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作者:江南水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0-07-01

评分:5分

ISBN:9787538288797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内容简介

战国,一个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周王室式微后,中华大地就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动乱,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后,中国走上了统一之路。
一直蜗居在黄河以西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化蛹为蝶,突破黄河天险,东进中原,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次统一。
本书全景式地展示了战国前期错综复杂的天下局势,讲述了那一时期大大小小的故事,大到商鞅变法,小到鸡鸣狗盗。大国之间尔虞我诈、纵横捭阖,在那个时代,战争成为了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动荡的年代,发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三家分晋动摇天下,商鞅变法惊天动地,合纵连横奇崛诡异。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精彩的大片,让人心潮澎湃。
激荡的年代,造就了故事中人物的浮浮沉沉、悲喜人生。起于坎坷止于凄惨的吴起,政治成功、人生失败的商鞅,另类携手的苏秦、张仪。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厚重的书,都能让人掩卷长叹。
另外,书中还以崭新的视角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学派,作了简要的分析说明。全书通俗诙谐、视角现代,持论客观、严谨,其幽深处颇能体现作者残酷的分析能力。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本书特色

继《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之后,磨铁图书第三波平民写史巅峰之作,再
掀第三波全民读史大热潮!!
◆历史其实还能这样讲 这是比故事更好看的历史书
◆只说精彩,不讲是非;历史,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
◆用海派周氏风格讲述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事儿。
◆利益本身无黑白,历史本身无好恶,历史色盲给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把历史彻底说
清楚。
每段人生经历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1.春秋**海归:由余 2.大帅哥也有大悲剧:知瑶
3.永远听老婆话:乐羊 4.杀妻求职,死也要挖坑:吴起
5.魏国丢的*大钱包:商鞅 6.“朋友是用来出卖的”:庞涓 孙膑
7.嘴皮子铸就盾牌:苏秦 8.换马甲换出战斗力:赵武灵王
历史就是一连串儿的故事!!!
◇ 韩国一直很尴尬,周围全是如狼似虎的邻居,无论它怎么挣扎,都很难摆脱被征服的命运。
◇跟着大国只有做小弟的份儿,加入一个联盟多少还能找点儿平等的感觉,为了尊严,韩国也
该摆脱秦国,加入六国联盟。
◇国君是国家的天花板,决定了国家的高度,人才则是国家的建筑材料,决定着国家的强度。
◇一个国家是强国,首先应该是个富国,*起码也不应该是穷国。
◇依靠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弄个超级武器出来,在非常时期这样做还凑合,但要指望这样做就
能强国,那就不靠谱了。
◇战败后的宋襄公,还振振有词地解释道,君子不能乘人之危,即使打仗也要光明正大,哪怕
这么做会亡国。这哥儿们把战争当成体育比赛了。
毛泽东对此公的评价是,蠢猪式的仁义之师。
◇儒家和墨家是两个瞎忙活的大夫(不管有用没用,尽量挽救),道家是一个束手无策的大夫
(啥也别做了,听天由命吧),法家则是一个杀人凶手。(战国是杀手与大夫齐飞)
◇……
您可能对这些故事都很熟悉,您可能对这些人都很了解,但是看完本书,您可能会“哦”一声
:原来这些人和事,还有另一面啊。
这里有国家间权力与和平的争夺,有政治巨人的平民生活,有外交巨擘的尴尬与踌躇,有改革
伟人的艰难与凄楚,有同窗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另外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儿。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目录

