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是当代新儒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道德的理想主义》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它与《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并称为“新外王三书”。
《道德的理想主》一书汇集了牟宗三先生的十四篇论文。全书以“仁”的观念为中心,对中西学术问题、现实问题、文化建设问题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学说。该书“从事文化生命之反省,庶可得其原委而不惑”,旨在唤起民众的历史、文化及价值意识,寻出中国文化的出路的所在。
牟宗三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民主与科学的开出要借助于儒家式的人文主义的实现,而儒家人文主义的要旨就在于“三统”并建,这就涉及了他的“三统”说。所谓“三统并建”,即:“一、道统之肯定,此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二、学统之开出,此即转出‘知性主体’以融纳希腊传统,开出学术之独立性;三、政统之继续,此即由认识政体之发展而肯定民主政治为必然。”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引进本套丛书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学术参考。出于对牟宗三先生作品的尊重,我们在稿件编辑过程中,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由于牟宗j先生的政治观点与我们有一定差异,所以我们并不赞成牟宗三先生在某些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判断方面的表述,尽管如此,凡属学术讨论范畴领域的内容,我们除作了个别修改外,尽量均予以保留,以不伤害作品完整性为**原则,相信读者一定会在阅读当中进行批判性的汲取。
《道德的理想主义》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道德的理想主义》主要内容简介:牟宗三先生,字离中,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一个多山的小县。他自幼聪颖,喜读书,生长在四季气候分明、环山一块平原里的村庄。1927年,人国立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直升哲学系。1932年遇见熊十力先生,为其生命中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人生之慧命。这慧命就是耶稣所说的“我就是生命”之生命,“我就是道路”之道路。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正逢“五四运动”后期,结束了清末民初的清客学风,同时也结束了清末民初的那浮浅的孤离的政治意识、民主共和意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及孙中山先生和那时所具备的意识。他研读《朱子语类》因而引发了直觉的解悟。顺此兴会注意了当时流行于国内的西方学说;包括柏格森的创化论、杜里舒的生机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罗素哲学、数理逻辑和新实在论等。课余进修的重点,则在于《易经》和怀悌海哲学研究。从怀悌海哲学中引发了对宇宙论的兴趣,从美之欣趣,想象式的直觉解悟,转人为何如何之“架构的思辨”;也要从外在化提升起来而向内转以正视生命。更由于广读易书,由此而认知中国除了历圣相承的“仁教”之外,另有一个“智学”的传统。1934年,牟先生自北京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等校,讲授逻辑与西方哲学。自30岁至40岁间,由于致力于逻辑数学的解析,而写成《认识心之批判》,将西方近代学术的两大骨干——罗素的《数学原理》以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融和调适,扭转罗素的歧出,照察康德的不足。同时自熊十力身上体认:吾华族有*独特*根源之慧命,不于此而讨安身立命,立定宗教,以自肯其大信,反而割截其根而从摩西耶和华犹太民族之历史,以数人家珍,是自卑自贱而甘于为国际游魂随风而飘荡也。
帝之高高在上,超越而外在;二是人的原罪;三是神的恩宠。从第一点,崇神而卑人,对世界而言,它必函宇宙论上的创造说,而反对“流出说”,因而亦必反对本体论上的泛神论。从第二点,则加重人之谦卑,人自己之无力,匍匐于上帝之前而加重其皈依之诚。此点复函:中世的人之了解自己,了解人生,是在与人的普遍本质之关联下,与亚当的关联下而了解。人只有在观想超越者所决定的人类的普遍命运时,才能得到人生的真义。单独的个人之生与死,不是他自己固有的事,而是一切者的一之生,一切者的一之死。这种从普遍的命运本质来把握人,是把人的个性淹没了。现实的个人,若不在这个普遍的命运本质之下,直是偶然的,无所谓的存在。西塞罗时代作为人的本质之“普遍的人性”,固然从斯托噶派的理性主义得到基础,但以后也很可以从基督教的教义,即博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得到其切实的认识。博爱(普遍的人类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即含有“普遍的人性”之肯定(不为阶级所限)。基督教的这个教义,很可以为人文主义者吸收进来作为人文主义的正面大前提,一个积极的领导原则。但是,基督教究竟不是人文主义。所以从基督教方面说,从中世纪的宗教精神方面说,“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普遍性尚是外在的“用”,而原罪所表示的普遍命运这个“普遍性”,才是最内在的“体”。基督教实含有这两面的普遍性。人文主义若能继承西塞罗时代而继续发展,继续就抽象的泛说的“普遍人性”而向里点出“道德的心性”,则即一方可以把“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吸收进来转化而为体,一方也可以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教义以积极的基础。如是,由人性以通神性,可以与宗教神本不对立,而基督教亦可转化而为不是中世纪那个形态。但是人文主义在中世纪并未得到滋长壮大的发展,而时代精神却转而为基督教的神本精神所占据。因此,“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所显的普遍人性只是对外而显:一是对“在上帝面前”而显,一是对“不为阶级所限”而显。依是,普遍的人性这个普遍性在西方始终停在“外在的用”之阶段上,始终未能从“人心”上点出其最内在的本质,以使其成为“内在的体”,一如中国儒者之所为。
