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作者:史慧莉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0-09-01

评分:5分

ISBN:9787210044987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内容简介

星云大师一生法语珍藏
●适意而居的“心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妍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本书特色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目录

**章做人要拿起放得下-—星云大师谈舍得
很多人是*放不下的是“我”
做不成青松,可以做*好的灌木
以“舍”医“贫”
挣脱名利绳、欲望牢
有毒的不只是曼陀罗,还有欲望
心常在静处,谁能差遣我
不做物质的奴隶
天堂,地狱,唯在一心
第二章如何以欢喜心过生活——星云大师谈欢喜
看得破是生机,看不破是困境
日日是好日
世间*美皆从内心出发
发现自己,经营自己
人生如秤,称准自己的重量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节选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主要内容: 在弘法过程中,星云大师曾为当下人开出了一剂在世界上适意而居的“心药方”:“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看这剂“心药方”,我们也许会发现净心的难处,同时也会悟得“尘尽光生”的方法。而《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就是在星云大师所有开示的基础上,将这则“心药方”制成方便的丸剂,让大家在茶余饭后方便时,服上一丸,无论你是心灵有疾,还是精神多苦,都可药到病除,杂念不生。《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精华版)》中,我们可以倾听星云大师谈自知、谈包容、谈随缘自在、谈幸福、谈工作、谈处世、谈生死等等,每一处都是佛家精神的升华,每一处都是大师苦心的慈悲,每一处都是修炼清净心的智慧。只要我们发心去感受,去践行。

听星云大师讲人生智慧 相关资料

放宽心,把嗔言碎语当耳边风【菩提心灯】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外界的嗔言碎语当做耳边的一阵风一样,任它吹来,任它吹去,不为所动,就会省却很多烦恼,拥有一个清静圆满的人生。【一日一禅】在修禅的道路上深有体会的高僧多以“遇谤不辩”为自己的修行准则之一,即便被冠以恶名,仍能泰然自若,不加辩驳。于修行者来说,不妄语、不多嘴,自会令修行更进一步,即便遭人非议,但清者自清,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是不可能被掩盖的,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人格好坏立见,何必在意别人的背后私语。星云大师对待毁谤的态度,正是一面深省自己,一面保持沉默。深省的目的是看清自己的实力和本质;保持沉默、不去辩白,是对自己人格的信任。星云大师的这种处世态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很久以前,有一归省禅师,在担任住持期间,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粮食来养活这些僧人,僧人们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个个面黄肌瘦。有一日,住持外出化缘,法远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储藏的面做起粥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小师弟们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气地说:“谁让你这么做的?”法远毫无惧色地说:“弟子觉得大家面如枯槁,无精打采,于是就把应急用的面拿出来煮了,请师父原谅。”归省严厉地说:“依清规打三十大板,驱逐出寺!”法远默默离开了寺院,但他没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觅了个角落栖息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曾动摇他向佛的决心。归省禅师有一次偶然看见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觉,十分吃惊地问道:“你住这里多久了?”“已半年多了!”“给房钱了吗?”“没有。”“没给房钱你怎么敢住这里?你要住,就去交钱!”法远默默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赚来的钱全部用来交房钱。归省禅师笑着对大众宣示:“法远乃肉身佛也!”后来法远继承了归省禅师的衣钵,将佛学发扬光大。佛陀教导弟子,不要妄生“嗔”念,其实就是面对别人的怨怼和怒骂不要计较太多,太计较就会平添怨气,那烦恼就会不请自来,那还何谈清静无为?星云大师言之凿凿,对别人的闲言碎语从不予以辩护,其实正是修养的功夫所在。如果别人依然纠缠不清,装聋作哑或指东打西,也是很好的应对之法,这样会使对方的攻击无所适从,最后对方也只能怏怏而退。一个学僧问赵州禅师:“听说你曾亲见过南泉禅师,是真的吗?”赵州禅师回答说:“镇州出产大梦萝卜头。”一个学僧问九峰禅师:“听说你亲自参拜过延寿禅师,是真的吗?”九峰禅师回答说:“山前的麦子熟了吗?”赵州、九峰禅师,英雄所见略同。一个学僧问赵州禅师:“佛经上说,‘万法归一’,那么一归何处?”赵州禅师回答说:“我在青州缝了一件青布衣服,有七斤重。”又有一个学僧问赵州:“当身体死亡归于尘土时,有一个东西却永久留下。我知道这个东西,但这个东西留在什么地方呢?”赵州禅师回答说:“今天早晨刮风。”有学僧问香林远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回答道:“唉,坐久了,真感到疲劳啊!”学僧问憨山禅师:“佛是什么?”他回答说:“嘿!我知道怎样打鼓。”学僧问睦州禅师:“谁是各位佛祖的老师?”他哼起了小调:“叮咚咚咚……”学僧又问他:“禅是什么?”他合掌念道:“南无阿弥陀佛。”但这学僧迷惘地眨着眼睛,不了解他的意思。于是睦州禅师大喝道:“你这可怜的孩子,你的恶业从何而来呢?”这学僧仍无所悟。睦州就说:“我的衣衫穿过多年之后,现在完全旧了,松松地挂在身上的碎片,已吹上天空了。”又有一次,一个学僧问睦州禅师:“什么是超佛越祖之说?”禅师立刻举起手中的杖子对大家说:“我说这是杖,你们说它是什么?”没有人回答。于是他再举起手杖问这个学僧:“你不是问我什么是超佛越祖之说吗?”一个学僧问洞山良价禅师:“谁是佛?”洞山随口答道:“麻三斤。”诗曰:“不智之智,名日真智。蠢然其容,灵辉内炽。用察为明,古人所忌。’学道之士,晦以混世。不巧之巧,名日极巧。一事无能,万法俱了。露才扬己,古人所少。学道之士,朴以自保。”人与人的言语交锋里,“麻三斤”这样的回答才是最好的回答。上面这段看似驴唇不对马嘴的一段问答,几位禅师皆讲述了一个道理——有些话不必说得明确,佛在心中,道就在心中,用语言是无法阐述清楚的,要看修行者的真心如何,只有不断反省不断领悟,答案才在修行者的心中。其实,“佛”和“道”就好比一个人的品质,别人不断地对这人的品格质疑,这人答什么都是有主观因素的,在别人看来都是辩驳,但如果这人什么都不说,或者说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让别人自己去猜测。那么,时间一久,这人的人格就会被世人慢慢看清,他是好是坏也就不必多加解释了。佛光开示毁谤是打倒不了一个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没有实力。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