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中国食文化批判

B中国食文化批判

作者:李波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年:2010-09-01

评分:4.5分

ISBN:9787801787569

所属分类:烹饪美食

书刊介绍

B中国食文化批判 本书特色

《中国食文化批判:如何走出"民以食为天"的囚笼》: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味觉的囚禁。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关注心灵建设的中国人。

B中国食文化批判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带有追问、自剖、忏悔、既颠覆又具建设性的亚学术著作。作者经由独特、幽微的美食文化,来梳理和解读中国的母文化和国民性,为中国人的文化认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的追溯、论证及结论颇具警示意味:中国口腔文化对味觉的片面追逐,导致了中国人的饥民心理、饥民人格、现世感和身体化生存,并形成了和他人、环境、信仰以及自我的紧张关系。作者锥心泣血地呐喊,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口腔的囚禁。同时,必须将“民以食为天”予以颠覆,回归到“食以民为天”,中国人才能走出“口腔化生存?的精神囚笼,凝视自己,仰望星空。

B中国食文化批判 目录

**章好了肠胃,忘了痛
(一)由亚当和夏娃的“国籍”说起
(二)天谴已经降临
(三)吃的就是心跳
第二章“口腔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一)我食,故我在
(二)民以食为天
第三章口腹之欲如何成为文化
(一)审美、文化源于味觉
(二)文人让“吃”看上去很美
第四章超级美食大国的盛宴
(一)瓷器:中国的名字
(二)中国是个大餐桌
(三)满汉全席
第五章中、西方口腔文化的主要差异

B中国食文化批判 节选

《中国食文化批判:如何走出"民以食为天"的囚笼》是一本带有追问、自剖、忏悔、既颠覆又具建设性的亚学术著作。作者经由独特、幽微的美食文化,来梳理和解读中国的母文化和国民性,为中国人的文化认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的追溯、论证及结论颇具警示意味:中国口腔文化对味觉的片面追逐,导致了中国人的饥民心理、饥民人格、现世感和身体化生存,并形成了和他人、环境、信仰以及自我的紧张关系。作者锥心泣血地呐喊,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首先必须摆脱和超越口腔的囚禁。同时,必须将“民以食为天”予以颠覆,回归到“食以民为天”,中国人才能走出“口腔化生存?的精神囚笼,凝视自己,仰望星空。

B中国食文化批判 相关资料

李波的这部书从一个新角度对中国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救赎同时做出了努力,毁灭的同时给予了建设,不将希望彻底窒息。这本书给我的震荡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平息,它使我看到“口腔化研究”还有大片待耕耘之地。这本书加上拙著《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对老式的中国人研究产生冲击,这个研究是掀开新页的时候了。 ——[美]孙隆基(著名历史学家)李波振聋发聩地提出:“中国人主要靠味觉在认知自己,认同同类,认知这个世界,也是通过味觉来表达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极具本土特色的研究课题,倘若能够深入下去,甚至可以像福柯的“性史”、精神病院研究那样产生出极其丰富的研究成果。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李波是我的老朋友,这本书是第四次再版,既说明了它的学术价值,又显示了它的现实意义。当中国人仍然沉溺于大吃大喝和“逮什么吃什么”的物质追求时,这个民族就没有真正的希望。心、肝、肺、口条……什么东西都敢吃的人,就意味着什么事都敢干,多可怕呀!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贺雄飞(著名出版家、犹太文化研究专家)

B中国食文化批判 作者简介

李波,作家、学者、翻译家。现居美国。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美国处男》、《回头无岸》,译作《音乐往事》等十多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