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君远,民国著名报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曾在《晨报》、《庸报》、《大公报》、《文汇报》、《中央日报》等担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等职;著有小说集《消逝的春光》、散文集《美游心影》,译有《老古玩店》等。
张中行回忆里的他,是风度翩翩的清秀才子,浪漫主义的授课方式令人神往;沈从文曾为他的作品未能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而打抱不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眼中,他如曾经的胡适、沈从文、胡风、张爱玲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本书选编收录了许君远部分文艺评论类、笔记杂谈类和人物回忆类的文章,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许君远的才情、学识,不少涉及民国时期的北大、文坛、报界、艺术界未经披露的名人轶事,如徐志摩、梁遇春、蔡元培、张季鸾、胡政之、赵望云、熊佛西、傅抱石、卫仲乐、张书旗、沈尹默、汪亚尘等为大众熟悉的人物。此类文章生前从未结集出版,散落在各种报刊中,不少是难以查找的偏僻报刊,具有文论价值和史料价值。
陈子善眼中又一位“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大公报》主笔讲述民国报界文坛轶事现代作家、著名报人、翻译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沈从文为其未入《中国新文学大系》鸣不平本书收入了许君远生前从未结集出版的文章,不少散落在各种报刊中,有些难以查找的偏僻报刊,具有文论价值和史料价值;本书有多篇评论谈及民国文坛艺坛,涉及王余杞、赵望云、熊佛西、傅抱石、卫仲乐、张书旗、沈尹默、汪亚尘等许多艺术家,因此显得材料珍贵;本书多篇忆旧怀人文章,透露出大量以前未曾披露的文坛、报界信息,如关于徐志摩、梁遇春、蔡元培、张季鸾、胡政之等人的回忆;一系列关于北大和民国报界的回忆文字,都是弥足珍贵的**手史料;附录的十篇回忆许君远的文章,写成于不同年代,大致可以窥探各个时期的人对许君远的追忆、评价;青年学者眉睫所撰《许君远年表》,总共万余言,主要内容为许君远生平事迹和著述版行情况,并尽量收入谱主与文坛、报界有关的文字,深具史料价值;本书可为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报刊史研究、现代知识分子研究补充一些新史料。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读书与怀人:许君远文存
《读书与怀人》以收录许君远具有文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章为主,此类文章生前从未结集出版,而是散落在各种报刊中,不少是难以查找的偏僻报刊;许君远家人所编《许君远文集》,已收录不少许君远的散文、小说,但漏收了一些具有文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章;这类具有文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章,较为一般关注民国文坛、报界的读者所欢迎,同时也可为文学史、报刊史、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读书与怀人》正文共分为三卷。卷一以收录读书笔记、文艺杂谈、前言后记一类文章为主,我们借此可以了解许君远的才情、学识,其中不少也涉及民国文坛,如评价左翼作家王余杞的长篇小说。卷二收录有关电影、戏剧、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文字,其中多为评论或回忆民国艺坛,涉及赵望云、熊佛西、卫仲乐、张书旗、沈尹默、汪亚尘等许许多多艺术家,因此显得材料珍贵。卷三收录怀人、自传篇什,透露出大量以前未曾披露的文坛、报界信息,如关于徐志摩、梁遇春、蔡元培、张季鸾、胡政之等人的回忆,同时许君远所写的一系列关于北大和民国报界的回忆文字,都是弥足珍贵的**手史料,这些是《读书与怀人》史料价值*丰富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反映许君远整个一生的变化,尤其是许君远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七年前后发生不少微妙或离奇的“蜕变”,经再三考虑,编者仍将作者写于一九四九年以后的特殊时期的文章酌量收入,如使许君远戴上“右派”帽子的《发言二则》、《报纸应当这样干下去吗》等,同时也收入许君远晚年在意志消沉之后的《自传》等文字。让读者自己去体味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何在时代转变中自然适应和痛苦挣扎的相互共存。《读书与怀人》附录的十篇回忆许君远的文章,写成于不同年代,大致可以窥探各个时期对许君远的追忆、评价。这些文章的作者既有许君远的家人,又有许君远的学生,还有许君远的同事、朋友等,从各个角度反映了许君远的文艺成就和精神品格。附录十一系由笔者所撰《许君远年表》,总共万余言,主要内容为许君远生平事迹和著述版行情况,并尽量收入谱主与文坛、报界有关的文字,以凸显史料价值。