引子——大乱之前的小乱
**章周王室跌倒,秦人吃饱
周厉王要搞国进民退
周王室从危房走向了“楼脆脆”
孤独的秦人是可耻的
东方的世界很精彩
东方的世界很无奈
春秋**海归
第二章晋国,那道让秦国绝望的门槛
一片永载史册的梧桐叶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重耳流浪记
战,我所欲也
退避的是三舍,改变的是历史
大帅哥知瑶的悲剧
第三章一个晋国倒下了,一个魏国站了起来
李悝变法吹响集结号
儒墨道法并存,杀手与大夫齐飞
听老婆的话总是没错的
第四章魏国兴衰的见证者
从富翁走向负翁
杀妻无罪,报应有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死人也是会杀人的
第五章魏国,一个华丽的肥皂泡
三晋拍案惊奇
魏国版《与狼共舞》
围魏救赵
丢了史上*大的一个钱包
第六章西方红,新秦生
西边的太阳就要上山了
多数服从少数
希望都在田野上
*有效的公司奖励机制
秦国也有群众上访
伟大太史公的低级失误
第七章秦国人站起来了
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只能我一个人有
国退民进是时代潮流
全国只有一把尺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第八章魏国的衰落vs秦国的崛起
赌吧,赌吧,不是罪
朋友是用来出卖的
赌马赚来**桶金
相逢一死泯恩仇
朋友也是可以用来捅刀子的
论魏国的倒掉
第九章我的一生秦国人做主
人不找事儿,事儿找人
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第十章大伙儿一起来反秦
适者生存
为什么而读书
秦国的资产状况评估
亲人也靠不住
好的突破点是成功的一大半
金色盾牌,嘴皮子铸就
第十一章反秦联盟只是一个传说
伪航母战斗群,联合总是脆弱的
死人也能抓凶手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秦国特色的假账
黄河之西,唯我独尊
第十二章秦国:一切合纵派都是纸老虎
与人斗,其乐无穷
犀首的绝地大反击
这年头没什么是靠得住的
秦国的西部大开发
北京城里过家家
齐国打了一场“伊拉克战争”
第十三章楚国,秦国的新猎物
秦国一卖拐,楚国就瘸了
张仪一出马,楚怀王犯傻
成也嘴皮子,败也嘴皮子
秦武王的心中有一个梦
一场举重引发的血案
秦武王走了,外戚来了
第十四章秦国:我是流氓,我怕谁
楚国出了棵墙头草
我逃我逃我逃逃逃
士是怎样炼成的
秤砣虽小压千斤
换马甲,换出了战斗力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杯具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节选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内容简介:战国,一个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从分裂走向了统一。周王室式微后,中华大地就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动乱,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后,中国走上了统一之路。一直蜗居在黄河以西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化蛹为蝶,突破黄河天险,东进中原,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次统一。本书全景式地展示了战国前期错综复杂的天下局势,讲述了那一时期大大小小的故事,大到商鞅变法,小到鸡鸣狗盗。大国之间尔虞我诈、纵横捭阖,在那个时代,战争成为了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动荡的年代,发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三家分晋动摇天下,商鞅变法惊天动地,合纵连横奇崛诡异。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精彩的大片,让人心潮澎湃。激荡的年代,造就了故事中人物的浮浮沉沉、悲喜人生。起于坎坷止于凄惨的吴起,政治成功、人生失败的商鞅,另类携手的苏秦、张仪。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厚重的书,都能让人掩卷长叹。另外,书中还以崭新的视角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学派,作了简要的分析说明。全书通俗诙谐、视角现代,持论客观、严谨,其幽深处颇能体现作者残酷的分析能力。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相关资料

