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然对象与人化存在的分化为历史前提,成己与成物既以意义和意义世界的生成为指向:又构成了意义发生和形成的现实之源,作为意义世界生成的现实过程,成己与成物一方面本于内在的人性能力,另一方面又依乎外在的普遍规范。意义不仅通过认识和评价活动在观念的层面得到体现,而且基于实践过程而外化于现实的存在领域或实在的世界。忽视了意义世界的观念之维,人们将仅仅面对一个纯粹物化的异己世界;无视意义世界的外在形式或现实形态,则常常会悬置对现实世界的变革而仅仅囿于抽象的精神之境。通过成就世界与成就自我的创造性活动,人在追寻意义的同时也不断建构多样形态的意义世界。就意义世界与人之“在”的关系而言,人的存在意义的真正实现,具体地表现为人的自由发展。关于意义世界的如上视域,同时表现为对分析哲学、现象学,以及传统的心性之学和当代新儒学的理论回应。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成己与成物视域中的意义,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规范系统与意义生成,精神世界的意义向度,意义与实在,意义的个体之维,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价值走向。
《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内容简介:以本然对象与人化存在的分化为历史前提,成己与成物既以意义和意义世界的生成为指向:又构成了意义发生和形成的现实之源,作为意义世界生成的现实过程,成己与成物一方面本于内在的人性能力,另一方面又依乎外在的普遍规范。意义不仅通过认识和评价活动在观念的层面得到体现,而且基于实践过程而外化于现实的存在领域或实在的世界。忽视了意义世界的观念之维,人们将仅仅面对一个纯粹物化的异己世界;无视意义世界的外在形式或现实形态,则常常会悬置对现实世界的变革而仅仅囿于抽象的精神之境。通过成就世界与成就自我的创造性活动,人在追寻意义的同时也不断建构多样形态的意义世界。就意义世界与人之“在”的关系而言,人的存在意义的真正实现,具体地表现为人的自由发展。关于意义世界的如上视域,同时表现为对分析哲学、现象学,以及传统的心性之学和当代新儒学的理论回应。
作为成己与成物的内在条件,人性能力显然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就存在的形态而言,人性能力具有本体论的品格:它无法与人分离而总是与人同在。与之相对,形式的、逻辑的东西既可以融入于人的认识系统,也可以外在于人。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人性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变革世界和变革自己这一过程中的体现。具体地看,它涉及“已知”与“能知”等多重方面。所谓“已知”,是指在类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累起来的广义认识成果。一方面,人性能力总是奠基于广义的认识成果,其形成也与这种认识成果的内化、凝结相联系,否则便会流于空泛;另一方面,广义的认识成果若未能体现、落实于人性能力之中,亦往往只是一种可能的趋向,作为尚未被现实化的形式条件,它们缺乏内在的生命力。在成己与成物的过程中,以上两个方面总是彼此互动。同时,人性能力既有康德意义上形式、逻辑的方面,又涉及意识过程、精神活动,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逻辑与心理的统一。从强调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出发,康德对内在于人的心理、意识等方面常常持疏离的态度。如前所述,他所注重的,更多的是先验形式以及这种形式的纯粹形态。然而,从先天的形式回到现实的作用,则逻辑与经验的界限便无法区分得那样泾渭分明。在这方面,马克思的看法无疑更值得注意。马克思曾比较了必然的领域(realm of necessity)与自由的领域(realm of freedom),并指出,只有在必然领域的彼岸,“以本身作为目的”的人类能力的发展才开始。这里特别应当关注的是“以本身作为目的”的人类能力这一提法,“以本身作为目的”或作为目的本身,意味着赋予人的能力以目的性规定,后者既有本体论意义,又包含价值论意蕴。
杨国荣,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等校的客座教授,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 losophy编委;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在中国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领域出版学术著作10佘部,主要部分收入《杨国荣著作集》 (11种),其中lo部著作先后出版于海外。同时,在《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East and Wes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种论著被译为英、德、韩等文在国外出版与发表。
左手曾国藩家书 右手哈佛家训 本书特色 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 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 细品墨迹,质朴中透露出沁人心睥的淡雅清香...
《存在与事件》是阿兰·巴丢最伟大的著作,这部旷世之作是他哲学的里程碑:巴丢利用和涉及了自柏拉图以来的欧洲哲学传统,讨论了
尼采遗稿选 内容简介 尼采是一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哲学家,他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的工作;他...
当代妙用-光明大手印-(全二卷) 本书特色 ☆ 大手印文化与当代世界的智慧碰撞:与超心理学、与大国学、与禅、与道、与中医、与免疫学、与科学、与文学、与读书、与生...
王安石易学研究 本书特色 这部史学论著有三方面的优长。**,作者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对《周易》已经下了相当深的功夫,这主要表现在对王安石《易解》的标点上。《周易》...
1.中国第一个博士电视节目主持人,1994年主持上海电视台“今日印象”2.中国第一个将心理学系统搬上电视荧屏的心理学家,1995年主
王允新八论续编 本书特色 本书进一步讨论了王充的天命论、“自然”、论及天人感应的祥瑞说,对王充的“天”、“命”、“阴阳”、“五行”、“鬼”、“神”等的范畴、观念...
清凉世界-五台山 本书特色 《华夏文库·名山胜寺系列·清凉世界:五台山》编辑理念就在于,它既视佛教为宗教,又视佛教为文化,更视佛教为能给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提供解...
本书是系统阐述因明学史及其基本范畴的专著,比较既有的同类研究成果,在材料上引入了敦煌古文献、在体系结构上更趋完美、在语言
符号学译丛宗教的文化符号学 本书特色 本书包含作者近期发表的9篇论文。作者对宗教现象进行了符号学分析和思考,试图建构宗教符号学体系。该著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宗教...
释奠孔子文献与图说-第十一辑 本书特色 《释奠孔子文献与图说》收录了又卷五三《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又卷五四《国子释奠于孔宣父》、又卷六九《诸州释奠于孔宣父》、...
生活禅研究: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 本书特色 中国佛学的特质是禅,生活禅就是现代社会条件下禅法的运用,黄夏年主编的《生活禅研究(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
三论宗略讲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历代传承、三论宗的典籍、教迹、三论宗的教理、观智、断证位次共六章内容。三论宗略讲 目录 总序**章历代传承**代龙树菩萨第二代提婆...
《汉语史稿》(重排本)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教材。全书分语音部分;语法发展部分;词汇发展部分。讲述汉语史对象、研究方法
目录日记(1785-1787)中学时代的作文和图宾根教会学校作文(1785—1788)三巨头对话关于量的观念的一些说明关于希腊人和罗马人
天命人性论-第十二辑 本书特色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先秦时期,人性论就被思想家们热烈讨论。其中特别是孟子和荀子,一个主张人性本善,一个主张人性本恶,...
伦理学概论 内容简介 简介《伦理学概论》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伦理学概论 目录 引论 对伦理学的初步说明**章 伦理学是一种怎样的研究**节 伦理学与人的问...
“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 内容简介 一、本书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的总鸟瞰,题为《蓦然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从“西方马克思主义...
当代道教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全面而翔实,叙述清楚、系统、议论亦颇中肯;热情赞扬了当代道教发扬优良传统与革新的成就,同时也揭示当代道教发展的趋向,恳切提出了道教应...
今天是什么-用哲学的语言说 本书特色 《今天是什么:用哲学的语言说》:飞是一科奇妙的体验,飞有一种绝对的高度,还有另外一种时空的视角,飞起来我们自己就变成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