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道德的理想主义》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它与《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并称为“新外王三书”。
《道德的理想主》一书汇集了牟宗三先生的十四篇论文。全书以“仁”的观念为中心,对中西学术问题、现实问题、文化建设问题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学说。该书“从事文化生命之反省,庶可得其原委而不惑”,旨在唤起民众的历史、文化及价值意识,寻出中国文化的出路的所在。
牟宗三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民主与科学的开出要借助于儒家式的人文主义的实现,而儒家人文主义的要旨就在于“三统”并建,这就涉及了他的“三统”说。所谓“三统并建”,即:“一、道统之肯定,此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二、学统之开出,此即转出‘知性主体’以融纳希腊传统,开出学术之独立性;三、政统之继续,此即由认识政体之发展而肯定民主政治为必然。”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引进本套丛书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出于对牟宗三先生作品的尊重,我们在稿件编辑过程中,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由于牟宗j先生的政治观点与我们有一定差异,所以我们并不赞成牟宗三先生在某些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判断方面的表述,尽管如此,凡属学术讨论范畴领域的内容,我们除作了个别修改外,尽量均予以保留,以不伤害作品完整性为**原则,相信读者一定会在阅读当中进行批判性的汲取。
《道德的理想主义》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道德的理想主义》主要内容简介:牟宗三先生,字离中,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一个多山的小县。他自幼聪颖,喜读书,生长在四季气候分明、环山一块平原里的村庄。1927年,人国立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直升哲学系。1932年遇见熊十力先生,为其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人生之慧命。这慧命就是耶稣所说的“我就是生命”之生命,“我就是道路”之道路。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正逢“五四运动”后期,结束了清末民初的清客学风,同时也结束了清末民初的那浮浅的孤离的政治意识、民主共和意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孙中山先生和那时所具备的意识。他研读《朱子语类》因而引发了直觉的解悟。顺此兴会注意了当时流行于国内的西方学说;包括柏格森的创化论、杜里舒的生机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罗素哲学、数理逻辑和新实在论等。课余进修的重点,则在于《易经》和怀悌海哲学研究。从怀悌海哲学中引发了对宇宙论的兴趣,从美之欣趣,想象式的直觉解悟,转人为何如何之“架构的思辨”;也要从外在化提升起来而向内转以正视生命。更由于广读易书,由此而认知中国除了历圣相承的“仁教”之外,另有一个“智学”的传统。1934年,牟先生自北京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讲授逻辑与西方哲学。自30岁至40岁间,由于致力于逻辑数学的解析,而写成《认识心之批判》,将西方近代学术的两大骨干——罗素的《数学原理》以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融和调适,扭转罗素的歧出,照察康德的不足。同时自熊十力身上体认:吾华族有*独特*根源之慧命,不于此而讨安身立命,立定宗教,以自肯其大信,反而割截其根而从摩西耶和华犹太民族之历史,以数人家珍,是自卑自贱而甘于为国际游魂随风而飘荡也。
帝之高高在上,超越而外在;二是人的原罪;三是神的恩宠。从第一点,崇神而卑人,对世界而言,它必函宇宙论上的创造说,而反对“流出说”,因而亦必反对本体论上的泛神论。从第二点,则加重人之谦卑,人自己之无力,匍匐于上帝之前而加重其皈依之诚。此点复函:中世的人之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是在与人的普遍本质之关联下,与亚当的关联下而了解。人只有在观想超越者所决定的人类的普遍命运时,才能得到人生的真义。单独的个人之生与死,不是他自己固有的事,而是一切者的一之生,一切者的一之死。这种从普遍的命运本质来把握人,是把人的个性淹没了。现实的个人,若不在这个普遍的命运本质之下,直是偶然的,无所谓的存在。西塞罗时代作为人的本质之“普遍的人性”,固然从斯托噶派的理性主义得到基础,但以后也很可以从基督教的教义,即博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得到其切实的认识。博爱(普遍的人类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即含有“普遍的人性”之肯定(不为阶级所限)。基督教的这个教义,很可以为人文主义者吸收进来作为人文主义的正面大前提,一个积极的领导原则。但是,基督教究竟不是人文主义。所以从基督教方面说,从中世纪的宗教精神方面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普遍性尚是外在的“用”,而原罪所表示的普遍命运这个“普遍性”,才是最内在的“体”。基督教实含有这两面的普遍性。人文主义若能继承西塞罗时代而继续发展,继续就抽象的泛说的“普遍人性”而向里点出“道德的心性”,则即一方可以把“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吸收进来转化而为体,一方也可以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教义以积极的基础。如是,由人性以通神性,可以与宗教神本不对立,而基督教亦可转化而为不是中世纪那个形态。但是人文主义在中世纪并未得到滋长壮大的发展,而时代精神却转而为基督教的神本精神所占据。因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显的普遍人性只是对外而显:一是对“在上帝面前”而显,一是对“不为阶级所限”而显。依是,普遍的人性这个普遍性在西方始终停在“外在的用”之阶段上,始终未能从“人心”上点出其最内在的本质,以使其成为“内在的体”,一如中国儒者之所为。
牟宗三,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译注)、《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5部译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上将收尾于宗教文化学有“双重的综合意味”。首先,这个晚近最受注目的研究方向,几乎把宗教学的交叉性推向了极致,以致可看做所
吸血鬼的历史 本书特色 到鬼魂世界去探险,是去探测人心深处用恐惧筑起的*后防线。本书作者就是这样一个探险家。克罗德·勒库德先生在巴黎索尔邦大学教授中世纪日耳曼文...