孤独的秦人是可耻的公元前771年,犬戎人攻陷镐京,为后来的天下大乱播下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繻葛之战后,这颗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了近五百年。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是在这里,我不得不唯心一把,冥冥中似乎有个主宰,他在给天下送上大乱的同时,也把结束大乱的人一块儿推上了历史舞台。中国人应该都知道,是谁结束了这长达半个千年的大乱。他们就是秦人。秦人是从哪里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他们说自己是颛顼帝(五帝之一)的后裔。这个说法,跟阿Q说自己也姓赵一样,都不怎么靠谱。英雄不问出处,看起步。秦人起步的舞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陕甘一带。在今天,这些地方气候相当干燥,是中国最缺水的地方之一,并不十分适合农业生产。不过,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天地。那年头这里温暖湿润、水量丰沛,是仅次于中原地区的农耕黄金地段。周王室的发源地也在这一带。这地方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肯定不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缘故,在人类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前,这地方就已经逐渐改变容颜了。当时这里的优越自然条件,不仅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也为大面积的草原提供了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广袤的草原,丰富的水源,这些都是吸引游牧民族的磁石。秦人从来到这里的那一刻起,就跟游牧民族结下了难分难解的缘分。虽然跟游牧的异族人生活在一起,但是秦人却把自己当做主流民族的一部分。因为出身有点儿不明不白,秦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只是一个小角色——周天子的附庸。在分封时代,周天子把天下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们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占据不同面积的土地,低级的子爵和男爵仅占有五十里的土地。那些占有土地不足五十里的单位,就不劳烦周天子伤神了,他们就近依附于某个诸侯,成为这个诸侯的附庸。秦人因为长年跟游牧民族打交道,他们也从游牧民族那里学习了一项重要的技能——养马。因为给周天子养马很有成绩,秦人也捞了一块不足五十里的土地。掌握一项基本技能是多么地重要啊!那年头马匹就是核心战斗力,周孝王也高看秦人一眼,让他们做了天子的附庸。时光到了公元前771年,这一年对周王室来说是不利的流年,对秦人来说却是大吉大利的一年。这一年,犬戎人攻入周王室的都城镐京,一时间烽火再次传遍天下。因为周幽王以前屡次玩儿烽火戏诸侯的游戏,这次犬戎人真的来了,各路诸侯还以为周幽王在出幺蛾子,没人搭理他。秦人就在周王室和犬戎人附近,不用烽火也知道,这一次真的是“狼来了”。秦人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态度比较端正。当时秦人的头领秦襄公,不仅率领族人前去救援周王室,而且还护送周平王从镐京搬家到洛阳。看到秦人的表现,周平王相当感动,立刻提升秦人的地位,把秦人从附庸变为伯爵。有了诸侯的身份后,秦人正式洗白成文明人了。公元前656年,即位四年的秦穆公娶媳妇儿了,夫人出身名门大户,是大国晋国的公主。历史上开始了第一次秦晋之好。一个边陲小国能够攀上这么一棵大树,也算是很有成就了。但是,秦国最大的成就还不是这桩婚姻,而是这桩婚姻带来的嫁妆。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土地,而是一个人——百里奚。百里奚是一个俘虏,秦穆公的老丈人晋献公灭掉虞国时抓获的俘虏。这个俘虏又被当做晋国公主的陪嫁,搭配到了秦国。据说百里老爷子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虞国也是地位很高的(大夫),现在竟然成了嫁妆的添头。老爷子感到很伤自尊,偷偷地逃出了秦国。刚离虎口,又进狼窝。离开秦国进入楚国的时候,百里老爷子被一群乡下人当盲流给收容了。听说嫁妆中还有这么一个宝贝,秦穆公很激动,打算出大价钱把百里老先生赎回来。冷静下来一想,感觉不妥,自己知道这老爷子值钱,那些乡下人不知道啊,一下出价太高,吊起了他们的胃口,那就是个无底洞。有了,低价收购重宝,就这么办。秦穆公派人前去跟楚人交涉:听说我们陪嫁的下人百里奚在你们这儿,给你们五张羊皮,你们把他还给我们吧。