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的研究,学界重国统区,轻沦陷区;重抗日,轻亲日;重上层,轻基层。符静选择以上海沦陷时期的史学作为研究对象,兼论抗日史学与亲日史学,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具有开拓的学术眼光与独到之见解。
《上海沦陷时期的史学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上海沦陷时期的史学研究》内容简介:上海史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升温,特别是一系列海外研究成果的引进,使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但上海沦陷时期(1937.11~1945.8)史学的发展状况一直是研究的薄弱点,国内外迄今未见有全面或专门的成果出现。自2003年读博以来,导师就引导我关注有关沦陷时期上海史学发展状况的资料。通过近几年的史料收集整理工作,从*初的全面撒网到后来集中关注期刊史料,我逐渐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并拟定以“上海沦陷时期的史学”作为研究对象。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937年11月,即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后第四个月,中国军队经过数月苦战,*终弃守上海,仓皇西撤。日军随后进驻,上海沦陷。沦陷初期,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日军占领,时人称之为“孤岛”。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驻沪日军向租界发起攻击并占领公共租界,此时的法租界名义上独立,实际也在日本控制之下,孤岛从此消失。
符静,湘潭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历史学博士,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辅战役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场合围战,整个战役历时约3个月,苏联共损失65万人有余。《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欧洲风化史:风流世纪(插图本) 内容简介 《欧洲风化史·风流世纪》通过热情的诗句、精巧的版画、把一个寻欢作乐的世界再现在我们面前。它揭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在旧政权...
《诗画共读:花间词选(仕女画插图版)》内容简介:本书精选花间词与仕女画,所选词与配图内容可对应。《花间词》是一部女性优美的
《高效迭代》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基于多年来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生涯发展的专业经验,从思维认知、自我管理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给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内容简介:本书是J.F.C.富勒这位军史大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总结性著作。富勒从的视角把握这
《中国盐业简史》内容简介:盐粒虽小,关系民生;盐税多少,关系国计。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盐业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在古代,它不仅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 内容简介 皇上从奏折中看大员对他的情谊深浅、忠诚程度、贴心指数;臣工从奏折中琢磨朝廷的态度、皇上的脸色、做事的策略。其中的曲折机奥、微妙细...
中国近代史-插图新校版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爱好者,领域内专家,学生读者☆全新校订:本次再版,力邀众多高水准专家学者,全面校订文字,更正原书讹误,核查、纠...
OnthefirstSundayinDecember1941,anarmadaofJapanesewarplanesappearedsuddenlyoverPe...
皇帝与皇权-(第三版) 本书特色 《皇帝与皇权(第3版)(精)》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皇帝制度的各个方面,下编就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的发展、全面确立和腐化进行了梳理...
东方博物:第三十九辑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了:兰溪费垅口村南宋墓出土文物;松阳潘山宋墓;天一阁藏南宋石雕像初探;北宋朝会六殿等。东方博物:第三十九辑 目录 东...
拜占庭帝国史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中期以来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者之一。他所著的《拜占庭帝国史》(1...
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晴的政局和人物续编 本书特色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临终诗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接纳力》内容简介:接纳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取幸福的能力。妈妈一旦拥有了接纳力,不仅获取了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成就了孩子一
《冲浪之歌》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生动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上海电视创业创新和产业化运作的冲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宽著作集 本书特色 杨宽*的《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精)》以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并经过许多次的实地考察,系统地研究论证了...
《东京梦华录》内容简介: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世界经济学家冈德·弗兰克亦说:“11世
明代八股文史 本书特色 作者曾在搜集、研究了一百多种、近千册明清八股文刻本、几百篇明清学者撰写的八股文集序言、专论后撰写了《明代八股文史探》一书。应当说,那是目...
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指在探求六朝碑别字的形成原因及各类生成途经,以形为主,通观变迁,并注重考察解索别字字源。在充分掌握资料、较全面考察铁基础上缔...
《捡史》内容简介:心有波涛面含春色,此为江湖。——郭德纲 “说起来谁都不信,我其实是一个好静不好动的人。”郭德纲在“郭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