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作者:周巍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8-01

评分:5分

ISBN:9787208094376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目录

序绪论一 选题缘起二 学术史回顾(一)苏州评弹研究概况(二)近代中国女性群体研究三 概念界定(一)女弹词(二)性别四 思路与方法(一)新文化史的借鉴(二)“技艺”与“性别”五 创新与不足**章 明末以降江南女弹词与江南社会一 明末清初至19世纪中叶的女弹词(一)明清时期的苏州评弹与江南社会(二)盲女弹词与闺秀的“弦歌之乐”(三)从盲女弹词到非盲女弹词二 19世纪中叶至民国初年的女弹词(一)从苏州到上海:书寓女弹词的空间转移(二)上海租界的繁荣与书寓女弹词的勃兴(三)书寓女弹词与文人的冶游消费三 民国初年至2。世纪40年代的职业女弹词(一)女性解放思潮与职业女弹词的出现(二)评弹商业化与职业女弹词的繁荣(三)职业女弹词与大众娱乐消费四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女弹词(一)新中国成立后的评弹革新运动(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女弹词第二章 晚清以来女弹词的群体生成与职业生涯一 走上书台(一)从业背景(二)拜师学艺二 演艺生活(一)跑码头(二)坐场唱(三)叫堂唱(四)应电台三 离开书台(一)婚姻生活(二)重作冯妇第三章 晚清以来女弹词的形象塑造与性别论述一 书场中呈现与塑造的演艺形象(一)书台上的“自我呈现”(二)听客的听书经验与想象(三)场方的“性别”策略(四)男艺人的焦虑与认同二 舆论再现与叙述的公众形象(一)“风雅”兼有“才艺”(二)“花榜”的意涵(三)报刊中的“私生活”(四)女弹词的“自述文字”三 文学加工与创作的艺术形象(一)情爱、风月与现代性想象(二)爱国、革命与国族建构(三)虚构中的“真实”结语附录附录1 清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苏评弹社团组织关系演变图附录2 清中叶以来苏州评弹曲调关系图附录3 晚清以来女弹词师承关系图附录4 晚清时期上海女书场广告情况表附录5 民国时期职业女弹词拼档情况表附录6 民国以后职业女弹词基本情况一览表附录7 民国时期部分报刊中职业女弹词所隶书场、电台广告一览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本书特色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节选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主要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整体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不再满足于政治史和精英史,而是将目光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而这些长期被忽略的历史要素大多是沉淀于具体的区域社会中的。因此,社会史的研究必然导向区域史研究。经过将近30年的探索与积淀,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已渐趋成熟。

技艺与性别-晚清以来江南女弹词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且按照不同的理路发展下去。女性创作弹词小说,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的姜映清,被谭正壁称之为“结束过去女性弹词的黄金时代的殿军”。①清中叶之后,作为演出形式的弹词,男评弹艺人通过“御前弹唱”等传说故事确立合法性,获得了从事评弹演出唯一合法的身份,为日后评弹的性别区隔埋下了伏笔。这种性别区隔,不仅指从事弹词演出的艺人,也指聆听弹词演出的男女听客。传统闺秀的退隐于密,默默地阅读着弹词小说,直至广播电台出现,方使作为表演形式的弹词从书场走向每家每户的卧室厅堂,再次成为她们日常娱乐生活的一部分。她们真正进入书场听书,仍需在女性大量走出家门的时代背景下。①综上所述,明末以来江南的闺阁女性通过邀请盲女弹词,进而完成弹词的“闺阁消费”过程。盲女弹词的弹唱内容,既能对闺秀们起到社会教育的作用,同时也为她们提供了冲破“内外”界限的启示和范本。喜听弹词的闺阁女性们,则成了介于上层社会(她们从属阶层)与下层社会(盲女弹词)两个群体之间的人群。盲女弹词一闺阁女性之间弹唱者与消费者的特殊组合,使得良贱妇女通过“弹词”联系在一起。这些女性私密空间的特殊文化现象,组成了当时“女性文化”的一部分③。这种“女性文化”提供了盲女弹词与闺阁女性一个团结的基础,建立了区别于男权社会的“另类天地”,也赋予此时弹词以“女性化”倾向。正如史密斯.罗森伯格所说:“在男性关注的较大的世界中几乎没有地位或权力的妇女,却在其他妇女的生活和世界中掌握着地位与权力。”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