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作者:宁可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年:2010-09-01

评分:4.6分

ISBN:9787507831771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节选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内容简介:敦煌,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别被眷顾的地方,既是中国西交能的纽站,又是中国文化的蓄水池,活跃着众多民族,闪烁着灿烂的异城,文明的光彩,492个洞窟,2000多身彩塑,4万多平方米的壁画-构成了宏伟瑰丽的莫高窟,而藏洞中的古代遗书更是研究我国,中亚和世界历史难得的文献。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目录

引子**章 敦煌的地理第二章 汉武帝以前的敦煌第三章 汉代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一魏晋二十六国三北朝第五章 隋与唐前期的敦煌一隋(58l~618)二唐前期(618~786)第六章 唐后期五代北宋时期的敦煌一吐蕃时期(786~848)二归义军前期——张氏时期(848~914)三归义军后期——曹氏时期(914~1037)第七章 少数民族时期的敦煌一沙州回鹘时期(1037~1068)二西夏时期(1068~1227)三蒙古帝国和元代时期(1227~1404)四明朝时期(1368~1644)第八章 清以后的敦煌一清代二藏经洞的发现三帝国主义文化强盗对敦煌宝藏的劫掠和破坏四敦煌莫高窟的新生主要参考论著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资料

插图:元代新开洞窟的形制有三种,一为方形覆斗顶窟;二是主室长方形,后部有中心柱的窟;三是主室方形,而在中央设有圆形佛坛。其中,第三种是沿袭西夏榆林窟第29窟的形制,是藏密洞窟的典型形式,中心圆坛上安置塑像,四壁则满绘密宗图像。第465窟是元代表现藏密题材的代表窟。此窟主室为正方形,覆斗顶,设中心圆坛,但坛上的塑像已无存。窟顶画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的五方佛,四壁则全部画的是各种金刚。其中,有表现男女相抱修炼的双身合抱像,即“欢喜金刚”;还有表现以恶制恶的各种愤怒像,即“愤怒金刚”。“愤怒金刚”画得眉长眼大,张口露牙,形象狰狞。但画中对人物形体的描绘准确、生动、线描细腻,晕染富有立体感,表现出了萨迦派艺术的独特风格。敦煌藏密艺术在用色上具有浓重鲜明的特点。人面多作绿色、青色或红绿阴阳面,且善于变色。但从汉地传来的密宗教派在元代的敦煌也没有绝迹,汉密系统的壁画在这一时期也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不乏佳作。如第3窟主室的千手千眼观音,就是元代汉密系统壁画的代表作。画中的人物较少,观音作十一面,叠头如塔,千臂千手,分布如蔓,每手掌中有一慈眼,画的上部有飞天等。这幅画布局严谨,造型真实,衣冠如道教神像,色彩清淡典雅,具有明显的中原风格。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