记北大的教授群我喜欢北大的自由空气,尤其随心所欲的选课办法,非常合乎我这一个懒散的性情。我生也晚,未能躬逢北大的全盛,当我考进北大的时候,辜鸿铭、王国维、刘师培等都已老去,顽固一些的同学都在叹息北大在向着下坡路走,教授们一代不如一代了。但是一个从乡下进城的孩子,还是觉得它充满了新鲜和刺激。同时尽管有一些人走了,留在校内仍然不在少数,如崔适、刘毓盘、黄节、刘文典、林损等人,也都自成一家,成为青年崇拜的偶像。与他们对立的便是五四以后的“文化英雄”,阵垒尤其完整:这其中包含胡适、钱玄同、周作人、张凤举、沈兼士、沈尹默、朱希祖、马叙伦等。两派不一定有一种成形的分野,同时黄晦闻、刘叔雅两人思想绝不顽固,不过林公铎在课室中往往是骂人多于讲学,每当酒后耳热,把马褂脱下,挽起袖子大说某人的见解并不行,某人的学识浅陋的时候,真令听者宛然如坐在戏馆里听说书,一点儿也不感觉厌倦。在预科我就旁听过崔适的课。那时他就已经七十多岁了,入课室必须有人搀扶。我对经史的素养太浅,尤其是他那一口南方口音使我听起来很吃力,上了几个月的课毫无心得。同时选他的课的人数也不多,大概都是因为畏惧其艰深之故。黄节的诗,刘毓盘的词都有独到之见。刘文典风致翩翩,他讲文选学和六朝文,公认为最合身份。此外我还选过张凤举的《文学概论》,他把中西文学融会贯通地编为讲义,给了我很多的灵感。他能够引用中外名著,综合的分析介绍,并缕述他的新奇的发现。他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诗意浓厚的散文。他又说,屠格涅夫的小说如《春潮》,如《前夜》,如《父与子》,在结构上都能超人一等。这论调深获我心。沈兼士、沈尹默、钱玄同、朱希祖的课我都听过,因为太专门,浅尝辄止,不敢抱学分的奢望。鲁迅的小说史我倒不曾缺过课,实际他在课堂上同林公铎犯了同样的毛病,批评时事多于就书本的正面发挥,而其引人入胜则在他善于诙谐。方曹锟、张作霖在北方对峙之际,他偶然说起古代门神是“神荼郁垒”,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换成一个黑脸的尉迟公,一个白脸的秦琼。若干年后,说不定又被换成曹锟、张作霖了。课室为之哄然。胡适之的课我不曾选过,原因也因为太专门,同时我对哲学也没有基础。以此类推于梁漱溟、陈大齐。不过他们的讲演我每次必听。在公开集会上胡适之的谈锋真够锐健,梁漱溟的口才则瞠乎其后了。进了英文系,我一直以一半国文系的课程维持我的学分。英文系的教员最初有张歆海、陈源、温源宁、赵太侔,后来又有徐志摩、叶公超、林语堂。陈通伯博览群书,他的英文小说给我的影响极大,由于他的指导,我读完三四百本名著。他现在伦敦担任国际宣传处的专员,负责沟通中英文化的责任。张歆海讲英国文学史,但不到一年他便走入仕途。去年在纽约商启予将军的酒会中碰到,说起“红楼”旧事,他想不起还有这样一个不成材的学生,絮絮不已,完全脱去了当年课室严厉的作风。温源宁担任过系主任,他的英文修养够格,他讲过文学史、莎士比亚、英国现代小说。近年也搞起政治来了,我很为他的所学惋惜。赵太侔在北大时期很短,我上过他的戏剧课,他走了以后,课程由一位英国教授毕善功接替。他现任山东大学校长,今年在上海见到他,重投了一次门生帖子。徐志摩讲英文诗,因为他同时主编《晨报》副刊,叫座力非常强。而飞机撞山,正是在他北大教课的任上。叶公超担任英文写作和英国短篇小说,战后他以国际宣传处专员的资格走遍英美。他在纽约曾向我夸口说:“纵横鲜卑语,不作外交官。”王部长的电报他已经谢绝了。曾几何时,他竟正式跑到外交部里置身要冲了。林语堂担任基本英文和发音学,他的一口美国式的英文真够动听,讲书也活泼生动。后来教书教厌了,便远走美国,以《吾国与吾国人》而大出风头,于是接着他又写《瞬息京华》、《生活之道》,加拿大为之纸贵,他也就发了一笔“外财”。上面所举的几位英文系教授除了徐志摩作古,赵太侔未脱离舍之门,其余都已改行,或者青云直上,或者海外寓公。如今胡适之先生由驻美大使重回北大,并不能把老教授全部拉去。学风动荡,他一定感到施政的困难。十年不回北方,不知道沙滩是不是保存着旧日的面目,“红楼”里面是不是学术气氛弥漫。……
许君远(一九○二至一九六二),原名许汝骥,笔名西夷等,河北安国人。现代作家、著名报人、翻译家。一九二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曾在《晨报》、《庸报》、《大公报》、《文汇报》、《中央日报》等担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等职。一度在北平中国大学、上海新闻学校、暨南大学等担任讲师、教授。一九四五年曾以《益世报》特派员身份参加联合国大会成立大会。一九四九年后在上海四联出版社、文化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担任编辑室副主任等职。一九五七年,与徐铸成、陆诒被定为上海新闻出版系统“三大右派”。著有小说集《消逝的春光》、散文集《美游心影》,译有《老古玩店》等。编者简介:许乃玲,一九三八年生于上海,许君远之女,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编有《许君远文集》、《许君远译文集》。现居深圳。眉睫,原名梅杰,一九八四年生,湖北黄梅人。独立学人、图书策划人。著有《朗山笔记》、《关于废名》、《现代文学史料探微》,编有《绮情楼杂记》、《梅光迪文存》、《读废名》、《蒋风文坛回忆录》、《辛亥人物志》(即出)等十余种。
经典天天读:恰精雅趣篇 内容简介 翻开《经典天天读(第十辑)(怡情雅趣篇)》,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段段熟稔的篇章,扑面而来,馨香满怀,字里行间,凝聚着优秀文明的...
