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半中国史

另一半中国史

作者:高洪雷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0-08-01

评分:5分

ISBN:9787503943669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另一半中国史 内容简介

我们很幸运地走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之路上,但我们还需要一盏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照亮前方的路,这盏灯就是文化传统和民族智慧。“另一半中国史”只用六个汉字就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气质,因为,在汉文化为主流的文化长廊中,永远镌刻着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绚丽身姿。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依稀记起匈奴、柔然、乌孙和楼兰等等古民族时,在《另一半中国史》里,令人惊奇地看到了他们的生离死别和爱恨情仇……“另一半中国史”是一个智慧而大胆的论断,当我们不能从史学家的著述里找到这个概念时,就有理由说它是独一无二的。由此我们应该向作者致敬,他没有史家、民俗学家和作家的光亮头衔,也没有“隐者”那般高深莫测,但他却是一个用心阅读、勤于思考的思想者,他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充满崇敬和率直的拷问。在“文化喧嚣”的时代,坚守、沉静、思索和高雅的情趣成就了高洪雷先生这部经得住历史检验的著作。

另一半中国史 本书特色

《另一半中国史》:我们很幸运地走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之路上,但我们还需要一盏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照亮前方的路,这盏灯就是文化传统和民族智慧。“另一半中国史”只用六个汉字就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气质,因为,在汉文化为主流的文化长廊中,永远镌刻着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绚丽身姿。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依稀记起匈奴、柔然、乌孙和楼兰等等古民族时,在《另一半中国史》里,令人惊奇地看到了他们的生离死别和爱恨情仇……“另一半中国史”是一个智慧而大胆的论断,当我们不能从史学家的著述里找到这个概念时,就有理由说它是独一无二的。由此我们应该向作者致敬,他没有史家、民俗学家和作家的光亮头衔,也没有“隐者”那般高深莫测,但他却是一个用心阅读、勤于思考的思想者,他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充满崇敬和率直的拷问。在“文化喧嚣”的时代,坚守、沉静、思索和高雅的情趣成就了高洪雷先生这部经得住历史检验的著作。

另一半中国史 目录

序言
引子
**章匈奴——**个胡人的故事
第二章乌桓与鲜卑——前赴后继的东胡兄弟
第三章柔然——昙花一现的游牧帝国
第四章白匈奴——真的是匈奴人吗
第五章突厥——从大草原走向东罗马
第六章回鹘——大唐帝国的亲密兄弟
第七章契丹——风云一时的大辽国
第八章靺鞨——从白山黑水出来
第九章羌——西部牧羊人
第十章吐蕃——盛开在雪域的格桑花
第十一章氏——兵败淝水的历史童话
第十二章月氏——印欧人伸向东方的箭头
第十三章蒙古——席卷欧亚的黄色狂飙

另一半中国史 节选

《另一半中国史》,既形象而又寓意深刻,点明少数民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的巨大贡献。众所周知,我国自古是多民族的国家,从秦汉起便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屹立于世界。如今汉族人口之所以占到绝大多数,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成分,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同时,汉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曾有不少人融合到其他民族里去,为少数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部悠久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谱写的。作为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处于优势地位,对祖国的缔造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各个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长处,对祖国的缔造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功不可没。

另一半中国史 相关资料

●《另一半中国史》一书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用通俗的语言、翔实的史料、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全面,民族历史脉络清晰,历史故事引入入胜,读者可以在阅读欣赏过程中,更深切地体味到中国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进一步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观念。——张若璞●以往的大部分中国史就像“单声音乐”一样,虽然旋律跌宕起伏、充满魅力,但有了这“另一半中国史”,中华民族的历史才构成了一部多声部交错、和声饱满的交响乐。——音乐学家田青●《另一半中国史》,既形象而又寓意深刻,点明少数民族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的巨大贡献。——历史学家陈梧桐●粗粗一看,作者似乎在回味少数民族的昨日留影,但他的笔触却又时时不忘敲凿中华民族由洪荒到繁华的不朽雕像,并注意揭示着我们民族日渐富强、民主、文明的本原——这,凸显了作者维护民族大统一的苦心、深意。 ●开凿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隧道,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但作者能在故纸堆里披沙拣金,钩沉发微,并巧妙伴以有趣的故事、传说、轶闻、掌故等,虽洋洋数十万言,但读来并不觉得累。——作家濮继红

另一半中国史 作者简介

高洪雷,生于1964年农历3月19日,山东新泰人,1979年进入大学中文系就读,先后在乡、县、市、省直机关任职。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散文、随笔。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