乡下人基本上没有多想,五张羊皮比这个糟老头子有用多了。成交!今天玩儿收藏的,还有不少人这么干。百里老爷子可称得上是史上最被低估的嫁妆,晋献公低估了他,楚国的乡下人也低估了他,结果让秦穆公捡了个大便宜。端详着失而复得的宝贝,秦穆公很兴奋,一气儿就跟他聊了好几天。这个来自中原地区的老人让秦穆公眼界大开。秦穆公也不小气,封百里奚为大夫。因为是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就称“五羖大夫”。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另一个老人——蹇叔。儒墨道法并存,杀手与大夫齐飞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提出什么神圣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各种主张,依旧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构成了中国的思想黄金时代,号称百家争鸣。但是,能够轰动当时并且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主要是这四家:儒、道、墨、法。面对这个混乱的时代,重新建立秩序是各种思想的一致心声,但是如何建立秩序,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秩序,不同的思想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儒家的主张最省事儿,恢复周初的礼乐制度。在那种制度下,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谁也不要有非分的想法和做法,最终达到和谐天下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把儒家定性为“妄图复辟腐朽的奴隶制”。墨家认为儒家的主张是扯淡,在那种制度下,白痴也能够靠血统身居高位,根本不公平嘛。他们拿出了“尚贤”的妙方,主张有本事的上,没能耐的哪儿凉快到哪儿呆着。除了提供治国理念,墨家还提出了新的治国方法——“尚同”,简单说来就是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为了防止出现纷争,墨家还提出了“兼爱”、“非攻”。所谓的“兼爱”就是:爱别人,就像是爱自己;爱别家的老人孩子,就像是爱自己家的老人孩子。总之一句话,任何人都要对别人充满没有任何差别的爱。既然人间都充满没有任何差别的爱了,人类还争个什么劲儿啊,从而达到“非攻”的伟大目的。看着东奔西走、忙忙叨叨的这两家,道家笑了,你们纯粹就是在瞎折腾。道家提出了“无为”,操作起来也简单方便,啥也不做,不折腾,让社会自己发展,到时候就水到渠成了。事实证明,这三家都是在瞎忙活,基本上没有哪个诸侯按照他们的说法去做。正式一点儿的说法是,他们都不适合时代。恢复礼乐制度,最后完成和谐天下,这是不错,但是怎么才能够恢复呢?儒家给出了“仁义”这个良方。问题是,当时的天下,为了利益,大家除了脸不要什么都要,仁义管什么用呢。墨家的“尚贤”看上去很美,但是该怎么操作呢,选举吗?那些既得利益者,凭什么让你来组织选举,再说当时的技术条件,也基本上不能满足选举的需要,学术一点儿的说法就是,技术上达不到。即便是真的实行选举,谁能保证选出来的就一定是贤人而不是绣花枕头?墨家的“尚同”也有问题,个人有个人的利益,下级有下级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凭什么就无条件地服从。至于“兼爱”,就不多说什么了,每个人托起腮帮,做思索状,琢磨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像墨家说的那样就行了。墨家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至于有人说,墨家的主张太先进了,没有哪一个反动落后的封建王朝愿意看到它发展,所以墨家被邪恶的统治阶级给绞杀了。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在秦国的钜子(墨家组织在秦国的负责人)腹憞,就曾经大公无私地执行墨家的家法,并且比秦政府执行国法更坚决。腹憞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国君秦惠王很体谅他,就说:先生这么大年纪了,就这么一个儿子,我看就算了。要知道这时候商鞅都已经被秦惠王整死了,此时的秦国,绝对是依法治国的样板。腹憞感谢了秦惠王的好意后,表示按照墨家的规矩“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秦国政府可以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但是墨家不能不实施自己的家法。最后,腹憞还是杀了自己的儿子,给了受害者一个交代,也给了墨家的家法一个交代。