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
在本书中,斯密继承了以《沉思录》为代表的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哲学思想,把“内心平静”而不是“物质享乐”看作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将人性中利他和利己这两种本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之后出版的《国富论》奠定了道德哲学的基础。《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它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享誉西方学术界的奠基之作
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
如果你知道亚当•斯密,那你一定要读《道德情操论》,因为它与《国富论》同样精彩。
本书先后修订过六次,是亚当•斯密心目中*重要的作品,也是温家宝总理的枕边书。
它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继承了以《沉思录》为代表的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哲学思想,把“内心平静”而不是“物质享乐”看作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将人性中利他和利己这两种本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之后出版的《国富论》奠定了道德哲学的基础。《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它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第一章 论适宜第一节 同情我们常用“怜悯”和“体恤”来表达我们对于他人不幸的同感。虽然“同情”原意与前两者几乎相同,然而现在我们用它来表示人们对各种情绪的同感。在有些情况下,一旦我们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就会产生同情。即便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委,激情还是会迅速由当事人传递到我们身上。如果一个人将悲喜之情明显地挂在脸上,看到他的人便会有所共鸣。这就是为什么一张微笑的面庞能带给人愉悦,而悲苦的面容则总是令人黯然的原因。但事情却并不总是如此,有些情绪,在人们弄清它从何而来之前,非但不会取得人们的同情,反而会招致厌恶和鄙夷,甚至会触怒人们因而遭到攻击。一个人在盛怒之下的狂暴举动,在我们不了解原因时,我们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其着想,也就不能体会到他的感受。于是,对于那些在发怒者震怒之下瑟瑟发抖的人——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很可能会受其伤害——往往会得到同情。这样一来,我们便与他们处在同一阵营来反对胡作非为的发怒者。因为我们能感受到人们悲伤或高兴的表情之下的痛苦或幸福,正是这些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使我们产生了相似情绪,但是只有去感受的人才会受到影响。而愤怒却不同,它强加在每个面对它的人身上,它会使我们联想到那些我们所关心的人和正受到它威胁的人。正因如此,由于我们对痛苦或幸福的感知会使我们对他人的命运产生由衷的关切;然而出于对愤怒情绪本能的反感,暴怒者很难博得人们的同情。在知道发怒的原因之前,我们对此大都会持反对态度。在真正了解到别人悲伤或愉快的原因之前,我们的同情总是显得十分有限。显然,一个人的痛哭流涕也不过只是表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对此我们也只能产生去关心的意愿,比如询问“你怎么了?”,这只是我们想要去同情,而并不算得上真正的询问。在我们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前,虽然我们会因为模糊地意识到他人痛苦而感到些许不安,甚至不惜折磨自己费尽心思地去揣测他人的遭遇,但是就算如此,我们的同情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与其说同情是因为看到对方的情绪而产生的,不如说是因为了解到激发这种情绪的情景而产生的。在我们同情别人时,当事人往往全然不知。这是因为我们将自己设身处地地摆在他人的境遇时,同情之感自然就会出现,而当事人对此却并无知觉。对于别人愚昧粗鲁的行为,我们往往会替他们感到羞愧,尽管他们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合适,这是因为我们想象到自己如果做出那样的行为将会是如何的尴尬。第二章 各种合适的激情第一节来自于思维定式的激情我们有一些感情是完全自然的,却往往不被理解。因为他人没有以受难者一样的角度去理解,所以就无法产生认同。虽然这种激情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其他人的眼中却是那么可笑。一对恋人相互之间强烈的依赖感就是如此。旁观者的情感是不可能依照他们的思路来发展的,所以旁观者不可能体会他们那种希望迫切融合的心情。相反,我们的朋友遭到伤害或者误解或者得到恩惠时,我们都可以很好地同情和理解,我们会对我们朋友的恩人或者敌人表现出类似相同的感情,但这不代表我们也会对他热恋的对象产生同样的感情。虽然人们到了一定年龄产生男女之情是人之常情,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它的人来说,这种感情总会被拿来作为饭后谈资。对于旁观者或没有相同感情的人而言,那些真诚的情话是多么地可笑。“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不可能适用于外人,就算处于热恋当中的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通常情况下会用一种调侃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感情。因为对于第三方而言,他们可能更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谈论、聆听这种感情,我们也喜欢这样去讨论爱情。其实正是因为我们这种对待爱情的态度,我们才会慢慢讨厌考利和佩特拉克那样严肃又臭长的爱情诗歌,因为他们总是叙述到爱情的缠绵时就没完没了,反而像奥维德和赫拉斯那样爽朗明快的方式更容易受到欢迎。即使我们不会有这种真正的同情,即使我们从来都没有通过想象来爱上哪个人,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去设想这种激情,我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那些由爱所产生的对幸福的渴望,当然还有失恋的痛苦。其实真正吸引我们的是爱情衍生的东西,那些希望、那些恐惧和悲伤,正如同在读航海日志中,吸引我们的是饥饿所带来的恐惧一样。虽然说我们无法完全进入情人们的感情世界,但我们却能很轻易地了解他们对浪漫幸福的期望。我们都很清楚,对于一个被爱情折磨的灵魂来说,这种期望一旦被满足之后,便会对平静产生渴望,想象着一种田园生活,即提布鲁斯的文雅温和的方式;一种像诗人们所描述的“幸福岛”中的生活,充满友情、自由和安逸,远离烦躁、勾心斗角和忙碌。即便我们很清楚它只是对理想的描绘而不是现实,但是这种环境仍让我们神往。那些交杂在爱情之中的肉欲,或者说它们就是爱情的基础欲望,如果感觉不到可以满足这种肉欲的希望,那么它们就会消失,但是一旦看见机会,觉得唾手可得,那么又会招来人们的厌恶。