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七年制使用

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七年制使用

作者:张露芬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0-09-01

评分:5分

ISBN:978712209174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七年制使用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内容组成上除绪论外,正文设有针灸作用基础研究、针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灸免疫调节作用、针灸对各系统功能调节作用和实验针灸学现代研究方法共六章,正文后附有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和专业词汇缩略语表,以便读者参考查阅。本教材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医务工作者使用或参考。

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七年制使用 本书特色

《实验针灸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七年制使用 目录

绪论
一、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
二、实验针灸学的任务
三、实验针灸学在针灸学教学中的作用
四、学习实验针灸学的基本方法与观点
五、实验针灸学发展简史
**章针灸作用的基础研究
**节穴位的功能和结构
一、穴位的功能
二、穴位的结构
三、得气的机制
第二节经络现象及经络实质
一、经络现象
二、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研究
三、关于经络现象与经络实质的几种假说

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七年制使用 节选

《实验针灸学》教材编写集*新针灸实验研究和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成果和教学实践为基础,充分吸收现有国内外各版教材新优之处,结合我校近二十五年在实验针灸学教学科研中的规律和经验。全体编写人员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求真务实原则,对每个章节逐字逐句推敲,层层把关,步步强化,努力做到教材内容的准确无误、系统完整和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切实维护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由于本教材规划时强调并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故在内容组成上除绪论外,正文设有针灸作用基础研究、针灸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针灸免疫调节作用、针灸对各系统功能调节作用和实验针灸学现代研究方法共六章,正文后附有常用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和专业词汇缩略语表,以便读者参考查阅。本教材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和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医务工作者使用或参考。

实验针灸学-供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七年制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一、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随着生命科学发展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从学科体系角度出发,凡涉及传统针灸学范畴的内容,都可作为实验针灸学研究的对象。为了反映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融与联系,根据当前针灸研究的新进展和半个世纪以来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发现可总结为以下主要方面。1.针灸对机体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临床观察和实验针灸学研究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针灸的镇痛作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作用和对失调的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研究证明,针灸对机体能发挥多系统、多层次、多水平、多靶点和多途径的调衡作用,从而可分别获得诸如止痉、镇痛、抗休克、抗感染等不同的效果。因此针灸具有镇痛、免疫防卫和调整作用,而针灸作用的核心突出体现在“调节”二字,即使失衡的机体恢复稳态。同时,针灸对机体的各种作用一般都具有整体性、双向性和良性调节的特点。其作用特点主要受机体功能状态、刺激质量和穴位组选三大因素的影响。2.针灸效应的机制针灸效应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途径实现,针灸具有激发机体自我调整能力,调动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促使病理状态向生理状态转化的作用,以达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扶正祛邪、阴平阳秘的作用。目前,针灸效应机制的研究(如针刺镇痛作用原理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但对经络学说所描述的经络传导径路的研究则基本上还是处于大体观察水平,经络实质是机体尚未被发现的未知结构,还是机体已知结构中的未知功能仍是实验针灸学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针灸的各种生理效应和治疗作用,不论是通过经络途径实现,还是通过神经通路实现,其本质都是以激活机体固有的自我调整功能或自我康复功能即自稳机制为基础。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