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国际诗坛选集之第四辑。全书共分“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专辑”、“天空与星座”、“帕米尔之声”和“国际诗坛动态”四个栏目。书中所收之诗歌作品内容广泛,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读。
《当代国际诗坛(4)》内容包括: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专辑;德语诗歌专辑,荷尔德林诗选,策兰诗选,贝恩诗选,基尔施诗选;罗萨诗选。
插图:他同时强调,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作家的个人写作,就是要努力面对公共生活、面对时代,发出个人的声音!因此他想了解,在具体的文学表现中,同样经历了巨大历史背景转换的东欧作家们是怎么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及其困惑的。克劳斯瑙霍尔凯提到的匈牙利当下文学写作的情况多少有点呼应了曹征路的问题,克氏认为匈牙利文学现在已经到了作家不得不在作品里写点笑话的情况了,没有笑话,就没有人读。而他本人,则是属于欧洲文学传统中悲哀、黑暗那一边的,没有笑话可写,因而他认为自己在这个时代很失败。但听言外之意,我们还是很明显听得出这位被苏珊·桑塔格誉为“堪比果戈理和麦尔维尔”的当代匈牙利启示录式的大师的文学操守与坚持,及不堪忍受文学对时代问题的刻意回避与向庸众的媚俗。骆英关心的现代性焦虑话题,在东欧诗人作家身上似乎没有找到共鸣。骆英谈到,对中国来说,我们过去长期是封建主义,专制社会,五四以后,提出学习现代性,欲图实现民主、自由、人权平等,但此时出现了长期的混乱和战争,救亡压倒了一切,讲民主、自由遂成为那个时代之不可能。而8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强调现代化建设发展,让大家都富起来,但同时忽视了精神内在的东西,生活上的富足不代表已解决了人性上的平等自由等问题。而现在是在拿和谐代替平等,现代化绝不等于现代性。他认为,在中国,真正的现代性启蒙还没有完成。并认为当前文学、诗歌,要产生最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是在这个现代性焦虑主题上做文章,否则就很难成为好的文学。具体的现代性焦虑在他的阐述中,较明确地集中于中国当前社会贫富日益悬殊的现实,弱势群体不具有平等生存权等现象。他更对亚洲文学做了百年回顾,认为亚洲文学始终是一个向欧洲学习的过程,是不自信的,所以他提倡回到母语的怀抱,用充满张力的亚洲诗歌去对抗已然日益日常化、琐屑化的西方诗歌。显然,这样的观点是否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文学有效性是值得商榷的。
唐晓渡,江苏仪征人,1954年1月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任职于《诗刊》和作家出版社,现为作家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诗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新诗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南大学兼职教授。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和文学评论写作,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多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当代诗歌,尤其是先锋诗歌的研究、评论和编纂工作,兼及诗歌创作和翻译。著有诗论集《不断重临的起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唐晓渡诗歌评论自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中外现代诗名篇细读》(重庆出版社,1998)、《唐晓渡诗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辩难与沉默:当代诗论三重奏》(合著,作家出版社,2008)、诗歌随笔集《今天是每一天》(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等;译有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文论集《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3),以及普拉斯、哈维尔、米沃什、赫伯特、赫鲁伯等诗人、作家的部分作品;主编“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多卷本)、“当代诗歌潮流回顾丛书”(多卷本)、《帕米尔当代诗歌典藏》(十卷本)、《当代国际诗坛》等;另编选有《中国当代实验诗选》等十余种诗选。1988年与芒克、杨炼等联合发起成立“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并创办民刊《幸存者》;1990年与芒克等创办民刊《现代汉诗》(前后印行10期凡16卷)。评论和诗歌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译)本。多篇论文先后获“首届‘文艺争鸣’奖”(1995)、“首届‘山花’优秀理论奖”(1995)、“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评论奖”(2004,2005)等奖项。1995—2002年间先后应邀访学荷兰莱顿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等。2001年应邀出席在法国里尔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公民大会。2005年应邀参加英中诗人“Poet to Poet”对译交流项目等。西川,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本名刘军,1963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美国艾奥瓦大学2002年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大学2007年访问教授。现执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曾与友人创办民间诗歌刊物《倾向》(1988—1991),参与过民间诗歌刊物《现代汉诗》的编辑工作。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1997)、《大意如此》(1997)、《西川的诗》(1999),诗文集《深浅》(2006),散文集《水渍》(2001)、《游荡与闲谈:一个中国人的印度之行》(2004),随笔集《让蒙面人说话》(1997),评著《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诗歌卷》(2001),译著《博尔赫斯八十忆旧》(2004)、《米沃什词典》(与北塔合译,2004)。编有《海子的诗》(1995)、《海子诗全编》(1997)。曾获鲁迅文学奖(2001)、庄重文文学奖(200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1997)、德国魏玛全球论文竞赛十佳(1999)等。参加过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5)、法国巴黎瓦尔德玛涅国际诗歌节(1997)、美国芝加哥人文艺术节(2002)、德国柏林国际文学节(2004)等。其长诗《远游》曾由郭文景谱写为管弦乐作品,2004年10月由香港管弦乐团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首演, 指挥:Edo de Waart(荷兰)。其组诗《镜花水月》被改编为实验戏剧,由孟京辉导演,于2006年5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在北京东方先锋剧场公演。此外,西川还曾于2000年参加过贾樟柯导演的电影《站台》的拍摄。
变态心理-精神病院心理咨询师亲历手记 本书特色 在内容设置上,每一个故事后面,都会有一小段的“科普时间”。主要是对精神病、变态心理进行一...
