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作者:段学花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0-08-01

评分:5分

ISBN:978730221860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目录

前言 第1章 指示物种与生态评价 1.1 河流生态 1.1.1 河流生态系统概念 1.1.2 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 1.1.3 我国河流的生态问题 1.1.4 河流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原则 1.2 指示物种 1.2.1 指示物种的定义 1.2.2 常用指示物种及生态学作用 1.3 河流生态评价方法 1.3.1 河流生态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1.3.2 生物指标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2.1 定义及生态学作用 2.2 底栖动物介绍 2.2.1 昆虫纲 2.2.2 蛛形纲 2.2.3 软甲亚纲 .2.2.4 腹足纲 2.2.5 双壳纲 2.2.6 寡毛纲与多毛纲 2.2.7 蛭纲 2.2.8 涡虫纲 2.3 底栖动物的生活习性 2.4 底栖动物的分类 2.5 影响底栖动物的环境因素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河流生态条件对底栖动物群的影响 3.1 不同河床演变条件下的底栖动物群 3.2 河床底质对底栖动物群的影响 3.3 污染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及水质生物评价应用 3.3.1 底栖动物与水质生物评价关系概述 3.3.2 污染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及水质生物评价研究 3.4 栖息地多样性、适宜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4.1 栖息地隔离的生态效应 3.4.2 栖息地多样性 3.4.3 栖息地适宜性 3.5 生态评价及修复实例研究——东江 3.5.1 东江流域概况及采样点介绍 3.5.2 东江流域生态评价 3.5.3 东江生态修复方略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底栖动物的采样和鉴定方法 4.1 采样方法和鉴定方法 4.1.1 采样面积 4.1.2 采样方法 4.1.3 鉴定方法 4.2 底栖动物鉴定图谱 4.2.1 蜉蝣目 4.2.2 毛翅目 4.2.3 翅目 4.2.4 鞘翅目 4.2.5 广翅目 4.2.6 蜻蜒日 4.2.7 双翅目 4.2.8 半翅目 4.2.9 端足目 4.2.10 腹足纲 4.2.11 双壳纲 4.2.12 寡毛纲 4.2.13 蛭纲 本章参考文献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本书特色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水利学科学术著作丛书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节选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功能、河流生态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以及常用的河流生态评价方法,总结了我国河流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河流综合治理的原则;详细介绍了底栖动物的生态学作用、常见底栖动物群及其生活习性,以及影响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素;探讨了河床演变、河床底质、水质污染和生物栖息地连通性等生态条件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提出了生物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物种对东江水生态进行评价并提出受损河段的生态修复方法。《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也介绍了常用的底栖动物采样方法和鉴定方法,并结合国外报道的底栖动物类群资料和作者在我国河流湖泊中采集到的底栖动物样本,给出了底栖动物常见科属鉴定图谱。《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可作为河流生态学、水利学及水生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高校学生的参考书籍或工具书。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相关资料

插图:人与河流的和谐共存与发展。生态系统修复是使受损河流恢复其功能健康的根本途径。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根据生物群落演替理论,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和演替过程,把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到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所利用,又保持了生态系统必要的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与健康发展的状态。具体地说,河流生态修复包括防洪减灾、生物保护、保水固土、水质优化、改善景观等六个方面,在修复中要体现出历史原则、自然原則、生态原则、美学原则和整体原则。在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修复的理念和任务有很大不同。河流生态修复需包含对河流几何形态、河岸带、缓冲带和河流水质的修复,并保障河流的生态需水。如,在河流两岸设置缓冲带是重要的河流生态修复措施之一。生态保护要着眼于建立良好的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要维持较高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就必须保证河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完整性,如,通过建立连续的滨河植被廊道、增加滨河湖泊与河流的连通度、建设附加通河工程如鱼梯,来降低大坝等水利工程对河流连续体的隔离。注重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治理相结合,如果只注重治理点源污染,而不解决非点源污染,将不能使水生生态系统得到任何的改善。评论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应以生态影响为先,然后才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底栖动物与河流生态评价 作者简介

段学花,女,汉族,山东滨州人。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于河海大学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被评为“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2004年9月免试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河流生态评价、生态修复技术及流域生态综合管理,2009年7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已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9篇,专著1部。现就职于江阴市环境监测站。王兆印,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主编。徐梦珍,女,汉族,湖北孝感人,2007年7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被评为“天津大学优秀毕业生”,2007年9月免试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河流生态评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