所以,快乐与幸福对我们的吸引力远远不及恐惧与痛苦。人们惧怕这种合情合理的希望消失,因此便能够体谅陷入情网中的人们所拥有的焦虑不安、痛苦的情绪。因此,在很多现在的悲剧与浪漫主义故事当中,爱情展现出了致命的吸引力。在悲剧《孤儿》当中,扣人心弦的与其说是卡斯塔里艾与莫尼弥艾的爱情,不如说是这种爱情引发的痛苦。如果说作者安排他们在一个没有危险的环境中相爱,观众只可能会感到这根本就是毫无新意而不会产生一点点同情。在一场悲剧当中,爱情的发生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场景会一直吸引着观众,因为观众会为主人翁担忧,基于那些可预见的灾难。社会法律强加于女性身上的约束使得她们在爱情之中显得特别痛苦,但是也正因如此,它才更深切更感人。尽管《菲德拉》中女主人公的爱情伴随着放纵和罪行,但却让我们为之如痴如醉。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她的恐惧,她的怨恨,她的羞愧,她的憎恶,她的放纵使我们为之兴奋。这些由爱情所衍生的情感注定会变得更加狂热,而我们所同情的东西,确切的说正是这些爱情的衍生情感。然而,在所有的激情当中,爱情是唯一显得美好而又让人愉快的一种激情,甚至对于那些软弱的人亦是如此。首先,就爱情本身来说,虽然它有些荒诞,可它并不招人厌烦;虽然时时伴随着痛苦与一些厄运,但它本身并无恶意。其次,虽然爱情它本身很少能将激情控制的很合适,但它所衍生的那些情感却大有不同。爱情之中有着大量的人道、宽容、友谊、仁慈、尊重,这些情感就算有了什么过分之处也可得到些许同情。我们对它们的同情使得随之而来的爱的激情并不会让我们讨厌。就算会有许多罪恶过错相伴而来,我们在想象中还能忍受。爱的激情有时会导致一个人的毁灭或者声名狼藉,但是另一个人虽然不会遭受如此灾祸,但也往往会失去工作,视名誉如儿戏;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与爱并存的敏感与宽容,仍然可以让它成为我们所追逐的梦想。一旦我们成为了爱情的俘虏,我们也会故作轻松,装作可以预见不好的将来。像对待爱情一样,我们在谈论自己朋友的时候,也要有所保留。其实在很多方面,我们不能太过于期待朋友与我们自身的兴趣相同。我们只有很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对感情有所节制,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才不会显得那么困难。不然哲学家只能和哲学家做朋友,俱乐部成员也只能和这个圈子的人们交际。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
创造全面的人生-星云日记-2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
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方法新探 本书特色 哲学史以“哲学”为主语,是从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在哲学成为独立学科之前,可以有学术思想史书写,但没有哲学史书写。在蔡元培、胡...
传统中国与自由理念:徐复观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批判传统中国政治、审视传统中国社会、诠释传统中国文化、趋向自由主义的民主、走出文化决定论、寻求自由与传统...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书主要论述了法家与儒道墨家的关系;法家“以法治国”...
佛教生死学 内容简介 佛教在生死学上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而是要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要以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
简明圣经人名图解 本书特色 《简明圣经人名图解》:“圣经人物之间的关系竞然如此一目了然”,这是当我们在阅读作者梁天枢兄弟完成此书初稿时的**个惊叹。圣经中人名的...
弘一法师全集-(全四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书中包含法师讲述出家因缘的文字;在各地讲经的演讲稿,法师给丰子恺、夏丏尊、印光大师、以及...
欣赏你的大脑 本书特色作者秉承“爱和科学的精神”,始终与国际相关研究领域保持联动,将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三者融合,坚持二十多年跨领域富有创新的研究探索。是岳晓...
中国三大教及传说 本书特色 《中国三大教及传说》将乌上层建筑式的文化概述与生动具骨的传说故事相结合,再以具有时代感的传统工律绘书形式表现出来,毁不乏理论内蕴,又...
《本体论研究》内容简介:本体论(ontology,现多译为“是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本书作者毕其十年功于一役,系统全面地对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收作者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
长生论 目录 **编老年的考察**章衰老的问题第二章衰老原因的理论第三章衰老的作用第二编动物的寿命**章 长寿的理论第二章 动物界的寿命第三章 消化系统与衰老第...
上帝与黄帝之争-太平天国的宗教与政治 本书特色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是他们抗议的工具,还是他们的信仰?上帝与皇帝之争的背后又有着太平天国运动怎样的理想诉求?一个...
济源邵原创世神话群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邵原口传创世神话、论著、专家论说三部分。共收录了邵原口传创世神话58则,各篇论文中又引用的神话资料。济源邵原创世神话群 目...
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 本书特色 本书由38篇研究论文组成,按照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总体思路,对它们进行了编排...
康德的这本小书,中译本在世已有十多年了,今天之所以还要再版,我相民主要还不是因为康德是世界级的名人,而是由于书里面所表达
跋涉的理性-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从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学术著作。作者对横跨108年的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
论三位一体 本书特色 《论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重要的三部著作之一(《忏悔录》、《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论三位一体》侧重于从上帝三位一体本身的角度,来考...
四种爱:注疏本 本书特色 《四种爱》中,牛津大学者路易斯教授对人类的四种主要的爱:亲情、爱情、友爱、物爱进行了多维度的透视,其行文明白如话,其哲理发人深省;在让...
易学今昔 本书特色 余敦康所*的《易学今昔》对易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现代中国哲学家对易道的探索的梳理,凸显出作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的《周易》价值。而对《周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