元曲名篇赏析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是散曲中的小令。书名《小桥流水》,在编选中则偏重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个人情怀的作品。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在快节奏的、充满竞争意...
《中国好采购2》内容简介: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之所以备受欢迎,能够担任高管,是因为他们在校研读了800 个案例,几乎涵盖任意领域出现
随感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刘炳善先生辛苦工作之余所写的浏览小札,影视印象,见闻琐记及译事感悟等。本书语言质朴、文笔流畅,题材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对治...
平心 本书特色 所谓平心,亦如作者所言“平心静气、平心而论、平常心,都是做不到的,心向往之”。本书收录的是近两年的文章,也有些是先前所作,但一直没有收到文集里的...
无华岁月 本书特色 一代人的集体情感倾诉,幕幕感人至深的命运悲喜剧!此书所收集的文章均为老三届网站网友的原创作品。那是可以回味的快乐与痛苦,那是可以面对的勇敢与...
与文学名家对话:像一片叶子一样成长 本书特色 《水一样的声音》;《淡定之美》;《高粱有多少只脚》;《新年不复旧年春》;《谎言中开不出美丽的花朵》;《青春当...
《李卓吾批评本西游记》(上下)由明朝叶昼托李卓吾进行了全面的评点。他的评点理论虽不及金圣叹全面系统,但他上承李卓吾,下启金
北斗京华:北京生活五十年漫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文化随笔集。八十多篇文章以地理、人物、事件为纲,细述老北京风物兴衰与人事代谢,感慨风物之变迁零落,追思故交之音...
月下小景-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本书特色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月下小景》选编沈从文先生创作的,非关作者本人经历,比较另类,与湘西神话、传说故事相关的具抒情性的短篇小...
锦绣中华全游记 (上下册) 本书特色 《锦绣中华全游记(上下)》我们的家园如此娇关,正像朝阳般升腾向上,引十多亿炎黄子孙竞舜尧。争相出力献智,要使她更加壮丽辉煌...
彼得•加尔多什(Péter Gárdos)出生在布达佩斯,是一个获奖无数的电影导演和戏剧导演。《黎明前说我爱你》是他的第一部小说,根据他父母的真实故事改编。小说...
《钱币上的中国史(全3册)》内容简介:100种钱币传奇的中国历史,讲述钱币的故事与历史,另类解读朝代兴衰、中国文化与文明。一部
《孟子的管理解析》内容简介:《孟子》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儒家管理思想源自《论语》,经由《大学》《中庸》,再到《孟子
《别样的色彩(珍藏版)》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作品装帧升级,全新精装珍藏版。书写狂、老烟枪、一个女儿的父亲、擅长
谈艺录/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2014年《南方都市报》“大家访谈”新开辟的“谈艺录”系列将视线投向国内的艺术,包括绘画、当代艺术、收藏、艺术史等领域,以深度访谈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二十世纪法国有影响、极富魅力的作家、戏剧家和电影编剧及导演。杜拉斯出生在法属印度支那,...
《Flutter实战入门》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化介绍Flutter技术入门方法,包括基本概念,并设计了大量案例,可帮助读者快速搭建Flutter应
流沙河诗话 本书特色 流沙河先生一生习诗读诗心得。旁征博引,兴味十足,可做中国诗鉴赏入门,亦是写诗者登堂入室之宝典。流沙河诗话 内容简介 此书论述广泛,从诗人先...
漂泊者手记(青年批评家文丛) 本书特色 九十年代以来,我们注意到,李洁非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生态环境的和都市文学、新生代文学方面,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