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作者:咸立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7-01

评分:5分

ISBN:9787010090979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题旨是研究创造社的翻译问题,中国古代早就有“诗无达诂”之说,也有“离形得似”的艺术主张,对母语的“诗”和文学的理解尚且如此,对翻译的作品怎么能要求它原版复制?如果真的这样,还有翻译的价值吗?本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颇具一般性的理论穿透力。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本书特色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目录

序——不仅仅是翻译
导言
一、创造社翻译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二、创造社与中国现代文学翻译
三、创造社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学
**章创造社译介活动的历史进程
**节个性之窗:初期创造社同人的译介活动
第二节象征之风:中期创造社同人的译介活动
第三节马列思潮:后期创造社同人的译介活动
第二章在对立与冲突中确立自身的译坛异军
**节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翻译问题论争
第二节创造社与胡适的翻译纠葛
第三节创造社与鲁迅的译介分歧
第三章创造社三鼎足的翻译观
**节郭沫若的译诗观
第二节成仿吾的译诗观
第三节郁达夫的翻译观
第四章创造社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节《流浪者的夜歌》的翻译
第二节《孤寂的高原刈稻者》的翻译
第五章郭沫若与《鲁拜集》的翻译
**节互文性与《鲁拜集》的翻译
第二节郭沫若与胡适译文比较
第三节从《鲁拜集》的翻译看翻译标准的量化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节选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的题旨是研究创造社的翻译问题,中国古代早就有“诗无达诂”之说,也有“离形得似”的艺术主张,对母语的“诗”和文学的理解尚且如此,对翻译的作品怎么能要求它原版复制?如果真的这样,还有翻译的价值吗?《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颇具一般性的理论穿透力。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相关资料

《新青年》影响下的《新潮》将“介绍西洋现代思潮”作为第一宗旨,并指出选择译介对象时“不消说应当先译最好的”。可是,傅斯年接着又说,“好不好本没一定,只是看他有用没有用。有用便好,没用便不好。”故此,翻译应当选取那些“对于中国人最有用的”。具体来说,便是:“(1)先译门径书。这都因为中国人对于各种学问很少知道门径,忽然有一部专门著作出现;没人看他,不若先翻门径书,作个引路的。(2)先译通论书。通论书籍容易普及;况且这样一部里包含的意思比精细特殊的著作,定然多的,读的人可以事半功倍。至于研究精细特殊的著作,固是学者当有的事,但是做这样事业的人,应当直接读外国文书,不能仅靠翻译。翻译只为普通的读者而设。(3)先译实证的书,不译空理的书。这是因为空理不能救济中国思想界。(4)先译和人生密切相关的书;关系越切,越要先译。(5)先译最近的书。因为后来的书,是修正前者而发;前人的好处,他包括了,前人的坏处,他改过了。我们只须求得最后最精的结果,所以要先译最近的书。(6)同类书中,先译最易发生效力的一种。(7)同类著作者中,先译第一流的一个人。(8)专就译文学一部分而论,也是如此;只译名家著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这是胡适之先生在他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的一条提议。”②《新青年》、《新潮》社团的翻译旨趣,与梁启超的文学翻译观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实用性、功利主义是翻译最初的考虑基点。。传承《新青年》的文学研究会,将介绍和翻译世界文学作为社团的宗旨之一,以弱小民族国家文学作为自己翻译的不懈追求,侧重点与《新青年》一脉相承,都在“启蒙”。沈雁冰、郑振铎等文学研究会骨干成员反复申述文学翻译“经济性”、“系统性”之必要,并以此筹划社团成员的译介选择。鲁迅在致周作人的信中就曾屡屡提及。“雁冰令我做新犹太事,实无异请庆老爷讲化学,可谓不届之至。”

译坛异军-创造社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

咸立强,男,1977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平邑县。2006年获得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完成教育部重大人文社科项目子课题一项,现主持教育部和广州市人文社科等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中国比较文学》、《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