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国土面积*大的国家,一个是人口数量*多的国家;一个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双头鹰,一个是雄居亚洲大陆的东方龙;一个深受东正教文化的熏陶,一个传承着儒家文化的精华……俄罗斯和中国比邻而居,却又迥然不同;各谋发展,而又共为强者。双头鹰究竟如何看待东方龙?本书从历史源头入手,深度探讨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既注重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思考,也不乏对历史资料和文化现象的分析。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可分为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和“兄弟之邦”,它们是俄罗斯自我意识的外化形式。本书着重研究这三种套话形成的政治文化等内在原因,进一步探讨了在俄罗斯现代精神结构中中国形象究竟有何意义?中国形象是否触及了现代俄罗斯文化自觉中的核心问题?此外,本书还重点分析了丹尼列夫斯基的中国观和格奥尔吉耶夫斯基的汉学研究。
《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内容简介: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出现了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兄弟之邦”。“哲人之邦”的形象类型出现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西欧启蒙思想中美化、乌托邦化的中国形象进入俄罗斯。现代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多受西方的影响。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同样在俄罗斯思想界获得反响。俄罗斯文化界,不管是西欧派还是斯拉夫派,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是一致的:中国形象从道德高尚、制度开明的“哲人之邦”转向停滞腐败、专制无能、野蛮堕落的东方帝国。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俄罗斯的中国形象素来与俄罗斯帝国特有的文化政治传统相关,是俄罗斯文化身份确认与地缘政治想象的产物。研究俄罗斯的中国形象,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贯穿俄罗斯历史的扩张主义思想与激情。“衰朽之邦”是现代俄罗斯扩张主义思潮的产物,分享着西方现代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东方主义想象;而苏联时期的“兄弟之邦”形象,则是“红色帝国”苏联的全球战略格局的想象性实现,甚至继承了“第三罗马”与“斯拉夫帝国”的文化传统。在从十月革命到中苏交恶的近半个世纪里,中俄之间的政治友谊代替了文化敌意,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一度成为“兄弟之邦”。
上述俄罗斯自我意识在另一层面上可以理解为荣格所说的集体图像(Collective Image)。①它具有两种不容忽视的功能:(一)它具有不断外化的功能;(二)它是一种俄罗斯建构中国形象的解释系统,具有解释功能。先讨论第一点,作为集体图像的俄罗斯自我意识具有不断外化的功能。荣格的集体图像的提出和延伸有一个过程,略为梳理该过程有助于理解俄罗斯自我认识的外化作用。1945年荣格作系列讲座的第四讲,讨论具有普遍意义的梦,他提出:“对一个意味深长的梦的讨论,比如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个,如果只停留在个人范围内,是绝不够的。这种梦包含着一种原型(Archety pallmage),这总是表明,做梦者的心理状态决不是只局限在个人的无意识中,他的问题不再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了,而是触及到一般人类的问题了。鬼怪的象征就说明了这一点。”②1936年荣格还提出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概念,他认为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必然会自发地出现在个人的心理中,尤其是藉梦、幻觉、妄想等消极想象和创造性的积极想象而显现出来。③荣格的集体图像说的意义在于,他指出在人类(当然也包括在单个的民族)中某种集体图像是会通过一些单个的人不断表达出来。俄罗斯人的关于世界想象和其在世界中的位置的使命的集体图像,不断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历史文献、个人著作和言论中,成为影响俄罗斯与其它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潜在因素。比如关于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想象,首先以书信的形式出现在15世纪末,其后经过普希金、波戈金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演化,到20世纪依然具有其强劲的外化力量;比如在勃洛克著名的长诗《十二个》中彼得格勒街头的赤卫队员宣称:“我们要叫所有的资产阶级吃吃苦,我们要煽起世界的大火。”
孙芳,女,1980年生,山东淄博人。2008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俄罗斯社会与文化。曾于2000-2001年、2006-2007年分别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留学进修。曾在《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理论动态》、《中国俄语教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伯利亚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并参与了译著《当代翻译学》的翻译。陈金鹏,男,1979年生,山东德州人,俄语语言文学硕士,历史学博上,南开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中俄文化交流史、俄国汉学史。
如果说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是为大国的兴衰寻找历史规律,得出了美国必然衰落的悲观结论,那么《大国政治的悲剧》则在探讨大国关系悲剧性的历史根源基础上开出了以...
