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作者:张丽珠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08-01

评分:5分

ISBN:9787303108466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立足于文献基础与出土材料,是近数十年学界重新改写中国哲学史的极重要新作。其观点深刻而新颖,纲领清晰,论证翔实,文字流畅。补充了孔孟间百年阙佚的儒家早期性论、老庄心灵哲学一系外的黃老道家思想;摆脱儒家本位,对墨家、法家思想意义,予以重新评价;以全新角度探索、揭橥汉代与清代思想价值;综论民国以来的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史三十讲》作为台湾地区广受赞誉、影响极大的中国哲学史新著,因其重要学术价值,于2009年被台北“国立编译馆”评选为英译出版重要著作,英文全译本(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即将问世。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本书特色

张丽珠教授所著《中国哲学史三十讲》的*大特点,在于从文献出发,充分掌握原典而赋予哲学解释。书中对各家哲学从时代背景、问题意识到学术理论及方法论,都有深入剖析。同时对重要的学术源流脉络也有着清晰梳理,如对儒家仁、礼二脉不同流向的论述,对道家在老底心灵哲学外的黄老用世哲学之关注等。宋明之后,一般哲学史多以考据、训诂论及清代,本书揭橥清代新义理学的重要学术面貌,并以之衔接现代化精神,其论点在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突破性。
——陈鼓应
张丽珠教授此书言简意賅、脉络分明,兼摄近年研究成果,而自成一家之言,*便初学问津;持论中正,亦可备专家之采摭。
——龚鹏程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目录

**讲 绪论: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二讲 孔子与儒教——用礼乐教化成就人文价值
第三讲 孔孟之间的儒家早期性论
第四讲 孟子挺立德性主体的心性论
第五讲 荀子挺立知性主体的自然人性与师法强调
第六讲 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第七讲 庄子“与道冥一”的逍遥精神
第八讲 《黄帝四经》与《管子》四篇的黄老道家思想
第九讲 重实利的前期墨家哲学
第十讲 墨辩及后期墨家哲学
第十一讲 析名辨实的名家逻辑
第十二讲 强调“法、势、术”治术运用的法家思想
第十三讲 董仲舒“天人相应”说的汉代天人同构义理模式
第十四讲 王充力破天人之学的“疾虚妄”思想
第十五讲 从“名理之学”到“言意之辨”——魏晋玄学的方法论建立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节选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立足于文献基础与出土材料,是近数十年学界重新改写中国哲学史的极重要新作。其观点深刻而新颖,纲领清晰,论证翔实,文字流畅。补充了孔孟间百年阙佚的儒家早期性论、老庄心灵哲学一系外的黃老道家思想;摆脱儒家本位,对墨家、法家思想意义,予以重新评价;以全新角度探索、揭橥汉代与清代思想价值;综论民国以来的现代新儒学。《中国哲学史三十讲》作为台湾地区广受赞誉、影响极大的中国哲学史新著,因其重要学术价值,于2009年被台北“国立编译馆”评选为英译出版重要著作,英文全译本(Thirty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即将问世。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相关资料

这样的解释造成了很多研读《论语》者之莫大疑惑。——难道一个缺乏仁心的人、或个性较为凶暴之人,他就不能习学礼乐了?或者礼乐并无法陶冶没有仁心的人、不能涵养其性情?还是礼乐只对仁慈、仁爱之人有用?那么,又为什么会有一种倒过来的说法,说是:学琴的孩子不变坏?而且,历史上被证明了缺乏仁心(篡位事实)的王莽,他在篡位前不就以彬彬有礼的形象博得众人之一致爱戴?再如:“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当年,这是曾经困惑了笔者心灵的一章。当时年纪小,心想为什么林放只是问“礼”据何为根本,至圣先师孔子就以如此赞叹的口吻,赞美他“大哉问”?又,孔子的回答并没有正面答复林放之问啊!孔子只是回答了礼要如何如何啊!这是一个尚且深受儒家思维濡染的中学生心中的疑惑,那么对于西方世界之不解中国哲学,甚至说中国缺少哲学,似也就不应过责了。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作者简介

张丽珠,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讲授清代思想、中国哲学史、词学课程。除《中国哲学史三十讲》外,尚有“清代新义理学三书”(《清代义理学新貌》《清代新义理学——传统与现代的交会》《清代的义理学转型》),以及《袖珍词学》《袖珍词选》《全祖望之史学》《乾嘉时期的义理学趋向研究》等专著,达数百万言,深具学术声誉。最新力作《清代学术思想史》即将完成,其学术观点新颖、客观,对于学界长期未能正确认识清代思想的现状,具有极大修正性,也是目前最详备的清代学术思想专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