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

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

作者:闫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08-01

评分:5分

ISBN:9787301176320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 目录

模块一 教育理论**章 教育学概论**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 教育概论**节 教育及其本质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及发展第三章 教育功能**节 教育功能概述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第四章 教育目的**节 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五章 学校德育**节 学校德育概述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三节 学校德育过程与原则第四节 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模块二 教育要素论第六章 教师**节 教师职业概述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第七章 学生**节 学生的本质与地位第二节 师生关系第八章 课程**节 课程概述第二节 课程改革模块三 教学论第九章 教学概述**节 教学基本理论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第三节 有效教学第十章 教学目标**节 教学目标概述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呈现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论**节 教学原则第二节 教学方法第三节 教学组织形式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节 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 教学评价方法模块四 教师技能论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技能**节 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内容第十四章 课堂教学行为技能**节 呈示行为策略第二节 课堂问答策略第三节 学习指导策略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技能**节 课堂时间管理第二节 课堂行为管理第三节 课堂问题管理第十六章 学校教育科研**节 学校教育科研概述第二节 学校教育科研设计第三节 学校教育科研方法第十七章 教育科研论文撰写**节 教育科研论文概述第二节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思路与技巧第三节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模块五 教育管理论第十八章 教育行政**节 教育行政概述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第十九章 教育制度**节 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制度第二十章 教育法规**节 教育法规概述第二节 教育“三法”解读第二十一章 学校管理**节 我国学校的领导体制第二节 学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第二十二章 班主任工作**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参考文献

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 本书特色

《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是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

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 节选

《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中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材。全书应用“模块化”理念,把教育学的基本内容整合为五大模块二十二章,即教育理论模块、教育要素模块、教学论模块、教师技能模块和教育管理模块,系统论述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教育实践的基本问题。在内容选择上,充分叙写了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增加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教育行政和教育法规知识,增加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掌握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课堂管理技能和学校教育科研技能等内容。教材在撰写中充分应用模块的“生成性”,每节均以“导语”、“现场直击”、“理论讲述”、“学习拓展”等栏目为载体进行叙写,而每章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安排了“思考与实践”,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这样既吸纳了教育学科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又反映了教师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既注重了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系统学习,又关注了学生对教师技能的掌握;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和课堂讲述,又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教为主导和以学为主体的统一,使得《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的使用范围更加宽泛而富有生命力。

教育学学程-模块化理念的教师行动与体验 相关资料

插图:一、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含义德育目标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也就是说,在进行德育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何种品德的人,在观念中就已经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德育目的是以德育工作的最终结果体现于受教育者身上的品德来衡量的。德育目标制约与影响德育的全过程,决定着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的选择与确定。和其他教育目标一样,德育目标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等特点,在德育活动中发挥导向、选择、协调、激励、评价的功能。所不同的是,与智育、体育等其他教育活动的目标相比,它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其表现在:①具有历史性。德育目标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②具有民族性、国家性。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的社会环境中,必然形成大致相同的文化、习俗、传统,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德育目标上。③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制订德育目标总是从维护其本身利益出发。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提出的德育目标也难免打上阶级的烙印。④具有人类共同要求和反映一定时代的特性。(二)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和序列化德育目标的层次,是指同一目标在不同层级学校、不同班级的德育过程中具有高低不同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实际的教育标准。德育目标的序列,是指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德育目标的层次和序列二者密不可分,层次是形成序列的要素,序列是层次的系统化。就我国当前的德育目标实际而言,其层次和序列大致如下:从层次而言,德育的总目标是第一层次。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制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心理品质教育目标等是第二层次。思想教育目标中的人生观教育目标等、政治教育目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等、法制教育目标中的纪律教育目标等、道德教育目标中的社会公德教育目标等属于第三层次。第三层次的德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此外,各种可操作性的具体目标在各级学校中的具体要求即德育课程标准,是德育目标的第四层次。其层次还可以细分下去。一般认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活动往往是在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的德育目标指导和要求下进行的。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