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林:我的"老三届"岁月》: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价值。“人与岁月”丛书于是应运而生。
本书的取材只限于我和我的家庭,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把这本书写成小说,但涉及其他的人和事由于年代久远,舛错之处在所难免。在行文的过程中本人强调的是事件,而非对人物的臧否,所以人名和部分地名都做了相应的改动。这本书里没坏人,即便是当时做错了事的一些同学、一些干部,也是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正是这一点才显示出集团暴力的可怕。无法则无天,一个人超越法律“口含天宪”的日子再也不要重演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有实有虚,根据内容而定。现在的文艺界皆大欢喜,有我这么一本书放在这里,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赵铁林:我的"老三届"岁月》讲述的虽然只是一个家庭在几十年间兴衰升沉的历史,可如同佛家所说的,一粒微尘,可见大千。它也曲折地映现出一部中国的社会史,既包括了不同阶层的家庭及其子女的生活样态,也有从城市到乡村底层贫民挣扎谋生的艰辛实录,展现了纷繁多样的时代画面。比起那些用宏大叙事写就的正史来,这也是社会记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章节。这是一部“双城记”,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新乡。在铁林那里,这象征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就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铁林从前程似锦的干部子弟沦为底层社会的居民,他的青少年时代一下子断成了两橛。他带着残余的一一两分“干部子弟价值观”,若干“世俗的智慧”,一些“底层人的脾气”,又上路了。他的文字风格,冷峻而不失温情,刎画入微而能心存悲悯。他告诉我们,尽管政治兴衰,人事代谢,而风物不殊,百姓依旧。
插图:吐露了出来,远远看去,紫莹莹的一片。跟斗虫和小蚂蚁也开始忙乎起来,在土窠里跑上跑下。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打头的“春雨惊春清谷天”。我怀着无所谓的心情走进了校门。我发现返校的同学并不多,农村同学基本没来,城市的同学各归各班,大小组织一律解散。每班稀稀拉拉的不过七八个人。工宣队和军宣队的负责人招集全校同学在大操场开会,将“复课闹革命”第一阶段的工作布置下来,无非是“阶级斗争是惟一的主课”、“斗批改”“应该将主要矛头对准建国以后十七年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说在这种教育路线下“男人不见了,女人不见了,生动的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不见了……”军代表发完言,结合到校领导班子里的造反团同学和站在造反团立场上的几位老师,先后上台大批王校长等几位原校领导。最后在造反团个别同学的提议下,又把我在运动初期写的《和左派同学商榷》一文分发到每个同学手中,回班组织讨论,看看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回到班上,十几位城市来的同学每人搬个凳子在教室外面围坐成一圈,由一位760厂的女工带领大家,先学“毛选”再批判我的文章,这叫做“活学活用”。我被围在中央倾听同学们的发言,不过还好,批判会开始之前,这位女工说:“咱们只对事不对人。”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从何谈起。我们班除了我都是逍遥派,本来就没有什么过节,一时半会儿还撕不开脸面。彭闻一首先发言:“我看赵铁林没什么大问题,他就是好出风头,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学问。其实书看多了也没什么好处。”彭闻一的父亲是傅作义的部下,他深知政治运动的厉害,“文革”一开始就没人影了,这一会儿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其余几个同学很赞成他的观点。接着发言的一位女同学说:“应该放下他的傲气,一中主要是培养理工科学生,而他却把精力都放在文学上,这样最容易出修正主义。”同学们七嘴八舌,几乎没有人替我说好话。最后,文艺委员郭玲玲发言:“我不同意你们的看法,运动开始时,咱们全班都跟着赵铁林跑,集体加入了‘红战队’,现在他妈妈出事了,你们又攻击他,什么修正主义,谁不想上大学?要不来一中干什么?我最瞧不起两面派!”她的“几炮”弄得大家红了脸,会也没办法往下开了。我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赵铁林(1947—2009),民间著名摄影家。
他长期默默行走于城乡边缘地带,以平等尊重和人性关怀的情感态度,把镜头对准社会贫困群体和沦落风尘的女子,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海内外同行的重视。
由于他的独特赏献,2000年曾被《摄影之友》评为年度“中国最重要的摄影人物”。2010年被《像素》列为丸位“2009中国年度摄影家” 之一-,称之为中国“新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中国独立报道摄影的先行者”。
作者少年时代在北京度过,“文革”初起,母亲自杀,父亲被斗,家人不得不迂离京城,他转学割河南新乡读书,1968年下乡成为一名“知青”。小时候高干子弟的优裕生活、其盾家庭的突然变故、“老三届”的艰难岁月等复杂的人生阐历,以及城多社会底层贫民的辛苦求生,都在这部自叙传中,得到了血肉充盈.生动淋漓的真实呈现。
汪精卫评传 内容简介 汪精卫这个人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了40年,中国近代史上一些大事都跟他有关,才子、壮士、名流、信徒、左派、领袖,他都当过,*后却蜕变为一个举...
