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作者:苏叔阳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年:2010-08-01

评分:5分

ISBN:9787511001061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这是一部仅用十几万字就写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普及读物;这是一本全国发行1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这是一个被译成英、德、俄等十余种语言文字的国际化文字。
本书用优美的语言,既系统、又个性化全面介绍中国历史、自然概貌、民族繁衍、文化形成、生活风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翻天覆地巨大成就的读本。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海豚出版社出版

★苏叔阳是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和诗人

★ 本书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该书创下了累计发行1500多万册的佳绩

★ 书中配有大量精美插图,从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到极具神秘感的古代壁画,伴着故事感极强的叙述,给读者全面展示了一幅中华文明图景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一部仅用十几万字就写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普及读物;这是一本全国发行1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这是一个被译成英、德、俄等十余种语言文字的国际化文字。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用优美的语言,既系统、又个性化全面介绍中国历史、自然概貌、民族繁衍、文化形成、生活风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翻天覆地巨大成就的读本。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目录

引子
第1章幅员辽阔的家园
创世神话
现代中国的疆域和风貌
和谐相处的民族大家庭
第2章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人的先祖哪里来
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炎帝、黄帝、蚩尤
第3章悠久的历史
上古的原始社会
历史沿革与概况
中国历史的几个特点
第4章古老而义现代的文字
方块汉字的发展史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节选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相关资料

插图:1.黄河文化旧石器时代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仰韶文化,早期距今6000年左右,延续了千年以上。从青海、甘肃一直到陕西、山西、河南都有仰韶文化的遗址。1953年在陕西西安发现的半坡村遗址,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半坡人已经种谷养畜,纺线织造麻葛,创造大型的草泥土木结构的茅屋,挖掘储藏粮食的窖穴。制陶工艺相当发达,彩陶器皿上有生动的动物图案,还有一些线刻的符号,很可能是早期的文字。新石器时代黄河文化的代表是大汶口文化。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发现,其年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后期延续得更晚一些。大汶口先民使用的石器都是用硬度极高的石料制成,有穿孔石斧、扁薄的石铲,工艺水平很高。想象一下那些手指如同树枝的先人们打磨出这么精美石器,你在惊讶之余,一定会产生由衷的感佩。那幽远的过去曾经有怎样火红的生活哟。发掘的墓葬中,有随葬的玉制品、饮酒器和精致的象牙雕刻。一号墓中还有一支孔雀绿色的骨凿,据测定其中含有大量的铜,说明他们已经懂得使用铜了。大汶口还有男女合葬的墓穴,证明他们已经有了一夫一妻的婚姻。随葬物多寡悬殊,说明他们已进入父系为中心的时代,贫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长江文化长江文化是同黄河文化并行的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江文化泛指长江流域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从考古发掘来看,长江文化在史前时期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首先,长江流域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明的中心。在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的稻谷,距今大约有9000年。这还不是中国史前时期稻作的开始,或许将来新的考古成就会告诉我们人类种稻起于多么遥远的远古。不过,长江流域至今仍是世界稻谷生产最多的地区。长江流域还是世界蚕丝业的起源地。中国是蚕丝生产的起源地已为举世公认。在河姆渡遗址曾发现一个牙雕小盅,上面刻有蚕纹图案,一般认为这是野蚕人工驯化之始,距今约6500年。至于距今5000年前以上的崧泽文化,从出土的花粉中发现桑属禾本科花松非常多,说明那时的古人已经在山坡上植桑养蚕。5000年前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曾出土一副陶壶,在它腹部刻有五条头朝向一致的蚕纹。那蚕的模样与今日的家蚕极其相似,说明5000年前的良渚已经养蚕了。长江流域还是苎麻织品的中心。在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三块苎麻布是平纹织品,每平方厘米经线2431根,纬线1620根。5000年以前的古人能织出如此精密的麻布,这是何等了不起的事情。余姚的洞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7000多年的干栏式房屋建筑。这种房屋以木桩构成框架,建成高出地面的样式,以适应长江流域沼泽、湖泊、雨多的潮湿地带。那时还没有金属,木框均为榫卯结构,这种建筑式样一直传播到东南亚一带,至今还能看到它的身影。长江流域还最早种植漆树,使用生漆也是长江文化的一大贡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质漆碗,距今已有6500年左右的历史。到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时,生漆的使用已经普遍,连出土的棺板上都发现有红色漆的遗迹。长江文化还是玉文化的中心。玉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同重视黄金的西方文明不同,这也是二者的重大区别之一。中国人自古至今崇尚玉石,认为是天降祥瑞的神物,赋予它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特性。上至镇国之宝、宗教礼器,下至凡夫俗子的配饰,玉石都是代表神圣高洁的首选之物,是为“君子”之物也。春秋战国时代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成为中国人重视玉石的生动注解:大约是希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兴起以后不久,中国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今湖北一带),有个平民叫做卞和的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被砺石包裹的璞玉.便去献给楚王。楚王请玉匠鉴定,玉匠说这是一块石头。楚王大怒,就砍去了卞和的左脚。楚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把璞玉献给武王,又被说成是用普通石头伪称玉石。武王又砍去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大哭,三天三夜,泪水变成了血水,他说:“失去双脚固然可悲,但无人识得真玉,才更令人悲伤。文王听说,就叫人凿去璞玉外面的砺石,里面果然是价值连城、晶莹剔透的玉。文王便命人制作成一面玉璧(圆形,扁而薄),成为国宝。这便是“和氏璧”。后来许多诸侯为争夺此璧,征战不休,以后沦落何方就杳无消息了。这个悲怆、凄美的故事如今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以荆山玉石和金、银、铜配伍制成奖牌,让这令人动情的故事更具有了勇气和毅力的精神,鼓舞人们“更快、更高、更强”。三星堆文化也属于长江文化。四川三星堆发现的文物,已是殷商时代进入文明时期的遗存。那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物,兽形、人形的铜像或巨大的青铜面具。这些器物造型奇特、夸张。其中一个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的青铜面具,宽耳纵目,两个眼球突出于眼外,神秘而恐怖。更有大量的玉器,精美绝伦。一个青铜神树高384厘米,上有九枝,立鸟栖息,枝下是低垂的硕果,一条龙沿树而下,仿佛再现中国古代关于扶桑的神话。三星堆文化所呈现的怪异和众多的文化遗存,引起了世人许多议论和猜想。其中大量文物与中原的龙山文化、长江的良渚文化具有强烈的共性,说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而那些三星堆文化外来说都不过是学者过于聪明的猜想。由于三星堆文化中唯独没有文字符号出土,因此也为多种奇特的猜想添加了想象空间。在成都附近发掘的金沙文化,稍晚于三星堆文化,也有大量的玉器出土,与良渚文化极其相似,证明了古蜀国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联系。金沙文化中有个太阳神鸟的精美图形,四只神鸟绕日飞行,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中国读本-青少年版 作者简介

苏叔阳(1938- )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保定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编剧。为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著有:小说《故土》、《老舍之死》等,话剧《丹心谱》、《左邻右舍》等十余部,电影《夕照街》等十五部。其《中国读本》被译成英、德、俄等十余种文字,海内外发行已达1000万册以上。2007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