可见,墨家组织执行自己的家法,有时候比国家行使公权力更坚决、更彻底。在那个病态的时代,儒家和墨家都找到了时代的病灶,就是当时的利益分配体制。他们针对时代的病症开出了不同的药方,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这些主张看上去是针尖对麦芒,势不两立。为了自己的主张,它们完全放弃了知识分子该有的(至少是表面上该有的)温良恭俭让,大打出口,展开了赤裸裸的人身攻击。墨家极尽所能地抹黑儒家的老祖宗——孔子;儒家的孟子也毫不掩饰地说,墨家是禽兽。事实上,这两家是殊途同归,都是要如何治理这个病灶,也就是对原有的利益分配体制进行修补。不同的是,儒家要完全恢复以前的体制,墨家则是要对这个体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可惜这两家开出的药方,看上去很美,但是没有用,因为这个体制已经病入膏肓了,再怎么用药都是瞎耽误功夫。道家大约是看出这个体制已经无药可救了,所以它主张无为,啥也别做,等着这个体制自然死亡,寿终正寝就是了。道家的这个主张,大体上还算是比较正确,不过也有问题。这个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不会眼睁睁看着这个体制自然死亡,也就是常说的,反动势力不会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体制外的人,也没有耐心等着它自然死亡,也有人说,这是新兴势力在推动历史的前进。要让双方啥也别做,这个基本上挺难。在几百年后的汉初,无为才能够大行其道,跟春秋战国不同,那时候人们是在等待一个新体制的成熟,所以彼此相对有了耐心。用药是没用的,等待自然死亡也是不怎么靠谱的,那就只好用其他的办法了,于是法家应运而生。法家跟道家一样,也是认为这个体制没救了。太史公在《史记》中把这两家放到了一块儿,可谓是独具慧眼。不过它们还是有一点儿不同的,道家主张让它自然死亡,法家则是出手干脆利落地给这个体制来了一个痛快。如果把这个垂死的体制比作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晚期病人,那么就会发现,法家的手段跟其他三家相比,压根儿就是两码事儿。儒家和墨家是两个瞎忙活的大夫(不管有用没用,尽量挽救),道家是一个束手无策的大夫(啥也别做了,听天由命吧),法家则是一个杀人凶手。当然了,在今天西方一些国家有了安乐死,让人有尊严地死去。人能够安乐死,但是体制没法安乐死,更何况,法家让这个体制死得也没有尊严。法家是结束原有利益分配体制生命的一把刀,而不是挽救这个体制生命的神圣的白衣天使。因为,狮子有锋利的爪牙。……杀妻无罪,报应有理今天,跟老婆断绝婚姻关系,到民政部门办个离婚手续就是了,顺利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麻烦一点儿的大不了去趟法院,只要没有特别大的财产纠葛应该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在古代,就更省事儿了,压根儿就不用麻烦国家机关,只要丈夫的一纸休书就齐活儿了。当然这也需要女方的配合,女方至少要满足下列七个条件中的任何一条:一、不孝顺父母不孝顺丈夫的父母,是大不孝。那年头父母就是子女的天啊!二、无子 也算一种不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嘛。三、淫一种文雅的说法是,妻子跟外人乱来,混乱了家族的血统,在我看来,还有一层意思不好明说,那就是丈夫不能满足妻子,伤害了丈夫的尊严。四、妒主要是指阻止丈夫纳妾。妻“无子”还阻止丈夫纳妾,那就不止是嫉妒了。五、有恶疾因为身有恶疾的人不能参加祭祀祖先,不能祭祖也就不能算是这个家族的人了。六、口多言大家庭最怕多嘴多舌,话多是非就多,一人一句很容易把家搞乱,破坏安定团结。七、窃盗 把大家庭的东西收归己有,私藏小金库。这就是古代婚姻中有名的“七去”,也是男性主动断绝婚姻关系的七件法宝。在古代,在给丈夫断绝婚姻关系自由的同时,对女性也做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丈夫不能休妻:一、有所取无所归 妻子娘家的家族已经不存在了,从《孔雀东南飞》来看,最起码也是没有了父母,甚至可能没有了长兄,长兄为父嘛。休妻后,妻子面临着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丈夫此时休妻很不人道。二、与更三年丧 妻子跟丈夫为公婆守了三年孝,守了孝,妻子就对公婆尽完了所有义务,此时丈夫休妻,对不起妻子对自己父母的恩情。三、前贫贱后富贵 防止丈夫“人一阔,脸就变”,算是从经济上保护妻子。这就是古代婚姻中对女性的保护措施,“三不去”,也是对丈夫休妻的限制,防止丈夫滥用休妻的权力。关于“三不去”的原则,除了第一条不能肯定,后面这两条,吴起的夫人至少应该做到了其中的一条。吴起没有回家给老母亲办理丧事,如果此时已经娶妻的话,这个工作差不多应该就是吴夫人代劳了,那就满足了“与更三年丧”(从前面的迹象显示,吴起先生应该早就没有了父亲)。如果吴起离家的时候,还没有娶媳妇儿,后来才娶的,那时他已经破产了。从一个破产的前富翁到在鲁国谋到职务,吴起也算是“前贫贱后富贵”。