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1840-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GDP的估算

1600-1840-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GDP的估算

作者:刘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7-01

评分:5分

ISBN:9787208093386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1600-1840-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GDP的估算 内容简介

本书在对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对1600年至1840年中国的总量经济进行了估算。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作者认为麦迪森高估了前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在1600年中国人均年收入大约为银4.5两,到1840年下降到约银3.4两,显著低于西欧国家,从1600年至1840年,中国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0.18%,而人均实际gdp则下降了25%。同时,本书还对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化转型困境进行了深入探讨。

1600-1840-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GDP的估算 本书特色

本书对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关于前近代中国gdp的估计数据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作者们认为,麦迪森的估算总体上看过于简略,在统计技术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且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之处。麦迪森认为,1500至1820年中国人均gdp折合1990年美元为600美元,作者们认为大约高估了50%—90%。对于前近代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麦迪森大约高估了三分之一。

1600-1840-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GDP的估算 目录


**章引言
一、“大分流”前后的世界:研究缘起与研究目标
二、为什么选择1600年至1840年作为研究对象?
三、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方法的说明
四、其他若干关键难点的说明
第二章安格斯·麦迪森和相关研究综述
一、安格斯·麦迪森
二、保罗·贝洛赫
三、国内学者以及相关研究
第三章人口与耕地的变动趋势
一、1600年以来中国人口的变化
二、1600年以来中国耕地的变化
第四章农业和其他**产业
一、行业分类与统计口径的说明
二、粮食部门:生产法
三、粮食部门:以支出法校检
四、经济作物
五、畜物、林业和渔业
第五章早期工业和建筑业
一、麦迪森对农业以外经济活动的估计
二、采矿和冶炼
三、手工制造与建筑
第六章商业和服务业
一、麦迪森对服务业的估计
二、商业和运输
三、货币与金融
四、房地产
五、政府服务
六、专业和其他服务
第七章国内生产总值的分布
一、产业结构的演进
二、传统经济中的公共部门
三、积累与投资
四、收入分配
第八章历史与国际比较
一、1600年以来物价的变化
二、实际和人均gdp增长率
三、以美元和国际元计值
四、麦迪森的自相矛盾之处
五、*后的校正
六、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第九章后论:从总量看明清工业化转型问题
一、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二、从总量经济看明清工业化停滞之谜
三、超越总量经济
附录
表一前近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产业分布(1600-1840年)
表二安格斯·麦迪森各国和地区人均gdp统计(1-2000年)
表三保罗·贝洛赫的各国人均gnp统计(1700-1960年)
表四英国物价统计(1300-1840年)
表五英国工资水平统计(1300-1840年)
表六金银价格统计(1300-2000年)
表七美国物价与gdp统计(1774-2000年)
参考文献
后记

1600-1840-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GDP的估算 节选

本书在美国经济学家麦迪森研究的基础上对1600年至184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进行估算,通过引用大量的资料和细致的计算,作者认为1600年至1840年中国的GDP总量增长了55%,而人均GDP则下降了25%,这一点和麦迪森的估算有所不同。作者通过引用大量的史料并加以分析后指出,在前近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低于欧洲国家。前近代中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有限。

1600-1840-前近代中国总量经济研究-兼论安格斯.麦迪森对明清GDP的估算 作者简介

刘逖,江西九江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英国皇家国际研究所、剑桥大学访问研究员,现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负责人、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市场微结构与证券交易机制、中国经济与政治,著有《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践》、《跨国银行与金融深化》、《中国上市公司成败实证研究》、《解读创业板》、《交易体制:原理与变革》、《从华尔街到外滩:中外股市史话》、《高级政治经济学》(参著)、《中国公司治理报告》(参著)等,发表论文50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