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作者:廖世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06-01

评分:5分

ISBN:978703027424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内容简介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1800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古往今来有名望和建树的中医都非常重视对《金匮要略》的研读和运用。为了帮助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金匮要略》,开拓理论和临床思维,我们编写了《金匮要略临床精要》、《金匮要略临床运用》、《金匮要略临床发挥》三本书。本书是《金匮要略临床精要》。本书内容共两篇。上篇金匮要略重温,从原文选读、原文语译、原文理解、应用举隅等方面介绍金匮要略**至二十二篇的主要内容。下篇金匮要略表解,以表格的形式介绍金匮要略的内容,力求纲举目张、简明扼要。
本书作为“重读中医经典丛书”中重读《金匮要略》的初级篇,可供初入临床的中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共上下两篇。上篇金匮要略重温,从原文选读、原文语译、原文理解、应用举隅等方面介绍金匮要略**至二十二篇的主要内容。下篇金匮要略表解,以表格的形式介绍金匮要略的内容,力求纲举目张、简明扼要。
本书使用对象:供在校医学生、研究生、从事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医师、教学和科研人员以及自学中医者使用。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目录

总前言
前言
上篇金匮要略重温
**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二章痉湿喝病脉证治
第三章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
第四章疟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第八章奔豚气病脉证治
第九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十章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一章五脏风寒积聚瘸脉证并治
第十二章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十三章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
第十四章水气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章黄疸病脉证并治
第十六章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第十七章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节呕吐的成因
第十八章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第十九章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鱿虫病脉证治
第二十章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一章妇人产后病脉证治
第二十二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下篇金匮要略表解
**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表解
第二节痉湿喝病脉证治表解
第三节百合狐盛阴阳毒病脉证治表解
第四节疟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五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六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七节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表解
第八节奔豚气病脉证治表解
第九节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表解
第十节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表解
第十一节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十二节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十三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十四节水气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十五节黄疸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十六节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表解
第十七节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表解
第十八节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十九节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蜕虫病脉证治表解
第二十节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表解
第二十一节妇人产后病脉证治表解
第二十二节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表解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节选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它有完整的中医理、法、方、药体系,1800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古往今来有名望和建树的中医都非常重视对《金匮要略》的研读和运用。为了帮助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金匮要略》,开拓理论和临床思维,我们编写了《金匮要略临床精要》、《金匮要略临床运用》、《金匮要略临床发挥》三《金匮要略临床精要》。《金匮要略临床精要》是《金匮要略临床精要》。《金匮要略临床精要》内容共两篇。上篇金匮要略重温,从原文选读、原文语译、原文理解、应用举隅等方面介绍金匮要略**至二十二篇的主要内容。下篇金匮要略表解,以表格的形式介绍金匮要略的内容,力求纲举目张、简明扼要。《金匮要略临床精要》作为“重读中医经典丛书”中重读《金匮要略》的初级篇,可供初入临床的中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金匮要略临床精要 相关资料

湿病患者,只有头部出汗,背部牵强不利而且感觉怕冷,想得到衣被盖和向火取暖,这本是寒湿在表的证候。如果太早用下法,则会出现呃逆,或胸满,小便不利,舌苔白滑湿润,似苔非苔,是阳气下陷于丹田,郁而生热,外表寒湿内陷入胸,口渴欲饮而不能饮,因津液不能上润口舌,所以口燥烦。(16)湿病用下法,额头汗出,微微气喘,小便自利者死,如果下利不止,亦死。(17)【原文理解】以上3条论述风湿病的治法和湿病误下后的变证与坏证。条文(18)以问答形式论述风湿病的治法及其机理。风湿之邪侵犯肌表、流注关节,令卫外之阳气痹阻,则“一身尽疼痛”,仲景遵《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旨,指出“法当汗出而解”(发汗解表,祛风除湿),使邪从外出。若患风湿病时恰逢阴雨连绵不止,则外界湿气较盛,可促使身疼、关节疼痛等症加重,更须发汗,以助湿邪外解,但汗后病仍不愈。其原因有二:主要因汗不如法,大发其汗使风去湿存;次要原因为外界湿盛不利于湿邪消散。而正确的发汗方法是“微微似欲出汗”,即微发其汗。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今使汗大出,则风邪虽除而湿邪仍留滞不去,不仅不能愈病,且可耗伤卫阳。若微发其汗,则顺应了湿邪之特点,使阳气充斥于肌腠表里之间,缓缓蒸发,则营卫通畅,风湿之邪才能俱去。条文(16、17)论述湿病误下后的变证与坏证,从湿病误下的后果反证湿病禁下。湿为无形之邪,而非有形积滞,其在表者宜以汗法,在里者宜以利小便法。今仅头部汗出,是寒湿郁遏,阳气不能外达转而上冒之故,并不主热;因“背强,欲得被覆向火”,喜恶之情必真,乃寒湿在表,卫阳受郁之证。治当温经散寒,舒展卫阳。在尚未化燥成实之前,却过早误施苦寒下法,阳气益损,湿邪内陷,出现湿停上焦,则为胸满;湿注下焦,则为小便不利;胃气上逆则哕;“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是湿病误下后出现的一种寒热错杂,下热上寒的病理变化,症见“舌上如苔,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口燥烦”。湿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误下里阳更伤,可致虚阳上越而额上汗出、微喘;阴寒内盛,则小便自利,此为阳气上越而阴气下脱之证,故日“死”。如误下而下利不止者,乃真阳失守,阴脱于下,亦主“死”。从条文(16、17)可见湿病禁下,由于素体差异或病程长短有别误下之后可致轻重危缓的变证。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