无论何时何地,代替丈夫行孝或者跟丈夫同甘共苦,都算是伟大的美德,然而这样的美德竟然给吴夫人惹来了杀身大祸。杀掉妻子后,吴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率领着鲁国的军队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军队。然而,这次成功并没有给吴起带来锦绣前程。丢了史上最大的一个钱包外患暂时解除了,那就整理一下内政吧,就在魏惠王要整理内政的时候,发现自己少了一个重要的帮手,丞相公叔痤病了。据钱穆先生考证,公叔痤就是在少梁之战中被秦国俘虏的公孙痤。严格说来,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孙、公子、公叔都不是正式的姓氏,只是说明他跟国君的关系。国君的儿子就是公子,国君的兄弟也是公子(上一任国君的儿子嘛),孙子辈以下的就是公孙,长辈那就只好统称公叔了,我还没见过“公祖”呢。丞相大人的病情很严重,差不多进入生命倒计时了。普通人到这个程度也该考虑留下遗嘱了,告诉老婆孩子怎样分割自己的财产,顺便把自己的债务债权也转移一下,把自己藏的私房钱也和盘托出。公叔痤是魏国的丞相,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私人遗嘱,还要为国家留下政治遗嘱,算是对老板的最后交代。公叔丞相(暂时当姓氏用吧)认为他这个政治遗嘱很重要,他要向魏惠王推荐一个人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以确保魏国能够继续繁荣昌盛。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学的是法律,在丞相府上谋了个中庶子(大概是秘书之类的吧)的职位。商鞅在丞相府的表现被丞相公叔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公叔丞相也一直在等机会把他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魏惠王那里。可惜,一直等到公叔丞相病得都快不行了,商鞅还只是丞相府的一个小小中庶子。魏惠王听了丞相的病情报告,知道这次丞相大人怕是差不多了,决定去探视一下这个病中的丞相。国君探视不久于人世的大臣,是向这位大臣表示最后的尊重,同时也顺便榨取一下这位大臣的最后价值,听听他对国事的最后意见。保重身体、安心养病、暂时不用考虑工作之类的废话讲完后,魏惠王终于说出了实质性的一句话:如果你走了,这个国家的事务该交给谁打理?公叔丞相一直在等的也是这句话,此时不说更待何时: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但是个奇才,希望您能够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看着丞相大人一脸郑重其事的样子,魏惠王以为他会给自己留下什么重要的最后法宝,没想到竟然是推荐一个年轻人,而且还让这个年轻人来操持国家大事,魏惠王不觉哑然失笑。该问的都问了,该说的也都说了,魏惠王再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就在魏惠王要离开的时候,公叔丞相把身边的人全部撵走,为魏惠王尽了最后的义务:如果您不想用公孙鞅,那么就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不明白丞相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年轻人,为了安慰这个不久于人世的丞相,只好假装听从了他的建议。魏惠王走后,丞相大人赶紧把商鞅找来:刚才魏侯(此时还没有称王)问我关于接班人的问题,我向他推荐了你,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不会用你。我又劝他,不用你就杀了你,这个他答应了。你快走吧,一会儿就来抓你了。商鞅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魏侯既然不听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商鞅知道,在魏惠王的心中,自己不但不足以重用,甚至都不足以让他下杀手。蔑视,赤裸裸的蔑视。必须让他为这份蔑视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没有等多长时间,不远的西方就向商鞅发出了召唤。他的舞台就在那里,在那里他将书写一篇自己的历史,一篇带着鲜血的辉煌历史。

历史色盲讲故事-从战国一直写到东汉 作者简介

江南水,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小喜欢历史,小学到整个中学阶段,历史书籍不离手,总爱穿越般地将自己置于那些浩瀚的历史故事之中。经过工科的思维训练,彻底颠覆了以前对历史的很多认识,开始独立思考历史上那些故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