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难度颇大的研究领域,言其复杂,是因为它包罗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庞杂,如何取舍便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哪些思想、理论、观点,哪些领域的问题和探讨,应该收入或者应该舍去,应该详细评介或者简略提及,令人十分头疼。因为,它或它们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反映思想文化宏观走向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可取,当然是对写作者学术眼界和功力的考验。更为困难的是,思想文化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等众多学术领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学科专业划分日趋细密、研究日趋深入的情况下,要对每个领域的问题均有该专业所应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文化思想史的框架内对某个专业问题的介说有可能(特别是在该专业领域的人士看来)并不周全、准确甚至可能是误读。此外,写入我们文本中的问题,是被认为能够反映整个思想文化走向的观点或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写入。那么,它们是否真的就不反映思想文化的走向呢?退一步讲,即使不反映思想文化的总体走向,它们是否就没有价值呢?如果有价值,为什么不写入呢?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识和功力所限,由于我们写作的宏观视角,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留下这一遗憾。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思想文化卷 1949-2000)》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思想文化卷 1949-2000)》内容简介: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思想文化是一个复杂的难度颇大的研究领域,言其复杂,是因为它包罗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庞杂,如何取舍便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具体而言,哪些思想、理论、观点,哪些领域的问题和探讨,应该收入或者应该舍去,应该详细评介或者简略提及,令人十分头疼。因为,它或它们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反映思想文化宏观走向的问题。这里就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否可取,当然是对写作者学术眼界和功力的考验。更为困难的是,思想文化涉及哲学、文学、历史、教育、经济、政治、法律等众多学术领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学科专业划分日趋细密、研究日趋深入的情况下,要对每个领域的问题均有该专业所应有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文化思想史的框架内对某个专业问题的介说有可能(特别是在该专业领域的人士看来)并不周全、准确甚至可能是误读。此外,写入我们文本中的问题,是被认为能够反映整个思想文化走向的观点或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写入。那么,它们是否真的就不反映思想文化的走向呢?退一步讲,即使不反映思想文化的总体走向,它们是否就没有价值呢?如果有价值,为什么不写入呢?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学识和功力所限,由于我们写作的宏观视角,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留下这一遗憾。
这些检讨的共同特点是对个人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人生经历几乎全盘否定,包括价值观、学术艺术成果甚至人格。他们迈出的每一人生脚步、做出的每一重要选择几乎都是个人利益、名利思想、崇洋观念、改良主义、动摇投机、自高自大、自由主义等等驱使下的产物,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来讲没有真正的意义甚至起着阻碍的作用。从这些检讨里,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那痛苦、悔罪、真诚、希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理,感受到为了新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知识分子最珍重的起码口头上最推崇的人格与自尊)的决心。大体上是在1952年5月以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组织清理阶段,高校大多是在暑假前完成了这一工作。到夏秋之交,整个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宣告结束。在组织清理阶段,知识分子必须向政府和组织老实交清自己的历史,并检举自己知道的反革命分子。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知识分子没有再经历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的那种严峻“考验”,因为许多历史问题已经在那个阶段大体讲清了或基本涉及了,所以相比之下可谓“轻松”过关。只是那些在前一阶段没有过关的被怀疑有政治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在这一阶段要接受“敌”或“友”的裁判。经坦白和检举,被认定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人分别受到逮捕、管制和调离教学岗位等处分。虽然,中共中央指示,组织清理工作必须坚持“不追不迫,启发自觉”的原则。但是,有的单位还是发生了乱斗争、乱批判的过火行为,伤害了一些本来没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或者有些许问题但实在算不上反动的知识分子。由于组织清理时间较短,高校一般是三个星期左右,某些偏向的纠正亦较迅速,因而造成的消极影响尚不那么严重。
彭明(1924-2008),河南夏邑人。从1950年起,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任教授,1986年任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黄埔军校史研究会会长等职,是国内公认的五四运动史研究及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学术大家。代表作有《五四运动史》。参与主编的著作有《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通史》、《中华民国史》、《从空想到科学——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等。
中国哲学简史 内容简介 冯友兰,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哲学家,治中国哲学史迄今无出其右。一九四六至四七年,先生正值盛年,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
“色诺芬注疏集”乃汉译色诺芬著作全编。本书是此系列的第一本。柏拉图的《会饮》很著名,苏格拉底的另一著名学生色诺芬也写过《
原型批判与重释(修订本) 本书特色 《原型批判与重释(修订本)》的目的是,一方面试图对以往原型研究中所常用的概念术语进行辨析,另一方面,试图对荣格原型理论体系进...
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耶拿体系1804-1805--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编著者黑格尔。本书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形成史中的...
日本佛教源流 本书特色 本书把关注的重点置于对日本佛教源流的考察,既有别于一般的日本佛教史,又不同于以往日本佛教方面的研究论著,在参考和兼顾相关学界先行研究成果...
周易十讲:增补本 内容简介 《周易》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炎、黄子孙的骄阳。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何止千千万万,但《周易》乃“十三经”中**“经”,《四库全...
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 本书特色 《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除了序论三章、每章三节,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交代《文化中国书系:唐前中国佛教史论稿》依据史料以及...
《悬搁判断与心灵宁静》为公元二世纪前后的皮罗派理论集大成者塞克斯都·恩披里克的著作,其理论保留了怀疑论的基本思想。目录
#汉译经典053-圭恰迪尼格言集 本书特色 圭恰迪尼,被马基雅维利遮蔽的意大利政治家。古代西方官场的处事哲学。一部教你从政治风云中全身而退的警世通言。《圭恰迪尼...
易传与道家思想-(修订版) 内容简介 《易传与道家思想(修订版)》从哲学议题、思维模式以及万物起源说、自然循环论、阴阳气化论、天人一体观、变化发展观、乐天知命的...
图解星学大成:第二部:命局分析 本书特色 古代星学秘本的总集,探索传统星命学的必读书;400多个示意图表,200多幅精美手绘插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200多幅...
“冯友兰作品精选”收入作者大部分重要论著,由我店分两辑出版。先行付梓的第一辑七种是:《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是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 目录 绪论**章 王...
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 内容简介 二、国内政治对传统佛教的中击在中国佛教受到国际社会挤压的时候,国内的统治阶级也没行对佛家采取宽容的政策。佛教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政治...
人文与理性的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由多篇论文组成,讨论主题集中在中国思想史,涉及3世纪到当代,体裁有专论、书评、条目和序跋,论文包括《魏晋时期的个人主义和新道家运...
儒家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本书特色 张锡勤编著的《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流变,深入探讨了儒学在中国近代衰落的过程和原因,本书资...
中国古代算命术 本书特色 你对算命术感兴趣吗?你想知道算命术是从何时开始的吗?你知道算命相士是怎样排八字的吗?十二生效与地支又有什么关系呢?古人对算命术都是持相...
空间与历史唯物主义 本书特色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包含了空间理论的思想,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重点论述的商品流通理论,在商品生产的具体空间场所以及对为了实现商品的...
觉情书-圣严法师谈世间情 本书特色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离不开情,无论是男女的爱情、家庭的亲情或是朋友的友情,情都与我们密切相关。情可以产生正面的能量,创造美好...
立命·究底·理政三道综论集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 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