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学与杜诗文献

杜诗学与杜诗文献

作者:郝润华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年:2010-06-01

评分:4.5分

ISBN:9787807525950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杜诗学与杜诗文献 目录

《诗赋研究丛书》序
前言
**章杜诗学与杜诗的承先启后意义
一杜诗的写实性与《史记》实录精神
二李梦阳对杜甫七言律诗的追摹与创获
三晚清诗人鲁一同对杜诗的接受与超越
第二章宋代杜诗学文献研究
一杜诗伪王注误注析类
二赵次公杜诗解释重视艺术性的特点
三《九家集注杜诗》的特点及文献学价值
四《九家集注杜诗》所收注家考略
五《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的特点及其价值
第三章元明杜诗学文献研究
一《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及其主要版本
二从《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看刘辰翁的评杜特色

杜诗学与杜诗文献 内容简介

自杜甫被尊为“诗圣”、杜诗被誉为“诗史”以来,注杜、研杜、评杜、学杜之风在古代蔚然成风,不绝如缕,随之而来的是杜诗学文献大量产生,历代层出不穷,数量堪称浩博。前人研究对其中一些杜诗文献有所涉猎,也有深入探讨,但总体来说不够系统、全面,尤其对个别文献的关注与个案研究仍显不足。本书在充分梳理总结历代杜诗学文献的基础上,对杜诗的承先启后意义及历代重要的杜诗学文献进行了个案式的考察研究,并从文献与文本的考证入手,分析考察宋、元、明、清时期产生的重要杜诗注本的作者、体例、内容、笺注方法、版本等情况,挖掘揭示该注本的文献学与杜诗学价值。作者尤其注意到明代李梦阳、清代鲁一同对杜诗的模拟与超越以及历代杜诗学文献之间的传承关系,体现出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与视野,这些都是本书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杜诗学与杜诗文献 节选

《杜诗学与杜诗文献》主要内容简介:自杜甫被尊为“诗圣”、杜诗被誉为“诗史”以来,注杜、研杜、评杜、学杜之风在古代蔚然成风,不绝如缕,随之而来的是杜诗学文献大量产生,历代层出不穷,数量堪称浩博。前人研究对其中一些杜诗文献有所涉猎,也有深入探讨,但总体来说不够系统、全面,尤其对个别文献的关注与个案研究仍显不足。《杜诗学与杜诗文献》在充分梳理总结历代杜诗学文献的基础上,对杜诗的承先启后意义及历代重要的杜诗学文献进行了个案式的考察研究,并从文献与文本的考证人手,分析考察宋、元、明、清时期产生的重要杜诗注本的作者、体例、内容、笺注方法、版本等情况,挖掘揭示该注本的文献学与杜诗学价值。作者尤其注意到明代李梦阳、清代鲁一同对杜诗的模拟与超越以及历代杜诗学文献之间的传承关系,体现出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与视野,这些都是《杜诗学与杜诗文献》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杜诗学与杜诗文献 相关资料

蹊径亦多未化,然浩荡之势,独来独往,固为偏师之雄矣。”①符葆森进一步认为:“通甫诗沉著老重,寄慨遥深,得言近指远之旨。昔贤虽多,当分一席。”②抓住了鲁一同诗歌的主要特征。鲁一同少负不羁之才,磊落有奇气,姚燮称其“通甫山阳杰,奇气小八荒”、“奇气不可絷,鹏抟大海云”③。这种带有奇气的个性反映在诗歌作品中即形成了其雄奇阔大的风格特点。而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国家的动乱以及个人生活的不幸则使诗人悲愤满怀,反映在诗歌中,则形成了其沉郁的特征。诗歌题材的选择与诗歌风格的形成密切相关。如杜甫既喜以乐府诗表达安史之乱时的场面,又多以律诗来咏怀、追忆,鲁一同也继承了杜甫这一特点。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正是在鸦片战争的打击下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鲁一同生当这一历史时代,感到中华民族的危机从未如此深重,外族的侵略对每一位中华子孙来说都是切肤之痛,谁也无法置身事外。时代风云的变幻,改变了诗人悠闲的步伐与浅斟低唱式的吟诵。个人的命运在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面前变得无关紧要。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