外逃,管理员是要被追究责任,甚至被撤职处分。
黄俊凌,1977年生,福建漳州人。200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海峡两岸关系史、光复后台湾历史。在《台湾研究集刊》、《社会科学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出版两部编著。
道可道:晚近中国变局往事录 本书特色 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本书按“宫事”“国事”...
《文彭传》内容简介: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征明长子。工
魏晋南北朝史论研究 本书特色 由马艳辉*的《魏晋南北朝史论研究》按问题出 发,对魏晋南北朝史论所共同关注的历史动因、政治 得失、民族问题、伦理道德、人物评价等问...
帝王学的迷津:杨度与近代中国 本书特色杨度曾主张君主立宪,与帝王学密不可分,周旋于二者之间,杨度说“非立宪不能救国,非君主不能立宪”。只是当宪政梦与帝王学发生冲...
老佛爷不高兴 本书特色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又觉得遭自己的儿皇帝背叛,她有苦恼与无奈。而作为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她时常困惑和迷茫,因为她的...
何方谈史忆人 本书特色 1.著者权威:何方,当代著名学者,重大事件亲历者,大彻大悟思想家。本书史料扎实,逻辑周密,在恢复历史真相方面有大面积突破,振聋发聩的新鲜...
癸巳存稿 内容简介 《淮南子》云:聋者学歌,无以自乐,则心不开。言心不开则学不精。《素问·八正神明论》云:“目明心开而志先。”《汉书·酷吏传》云:“王温舒居廷,...
犹太人惹了谁 本书特色 中东风云激荡,叙利亚乱局,埃及冲突,都与以色列密切相连。近期的中东格局风云变幻,大国围绕以色列博弈角力。以色列像是漂泊在翻卷不息的中东巨...
思想文化史卷-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方面的论文13篇,均出自当今西方著名的汉学家之手,分别为田浩《儒学研究的新方向:对&ld...
家国万里-中国历史的海外观察 本书特色 邓嗣禹是中国科举制度与朝贡制度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国际汉学泰斗费正清,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费正清得力的...
1840-1949-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840-1949)》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建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民主”、“新民主主...
大明朝的死弯儿-(1627-1644) 本书特色 很麻辣的文风 ,很有趣的历史 看历史周期背后帝王的突围表演;叹一个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明朝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中国艺术史(全新修订版)》内容简介:从远古到21世纪,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中国艺术发展脉络,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剖析器物、绘
西洋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上册与下册一样,都是在枪声炮影中得来的——前者作于内战的四川,后者作于齐卢战争时的南京。初不料到在那样情形之下所作成的书,尚能得到如许的读...
中亚萨曼王朝史研究-(增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属国家“八五”规划课题(“中亚史研究”)。作者从掌握基本外文史料出...
我是沿着曾文正公、胡文忠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沈文肃、彭刚直、丁文诚、曾忠襄、刘忠诚、张文襄、翁文恭,以及李越缦、
苍茫天地一醉翁 本书特色 《苍茫天地一醉翁》是一部关于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以欧阳修的诗文为主线,以欧阳修为官的几次重大事件为节点,展示了...
《春醪集(权威插图典藏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
《外国名曲逸话》内容简介: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不仅以其生动的音乐语言和形象引人入胜,有时还有一些有趣的传闻轶事可资谈助
明朝那些事儿-贰-漫画版 本书特色 《明朝那些事儿》问世十年,如今漫画版也终于推出了。本书是漫画版系列第二季,讲诉明成祖朱棣的雄霸伟业。本书用超萌的绘画风格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