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公器

天下之公器

作者:吴晞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年:2010-08-01

评分:5分

ISBN:978750133756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天下之公器 目录

大道之行公器为用——作者自序一、资源建设论藏书剔旧浅议藏书组织学藏书布局简论藏书整体布局的宏观思维论高校图书馆藏书布局模式的改革藏书排架新议藏书组织小史文献释义藏书剔除概说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综述谈谈藏书组织学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摭拾二、图书馆史两宋为什么大肆禁书书史与文献信息史——与郑如斯、肖东发先生商榷中国图书的起源毛泽东与北京大学图书馆“亢慕义斋”——我国图书馆史上光辉的一页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我国古代的官学藏书秘书监和我国古代图书事业试论我国图书馆史上的分期问题论中国图书馆的产生策府弦歌唱春城——西南联大图书馆始末传教士与中国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纪略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三、公共图书馆“区别服务”刍议图书馆与人文关怀天下之公器——论公共图书馆精神建馆廿周年致辞从RFID到智能化图书馆大道之行有器之用——关于自助图书馆的几点思考服务立馆?技术立馆——谈深圳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图书馆?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答记之一文献保障?研究参考?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答记之二阅读?图书馆?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致辞城市需要图书馆的N个理由——在纪念温州市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举办的“图书馆与城市文化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从文化传承说开去附录漫议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文风问题图书馆,公共了吗?又有花香,又有树高官拜镇书将,风流十万年——吴唏访谈录(《出版人》杂志)主要论著目录

天下之公器 本书特色

《天下之公器》: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天下之公器 节选

《天下之公器》是作者从业以来的图书馆学论文选编,其中大部分曾陆续发表于各专业刊物。此次结集出版共分三个专题:资源建设、图书馆史和公共图书馆。另有部分相关文献收入附录。书中所收文章,反映了作者作者勤勉认真的治学精神、知行如一的实践探索和清新俊雅的文笔文风。从中,可以了解作者再有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亦可窥见近三十年来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工作的脉络。《天下之公器》共39篇,分为资源建设、图书馆史、公共图书馆三个部分。作者将《天下之公器》定名为“天下之公器”,“公器”一词为全社会共有、共用名物之概称。他认为图书馆就是“天下之公器”,这种提法高度概括了图书馆的理念、精神和本质。图书馆这个“公器”理应成为保障公民教育、文化、信息权益的利器。

天下之公器 相关资料

插图:书史与文献信息史——与郑如斯、肖东发先生商榷郑如斯、肖东发二位先生编写的《中国书史》(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是中央电大图书馆专业的教材。本书出版后,以其丰富翔实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论述,博得了广泛的好评,也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是近年来书史研究中的集大成者。这是公论,也是笔者的看法。本篇商榷文字,也并非要指出《中国书史》有什么错漏之处,而只是想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当前书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关于中国早期图书的问题上,郑、肖二位先生有两个基本的观点:一、什么是图书?“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第1页)。图书是“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第2页),与档案等文献是有区别的。并从这个观点出发,认定只有简策文献才是“我国最早的正式的图书”(第43页)。二、图书是何时产生的?图书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了文字,就有了创造书籍的基本条件……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各种各样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经验,阐述思想,并使之传播久远的时候,真正的书籍便开始出现了”(第27、28页)。因为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所以书史研究便从甲骨文开始。这类观点并非《中国书史》的一家之言。自从刘国均先生的《中国书史简编》问世以来,各家的书史研究者都持类似的看法,只不过表述方式略有不同而已。然而这一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却仍有商榷之必要。

天下之公器 作者简介

吴晞,原籍山东蓬莱,1955年生于北京。198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同年供职北京大学图书馆,任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1996年调任文化部图书馆司,任文献资源处处长。1998年起在深圳图书馆任职至今。现任深圳图书馆馆长,深圳市图书情报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报》副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公共图书馆》杂志主编。文化部优秀专家,深圳市政府津贴专家。多次领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荣获文化部首届“中国文化创新奖”。正式出版专著十余部、译著两部,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