牟宗三,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译注)、《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5部译作。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圣经故事 本书特色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广、对人类影响*大、在全球发行量*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
《基列家书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中2005年度美国文学入选作品。年事已高、来日无多的埃姆斯牧师给七岁的儿子写下这
梁赞诺夫《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 本书特色 梁赞诺夫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评版的主要策划人执行人和...
疗心 本书特色 时代的快发展,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心灵极易蒙尘。于是,焦虑烦闷、悲伤绝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便无孔不入,一一袭来。而受其困扰的我们,则如踩...
老子研读 本书特色 ☆打通中西,汇通文史哲,用通俗平易的语言解读玄妙的《老子》八十一章。☆将《老子》思想与历史传统、现实生活相勾连,发掘、展现《老子》的现实意义...
林的《自由论文》1809年首次出版在《F.W.J.谢林哲学著作集,第一卷》(兰茨胡特)这个册子中。这个册子本是旧文汇编(包括《论自
马克思资本论传 目录 导论:未名的杰作**章 孕育第二章 诞生第三章 来生索引附录Ⅰ 马克思《资本论》**版序言附录Ⅱ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编后记马克思资本...
叛逆的思想家 本书特色这本书不仅是单纯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真正的思想史漫谈。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续论-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的互证 本书特色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续论(出土简帛与传世文献的互证)》由廖名春所著,周易是影响*大的中国文化典籍。对...
墨学十论 内容简介 故谓思想文化实乃一个民族进步的关键所在,只要有思想文化的活跃滋长,民族精神可以起衰继绝,民族血脉可以雄劲康健。而文化的发达,首在继承。唯有继...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理性、真理与历史 本书特色希拉里·普特南系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理性、真理与历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短短数年时间...
禅与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我和佛教研究、研究佛教史的意义和方法、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佛教教义的发展与宗派的形成、论释迦牟尼等。禅与文化 目录 我和佛...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第四册: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一年六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关于朱德新年演讲稿的复信和批语》《向毛泽东报告毛岸英牺牲事的信》《关于成立航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系列著作累積銷售破百萬冊!知名節目主持人、全日本最著名的記者作家──池上彰透過圖說帶你輕鬆了解:為什麼伊斯蘭成為世界的敵
本书共分十四章,分别论述经济学、价值、分工、机器、竞争、垄断、警察和捐税、人和上帝在矛盾规律下的责任、贸易的平衡、信用、
中国名物特产集粹 本书特色 《中国名物特产集粹》:中华大地物华天宝,名物特产数不胜数,有闻名于世的珍稀植物,罕见的珍禽异兽,甘美的果品,飘香的美酒,精美的丝绸以...
精读严复 本书特色 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人。他翻译的《天演论》,将科学进化论带到中国,超越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范畴而使之具有世界...
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 本书特色 《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是一部多角度、全方位探讨儒家文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倡导“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主张跳出儒家以反观儒学,尝试...
这里所关涉的不可能是某些可以从定义上一劳永逸地确定下来的术语,而只是一些用来进行描述和对比的手段,它们的意义必须根据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