汉译经典:材料与记忆 本书特色 《材料与记忆》一书试图通过对记忆的研究,来确定精神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在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形成逻辑上,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
尚书集释 本书特色 《尚书集释》是著名学者、台湾中研院院士屈万里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其早年《尚书释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补,更参酌了民国以来的许多学术成果,尤...
谭嗣同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利用经典诠释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审视、反思谭嗣同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谭嗣同所关注的哲学问题...
公羊学引论-儒家的政治智慧与历史信仰-[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陆新儒家精神领袖蒋庆先生的成名作,二十年来,此书已成为当代经典,本次修订了若干细节问题。蒋先...
马丁路德加拉太书注释(康来昌牧师改写)神是那些卑微、受苦、受压迫、绝望者以及一无所有者的神。祂的仁慈,使盲者看见,使受创
易经的奥秘 本书特色 把握乐天知命的无忧人生。本书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易经的奥秘 内容简介 《易经的奥秘》一书根据曾仕...
思想着是美丽的 本书特色 科学文化随笔丛书。 出于自由人和人的意志自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的一切创造活动及其创造物都是美好的。然而,在人的一切活动及其作品中,思...
希伯来圣经导论 本书特色 这套“希伯来圣经教科书”系列的特式:一、勾勒这部经典的写作背景、文本结构。二、精解这部经典文本的重要思想内核,阐述各卷书所包蕴的神学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依据,以学术界先期研究的成果为基础,较为全面地论述和探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内涵、思想渊源及其理...
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
南怀瑾庄子諵译 本书特色 作为中华文化*伟大不朽的经典之一,《庄子》自魏晋玄学盛行以来就成为上层社会和读书人的必读书,其汪洋恣意的气势、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奇诡瑰丽...
阆苑仙宫-道教宫观概览 本书特色 王朦编著的《阆苑仙宫:道教宫观概览》上篇侧重于对宫观的产生溯源、世俗与宗教功能以及建筑形制和构造的阐释,以期读者对道教宫观有一...
传世·经典国学集了凡四训 本书特色 锁线精装,国风大美始于此。文白对照,零门槛深入国学。精准翻译,体会袁了凡内心所思所感。全本收入,阅读时再无缺漏之憾。收录名画...
和其他心灵修道的旅程相比,佛陀是从发问开始,而不是从答案开始。从一位王子到苦行者,从各种疑惑到完美觉醒,当我们想要仿效同
高尔吉亚与新智术师修辞 本书特色 本书**部分致力于对民主雅典时代另一重要智术师高尔吉亚的形象进行历史重构,解释其残篇和思想;第二部分则着力展现高尔吉亚的学说如...
李泽厚对话集:廿一世纪(一) 本书特色 1.著名思想家李泽厚2000—2006年对话录的*新全集。2.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
文明:乌托邦与悲剧 内容简介 跟着本书,我们走人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历史中。尽管所有的民族都有文化和文明,但是对于西方文明而言,重要的是其民...
俄罗斯科学哲学研究(2008/9)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充满学术勇气的著作。作者自觉地把俄(苏)科学哲学放到世界哲学语境中去考察,有意建构一种宏阔的世界眼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