叔本华评传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作为哲人的一生。叔本华的思想不仅对19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哲学和思潮有着重要影响,他的著作也深受作家、艺术家和普...
伍迪.艾伦谈话录 本书特色 引人入胜……读者将会在其中读到以前从未见识过的东西:伍迪·艾伦眼中的伍迪·艾伦……给怀有雄心壮志的艺术家提出的大量建议……几乎每页都...
罗伯特•道格拉斯爵士(SirRobertDouglas,1838-1931)英国驻华外交官、汉学家。曾任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中文教授、大英博物馆东
全球化与身份危机 本书特色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热点问题是什么?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及影视传媒的功能又是什么?现代化、全球化是与本土化对立的吗?为...
曹禺:戏里戏外 本书特色 曹禺,我国二十世纪*优秀的剧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戏剧**人。十岁就读完了四大名著,他的代表作有*受观众欢迎的话剧《雷雨》、《日出》、《...
《室内空气净化植物墙的设计、施工、维护与案例解析》内容简介:室内空气净化植物墙是立体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兼具美观性和生态功
北京十年,实际上是北京十一年。从一九八二到一九九三,我在北京住了十一年之久。这十年,我和一个普通的北京居民一样,有所见,
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 本书特色 现代著名报人徐铸成戴“右派”帽凡23年(1957-1980),在“文革”期间受到深度冲击,在历次社会运动中,上交的思想汇报、...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武装斗争中决定全局胜负的一个规模最大的
曾经 内容简介 人人都有曾经的日子。因为已经逝去,那些日子就变得非常珍贵。其实未来的日子同样珍贵,但曾经的日子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而未来只是一串代表日期的数字...
《东海道五十三次》内容简介:东海道五十三次,指的是日本江户时代从江户到京都的驿道──东海道──途中所经过的53个宿场。东海道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在西南联大 本书特色 在扬州,朱自清顺利地读完小学和中学,1916年,在他十九岁那年秋天,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第二年又跳级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
石勒评传 本书特色 石勒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由奴隶登上帝王宝座,并定都襄国(今邢台市),成为后赵皇帝。在邢台建都期间,石勒曾为民众办过不少好事,如...
青山一发:从孙文崛起看大清日落 本书特色 晚清的密云急雨 不读懂青年孙文之崛起 不会明白王纲解纽的微妙博弈雄飞在历史劲流中的鹘在青年孙文眼里,帝国重臣...
大唐玄宗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玄宗的经历为主线,网及各色人等,罗织八方经纬,开合起落,挥洒自如地写出这个时代。大唐玄宗时代 目录 **编 横空出世**卷 玉...
娱乐江湖丛书-美人范冰冰 本书特色 很多与之合作过的工作人员,给予范冰冰的评价都是专业、努力、要强……仿佛她就是传说中的美丽女强人,不食人间烟火,埋头耕耘...
卓别林的一生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卓别林创作生活的传略,卓别林是个天才的艺术家,他所创造的夏尔洛形象,博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同情。这个逗人发笑的夏尔洛,是冷酷的资本...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传》内容简介:这是第一本聚焦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夫的传记。乔纳森在英国学习了传统的工业设计理论,
《数商:工业数字化转型之道》内容简介:中国经济要朝着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核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