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难度颇大的研究领域,言其复杂,是因为它包罗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庞杂,如何取舍便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哪些思想、理论、观点,哪些领域的问题和探讨,应该收入或者应该舍去,应该详细评介或者简略提及,令人十分头疼。因为,它或它们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反映思想文化宏观走向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可取,当然是对写作者学术眼界和功力的考验。更为困难的是,思想文化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等众多学术领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学科专业划分日趋细密、研究日趋深入的情况下,要对每个领域的问题均有该专业所应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文化思想史的框架内对某个专业问题的介说有可能(特别是在该专业领域的人士看来)并不周全、准确甚至可能是误读。此外,写入我们文本中的问题,是被认为能够反映整个思想文化走向的观点或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写入。那么,它们是否真的就不反映思想文化的走向呢?退一步讲,即使不反映思想文化的总体走向,它们是否就没有价值呢?如果有价值,为什么不写入呢?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识和功力所限,由于我们写作的宏观视角,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留下这一遗憾。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思想文化卷 1949-2000)》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思想文化卷 1949-2000)》内容简介: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难度颇大的研究领域,言其复杂,是因为它包罗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庞杂,如何取舍便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哪些思想、理论、观点,哪些领域的问题和探讨,应该收入或者应该舍去,应该详细评介或者简略提及,令人十分头疼。因为,它或它们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反映思想文化宏观走向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可取,当然是对写作者学术眼界和功力的考验。更为困难的是,思想文化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等众多学术领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学科专业划分日趋细密、研究日趋深入的情况下,要对每个领域的问题均有该专业所应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文化思想史的框架内对某个专业问题的介说有可能(特别是在该专业领域的人士看来)并不周全、准确甚至可能是误读。此外,写入我们文本中的问题,是被认为能够反映整个思想文化走向的观点或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写入。那么,它们是否真的就不反映思想文化的走向呢?退一步讲,即使不反映思想文化的总体走向,它们是否就没有价值呢?如果有价值,为什么不写入呢?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识和功力所限,由于我们写作的宏观视角,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留下这一遗憾。
这些检讨的共同特点是对个人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人生经历几乎全盘否定,包括价值观、学术艺术成果甚至人格。他们迈出的每一人生脚步、做出的每一重要选择几乎都是个人利益、名利思想、崇洋观念、改良主义、动摇投机、自高自大、自由主义等等驱使下的产物,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来讲没有真正的意义甚至起着阻碍的作用。从这些检讨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那痛苦、悔罪、真诚、希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感受到为了新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知识分子最珍重的起码口头上最推崇的人格与自尊)的决心。大体上是在1952年5月以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组织清理阶段,高校大多是在暑假前完成了这一工作。到夏秋之交,整个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宣告结束。在组织清理阶段,知识分子必须向政府和组织老实交清自己的历史,并检举自己知道的反革命分子。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知识分子没有再经历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的那种严峻“考验”,因为许多历史问题已经在那个阶段大体讲清了或基本涉及了,所以相比之下可谓“轻松”过关。只是那些在前一阶段没有过关的被怀疑有政治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在这一阶段要接受“敌”或“友”的裁判。经坦白和检举,被认定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人分别受到逮捕、管制和调离教学岗位等处分。虽然,中共中央指示,组织清理工作必须坚持“不追不迫,启发自觉”的原则。但是,有的单位还是发生了乱斗争、乱批判的过火行为,伤害了一些本来没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或者有些许问题但实在算不上反动的知识分子。由于组织清理时间较短,高校一般是三个星期左右,某些偏向的纠正亦较迅速,因而造成的消极影响尚不那么严重。
彭明(1924-2008),河南夏邑人。从1950年起,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黄埔军校史研究会会长等职,是国内公认的五四运动史研究及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学术大家。代表作有《五四运动史》。参与主编的著作有《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中华民国史》、《从空想到科学——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等。
美学漫步 本书特色 本书是汉宝德又一部谈美并致力于国民美育的作品,全书分为四辑: (1)美与生命的体悟。(2)美育出了什么问题。(3)寻找美的途径...
圣经故事:多雷插图本 本书特色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广,对人类影响*大、在全球发行量*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本书是根据《圣经》原著编写...
老子的智慧 本书特色 《老子的智慧》1948年由蓝登书屋出版,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图解六壬大全第一部.占法及神煞(白话详解图解本) 本书特色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庞大的一部百科丛书,由清乾隆皇帝钦定纂修,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
达·芬奇译码 本书特色 500个词条全面回击《达·芬奇密码》的谎言、虚构和误解。《达·芬奇密码》:真实还是虚构?历史还是杜撰?本书为那些有思想的人提供了十分真实...
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2001年4月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东北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学者郭淑云、王宏刚主编★ 中国萨满教学界对北...
孟子与尽心篇 本书特色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讲述《孟子》*后一篇《尽心篇》的整理稿。《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本书特色 ·《纽约时报》哲学畅销书作家 丹尼尔·克莱恩经典之作,全新精装珍藏版,精致小开本,值得拥有。·精致、幽默、内涵的哲学...
中国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哲学探索 本书特色 《中国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哲学探索》,是作者长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曾真正地认识它。本书试图用明白的道理、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让读者领略中
价值:哈特曼对道德基础的构建 本书特色 《光明学术文库》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范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
贞观政要 本书特色 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间与各位大臣的对话、以及大臣重要的奏章,按照政治要素分为四十篇,每篇收录若干对话或奏章,从不同角度...
沉思录 本书特色 希望《沉思录》能给你带来充实的阅读感受,让你在尽情享受这丰盛的思想盛宴之后,有所思考。沉思录 内容简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
先秦诸子系年--中国文库.史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对自孔子到吕不韦的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一进行了考证。先秦诸子系年-...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 本书特色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作者萨特)一书是根据Gallimard书店法文1981年版翻译的。萨特在法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哲学家,...
周易与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由杜新会编著的这本通俗读物《周易与三十六计》是中国首部打通《易经》与《三十六计》两大绝学的开山之作。该书讲述了为人处世之智慧方法,海商...
道教文化100问 本书特色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艺、科技、学术思想以及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直至今天,在我们生...
《周易》选评 内容简介 本书对《周易》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阴阳变化之道,对立和谐之理,观物取象之旨,明于忧患之用等。《周易》选评 目录 编者的话导言阴阳变化之道...
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 本书特色 《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论帕斯...
现代新儒学的走向 本书特色 《现代新儒学的走向》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对现代新儒家作整体的、综合的考察。现代新儒家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