通借字萃编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篇通论、下篇例释。主要内容包括:通借字概说、谐声字通借、同音字通借、通借字的其他有关问题、同音字通借字例释等。通借字萃编 目录 序...
大将和海狗子两个小海碰子的碰海生活是艰辛而又危险的,同时也是自由、快乐、令人神往的。当他们回到岸上,回到城里,他们的家庭
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出生,江苏丹徒县人。198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清华大
影响青少年的十万个怎么办:交际篇 内容简介 本书对如何与名人交往、与年轻的异性老师接触应怎样掌握分寸、怎样使不受欢迎的朋友自觉离开、怎样对付来势汹汹者、如何免遭...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刺青时代、罂粟之家、一个朋友在路上、灰呢绒鸭舌帽、西窗、一个礼拜天的早晨、被玷污的草、稻草人、狂奔、我的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论争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以开放的品格、多维的视角和鲜明的思辨色彩。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论争的历程作了系统的梳理、描述和全方位的总结、评判。现代文学思...
小学教师说课稿设计集粹 内容简介 入选本书的说课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作为施教的出发点,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着重培养和提...
大地情怀与形上诉求(对海子《太阳》七部书的阐释) 目录 导言**章 但是水、水第二章 太阳·断头篇第三章 太阳·土地篇第四章 太阳·大札撒第五章 太阳·弑第六章...
因尋找上古神器刑天而下凡的冥府之主空華遇見了尖牙利齒的豔鬼桑陌,在向桑陌套取刑天下落的過程中,慢慢地,彼此愛恨不休的前塵
江南士风 中国当代散文的一种文化选择(2011/8) 本书特色 肖玉华编著的《江南士风(中国当代散文的一种文化选择)》以江南士风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当代的江南文人...
文学理论导引 本书特色 本书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本书以源于文学实践的“问题...
开辟鸿蒙说红楼-《红楼梦》1至18回评点 内容简介 《开辟鸿蒙说红楼:《红楼梦》1至18回评点》列出了原著前80回宏观的整体结构,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红楼梦》准确...
史述和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分“史述”和“史论”两大部分。“史述”以1937年“七七”至1945年“八一五”为限,采用年表加年度评点的结构方式。...
中西比较诗学 本书特色 《中西比较诗学》是我国学界*部以“中西比较诗学”命名的著作,更是中国“比较诗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运用比较方法,分别从文化背景、艺术本...
李长白山水画集-黄山情.云之恋 目录 散花烟雨黄山云海猴子观海黄山松鼠跳天都云雾黄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奇山云起时迎客松翠谷云起彩浪滔天黄山松山在虚无缥缈间黄山雪始信...
发现小说-黑白阎连科 本书特色 《发现小说》是中国作家**次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探讨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文学内在规律及中国当代文学现状和出路的长篇文学随笔。阎连科...
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十九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生活命运和思想状况的学术著作。作者拣取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如赫尔岑、巴枯宁、别
金元时期道教文学研究 目录 序引言**章 金元时期全真道兴盛及文人弃儒从道的文化考察一、激烈的民族矛盾所造成的生存环境的巨变(一)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对社会所造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 目录 竹书与诗学竹书《孔子诗论》刍议庄子与文论从时代背景看《逍遥游》本义及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唤醒庄子逍遥义的历史演变说《庄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