民盟总部在沪活动纪实 本书特色 《民盟总部在沪活动纪实(民盟历史文献)》从民盟总部在沪具体活动、大事记、民盟历史人物回忆录、民盟历史文献几个方面记录了民盟早期在...
中国抗日战争实录 本书特色 《中国抗日战争实录》一书,完整和系统地按时间先后记载了中国军队在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战所取得的十三次胜利战役(十三次大捷)和空...
战争事典:002 本书特色 《战争事典》是指文图书倾力打造的战争、历史类综合mook读物,由资深历史、战史作家宋毅主编,追求品味至上。其编辑方针是“四精”——精...
行政体制改革论 本书特色 《行政体制改革论》是魏礼群近些年来关于行政体制改革问题的部分文集,是不断思考、深入研究行政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全书分为七...
美国新城市化时期的地方政府-区域统筹与地方自治的博弈 本书特色 《美国新城市化时期的地方政府:区域统筹与地方自治的博弈》是新城市化丛书。美国新城市化时期的地方政...
苏联大转变时期特殊的移民研究 本书特色 富农,又称特殊移民,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消灭富农运动,对苏联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作者利用了大量新公开...
湖南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本书特色 《湖南会战》:据我回忆所及,事后曾对各部队进行了大量补充,如关麟征集团军共辖十八个团,即补充了六个团:杨森第二十...
推背图中的历史 本书特色 历史不可思议地按照[推背图]一一演进,中国*应验的预言书。推背图中的历史 内容简介 《推背图》相传由初唐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推算...
纳粹德国最后一站-镜头里的柏林之战 本书特色 1945年5月,苏军率先攻入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场给德国人带来深重灾难的柏林战役结束后,整个城市找不到...
当代西方民主思潮评析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参与民主论、多元民主论、公共选择民主论、新精英民主论、技术民主论、稳定民主论等内容。当代西方民主思潮评析 目录 绪论*...
筚路蓝缕-计划经济在中国 本书特色 中国走上计划经济道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虽然打上了苏联模式的烙印,但也不乏自己的国情特点和部分变通。不能...
日本民族主义形态研究 本书特色 日本民族国家的发展以明治维新、战后民主改革以及冷战终结三大转折点为标志,呈现出近代、战后及当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三个比较清...
中国东北与近代大国关系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一个具体的案例——即“与中国东北有关的近代国际关系史”—&...
孙子兵法解读-中华古典珍品书坊 本书特色 《孙子兵法》是世界文化的精品。美国哈佛大学有专门研究《孙子兵法》的经济学课程;日本企业家把此书作为经商必读书目;前苏联...
《MATLAB函数及应用》内容简介:本书以MATLAB R2020为平台编写,介绍MATLAB常用工具箱中常用的函数,并对每个函数的语法格式和应用
《非道德的政治》内容简介:◆为何政治经常是非道德的? ◆如果不能认真思考这一问题,理论的现实关怀性不仅会备受质疑,生而为人的
金陵王学研究——王安石早期学术思想的历史考察(1021-1067) 本书特色 《金陵王学研究:王安石早期学术思想的历史考察(1021-1067)》由上海人民出版...
西方妇女史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性别的理论与方法,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对西方妇女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
忤逆-穿越血与火的战国 本书特色 该丛书会告诉你日本民族为何尊崇强者、喜欢以武力说话的历史真相。忤逆-穿越血与火的战国 内容简介 15世纪上半叶,室町幕府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